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算法研究系列:六、教你从头到尾彻底理解KMP算法

2024-03-17 10:38

本文主要是介绍经典算法研究系列:六、教你从头到尾彻底理解KMP算法,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6、教你从头到尾彻底理解KMP 算法

 

作者: July  、 saturnma     时间;  二零一一年一月一日

-----------------------

本文参考:数据结构(c语言版) 李云清等编著、算法导论
作者声明:个人July 对此24个经典算法系列,享有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引言:
在文本编辑中,我们经常要在一段文本中某个特定的位置找出 某个特定的字符或模式。
由此,便产生了字符串的匹配问题。
本文由简单的字符串匹配算法开始,经Rabin-Karp算法,最后到KMP算法,教你从头到尾彻底理解KMP算法。

来看算法导论一书上关于此字符串问题的定义:
假设文本是一个长度为n的数组T[1...n],模式是一个长度为m<=n的数组P[1....m]。
进一步假设P和T的元素都是属于有限字母表Σ.中的字符。

依据上图,再来解释下字符串匹配问题。目标是找出所有在文本T=abcabaabcaabac中的模式P=abaa所有出现。
该模式仅在文本中出现了一次,在位移s=3处。位移s=3是有效位移。

 

一、简单的字符串匹配算法

简单的字符串匹配算法用一个循环来找出所有有效位移,
该循环对n-m+1个可能的每一个s值检查条件P[1....m]=T[s+1....s+m]。

NAIVE-STRING-MATCHER(T, P)
1 n ← length[T]
2 m ← length[P]
3 for s ← 0 to n - m
4     do if P[1 ‥ m] = T[s + 1 ‥ s + m]         
      //对n-m+1个可能的位移s中的每一个值,比较相应的字符的循环必须执行m次。
5           then print "Pattern occurs with shift" s

简单字符串匹配算法,上图针对文本T=acaabc 和模式P=aab。
上述第4行代码,n-m+1个可能的位移s中的每一个值,比较相应的字符的循环必须执行m次。
所以,在最坏情况下,此简单模式匹配算法的运行时间为O((n-m+1)m)。

 

--------------------------------

下面我再来举个具体例子,并给出一具体运行程序:
对于目的字串target是banananobano,要匹配的字串pattern是nano,的情况,

下面是匹配过程,原理很简单,只要先和target字串的第一个字符比较,
如果相同就比较下一个,如果不同就把pattern右移一下,
之后再从pattern的每一个字符比较,这个算法的运行过程如下图。
//index表示的每n次匹配的情形。

#include<iostream>
#include<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tch(const string& target,const string& pattern)
{
    int target_length = target.size();
    int pattern_length = pattern.size();
    int target_index = 0;
    int pattern_index = 0;
    while(target_index < target_length && pattern_index < pattern_length)
    {
        if(target[target_index]==pattern[pattern_index])
        {
            ++target_index;
            ++pattern_index;
        }
        else
        {
            target_index -= (pattern_index-1);
            pattern_index = 0;
        }
    }
    if(pattern_index == pattern_length)
    {
        return target_index - pattern_length;
    }
    else
    {
        return -1;
    }
}
int main()
{
    cout<<match("banananobano","nano")<<endl;
    return 0;
}

//运行结果为4。

 

上面的算法进间复杂度是O(pattern_length*target_length),
我们主要把时间浪费在什么地方呢,
观查index =2那一步,我们已经匹配了3个字符,而第4个字符是不匹配的,这时我们已经匹配的字符序列是nan,

此时如果向右移动一位,那么nan最先匹配的字符序列将是an,这肯定是不能匹配的,
之后再右移一位,匹配的是nan最先匹配的序列是n,这是可以匹配的。

如果我们事先知道pattern本身的这些信息就不用每次匹配失败后都把target_index回退回去,
这种回退就浪费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如果能事先计算出pattern本身的这些性质,
那么就可以在失配时直接把pattern移动到下一个可能的位置,
把其中根本不可能匹配的过程省略掉,
如上表所示我们在index=2时失配,此时就可以直接把pattern移动到index=4的状态,
kmp算法就是从此出发。

 

二、KMP算法

1、 覆盖函数 (overlay_function)

覆盖函数所表征的是pattern本身的性质,可以让为其表征的是pattern从左开始的所有连续子串的自我覆盖程度。
比如如下的字串,abaabcaba

由于计数是从0始的,因此覆盖函数的值为0说明有1个匹配,对于从0还是从来开始计数是偏好问题,

具体请自行调整,其中-1表示没有覆盖,那么何为覆盖呢,下面比较数学的来看一下定义,比如对于序列

a 0 a 1... a j-1  a j

 

要找到一个 k, 使它满足

a 0 a 1... a k-1 a k= a j-k a j-k+1... a j-1 a j

而没有更大的k满足这个条件,就是说要找到尽可能大k,使pattern前k字符与后k字符相匹配,k要尽可能的大,
原因是如果有比较大的k存在,而我们选择较小的满足条件的k,
那么当失配时,我们就会使pattern向右移动的位置变大,而较少的移动位置是存在匹配的,这样我们就会把可能匹配的结果丢失。

