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ByteBuffer使用全解析

2023-12-21 00:12
文章标签 java 使用 解析 bytebuffer

本文主要是介绍Java ByteBuffer使用全解析,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文章目录

  • ByteBuffer 总体介绍
  • 使用示例
    • put
    • get
    • position
    • flip
    • limit
  • QA
    • allocate 静态方法或 wrap 静态方法有什么区别?
    • 怎么理解limit?

ByteBuffer 总体介绍

ByteBuffer 是 Java NIO(New I/O)库中的一个类,用于处理字节数据。它提供了一种灵活且高效的方式来操作字节缓冲区,适用于处理大量的字节数据,例如文件 I/O、网络通信等。

ByteBuffer 的一些重要特性和用法:

  1. 容量(Capacity): ByteBuffer 有一个固定的容量,一旦分配,就不能更改。可以通过 allocate 静态方法或 wrap 静态方法来创建一个 ByteBuffer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024);  // 分配 1024 字节的缓冲区
    
  2. 位置(Position)和限制(Limit): ByteBuffer 有一个位置和限制的概念,它们用于跟踪读写的位置。position 表示下一个要读写的位置,而 limit 表示当前位置可读写的最大位置。

  3. 读写操作: ByteBuffer 提供了一系列读写方法,包括 getputreadwrite 等。这些方法允许你从缓冲区读取数据或将数据写入缓冲区。

    // 写入数据到缓冲区
    buffer.put((byte) 10);// 从缓冲区读取数据
    byte value = buffer.get();
    
  4. 翻转(Flip): 为了从写模式切换到读模式,或者从读模式切换到写模式,可以使用 flip 方法。这个方法将 limit 设置为当前位置,然后将 position 设置为 0,准备读取数据或写入数据。

    buffer.flip();  // 切换到读模式
    
  5. 清空(Clear): clear 方法用于清空缓冲区,将 position 设置为 0,limit 设置为容量,准备写入数据。

    buffer.clear();  // 清空缓冲区,准备写入数据
    
  6. Compact: compact 方法用于在读写模式之间移动数据。它将缓冲区中未读取的数据复制到缓冲区的开始位置,然后将 position 设置为未读取数据的末尾。

    buffer.compact();  // 在读写模式之间移动数据
    

ByteBuffer 的灵活性和高效性使其成为处理字节数据的强大工具,特别适用于网络编程、文件 I/O 和其他需要高性能的场景。

使用示例

put

    @Testpublic void put()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0);System.out.println("buffer = " + buffer);buffer.put((byte) 0x01);System.out.println("buffer.toString() = " + Arrays.toString(buffer.array()));System.out.println("buffer = " + buffer);buffer.put(5, (byte) 42);System.out.println("buffer.toString() = " + Arrays.toString(buffer.array()));System.out.println("buffer = " + buffer);}
输出:
buffer = java.nio.HeapByteBuffer[pos=0 lim=10 cap=10]
buffer.toString() = [1, 0, 0, 0, 0, 0, 0, 0, 0, 0]
buffer = java.nio.HeapByteBuffer[pos=1 lim=10 cap=10]
buffer.toString() = [1, 0, 0, 0, 0, 42, 0, 0, 0, 0]
buffer = java.nio.HeapByteBuffer[pos=1 lim=10 cap=10]
  @Testpublic void put2()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0);System.out.println("buffer = " + buffer);buffer.put(new byte[] { 0X01, 0X02 });System.out.println("buffer = " + buffer);System.out.println("buffer.toString() = " + Arrays.toString(buffer.array()));}
buffer = java.nio.HeapByteBuffer[pos=0 lim=10 cap=10]
buffer = java.nio.HeapByteBuffer[pos=2 lim=10 cap=10]
buffer.toString() = [1, 2, 0, 0, 0, 0, 0, 0, 0, 0]
    @Testpublic void put3()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0);System.out.println("buffer = " + buffer);buffer.put(new byte[] { 0X01, 0X02 }, 1, 1);System.out.println("buffer = " + buffer);System.out.println("buffer.toString() = " + Arrays.toString(buffer.array()));}
buffer = java.nio.HeapByteBuffer[pos=0 lim=10 cap=10]
buffer = java.nio.HeapByteBuffer[pos=1 lim=10 cap=10]
buffer.toString() = [2, 0, 0, 0, 0, 0, 0, 0, 0, 0]

