大数据_HBase_LSM-TREE 基本原理以及应用

2024-05-03 05:58

本文主要是介绍大数据_HBase_LSM-TREE 基本原理以及应用,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参考文章 : LSM-tree 基本原理及应用 - 简书

LSM-tree 在 NoSQL 系统里非常常见,基本已经成为必选方案了。今天介绍一下 LSM-tree 的主要思想,再举一个 LevelDB 的例子。

目录

LSM-tree

写入流程:

查询流程:

LevelDB

写入流程:

查询流程:

LSM-tree读写放大

写放大:

读放大:

总结


LSM-tree

   LSM-tree起源于 1996 年的一篇论文《The Log-Structured Merge-Tree (LSM-Tree)》,今天的内容和图片主要来源于 FAST'16 的《WiscKey: Separating Keys from Values in SSD-conscious Storage》。

   先看名字,log-structured,日志结构的,日志是软件系统打出来的,就跟人写日记一样,一页一页往下写,而且系统写日志不会写错,所以不需要更改,只需要在后边追加就好了。各种数据库的写前日志也是追加型的,因此日志结构的基本就指代追加。注意他还是个 “Merge-tree”,也就是“合并-树”,合并就是把多个合成一个。

   好,不扯淡了,说正文了。

   LSM-tree 是专门为 key-value 存储系统设计的,key-value 类型的存储系统最主要的就两个个功能,put(k,v):写入一个(k,v),get(k):给定一个 k 查找 v。

   LSM-tree 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入速度快,主要利用了磁盘的顺序写,pk掉了需要随机写入的 B-tree。关于磁盘的顺序和随机写可以参考:《硬盘的各种概念》

 下图是 LSM-tree 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多层结构,就更一个树一样,上小下大。首先是内存的 C0 层,保存了所有最近写入的 (k,v),这个内存结构是有序的,并且可以随时原地更新,同时支持随时查询。剩下的 C1 到 Ck 层都在磁盘上,每一层都是一个在 key 上有序的结构。

LSM-tree

写入流程:

   一个 put(k,v) 操作来了,首先追加到写前日志(Write Ahead Log,也就是真正写入之前记录的日志)中,接下来加到 C0 层。当 C0 层的数据达到一定大小,就把 C0 层 和 C1 层合并,类似归并排序,这个过程就是Compaction(合并)。合并出来的新的 new-C1 会顺序写磁盘,替换掉原来的 old-C1。当 C1 层达到一定大小,会继续和下层合并。合并之后所有旧文件都可以删掉,留下新的。

注意数据的写入可能重复,新版本需要覆盖老版本。什么叫新版本,我先写(a=1),再写(a=233),233 就是新版本了。假如 a 老版本已经到 Ck 层了,这时候 C0 层来了个新版本,这个时候不会去管底下的文件有没有老版本,老版本的清理是在合并的时候做的。

写入过程基本只用到了内存结构,Compaction 可以后台异步完成,不阻塞写入。

查询流程:

   在写入流程中可以看到,最新的数据在 C0 层,最老的数据在 Ck 层,所以查询也是先查 C0 层,如果没有要查的 k,再查 C1,逐层查。

一次查询可能需要多次单点查询,稍微慢一些。所以 LSM-tree 主要针对的场景是写密集、少量查询的场景。

LSM-tree 被用在各种键值数据库中,如 LevelDB,RocksDB,还有分布式行式存储数据库 Cassandra 也用了 LSM-tree 的存储架构。

---------------------------------

LevelDB

其实光看上边这个模型还有点问题,比如将 C0 跟 C1 合并之后,新的写入怎么办?另外,每次都要将 C0 跟 C1 合并,这个后台整理也很麻烦啊。这里以 LevelDB 为例,看一下实际系统是怎么利用 LSM-tree 的思想的。

下边这个图是 LevelDB 的架构,首先,LSM-tree 被分成三种文件,第一种是内存中的两个 memtable,一个是正常的接收写入请求的 memtable,一个是不可修改的immutable memtable。

