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OSI七层模型及每层的功能任务和协议

2024-04-12 15:52

本文主要是介绍简述OSI七层模型及每层的功能任务和协议,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文章目录

  • 一、OSI七层模型的功能和任务
    • 1.物理层
    • 2.数据链路层
    • 3.网络层
    • 4.传输层
    • 5.会话层
    • 6.表示层
    • 7. 应用层
  • 二、OSI七层模型每层的协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简称OSI)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联合制定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为开放式互连信息系统提供了一种功能结构的框架。OSI模型是一个具有七层协议结构的开放系统互连模型,旨在使全球范围的计算机能够进行开放式通信。每一层都包含多个实体,处于同一层的实体称为对等实体。每一层都实现不同的功能,并以协议的形式正规描述这些功能,这些协议定义了某层同远方一个对等层通信所使用的一套规则和约定。每一层向相邻上层提供一套确定的服务,并且使用与之相邻的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OSI参考模型是具有7个层次的框架自底向上的7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以下是OSI模型与TCP/IP四层模型和五层协议的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每一层都承担不同的功能和任务,以实现对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控制。

一、OSI七层模型的功能和任务

1.物理层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透明地完成相邻节点之间原始比特流的传输。其中“透明”的意思是指物理层并不需要关心比特代表的具体含义,而要考虑的是如何发送“0”和“1”,以及接收端如何识别。物理层在传输介质上作为系统和通讯介质的接口,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服务。
解决两个硬件之间的通信。

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负责在两个相邻节点之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为单位的数据,通过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将原始不可靠的物理层连接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通道,并解决多用户竞争问题,使之对网络层显现一条可靠的链路。

3.网络层

  网络层是通讯子网的最高层,其主要任务是在数据链路层服务的基础上,实现整个通讯子网内的连接,并通过网络连接交换网络服务数据单元(packet)。它主要解决数据传输单元分组在通信子网中的路由选择、拥塞控制和多个网络互连的问题。网络层建立网络连接为传输层提供服务。

4.传输层

  传输层既是负责数据通讯的最高层,又是面向网络通信的低三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和面向信息处理的高三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之间的中间层,是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的桥梁,其主要任务是为两台计算机的通信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传输层反映并扩展了网络层子系统的服务功能,并通过传输层地址为高层提供传输数据的通信接口,使系统之间高层资源的共享不必考虑数据通信方面的问题。

5.会话层

  会话层利用传输层提供的端到端数据传输服务,具体实施服务请求者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的通信、组织和同步它们的会话活动,并管理它们的数据交换过程。会话层提供服务通常需要经过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和释放连接三个阶段。会话层是最薄的一层,常被省略。作用:建立和管理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

6.表示层

  负责数据格式的转换,将应用处理的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格式,或者将来自下一层的数据转换为上层能处理的格式。
  表示层处理的是用户信息的表示问题。端用户(应用进程)之间传送的数据包含“语义”和“语法”两个方面。语义是数据的内容及其含义,它由应用层负责处理;语法是与数据表示形式有关的方面,例如,数据的格式、编码和压缩等。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应用实体面向交换的信息的表示方法,包括用户数据的结构和在传输时的比特流(或字节流)的表示,这样,即使每个应用系统有各自的信息表示法,但被交换的信息类型和数值仍能用一种共同的方法来描述。

7. 应用层

  作用是通过应用程序之间的交互完成特定的网络应用。应用层是直接面向用户的一层,是计算机网络与最终用户之间的界面,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把会话层和表示层归入到应用层,使OSI/RM成为一个简化的五层模型。



二、OSI七层模型每层的协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SMTP:25端口,邮件发送
  • FTP:20数据端口/21控制端口,文件传输协议
  • HTTP:80端口,超文本传输协议,网页传输
  • DHCP:67端口,IP地址自动分配
  • SNMP:161端口,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 DNS:53端口,域名解析协议,记录域名与IP的映射关系
  • TCP:可靠的传输层协议
  • UDP:不可靠的传输层协议
  • ICMP:因特网控制协议,PING命令来自该协议
  • IGMP:组播协议
  • ARP:地址解析协议,IP地址转换为MAC地址
  • RARP: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MAC地址转IP地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篇关于简述OSI七层模型及每层的功能任务和协议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897579