比如下面的序列,

在红色部分失配,正确的结果是k=1的情况,把pattern右移4位,如果选择k=0,右移5位则会产生错误。
计算这个overlay函数的方法可以采用递推,可以想象如果对于pattern的前j个字符,如果覆盖函数值为k

a 0 a 1... a k-1 a k= a j-k a j-k+1... a j-1 a j
则对于pattern的前j+1序列字符,则有如下可能
⑴     pattern[k+1]==pattern[j+1] 此时overlay(j+1)=k+1=overlay(j)+1
⑵     pattern[k+1]≠pattern[j+1] 此时只能在pattern前k+1个子符组所的子串中找到相应的overlay函数,h=overlay(k),如果此时 pattern[h+1]==pattern[j+1],则overlay(j+1)=h+1否则重复(2)过程.

 

下面给出一段计算覆盖函数的代码:

#include<iostream>
#include<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compute_overlay(const string& pattern)
{
    const int pattern_length = pattern.size();
    int *overlay_function = new int[pattern_length];
    int index;
    overlay_function[0] = -1;
    for(int i=1;i<pattern_length;++i)
    {
        index = overlay_function[i-1];
        //store previous fail position k to index;
       
        while(index>=0 && pattern[i]!=pattern[index+1])
        {
            index = overlay_function[index];
        }
        if(pattern[i]==pattern[index+1])
        {
            overlay_function[i] = index + 1; 
        }
        else
        {
            overlay_function[i] = -1;
        }
    }
    for(i=0;i<pattern_length;++i)
    {
        cout<<overlay_function[i]<<endl;
    }
    delete[] overlay_function;
}
int main()
{
    string pattern = "abaabcaba";
    compute_overlay(pattern);
    return 0;
}

 

运行结果为:

-1
-1
0
0
1
-1
0
1
2
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

-------------------------------------

 

2、kmp算法
     有了覆盖函数,那 么实现kmp算法就是很简单的了,我们的原则还是从左向右匹配,但是当失配发生时,我们不用把target_index向回移 动,target_index前面已经匹配过的部分在pattern自身就能体现出来,只要动pattern_index就可以了。

当发生在j长度失配时,只要把pattern向右移动j-overlay(j)长度就可以了。

 如果失配时pattern_index==0,相当于pattern第一个字符就不匹配,
这时就应该把target_index加1,向右移动1位就可以了。

 

ok,下图就是KMP算法的过程(红色即是采用KMP算法的执行过程):

 

KMP 算法可在O(n+m)时间内完成全部的串的模式匹配工作。

 

ok,最后给出KMP算法实现的c++代码:

#include<iostream>
#include<string>
#include<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kmp_find(const string& target,const string& pattern)
{
    const int target_length = target.size();
    const int pattern_length = pattern.size();
    int * overlay_value = new int[pattern_length];
    overlay_value[0] = -1;
    int index = 0;
    for(int i=1;i<pattern_length;++i)
    {
        index = overlay_value[i-1];
        while(index>=0 && pattern[index+1]!=pattern[i])
        {
            index  = overlay_value[index];
        }
        if(pattern[index+1]==pattern[i])
        {
            overlay_value[i] = index +1;
        }
        else
        {
            overlay_value[i] = -1;
        }
    }
    //match algorithm start
    int pattern_index = 0;
    int target_index = 0;
    while(pattern_index<pattern_length&&target_index<target_length)
    {
        if(target[target_index]==pattern[pattern_index])
        {
            ++target_index;
            ++pattern_index;
        }
        else if(pattern_index==0)
        {
            ++target_index;
        }
        else
        {
            pattern_index = overlay_value[pattern_index-1]+1;
        }
    }
    if(pattern_index==pattern_length)
    {
        return target_index-pattern_index;
    }
    else
    {
        return -1;
    }
    delete [] overlay_value;
}

int main()
{
    string source = " annbcdanacadsannannabnna";
    string pattern = " annacanna";
    cout<<kmp_find(source,pattern)<<endl;
    return 0;
}
//运行结果为 -1.

 

三、kmp算法的来源
    kmp如此精巧,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要三个人合力才能想出来。其实就算没有kmp算法,人们在字符匹配中也能找到相同高效的算法。这种算法,最终 相当于kmp算法,只是这种算法的出发点不是覆盖函数,不是直接从匹配的内在原理出发,而使用此方法的计算的覆盖函数过程序复杂且不易被理解,但是一但找 到这个覆盖函数,那以后使用同一pattern匹配时的效率就和kmp一样了,其实这种算法找到的函数不应叫做覆盖函数,因为在寻找过程中根本没有考虑是 否覆盖的问题。

