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优化算法(Crayfish Optimization Algorithm,COA)

2024-04-28 15:36

本文主要是介绍小龙虾优化算法(Crayfish Optimization Algorithm,COA),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小龙虾优化算法(Crayfish Optimization Algorithm,COA)

  • 前言
  • 一、小龙虾优化算法的实现
    • 1.初始化阶段
    • 2.定义温度和小龙虾的觅食量
    • 3.避暑阶段(探索阶段)
    • 4.竞争阶段(开发阶段)
    • 5.觅食阶段(开发阶段)
  • 二、小龙虾优化算法的流程
  • 三、小龙虾优化算法的在CEC2020测试结果。
    • 3.1 CEC2020部分测试函数描述
    • 3.2 CEC2020部分测试函数三维图像显示
    • 3.3 COA在CEC2020的测试效果
  • 四、matlab代码
  • 五、参考文献


前言

小龙虾优化算法(Crayfish Optimization Algorithm,COA)是2023年9月提出的一种元启发式优化算法。COA的灵感来源于小龙虾的避暑、竞争和觅食行为。这三种行为对应算法的避暑阶段、竞争阶段和觅食阶段。其中,竞争阶段和觅食阶段为小龙虾优化算法的开发阶段,避暑阶段是小龙虾优化算法的探索阶段。COA具有较好的收敛效果,在CEC2020有着较好的优化效果。


提示:本文使用的是迭代次数的代码,没有换成评价次数。
如有疑问可联系尭食

一、小龙虾优化算法的实现

小龙虾优化算法的探索和开发受温度调节,温度是一个随机数。当温度过高时,小龙虾会选择洞穴进行避暑。如果没有其他的小龙虾竞争洞穴,小龙虾会直接进入洞穴,这是小龙虾优化算法的避暑阶段。如果有其他的小龙虾竞争洞穴,则小龙虾会相互竞争,这时小龙虾优化算法的竞争阶段。当温度适宜时,小龙虾优化算法进入觅食阶段。在觅食阶段,小龙虾会根据食物的大小选择直接吃食物或者先撕碎食物再吃食物。其中,小龙虾的进食与觅食量有关。通过温度平衡算法的探索和开发能力,使小龙虾优化算法具有更好的优化效果,能够更快的寻找到一个优异的适应度值。下面是小龙虾优化算法的具体介绍。

1.初始化阶段

在多维优化问题中,每只小龙虾表示一个1× d i m dim dim的矩阵,每列矩阵为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COA的初始化是在上下界之间随机生成 N N N组候选解 X X X N N N是种群大小、 d i m dim dim是种群维数。COA初始化如下:
X = [ X 1 , X 2 , ⋯ , X N ] (1) X = [{X_1},{X_2}, \cdots ,{X_N}]\tag{1} X=[X1,X2,,XN](1) X i , j = l b j + ( u b j − l b j ) × r a n d (2) {X_{i,j}} = l{b_j} + (u{b_j} - l{b_j}) \times rand \tag{2} Xi,j=lbj+(ubjlbj)×rand(2)
其中 l b j lb_j lbj表示第j维的下界, u b j ub_j ubj表示第j维的上界, r a n d rand rand是[0,1]的随机数。

2.定义温度和小龙虾的觅食量

温度的改变会影响小龙虾的行为,使小龙虾进行不同的阶段温度的定义如等式3所示。当温度超过30℃时,小龙虾会选择一个凉爽的地方避暑。在适当的温度下,小龙虾就会进行觅食行为。小龙虾的取食量受温度的影响。小龙虾的取食范围在15~30℃之间,25℃为最好。因此,小龙虾的摄食量可以近似于正态分布,从而使摄食量受到温度的影响。小龙虾摄食量的数学模型和不同温度对应的摄食量如下图所示。
t e m p = r a n d × 15 + 20 (3) temp = rand \times 15 + 20\tag{3} temp=rand×15+20(3)
其中, t e m p temp temp表示小龙虾所在环境的温度。
p = C 1 × ( 1 2 × π × σ ) × exp ⁡ ( − ( t e m p − μ ) 2 2 σ 2 ) (4) p = {C_1} \times ({1 \over {\sqrt {2 \times \pi } \times \sigma )}} \times \exp ( - {{{{(temp - \mu )}^2}} \over {2{\sigma ^2}}})\tag{4} p=C1×(2×π ×σ)1×exp(2σ2(tempμ)2)(4)
其中, µ µ µ是指最适合小龙虾的温度,分别用 σ σ σ C 1 C_1 C1来控制不同温度下小龙虾的摄入量.
Alt

