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Caliburn.Micro(三)

2023-10-28 05:58
文章标签 解析 micro caliburn

本文主要是介绍解析Caliburn.Micro(三),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书接前文,前篇文章简略了介绍了一下Caliburn.Micro(简称CM)的Action,这篇文章继续讨论CM的下一个Feature:Convention。

什么是Convention

  Convention,翻译过来叫公约、协定。公约,一般指行为规范,达成共识的多方共同遵守的一个约定。在CM中,Convention主要用来做配对,匹配。这个配对,主要是指View和ViewModel之间的配对,前篇文章已经提过,CM是基于MVVM模式的,MVVM(Model-View-ViewModel)中,Model是用来保存数据的,相对来说它比较固定,View和ViewModel之间的关系有一些变化,简单的说一说。

View-First or ViewModel-First

  MVVM中,ViewModel的作用是储存View的状态,封装Model的数据。ViewModel是PresentationModel模式发展而来的,ViewModel中并不会储存所有的View的状态,它只存储可能被修改的View的状态。WPF的出现,主要提供了两个技术,让ViewModel的出现成为了可能:

  1. 数据绑定,WPF提供了数据绑定,View绑定到ViewModel,使用ViewModel作为它的DataContext。当ViewModel中存储的View状态发生改变的时候,View会自动刷新状态。
  2. Command,WPF提供了ICommand,当用户操作View时,会通过Command把操作传递给ViewModel。

  View的两大功能,显示数据和操作数据,分别被抽象出来,它的状态也被保存在ViewModel中,由于使用了数据绑定,View通过DataContext来关联ViewModel,两者之间是松耦合的,这也是MVVM模式的精彩之处。那么回到本篇文章要讨论的点上,View和ViewModel如何关联?谁来找到谁?View-First or ViewModel-First?

ViewModel-First

  通常情况下,都会推荐大家ViewModel-First。设计时先设计好ViewModel,再通过数据模板(DataTemplate)来生成对应的View。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随时替换View,单元测试时可以Mock一个View测试。CM框架提供了ViewLocator来通过ViewModel定位对应的View,它的方法如下:

   1: public static Func<object, DependencyObject, object, UIElement> LocateForModel
   2: public static Func<Type, DependencyObject, object, UIElement> LocateForModelType 

  CM中大量使用了Func替换原有实现来完成多态,LocateForModel和LocateForModelType分别传入ViewModel的实例或者类型来返回对应的View,这两个名字有点不给力,我觉得换成GetCorrespondingView更直接一点。

  那么这个根据ViewModel来找到View的实现是如何完成的呢?这个实现分两步,第一步,根据ViewModel来找到对应的View的类型(Type);第二步,调用反射Activator.CreateInstance(Type type)来创建View。

  为了更方便的从ViewModel中操作View,CM提供了IViewAware来允许在ViewModel中缓存(Cache)对应的View,IViewAware的接口定义如下:

   1: public interface IViewAware
   2: {
   3:     void AttachView(object view, object context = null);
   4:     object GetView(object context = null);
   5:     event EventHandler<ViewAttachedEventArgs> ViewAttached;
   6: }

  ViewAware是IViewAware的默认实现类。当ViewModel和View被绑定到一起后,IViewAware的AttachView方法被调用,你可以重载OnViewAttached方法来针对View做一定处理,如注册View的事件(要小心事件的强引用)。当View被加载到VirualTree后,ViewAware的OnViewLoaded方法被调用,可以在这里遍历View的VisualTree做相应处理。

  ViewLocator调用LocateForModel时也会首先判断ViewModel是不是实现了IViewAware并且已经缓存了View,如果是,那么不重新生成View而是直接返回缓存的View。这里就回到第一步,如何通过ViewModel来找到对应View的类型(Type)。

NameTransformer

  CM使用NameTransformer来通过正则表达式推算出可能存在的View的类型,这个实现是这样的:

  NameTransformer中定义了ReplacePattern(替换规则),ReplaceValue(替换值),GlobalFilterPattern(过滤规则)通过正则表达式来做推算工作。比如说把ReplacePattern设置为ViewModel$,把ReplaceValue设置为View,这条规则(Rule)的意义是把字符串以ViewModel结尾的部分替换成View。比如传入的ViewModel类型是Illusion.ViewModels.ShellViewModel,替换之后返回的类型是Illusion.ViewModels.ShellView。

  ViewLocator默认实现了5条规则,分别是

  1. 去掉最末尾的View;
  2. 把末尾ViewModel替换成View;
  3. 把末尾的PageViewModel替换成Page;
  4. 把Illusion.ViewModels.ShellViewModel替换成Illusion.Views.ShellView(替换ViewModels –> Views,ShellViewModel –> ShellView)
  5. 把Illusion.ViewModels.ShellPageViewModel替换成Illusion.Views.ShellPage(同上)

  对实际项目来说,如果我们遵守着CM建议的命名规则,Illusion.ViewModels.ShellViewModel –>Illusion.Views.ShellView,CM会自动找到对应的View。如果我们把ViewModel和View分离,没有遵循CM建议的命名规则,那么就要我们在ViewLocator的NameTransformer中添加对应的规则来帮助ViewLocator找到对应的View类型。

  CM通过ViewLocator查询到对应View的类型后,其实获得的是一个字符串(String),CM要通过程序集(Assembly)来获取真正的类型(Type)。CM没有遍历Appdomain中的全部程序集,而是新建了一个AssemblySource来保存查询范围的程序集。你可以重载BootStrapper中的SelectAssemblies来返回查询范围的程序集,也可以调用AssemblySource的Add、AddRange方法来加入新的Assembly。

