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服务测量指标

2023-12-21 02:28

本文主要是介绍SLA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服务测量指标,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SLA 的由来

在云计算时代,越来越多企业的服务迁移到云上,各大云服务厂商有自己服务发布的SLA,SLA是服务提供商与客户之间定义的正式承诺。

我们使用云服务提供商为我们提供的 APP 或者网站,如果出现购物无法下单、看视频打不开类似的问题,会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如果故障持续的时间比较久,那将会流失一大批用户,给业务带来损失。

那么,如何衡量给客户提供的服务质量呢?进而如何衡量系统的稳定性呢?毋庸置疑,需要统一的语言 SLA。

SLA 的定义

服务等级协议(英语:service-level agreement,缩写SLA),是服务提供商与客户之间定义的正式承诺。SLA的概念,对互联网公司来说就是服务可用性的一个保证。

SLA包括两个要素,一个是 SLI,一个是 SLO。

  • SLI(服务测量指标,service-level index):SLI 是经过仔细定义的测量指标,它根据不同系统特点确定要测量什么,SLI的确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SLI确定测量的具体指标,在确定具体指标的时候,需要做到该指标能否准确描述服务质量以及该指标是否可靠。
  • SLO (服务等级目标,service-level objective):指定了服务所提供功能的一种期望状态,包含所有能够描述服务应该提供什么样功能的信息。一般描述为:每分钟平均qps > 100k/s;99% 访问延迟 < 500ms;99% 每分钟带宽 > 200MB/s。

通常 SLO 通过一串 9 来度量

90%(1个9的正常运行时间):这意味着10%的停机时间,也就是说在过去的30天里停机了3天。 99%(2个9的正常运行时间):意味着在过去30天中有1%,或者说7.2小时的停机时间。 99.9%(3个9的正常运行时间):意味着0.1%,或者说43.2分钟的停机时间。 99.95%(3.5个9的正常运行时间):意味着0.05%,或者说21.6分钟的停机时间。 99.99%(4个9的正常运行时间):意味着0.01%,或者说4.32分钟的停机时间。 99.999%(5个9的正常运行时间):意味着0.001%,或者说26秒的停机时间。

SLA 的维度

SLA 以面向人员的维度区分,可以划分为以下 2 个维度。

  • 业务维度:客户对这部分的指标最有体感,直接与用户的体验好坏挂钩。
    • 例如,响应时间,错误率等。有统计数据显示,如果响应时间大于1s,80%的用户就会流失掉;错误率指标,是对功能正确性的保障,如果开始有业务错误,那么客户都无法直接完成期望的操作,流失也是避免不了的。这部分的指标直接影响用户的体验。

  • 服务侧维度:描述的是服务端的指标,这部分指标主要是面向开发以及测试人员的,为了在发生问题的时候,可以快速定位问题。
    • 比如,ECS/RDS等的系统指标,包括 CPU/LOAD等。

压测中的 SLA

在进行性能压测设计阶段,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确定“性能压测通过标准”。缺少了这个标准,意味着压测可能是没完没了的。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结束,结果是影响性能压测效果,浪费人力财力。所以需要通过“性能压测通过标准”中一系列量化下来的指标来确定,压测结果是否符合预期,可以停止了。这个"标准"的来源,可能是来自业务方的期望、研发组对系统的性能期望等等,最终整理汇总下来的我们称为压测中的 SLA。这个 SLA与产品对外的 SLA 有紧密联系,但是又存在区别。联系就是,系统对外的 SLA 是压测中的 SLA 的重要来源,而区别就是,压测中的 SLA 可能会涵盖更多更细的指标,而对外的 SLA 并不关心这么多细节。

在压测中,看似一个简单的业务请求,实则后端是复杂的系统架构,比如统一接入层/容器层/存储层,即使容器层,也涉及到了很多不同应用/不同服务,面对纷繁复杂的架构,如何快速判断压测结果是否满足了业务需求?如何快速判断是否达到了系统的水位不能再往上施压了呢?

没有 SLA 的压测

一声号令,开始压测!

好了,A开发看A系统,B开发看B系统,C开发看网络层,D测试看压测结果等。

大家手忙脚乱,这个时候,有人在群里一声喊,我的系统扛不住了,停止吧(当然还有一种风险,是不是这位同学的误判呢)。

好的,这个时候压测停止。

当然这种还是比较好的情况,而有些压测场景,就只有一个测试同学,他怎么分工呢?