3.避暑阶段(探索阶段)

当温度大于30度,表示温度过高。此时,小龙虾会进入洞穴避暑。洞穴的定义如下所示:
X s h a d e = ( X G + X L ) / 2 (5) {X_{shade}} = ({X_G} + {X_L})/2\tag{5} Xshade=(XG+XL)/2(5)
其中 X G X_G XG表示通过迭代次数所得到的最优位置,XL表示上一代种群更新后获得的最优位置。
小龙虾争夺洞穴是一个随机事件。在COA中,当 r a n d rand rand<0.5,这意味着没有其他的小龙虾争夺洞穴,则小龙虾直接进入洞穴避暑,如下图所示。小龙虾进入洞穴避暑如公式所示:
X i , j t + 1 = X i , j t + C 2 × r a n d × ( X s h a d e − X i , j t ) (6) X_{i,j}^{t + 1} = X_{i,j}^t + {C_2} \times rand \times ({X_{shade}} - X_{i,j}^t)\tag{6} Xi,jt+1=Xi,jt+C2×rand×(XshadeXi,jt)(6)
其中 t t t表示当前迭代次数, t + 1 t+1 t+1表示下一代迭代次数, C 2 C_2 C2为递减曲线。
C 2 = 2 − ( t / T ) (7) {C_2} = 2 - (t/T)\tag{7} C2=2(t/T)(7)
其中, T T T表示最大迭代次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竞争阶段(开发阶段)

当温度大于30度, r a n d rand rand≥0.5。这意味着其他的小龙虾也选择了这个洞穴。这时,它们会竞争这个洞穴,如下图所示。它们通过以下公式争夺洞穴。
X i , j t + 1 = X i , j t − X z , j t + X s h a d e (8) X_{i,j}^{t + 1} = X_{i,j}^t - X_{z,j}^t + {X_{shade}}\tag{8} Xi,jt+1=Xi,jtXz,jt+Xshade(8) z = r o u n d ( r a n d × ( N − 1 ) ) + 1 (9) z = round(rand \times (N - 1)) + 1\tag{9} z=round(rand×(N1))+1(9)
其中, z z z表示小龙虾的随机个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觅食阶段(开发阶段)