  比如我们使用DirectoryCatalog来监视插件,对应的View类型在插件中,那么我们需要把插件对应的Assembly加入到AssemblySource中,否则ViewLocator是无法找到对应的View的。CM在View和ViewModel匹配处的设计思路是提供了一些实现和扩展的空间,但还不是那么十分智能,需要我们根据项目加入一些定制来满足要求。

  当然也可以不使用View和ViewModel的智能匹配,手动创建View和ViewModel,然后ViewModelBinder的Bind方法来手动把View和ViewModel绑定在一起。

View-First

  在WP7环境中,推荐使用View-First模式,通过View来查询到对应的ViewModel,再把他们绑定到一起。这个实现原理以及匹配规则同ViewModel-First,这里就不做介绍了。

Action Convention

  在前篇文章介绍过的Action中,我们使用类似

   1: <Button cm:Message.Attach="[Event MouseEnter] = [Action Show('Enter')];  
   2:                            [Event MouseLeave] = [Action Show('Leave')]" />

  就是使用了Action Convention,CM负责把Attach后面的字符串转化为对应的Action,这里的扩展空间不大,不细谈它了。

Property Convention

  这是CM中强大的一部分,其中的细节包括ElementConvention都很有意思,那么,就下篇吧。 ^_^

 

作者:周永恒 
出处:http://www.cnblogs.com/Zhouyongh 

这篇关于解析Caliburn.Micro(三)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291157

相关文章

Java中Redisson 的原理深度解析

《Java中Redisson的原理深度解析》Redisson是一个高性能的Redis客户端,它通过将Redis数据结构映射为Java对象和分布式对象,实现了在Java应用中方便地使用Redis,本文... 目录前言一、核心设计理念二、核心架构与通信层1. 基于 Netty 的异步非阻塞通信2. 编解码器三、

Java HashMap的底层实现原理深度解析

《JavaHashMap的底层实现原理深度解析》HashMap基于数组+链表+红黑树结构,通过哈希算法和扩容机制优化性能,负载因子与树化阈值平衡效率,是Java开发必备的高效数据结构,本文给大家介绍... 目录一、概述:HashMap的宏观结构二、核心数据结构解析1. 数组(桶数组)2. 链表节点(Node

Java 虚拟线程的创建与使用深度解析

《Java虚拟线程的创建与使用深度解析》虚拟线程是Java19中以预览特性形式引入,Java21起正式发布的轻量级线程,本文给大家介绍Java虚拟线程的创建与使用,感兴趣的朋友一起看看吧... 目录一、虚拟线程简介1.1 什么是虚拟线程?1.2 为什么需要虚拟线程?二、虚拟线程与平台线程对比代码对比示例:三

一文解析C#中的StringSplitOptions枚举

《一文解析C#中的StringSplitOptions枚举》StringSplitOptions是C#中的一个枚举类型,用于控制string.Split()方法分割字符串时的行为,核心作用是处理分割后... 目录C#的StringSplitOptions枚举1.StringSplitOptions枚举的常用

Python函数作用域与闭包举例深度解析

《Python函数作用域与闭包举例深度解析》Python函数的作用域规则和闭包是编程中的关键概念,它们决定了变量的访问和生命周期,:本文主要介绍Python函数作用域与闭包的相关资料,文中通过代码... 目录1. 基础作用域访问示例1:访问全局变量示例2:访问外层函数变量2. 闭包基础示例3:简单闭包示例4

MyBatis延迟加载与多级缓存全解析

《MyBatis延迟加载与多级缓存全解析》文章介绍MyBatis的延迟加载与多级缓存机制,延迟加载按需加载关联数据提升性能,一级缓存会话级默认开启,二级缓存工厂级支持跨会话共享,增删改操作会清空对应缓... 目录MyBATis延迟加载策略一对多示例一对多示例MyBatis框架的缓存一级缓存二级缓存MyBat

前端缓存策略的自解方案全解析

《前端缓存策略的自解方案全解析》缓存从来都是前端的一个痛点,很多前端搞不清楚缓存到底是何物,:本文主要介绍前端缓存的自解方案,文中通过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目录一、为什么“清缓存”成了技术圈的梗二、先给缓存“把个脉”:浏览器到底缓存了谁?三、设计思路:把“发版”做成“自愈”四、代码

Java集合之Iterator迭代器实现代码解析

《Java集合之Iterator迭代器实现代码解析》迭代器Iterator是Java集合框架中的一个核心接口,位于java.util包下,它定义了一种标准的元素访问机制,为各种集合类型提供了一种统一的... 目录一、什么是Iterator二、Iterator的核心方法三、基本使用示例四、Iterator的工

Java JDK Validation 注解解析与使用方法验证

《JavaJDKValidation注解解析与使用方法验证》JakartaValidation提供了一种声明式、标准化的方式来验证Java对象,与框架无关,可以方便地集成到各种Java应用中,... 目录核心概念1. 主要注解基本约束注解其他常用注解2. 核心接口使用方法1. 基本使用添加依赖 (Maven

Java中的分布式系统开发基于 Zookeeper 与 Dubbo 的应用案例解析

《Java中的分布式系统开发基于Zookeeper与Dubbo的应用案例解析》本文将通过实际案例,带你走进基于Zookeeper与Dubbo的分布式系统开发,本文通过实例代码给大家介绍的非常详... 目录Java 中的分布式系统开发基于 Zookeeper 与 Dubbo 的应用案例一、分布式系统中的挑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