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建模下的树木晃动问题分析——结合VIBE算法

2023-11-02 21:50

本文主要是介绍【1】背景建模下的树木晃动问题分析——结合VIBE算法,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1. 树木晃动的像素级现象

根据当前的数据特点,分为两种情况:

  • 近距离的灌木丛(<300m)在风吹作用下的晃动
  • 柏树等稍远一些的树冠在风吹作用下的晃动

树冠的晃动

                                                                                                 图1 风吹下的树冠晃动

                                                                                                     图2 近距离灌木丛的晃动

1.1 树木晃动的像素级特点

  • 快速运动,帧与帧之间差异大,每帧的晃动方向随机(上下左右);幅度随机(晃动像素个数)。每帧上下左右晃动的像素个数是随机的。
  • 晃动之后,目标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
  • 晃动只会在一个局部的领域里发生。
  • 晃动的发生频率和周期不一样,没有太多规律。

1.2 当前VIBE算法为什么只能解决一部分的晃动问题

第一排的晃动相对小,第二排的晃动量相对大。

邻域更新的重要性

模型的数值分布,可以看出来至少有两个模式

  • 只有157第当前像素更新的某个模型;而170和160都是领域更新来的。
  • 但是领域更新只在3*3的范围内,所以能够应对的晃动模式是有限的。
  • 如果是在残留问题中(鬼影),领域更新可以在5帧内完成模型的吸收。前景中第二帧就不可见是由于前景计数导致的,前景一直在累计计数,直至被模型吸收。所以这就是邻域更新的快产生的结果。
  • 模型需要保持敏感性和精确性,更新快就精确,更新慢就敏感。

2. 下一步的技术方向

  • (1)vibe的技术上,在前景中利用晃动特征进行剔除。但是这个特征难以表征和实现
  • (2)借鉴PAWCS算法的特点进行改进

2.1 PAWCS算法的原理

首先,它是在SubSense算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但是基本的模型在SubSense中有详细介绍的。主要特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 (1)特征:LBSP+Color 首先LBSP的相似性阈值是自适应的Tr*ix,实际为ix/9,即[0,255]共28个台阶
  • (2)判断当前像素是否属于某个模型:R(x)是要维护的,从R(x)+isUnstable得到Color和LBSP的阈值,其次还有一个综合阈值。
  • (3)挨个模型进行判断,然后进行前景和背景的分割,进行分割时要更新T(x),MeanMinDist, MeanRawSegm

图1 总的图

图2 左侧为Tr*ix的自适应阈值,LBSP判断是否相似的,是否为0/1                    右侧为当前像素是否属于某个模型

                                         图3 部分模型变量的说明 

2.1.1 前景背景分割的部分 + 反馈参数控制部分

前景背景分割部分:如果ModelResetCoolDown需要重新更新,则以最快的速度更新某个模型。

2.1.2 闪烁像素的确定

2.1.3 SubSense算法原理

由于PAWCS算法是在SubSense算法上的改进,所以基础的机制在SubSense中有介绍,而在PAWCS算法中没有介绍。

  • (1)初始化:参数设置和模型赋予初值,保存第一帧的LBSP+Color的值记录在LastColor和LastLBSP中
  • (2)RefreshModel:在3×3的领域里随机采样,填充模型,Color和LBSP的50个值都是3*3的领域里随机采样的。风险就是邻域过度填充初始样本。50个模型能够容纳更多的多样性。

  • (3)前景/背景分割:match<#min,前景;match>=#min,背景。
  • (4)模型维护:
    • a.前景时,需要模型重置时——当ModelResetCooldown && 1/2频率更新满足,就更新一个背景模型区域。
    • b.背景时,模型更新:随机更新一个背景模型,同时随机更新一个邻域的某一个模型。有些许讲究。
      • 若是动态区域,则5*5选一个更新,同时更新率为T(x)/2,更新加快。否则为3*3和T(x)
    • 同时计算新的:Dmin_LT/ST,计算新的RawSegmRes_ST/LT。

  • (5)动态更新内部参数:

 

下一步计划

对图像进行逐帧分析,借鉴其机制。急!