当温度小于等于30时,该温度适合小龙虾进食。这时,小龙虾会去寻找食物觅食。在进食的时候,小龙虾会根据食物的大小选择是否撕碎食物。如果食物大小合适,小龙虾会使用直接摄取食物。如果食物太大,小龙虾会使用鳌足撕碎食物再使用第二第三步行足交替夹取食物摄取。食物的定义为:
X f o o d = X G (10) {X_{food}} = {X_G}\tag{10} Xfood=XG(10)
食物大小的定义为:
Q = C 3 × r a n d × ( f i t n e s s i / f i t n e s s f o o d ) (11) Q = {C_3} \times rand \times (fitnes{s_i}/fitnes{s_{food}})\tag{11} Q=C3×rand×(fitnessi/fitnessfood)(11)
其中 C 3 C_3 C3为食物因子,代表最大的食物,值为常数3。 f i t n e s s i fitness_i fitnessi代表第i只小龙虾的适应度值, f i t n e s s f o o d fitness_{food} fitnessfood代表食物所在位置的适应度值。
Q > ( C 3 + 1 ) / 2 Q>(C3+1)/2 Q>(C3+1)/2,表示食物太大。这时,小龙虾会通过下面公式撕碎食物。
X f o o d = exp ⁡ ( − 1 Q ) × X f o o d (12) {X_{food}} = \exp ( - {1 \over Q}) \times {X_{food}}\tag{12} Xfood=exp(Q1)×Xfood(12)
撕碎食物后,小龙虾会使用第二第三步行足交替夹取食物摄取。为了模拟交替摄食行为,在等式中采用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组合来模拟交替过程,如图所示。不仅如此,小龙虾获得的食物也与食物摄入量有关。摄食的等式如下所示:
X i , j t + 1 = X i , j t + X f o o d × p × ( cos ⁡ ( 2 × π × r a n d ) − sin ⁡ ( 2 × π × r a n d ) ) (13) X_{i,j}^{t + 1} = X_{_{i,j}}^t + {X_{food}} \times p \times (\cos (2 \times \pi \times rand) - \sin (2 \times \pi \times rand))\tag{13} Xi,jt+1=Xi,jt+Xfood×p×(cos(2×π×rand)sin(2×π×rand))(13)
Q ≤ ( C 3 + 1 ) / 2 Q≤(C3+1)/2 Q(C3+1)/2,小龙虾会直接向食物移动并进食。等式如下:
X i , j t + 1 = ( X i , j t − X f o o d ) × p + p × r a n d × X i , j t (14) X_{i,j}^{t + 1} = (X_{i,j}^t - {X_{food}}) \times p + p \times rand \times X_{i,j}^t\tag{14} Xi,jt+1=(Xi,jtXfood)×p+p×rand×Xi,jt(14)

二、小龙虾优化算法的流程

步骤1.初始化种群,计算种群的适应度值并获得 X G X_G XG X L X_L XL
步骤2.根据等式3定义小龙虾的生存环境.
步骤3.当温度大于30度且 r a n d rand rand<0.5,COA根据等式6获得新的位置并进入步骤8。
步骤4.当温度大于30度且 r a n d rand rand≥0.5,COA根据等式8获得新的位置并进入步骤8。
步骤5.当温度小于等于30时,COA进入觅食阶段,根据等式4和等式11定义摄食量 p p p和食物大小 Q Q Q
步骤6.如果Q>( C 3 C_3 C3+1)/2,根据等式12撕碎食物。之后通过等式13摄食获得新位置并进入步骤8。。
步骤7.如果Q≤( C 3 C_3 C3+1)/2,通过等式14摄食获得新位置并进入步骤8。。
步骤8.评估种群是否退出循环。如果没有返回步骤2。
步骤9.输出最佳位置的个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小龙虾优化算法的在CEC2020测试结果。

3.1 CEC2020部分测试函数描述

名称公式维度变量范围理论最优
F1 F 1 ( x ) = f 1 ( M ( x − o 1 ) ) + F 1 ∗ {F_1}(x) = {f_1}(M(x - {o_1})) + {F_1}* F1(x)=f1(M(xo1))+F130[-100,100]100
F2 F 2 ( x ) = f 11 ( M ( 1000 ( x − o 11 ) 100 ) ) + F 2 ∗ {F_2}(x) = {f_{11}}({\rm{M}}({{1000(x - {o_{11}})} \over {100}})) + {F_2} * F2(x)=f11(M(1001000(xo11)))+F230[-100,100]100
F3 F 3 ( x ) = f 10 ( M ( 600 ( x − o 7 ) 100 ) ) + F 3 ∗ {F_3}(x) = {f_{10}}(M({{600(x - {o_7})} \over {100}})) + {F_3}* F3(x)=f10(M(100600(xo7)))+F330[-100,100]100

3.2 CEC2020部分测试函数三维图像显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3 COA在CEC2020的测试效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matlab代码

COA的代码已公布,可自行下载,也欢迎大家进行修改Crayfish Optimization Algorithm

五、参考文献

[1] 贾鹤鸣, 智能优化算法及 MATLAB 实现[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4.
[2] Jia, Heming, Honghua Rao, Changsheng Wen, and Seyedali Mirjalili. Crayfish optimization algorithm[J].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 56(Suppl 2), pp.1919-1979.