相关文章

使用EasyPoi快速导出Word文档功能的实现步骤

《使用EasyPoi快速导出Word文档功能的实现步骤》EasyPoi是一个基于ApachePOI的开源Java工具库,旨在简化Excel和Word文档的操作,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EasyPoi快速... 目录一、准备工作1、引入依赖二、准备好一个word模版文件三、编写导出方法的工具类四、在Export

JS纯前端实现浏览器语音播报、朗读功能的完整代码

《JS纯前端实现浏览器语音播报、朗读功能的完整代码》在现代互联网的发展中,语音技术正逐渐成为改变用户体验的重要一环,下面:本文主要介绍JS纯前端实现浏览器语音播报、朗读功能的相关资料,文中通过代码... 目录一、朗读单条文本:① 语音自选参数,按钮控制语音:② 效果图:二、朗读多条文本:① 语音有默认值:②

C#实现高性能拍照与水印添加功能完整方案

《C#实现高性能拍照与水印添加功能完整方案》在工业检测、质量追溯等应用场景中,经常需要对产品进行拍照并添加相关信息水印,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C#实现一个高性能的拍照和水印添加功能,包含完整的代码实现... 目录1. 概述2. 功能架构设计3. 核心代码实现python3.1 主拍照方法3.2 安全HBIT

Linux五种IO模型的使用解读

《Linux五种IO模型的使用解读》文章系统解析了Linux的五种IO模型(阻塞、非阻塞、IO复用、信号驱动、异步),重点区分同步与异步IO的本质差异,强调同步由用户发起,异步由内核触发,通过对比各模... 目录1.IO模型简介2.五种IO模型2.1 IO模型分析方法2.2 阻塞IO2.3 非阻塞IO2.4

Spring定时任务之fixedRateString的实现示例

《Spring定时任务之fixedRateString的实现示例》本文主要介绍了Spring定时任务之fixedRateString的实现示例,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 目录从毫秒到 Duration:为何要改变?核心:Java.time.Duration.parse

Oracle Scheduler任务故障诊断方法实战指南

《OracleScheduler任务故障诊断方法实战指南》Oracle数据库作为企业级应用中最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偶尔会遇到各种故障和问题,:本文主要介绍OracleSchedul... 目录前言一、故障场景:当定时任务突然“消失”二、基础环境诊断:搭建“全局视角”1. 数据库实例与PDB状态2

录音功能在哪里? 电脑手机等设备打开录音功能的技巧

《录音功能在哪里?电脑手机等设备打开录音功能的技巧》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使用录音功能,电脑和手机这些常用设备怎么使用录音功能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详细的教程... 我们在会议讨论、采访记录、课堂学习、灵感创作、法律取证、重要对话时,都可能有录音需求,便于留存关键信息。下面分享一下如何在电脑端和手机端上找到录音功能

Android实现图片浏览功能的示例详解(附带源码)

《Android实现图片浏览功能的示例详解(附带源码)》在许多应用中,都需要展示图片并支持用户进行浏览,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了如何通过Android实现图片浏览功能,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学习一... 目录一、项目背景详细介绍二、项目需求详细介绍三、相关技术详细介绍四、实现思路详细介绍五、完整实现代码

Python使用FastAPI实现大文件分片上传与断点续传功能

《Python使用FastAPI实现大文件分片上传与断点续传功能》大文件直传常遇到超时、网络抖动失败、失败后只能重传的问题,分片上传+断点续传可以把大文件拆成若干小块逐个上传,并在中断后从已完成分片继... 目录一、接口设计二、服务端实现(FastAPI)2.1 运行环境2.2 目录结构建议2.3 serv

HTTP 与 SpringBoot 参数提交与接收协议方式

《HTTP与SpringBoot参数提交与接收协议方式》HTTP参数提交方式包括URL查询、表单、JSON/XML、路径变量、头部、Cookie、GraphQL、WebSocket和SSE,依据... 目录HTTP 协议支持多种参数提交方式,主要取决于请求方法(Method)和内容类型(Conten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