get

   @Testpublic void get()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0);System.out.println("buffer = " + buffer);for (int i = 0; i < buffer.limit(); i++) {buffer.put((byte) i);}System.out.println("buffer = " + buffer);System.out.println("buffer.toString() = " + Arrays.toString(buffer.array()));//获取第3到第5的数据byte[] bytes = new byte[3];buffer.position(3);buffer.get(bytes);System.out.println("bytes.toString() = " + Arrays.toString(bytes));}buffer = java.nio.HeapByteBuffer[pos=0 lim=10 cap=10]
buffer = java.nio.HeapByteBuffer[pos=10 lim=10 cap=10]
buffer.toString() = [0, 1, 2, 3, 4, 5, 6, 7, 8, 9]
bytes.toString() = [3, 4, 5]

position

    @Testpublic void test()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0);System.out.println("buffer = " + buffer);buffer.put((byte) 0x01);buffer.put(new byte[] { 0x00, 0x00 });buffer.put((byte) 0x01);System.out.println("buffer.toString() = " + Arrays.toString(buffer.array()));System.out.println("buffer = " + buffer);buffer.position(1);buffer.put(new byte[] { 0x0A, 0x0A });System.out.println("buffer.toString() = " + Arrays.toString(buffer.array()));System.out.println("buffer = " + buffer);}
buffer = java.nio.HeapByteBuffer[pos=0 lim=10 cap=10]
buffer.toString() = [1, 0, 0, 1, 0, 0, 0, 0, 0, 0]
buffer = java.nio.HeapByteBuffer[pos=4 lim=10 cap=10]
buffer.toString() = [1, 10, 10, 1, 0, 0, 0, 0, 0, 0]
buffer = java.nio.HeapByteBuffer[pos=3 lim=10 cap=10]
  @Testpublic void test2()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0);System.out.println("buffer = " + buffer);for (int i = 0; i < 7; i++) {buffer.put((byte) i);}System.out.println("buffer = " + buffer);System.out.println("buffer.toString() = " + Arrays.toString(buffer.array()));buffer.position(3);System.out.println("buffer = " + buffer);buffer.put((byte) 0xff);System.out.println("buffer = " + buffer);System.out.println("buffer.toString() = " + Arrays.toString(buffer.array()));//回到最后一个有元素的positionbuffer.position(buffer.limit() - 1);System.out.println("buffer = " + buffer);}
buffer = java.nio.HeapByteBuffer[pos=0 lim=10 cap=10]
buffer = java.nio.HeapByteBuffer[pos=7 lim=10 cap=10]
buffer.toString() = [0, 1, 2, 3, 4, 5, 6, 0, 0, 0]
buffer = java.nio.HeapByteBuffer[pos=3 lim=10 cap=10]
buffer = java.nio.HeapByteBuffer[pos=4 lim=10 cap=10]
buffer.toString() = [0, 1, 2, -1, 4, 5, 6, 0, 0, 0]
buffer = java.nio.HeapByteBuffer[pos=9 lim=10 cap=10]

flip

ByteBuffer的flip()方法用于将缓冲区切换为读模式,即将limit设置为当前position的值,并将position重置为0,以准备读取缓冲区中的数据。

下面是一个使用flip方法的示例:

 @Testpublic void flip()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0);buffer.put((byte) 1);buffer.put((byte) 2);buffer.put((byte) 3);buffer.put((byte) 4);buffer.put((byte) 5);buffer.flip();while (buffer.hasRemaining()) {System.out.println(buffer.get());}System.out.println("切换到读模式后的position: " + buffer.position()); // 输出5System.out.println("切换到读模式后的limit: " + buffer.limit()); // 输出5buffer.clear();System.out.println("切换到写模式后的position: " + buffer.position()); // 输出0System.out.println("切换到写模式后的limit: " + buffer.limit()); // 输出10}
输出:
1
2
3
4
5
切换到读模式后的position: 5
切换到读模式后的limit: 5
切换到写模式后的position: 0
切换到写模式后的limit: 10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创建了一个大小为10的ByteBuffer。然后依次向缓冲区中写入了5个字节。

接着调用flip方法将缓冲区切换为读模式。在读模式下,我们可以通过get方法逐个获取缓冲区中的字节。

在打印输出数据后,我们可以看到当前的position和limit都被重新设置为5。

最后,我们调用clear方法将缓冲区切换为写模式。在写模式下,position被重置为0,limit被设置为缓冲区的容量(10)。

limit

ByteBuffer的limit()方法用于设置或获取缓冲区的限制,即缓冲区中可操作数据的大小。它定义了缓冲区中第一个不能读写的元素的索引。

下面是一个使用limit方法的例子:

  @Testpublic void limit2()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0);System.out.println("初始limit: " + buffer.limit() + " position : " + buffer.position()); //// 输出10buffer.limit(5);System.out.println("设置limit为5后: " + buffer.limit() + " position : " + buffer.position()); // 输出5buffer.put((byte) 1);buffer.put((byte) 2);buffer.put((byte) 3);buffer.put((byte) 4);buffer.put((byte) 5);//buffer.put((byte) 6); // 超过limit,抛出异常System.out.println("buffer = " + buffer);System.out.println("buffer.array() = " + Arrays.toString(buffer.array()));}
输出:
初始limit: 10 position : 0
设置limit为5: 5 position : 0
buffer = java.nio.HeapByteBuffer[pos=5 lim=5 cap=10]
buffer.array() = [1, 2, 3, 4, 5, 0, 0, 0, 0, 0]

假如再put一个字节就会抛出异常。

QA

allocate 静态方法或 wrap 静态方法有什么区别?

ByteBuffer 类提供了两种主要方法用于创建新的 ByteBuffer 实例:allocatewrap。它们有一些关键区别:

  1. allocate 方法:

    • allocate 方法是静态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分配新的字节缓冲区。
    • 该方法会在堆上分配一块新的字节数组,作为底层的缓冲区。
    • 这个方法总是创建一个新的缓冲区,不管传递给它的参数是什么。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024);
    
  2. wrap 方法:

    • wrap 方法也是一个静态方法,用于包装一个已有的字节数组,创建一个新的 ByteBuffer
    • 通过 wrap 方法创建的缓冲区与传递给它的字节数组共享相同的底层数据。
    • wrap 方法不会为传递的字节数组创建新的副本,而是直接使用它。
    byte[] byteArray = new byte[1024];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wrap(byteArray);
    

选择使用哪个方法取决于需求和情境:

  • 如果需要一个新的缓冲区,并且不想与现有的字节数组共享数据,那么使用 allocate 方法是合适的。

  • 如果你已经有一个字节数组,并且想要使用它来创建一个 ByteBuffer,并且希望对 ByteBuffer 的修改会反映在原始数组中,那么使用 wrap 方法是更合适的选择。

allocate 适用于创建新的、独立的缓冲区,而 wrap 适用于共享已有字节数组的缓冲区。

怎么理解limit?