    说了这么半天那么这种方法是什么呢,这种方法是就大名鼎鼎的确定的有限自动机(Deterministic finite state automaton DFA),DFA可识别的文法是3型文法,又叫正规文法或是正则文法,既然可以识别正则文法,那么识别确定的字串肯定不是问题(确定字串是正则式的一个子 集)。对于如何构造DFA,是有一个完整的算法,这里不做介绍了。在识别确定的字串时使用DFA实在是大材小用,DFA可以识别更加通用的正则表达式,而 用通用的构建DFA的方法来识别确定的字串,那这个overhead就显得太大了。

    kmp算法的可贵之处是从字符匹配的问题本身特点出发,巧妙使用覆盖函数这一表征pattern自身特点的这一概念来快速直接生成识别字串的DFA,因此 对于kmp这种算法,理解这种算法高中数学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想从无到有设计出这种算法是要求有比较深的数学功底的。

ok,完。

这篇关于经典算法研究系列:六、教你从头到尾彻底理解KMP算法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818712

相关文章

Java Spring的依赖注入理解及@Autowired用法示例详解

《JavaSpring的依赖注入理解及@Autowired用法示例详解》文章介绍了Spring依赖注入(DI)的概念、三种实现方式(构造器、Setter、字段注入),区分了@Autowired(注入... 目录一、什么是依赖注入(DI)?1. 定义2. 举个例子二、依赖注入的几种方式1. 构造器注入(Con

深入理解Go语言中二维切片的使用

《深入理解Go语言中二维切片的使用》本文深入讲解了Go语言中二维切片的概念与应用,用于表示矩阵、表格等二维数据结构,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需要的朋友们下面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学习吧... 目录引言二维切片的基本概念定义创建二维切片二维切片的操作访问元素修改元素遍历二维切片二维切片的动态调整追加行动态

从原理到实战深入理解Java 断言assert

《从原理到实战深入理解Java断言assert》本文深入解析Java断言机制,涵盖语法、工作原理、启用方式及与异常的区别,推荐用于开发阶段的条件检查与状态验证,并强调生产环境应使用参数验证工具类替代... 目录深入理解 Java 断言(assert):从原理到实战引言:为什么需要断言?一、断言基础1.1 语

Java中的雪花算法Snowflake解析与实践技巧

《Java中的雪花算法Snowflake解析与实践技巧》本文解析了雪花算法的原理、Java实现及生产实践,涵盖ID结构、位运算技巧、时钟回拨处理、WorkerId分配等关键点,并探讨了百度UidGen... 目录一、雪花算法核心原理1.1 算法起源1.2 ID结构详解1.3 核心特性二、Java实现解析2.

如何在Mac上彻底删除Edge账户? 手动卸载Edge浏览器并清理残留文件技巧

《如何在Mac上彻底删除Edge账户?手动卸载Edge浏览器并清理残留文件技巧》Mac上的Edge账户里存了不少网站密码和个人信息,结果同事一不小心打开了,简直尴尬到爆炸,想要卸载edge浏览器并清... 如果你遇到 Microsoft Edge 浏览器运行迟缓、频繁崩溃或网页加载异常等问题,可以尝试多种方

一文彻底搞懂Java 中的 SPI 是什么

《一文彻底搞懂Java中的SPI是什么》:本文主要介绍Java中的SPI是什么,本篇文章将通过经典题目、实战解析和面试官视角,帮助你从容应对“SPI”相关问题,赢得技术面试的加分项,需要的朋... 目录一、面试主题概述二、高频面试题汇总三、重点题目详解✅ 面试题1:Java 的 SPI 是什么?如何实现一个

使用雪花算法产生id导致前端精度缺失问题解决方案

《使用雪花算法产生id导致前端精度缺失问题解决方案》雪花算法由Twitter提出,设计目的是生成唯一的、递增的ID,下面:本文主要介绍使用雪花算法产生id导致前端精度缺失问题的解决方案,文中通过代... 目录一、问题根源二、解决方案1. 全局配置Jackson序列化规则2. 实体类必须使用Long封装类3.

Springboot实现推荐系统的协同过滤算法

《Springboot实现推荐系统的协同过滤算法》协同过滤算法是一种在推荐系统中广泛使用的算法,用于预测用户对物品(如商品、电影、音乐等)的偏好,从而实现个性化推荐,下面给大家介绍Springboot... 目录前言基本原理 算法分类 计算方法应用场景 代码实现 前言协同过滤算法(Collaborativ

spring IOC的理解之原理和实现过程

《springIOC的理解之原理和实现过程》:本文主要介绍springIOC的理解之原理和实现过程,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一、IoC 核心概念二、核心原理1. 容器架构2. 核心组件3. 工作流程三、关键实现机制1. Bean生命周期2.

Git可视化管理工具(SourceTree)使用操作大全经典

《Git可视化管理工具(SourceTree)使用操作大全经典》本文详细介绍了SourceTree作为Git可视化管理工具的常用操作,包括连接远程仓库、添加SSH密钥、克隆仓库、设置默认项目目录、代码... 目录前言:连接Gitee or github,获取代码:在SourceTree中添加SSH密钥: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