LevelDB

另外一部分是磁盘上的 SStable (Sorted String Table),有序字符串表,这个有序的字符串就是数据的 key。SStable 一共有七层(L0 到 L6)。下一层的总大小限制是上一层的 10 倍。

写入流程:

    首先将写入操作加到写前日志中,接下来把数据写到 memtable中,当 memtable 满了,就将这个 memtable 切换为不可更改的 immutable memtable,并新开一个 memtable 接收新的写入请求。而这个 immutable memtable 就可以刷磁盘了。这里刷磁盘是直接刷成 L0 层的 SSTable 文件,并不直接跟 L0 层的文件合并。

每一层的所有文件总大小是有限制的,每下一层大十倍。一旦某一层的总大小超过阈值了,就选择一个文件和下一层的文件合并。就像玩 2048 一样,每次能触发合并都会触发,这在 2048 里是最爽的,但是在系统里是挺麻烦的事,因为需要倒腾的数据多,但是也不是坏事,因为这样可以加速查询。

这里注意,所有下一层被影响到的文件都会参与 Compaction。合并之后,保证 L1 到 L6 层的每一层的数据都是在 key 上全局有序的。而 L0 层是可以有重叠的。

Compaction

上图是个例子,一个 immutable memtable 刷到 L0 层后,触发 L0 和 L1 的合并,假如黄色的文件是涉及本次合并的,合并后,L0 层的就被删掉了,L1 层的就更新了,L1 层还是全局有序的,三个文件的数据顺序是 abcdef。

虽然 L0 层的多个文件在同一层,但也是有先后关系的,后面的同个 key 的数据也会覆盖前面的。这里怎么区分呢?为每个key-value加个版本号。所以在 Compaction 时候应该只会留下最新的版本。

查询流程:

  先查memtable,再查 immutable memtable,然后查 L0 层的所有文件,最后一层一层往下查。

---------------------------------------

LSM-tree读写放大

    读写放大(read and write amplification)是 LSM-tree 的主要问题,这么定义的:读写放大 = 磁盘上实际读写的数据量 / 用户需要的数据量。注意是和磁盘交互的数据量才算,这份数据在内存里计算了多少次是不关心的。比如用户本来要写 1KB 数据,结果你在内存里计算了1个小时,最后往磁盘写了 10KB 的数据,写放大就是 10,读也类似。

写放大:

    我们以 RocksDB 的 Level Style Compaction 机制为例,这种合并机制每次拿上一层的所有文件和下一层合并,下一层大小是上一层的 r 倍。这样单次合并的写放大就是 r 倍,这里是 r 倍还是 r+1 倍跟具体实现有关,我们举个例子。

假如现在有三层,文件大小分别是:9,90,900,r=10。又写了个 1,这时候就会不断合并,1+9=10,10+90=100,100+900=1000。总共写了 10+100+1000。按理来说写放大应该为 1110/1,但是各种论文里不是这么说的,论文里说的是等号右边的比上加号左边的和,也就是10/1 + 100/10 + 1000/100 = 30 = r * level。个人感觉写放大是一个过程,用一个数字衡量不太准确,而且这也只是最坏情况。

读放大:

   为了查询一个 1KB 的数据。最坏需要读 L0 层的 8 个文件,再读 L1 到 L6 的每一个文件,一共 14 个文件。而每一个文件内部需要读 16KB 的索引,4KB的布隆过滤器,4KB的数据块(看不懂不重要,只要知道从一个SSTable里查一个key,需要读这么多东西就可以了)。一共 24*14/1=336倍。key-value 越小读放大越大。

总结

   关于 LSM-tree 的内容和 LevelDB 的设计思想就介绍完了,主要包括写前日志 WAL,memtable,SStable 三个部分。逐层合并,逐层查找。LSM-tree 的主要劣势是读写放大,关于读写放大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策略去降低。