ByteBufferlimit是一个标记,表示缓冲区中可以读取或写入的最后一个元素的位置的下一个位置。换句话说,limit是第一个不应该读取或写入的元素的索引。在写模式下,limit通常设置为缓冲区的容量(即,你可以写入数据的最大数量)。在切换到读模式时,limit通常设置为写模式下的position值(即,你写入的数据的数量),这样你就可以读取所有写入的数据。

例如,如果你在一个容量为10的ByteBuffer中写入了5个字节的数据,那么在写模式下,limit将是10,position将是5。当你切换到读模式时,limit将设置为5,这意味着你可以读取5个字节的数据,这正是你之前写入的数据量。

这篇关于Java ByteBuffer使用全解析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518033

相关文章

Spring Boot整合Redis注解实现增删改查功能(Redis注解使用)

《SpringBoot整合Redis注解实现增删改查功能(Redis注解使用)》文章介绍了如何使用SpringBoot整合Redis注解实现增删改查功能,包括配置、实体类、Repository、Se... 目录配置Redis连接定义实体类创建Repository接口增删改查操作示例插入数据查询数据删除数据更

Java Lettuce 客户端入门到生产的实现步骤

《JavaLettuce客户端入门到生产的实现步骤》本文主要介绍了JavaLettuce客户端入门到生产的实现步骤,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需要... 目录1 安装依赖MavenGradle2 最小化连接示例3 核心特性速览4 生产环境配置建议5 常见问题

使用python生成固定格式序号的方法详解

《使用python生成固定格式序号的方法详解》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python生成固定格式序号,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一下... 目录生成结果验证完整生成代码扩展说明1. 保存到文本文件2. 转换为jsON格式3. 处理特殊序号格式(如带圈数字)4

Java使用Swing生成一个最大公约数计算器

《Java使用Swing生成一个最大公约数计算器》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Java使用Swing生成一个最大公约数计算器的相关知识,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了解一下... 目录第一步:利用欧几里得算法计算最大公约数欧几里得算法的证明情形 1:b=0情形 2:b>0完成相关代码第二步:加

Java 的ArrayList集合底层实现与最佳实践

《Java的ArrayList集合底层实现与最佳实践》本文主要介绍了Java的ArrayList集合类的核心概念、底层实现、关键成员变量、初始化机制、容量演变、扩容机制、性能分析、核心方法源码解析、... 目录1. 核心概念与底层实现1.1 ArrayList 的本质1.1.1 底层数据结构JDK 1.7

Java Map排序如何按照值按照键排序

《JavaMap排序如何按照值按照键排序》该文章主要介绍Java中三种Map(HashMap、LinkedHashMap、TreeMap)的默认排序行为及实现按键排序和按值排序的方法,每种方法结合实... 目录一、先理清 3 种 Map 的默认排序行为二、按「键」排序的实现方式1. 方式 1:用 TreeM

Java中流式并行操作parallelStream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Java中流式并行操作parallelStream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Java中的并行流(parallelStream)的原理、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案例,并指出在使用并行流... 目录Java中流式并行操作parallelStream0. 问题的产生1. 什么是parallelS

Linux join命令的使用及说明

《Linuxjoin命令的使用及说明》`join`命令用于在Linux中按字段将两个文件进行连接,类似于SQL的JOIN,它需要两个文件按用于匹配的字段排序,并且第一个文件的换行符必须是LF,`jo... 目录一. 基本语法二. 数据准备三. 指定文件的连接key四.-a输出指定文件的所有行五.-o指定输出

Java中Redisson 的原理深度解析

《Java中Redisson的原理深度解析》Redisson是一个高性能的Redis客户端,它通过将Redis数据结构映射为Java对象和分布式对象,实现了在Java应用中方便地使用Redis,本文... 目录前言一、核心设计理念二、核心架构与通信层1. 基于 Netty 的异步非阻塞通信2. 编解码器三、

Linux jq命令的使用解读

《Linuxjq命令的使用解读》jq是一个强大的命令行工具,用于处理JSON数据,它可以用来查看、过滤、修改、格式化JSON数据,通过使用各种选项和过滤器,可以实现复杂的JSON处理任务... 目录一. 简介二. 选项2.1.2.2-c2.3-r2.4-R三. 字段提取3.1 普通字段3.2 数组字段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