 

 

 

 

 

 

 

 

 

 

这篇关于【1】背景建模下的树木晃动问题分析——结合VIBE算法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333541

相关文章

线上Java OOM问题定位与解决方案超详细解析

《线上JavaOOM问题定位与解决方案超详细解析》OOM是JVM抛出的错误,表示内存分配失败,:本文主要介绍线上JavaOOM问题定位与解决方案的相关资料,文中通过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需要的朋... 目录一、OOM问题核心认知1.1 OOM定义与技术定位1.2 OOM常见类型及技术特征二、OOM问题定位工具

Vue3绑定props默认值问题

《Vue3绑定props默认值问题》使用Vue3的defineProps配合TypeScript的interface定义props类型,并通过withDefaults设置默认值,使组件能安全访问传入的... 目录前言步骤步骤1:使用 defineProps 定义 Props步骤2:设置默认值总结前言使用T

Spring 中的切面与事务结合使用完整示例

《Spring中的切面与事务结合使用完整示例》本文给大家介绍Spring中的切面与事务结合使用完整示例,本文通过实例代码给大家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需要的朋友参考... 目录 一、前置知识:Spring AOP 与 事务的关系 事务本质上就是一个“切面”二、核心组件三、完

Web服务器-Nginx-高并发问题

《Web服务器-Nginx-高并发问题》Nginx通过事件驱动、I/O多路复用和异步非阻塞技术高效处理高并发,结合动静分离和限流策略,提升性能与稳定性... 目录前言一、架构1. 原生多进程架构2. 事件驱动模型3. IO多路复用4. 异步非阻塞 I/O5. Nginx高并发配置实战二、动静分离1. 职责2

解决升级JDK报错:module java.base does not“opens java.lang.reflect“to unnamed module问题

《解决升级JDK报错:modulejava.basedoesnot“opensjava.lang.reflect“tounnamedmodule问题》SpringBoot启动错误源于Jav... 目录问题描述原因分析解决方案总结问题描述启动sprintboot时报以下错误原因分析编程异js常是由Ja

MySQL 表空却 ibd 文件过大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MySQL表空却ibd文件过大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本文给大家介绍MySQL表空却ibd文件过大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本文给大家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需要的朋友参考... 目录一、问题背景:表空却 “吃满” 磁盘的怪事二、问题复现:一步步编程还原异常场景1. 准备测试源表与数据

解决Nginx启动报错Job for nginx.service failed because the control process exited with error code问题

《解决Nginx启动报错Jobfornginx.servicefailedbecausethecontrolprocessexitedwitherrorcode问题》Nginx启... 目录一、报错如下二、解决原因三、解决方式总结一、报错如下Job for nginx.service failed bec

SysMain服务可以关吗? 解决SysMain服务导致的高CPU使用率问题

《SysMain服务可以关吗?解决SysMain服务导致的高CPU使用率问题》SysMain服务是超级预读取,该服务会记录您打开应用程序的模式,并预先将它们加载到内存中以节省时间,但它可能占用大量... 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CPU使用率居高不下是许多用户都遇到过的问题,其中名为SysMain的服务往往是罪魁

MySQ中出现幻读问题的解决过程

《MySQ中出现幻读问题的解决过程》文章解析MySQLInnoDB通过MVCC与间隙锁机制在可重复读隔离级别下解决幻读,确保事务一致性,同时指出性能影响及乐观锁等替代方案,帮助开发者优化数据库应用... 目录一、幻读的准确定义与核心特征幻读 vs 不可重复读二、mysql隔离级别深度解析各隔离级别的实现差异

C++ vector越界问题的完整解决方案

《C++vector越界问题的完整解决方案》在C++开发中,std::vector作为最常用的动态数组容器,其便捷性与性能优势使其成为处理可变长度数据的首选,然而,数组越界访问始终是威胁程序稳定性的... 目录引言一、vector越界的底层原理与危害1.1 越界访问的本质原因1.2 越界访问的实际危害二、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