这篇关于小龙虾优化算法(Crayfish Optimization Algorithm,COA)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943614

相关文章

小白也能轻松上手! 路由器设置优化指南

《小白也能轻松上手!路由器设置优化指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WiFi网速慢的问题,这主要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首要原因是WiFi产品的配置优化不合理,其次是硬件性能的不足,以及宽带线路本身的质... 在数字化时代,网络已成为生活必需品,追剧、游戏、办公、学习都离不开稳定高速的网络。但很多人面对新路由器

MySQL深分页进行性能优化的常见方法

《MySQL深分页进行性能优化的常见方法》在Web应用中,分页查询是数据库操作中的常见需求,然而,在面对大型数据集时,深分页(deeppagination)却成为了性能优化的一个挑战,在本文中,我们将... 目录引言:深分页,真的只是“翻页慢”那么简单吗?一、背景介绍二、深分页的性能问题三、业务场景分析四、

Linux进程CPU绑定优化与实践过程

《Linux进程CPU绑定优化与实践过程》Linux支持进程绑定至特定CPU核心,通过sched_setaffinity系统调用和taskset工具实现,优化缓存效率与上下文切换,提升多核计算性能,适... 目录1. 多核处理器及并行计算概念1.1 多核处理器架构概述1.2 并行计算的含义及重要性1.3 并

Java中的雪花算法Snowflake解析与实践技巧

《Java中的雪花算法Snowflake解析与实践技巧》本文解析了雪花算法的原理、Java实现及生产实践,涵盖ID结构、位运算技巧、时钟回拨处理、WorkerId分配等关键点,并探讨了百度UidGen... 目录一、雪花算法核心原理1.1 算法起源1.2 ID结构详解1.3 核心特性二、Java实现解析2.

MyBatisPlus如何优化千万级数据的CRUD

《MyBatisPlus如何优化千万级数据的CRUD》最近负责的一个项目,数据库表量级破千万,每次执行CRUD都像走钢丝,稍有不慎就引起数据库报警,本文就结合这个项目的实战经验,聊聊MyBatisPl... 目录背景一、MyBATis Plus 简介二、千万级数据的挑战三、优化 CRUD 的关键策略1. 查

SpringBoot中HTTP连接池的配置与优化

《SpringBoot中HTTP连接池的配置与优化》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SpringBoot中HTTP连接池的配置与优化的相关知识,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学习一... 目录一、HTTP连接池的核心价值二、Spring Boot集成方案方案1:Apache HttpCl

使用雪花算法产生id导致前端精度缺失问题解决方案

《使用雪花算法产生id导致前端精度缺失问题解决方案》雪花算法由Twitter提出,设计目的是生成唯一的、递增的ID,下面:本文主要介绍使用雪花算法产生id导致前端精度缺失问题的解决方案,文中通过代... 目录一、问题根源二、解决方案1. 全局配置Jackson序列化规则2. 实体类必须使用Long封装类3.

PyTorch高级特性与性能优化方式

《PyTorch高级特性与性能优化方式》:本文主要介绍PyTorch高级特性与性能优化方式,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一、自动化机制1.自动微分机制2.动态计算图二、性能优化1.内存管理2.GPU加速3.多GPU训练三、分布式训练1.分布式数据

MySQL中like模糊查询的优化方案

《MySQL中like模糊查询的优化方案》在MySQL中,like模糊查询是一种常用的查询方式,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性能问题,本文将介绍八种优化MySQL中like模糊查询的方法,需要的朋友可以参... 目录1. 避免以通配符开头的查询2. 使用全文索引(Full-text Index)3. 使用前缀索

C#实现高性能Excel百万数据导出优化实战指南

《C#实现高性能Excel百万数据导出优化实战指南》在日常工作中,Excel数据导出是一个常见的需求,然而,当数据量较大时,性能和内存问题往往会成为限制导出效率的瓶颈,下面我们看看C#如何结合EPPl... 目录一、技术方案核心对比二、各方案选型建议三、性能对比数据四、核心代码实现1. MiniEx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