 

这篇关于大数据_HBase_LSM-TREE 基本原理以及应用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955979

相关文章

SQL中如何添加数据(常见方法及示例)

《SQL中如何添加数据(常见方法及示例)》SQL全称为StructuredQueryLanguage,是一种用于管理关系数据库的标准编程语言,下面给大家介绍SQL中如何添加数据,感兴趣的朋友一起看看吧... 目录在mysql中,有多种方法可以添加数据。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及其示例。1. 使用INSERT I

Python使用vllm处理多模态数据的预处理技巧

《Python使用vllm处理多模态数据的预处理技巧》本文深入探讨了在Python环境下使用vLLM处理多模态数据的预处理技巧,我们将从基础概念出发,详细讲解文本、图像、音频等多模态数据的预处理方法,... 目录1. 背景介绍1.1 目的和范围1.2 预期读者1.3 文档结构概述1.4 术语表1.4.1 核

PostgreSQL的扩展dict_int应用案例解析

《PostgreSQL的扩展dict_int应用案例解析》dict_int扩展为PostgreSQL提供了专业的整数文本处理能力,特别适合需要精确处理数字内容的搜索场景,本文给大家介绍PostgreS... 目录PostgreSQL的扩展dict_int一、扩展概述二、核心功能三、安装与启用四、字典配置方法

MySQL 删除数据详解(最新整理)

《MySQL删除数据详解(最新整理)》:本文主要介绍MySQL删除数据的相关知识,本文通过实例代码给大家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需要的朋友参考下吧... 目录一、前言二、mysql 中的三种删除方式1.DELETE语句✅ 基本语法: 示例:2.TRUNCATE语句✅ 基本语

Python中re模块结合正则表达式的实际应用案例

《Python中re模块结合正则表达式的实际应用案例》Python中的re模块是用于处理正则表达式的强大工具,正则表达式是一种用来匹配字符串的模式,它可以在文本中搜索和匹配特定的字符串模式,这篇文章主... 目录前言re模块常用函数一、查看文本中是否包含 A 或 B 字符串二、替换多个关键词为统一格式三、提

Java MQTT实战应用

《JavaMQTT实战应用》本文详解MQTT协议,涵盖其发布/订阅机制、低功耗高效特性、三种服务质量等级(QoS0/1/2),以及客户端、代理、主题的核心概念,最后提供Linux部署教程、Sprin... 目录一、MQTT协议二、MQTT优点三、三种服务质量等级四、客户端、代理、主题1. 客户端(Clien

MyBatisPlus如何优化千万级数据的CRUD

《MyBatisPlus如何优化千万级数据的CRUD》最近负责的一个项目,数据库表量级破千万,每次执行CRUD都像走钢丝,稍有不慎就引起数据库报警,本文就结合这个项目的实战经验,聊聊MyBatisPl... 目录背景一、MyBATis Plus 简介二、千万级数据的挑战三、优化 CRUD 的关键策略1. 查

python实现对数据公钥加密与私钥解密

《python实现对数据公钥加密与私钥解密》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python实现对数据公钥加密与私钥解密,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学习一下... 目录公钥私钥的生成使用公钥加密使用私钥解密公钥私钥的生成这一部分,使用python生成公钥与私钥,然后保存在两个文

mysql中的数据目录用法及说明

《mysql中的数据目录用法及说明》:本文主要介绍mysql中的数据目录用法及说明,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1、背景2、版本3、数据目录4、总结1、背景安装mysql之后,在安装目录下会有一个data目录,我们创建的数据库、创建的表、插入的

Navicat数据表的数据添加,删除及使用sql完成数据的添加过程

《Navicat数据表的数据添加,删除及使用sql完成数据的添加过程》:本文主要介绍Navicat数据表的数据添加,删除及使用sql完成数据的添加过程,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 目录Navicat数据表数据添加,删除及使用sql完成数据添加选中操作的表则出现如下界面,查看左下角从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