一会看看压测结果,一会看看A系统,一会看看B系统,忙得不亦乐乎。

这样压测能否达到效果,当然能。但是这样的状态是最好的一种状态吗?当然不是

有 SLA 的压测

  • 开发/测试/业务同学在压测之前,对齐SLA指标,即意味着明确系统需要持续提供的服务能力,以及系统的整体水位,减少后续的沟通流程,大家都以此目标备容。
  • 配置好SLA之后,压测的负责人则只需要重点关注是否存在 SLA 告警,如果连续告警则说明系统已经扛不住了,直接停止压测。对于压测的小伙伴来说,省时省力,既不会漏掉一些指标,同时也不会浪费压测时间。

这篇关于SLA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服务测量指标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518363

相关文章

Spring Boot 与微服务入门实战详细总结

《SpringBoot与微服务入门实战详细总结》本文讲解SpringBoot框架的核心特性如快速构建、自动配置、零XML与微服务架构的定义、演进及优缺点,涵盖开发环境准备和HelloWorld实战... 目录一、Spring Boot 核心概述二、微服务架构详解1. 微服务的定义与演进2. 微服务的优缺点三

RabbitMQ消息总线方式刷新配置服务全过程

《RabbitMQ消息总线方式刷新配置服务全过程》SpringCloudBus通过消息总线与MQ实现微服务配置统一刷新,结合GitWebhooks自动触发更新,避免手动重启,提升效率与可靠性,适用于配... 目录前言介绍环境准备代码示例测试验证总结前言介绍在微服务架构中,为了更方便的向微服务实例广播消息,

关于DNS域名解析服务

《关于DNS域名解析服务》:本文主要介绍关于DNS域名解析服务,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DNS系统的作用及类型DNS使用的协议及端口号DNS系统的分布式数据结构DNS的分布式互联网解析库域名体系结构两种查询方式DNS服务器类型统计构建DNS域

Python实现对阿里云OSS对象存储的操作详解

《Python实现对阿里云OSS对象存储的操作详解》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Python实现对阿里云OSS对象存储的操作相关知识,包括连接,上传,下载,列举等功能,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了解下... 目录一、直接使用代码二、详细使用1. 环境准备2. 初始化配置3. bucket配置创建4. 文件上传到os

解读GC日志中的各项指标用法

《解读GC日志中的各项指标用法》:本文主要介绍GC日志中的各项指标用法,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一、基础 GC 日志格式(以 G1 为例)1. Minor GC 日志2. Full GC 日志二、关键指标解析1. GC 类型与触发原因2. 堆

Linux中SSH服务配置的全面指南

《Linux中SSH服务配置的全面指南》作为网络安全工程师,SSH(SecureShell)服务的安全配置是我们日常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从基础配置到高级安全加固,全面解析SSH服务的各项参... 目录概述基础配置详解端口与监听设置主机密钥配置认证机制强化禁用密码认证禁止root直接登录实现双因素

java向微信服务号发送消息的完整步骤实例

《java向微信服务号发送消息的完整步骤实例》:本文主要介绍java向微信服务号发送消息的相关资料,包括申请测试号获取appID/appsecret、关注公众号获取openID、配置消息模板及代码... 目录步骤1. 申请测试系统2. 公众号账号信息3. 关注测试号二维码4. 消息模板接口5. Java测试

SpringBoot服务获取Pod当前IP的两种方案

《SpringBoot服务获取Pod当前IP的两种方案》在Kubernetes集群中,SpringBoot服务获取Pod当前IP的方案主要有两种,通过环境变量注入或通过Java代码动态获取网络接口IP... 目录方案一:通过 Kubernetes Downward API 注入环境变量原理步骤方案二:通过

华为鸿蒙HarmonyOS 5.1官宣7月开启升级! 首批支持名单公布

《华为鸿蒙HarmonyOS5.1官宣7月开启升级!首批支持名单公布》在刚刚结束的华为Pura80系列及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除了众多新品的发布,还有一个消息也点燃了所有鸿蒙用户的期待,那就是Ha... 在今日的华为 Pura 80 系列及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华为宣布鸿蒙 HarmonyOS 5.1 将于 7

如何搭建并配置HTTPD文件服务及访问权限控制

《如何搭建并配置HTTPD文件服务及访问权限控制》:本文主要介绍如何搭建并配置HTTPD文件服务及访问权限控制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一、安装HTTPD服务二、HTTPD服务目录结构三、配置修改四、服务启动五、基于用户访问权限控制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