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son带你学数据结构:手把手带你全面优化快速排序算法

2023-10-15 00:50

本文主要是介绍Carson带你学数据结构:手把手带你全面优化快速排序算法,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前言

本文主要讲解排序算法中的快速排序 算法,希望你们会喜欢。


目录

示意图


1. 简介

示意图


2. 算法原理

步骤1:将待排序列 分割成独立的2个子序列

  • 在待排序 序列中选择1个基准数据元素(第1个 / 最后1个,称为:枢轴)
  • 通过比较 基准数据元素 与 序列其余元素 大小,将待排序列分成2部分:(右序列)1部分 > 基准元素、(左序列)1部分 < 基准元素

步骤2:通过递归,分别对这2个子序列 进行快速排序

通过步骤2的方式,最终达到整个序列有序的目的


3. 算法示意图

初始状态

待排序序列 = {50,10,90,30,70,40,80,60,20}

示意图

步骤1: 将待排序列 分割成独立的2个子序列

a. 在待排序 序列中选择1个基准数据元素(此处选第1个)

示意图

b. 分别对比 高位元素、低位元素 与 基准元素,具体规则如下:

示意图

具体对比过程如下:

对比1

对比2

对比3

对比4

对比5

对比6

对比7

对比8

示意图

步骤2:分别对这2个子序列 进行排序

示意图


4. 算法实现

4.1 快速排序算法实现(基础实现)

  • 步骤1:通过分区函数Partition()将序列分割成2个独立子序列(高、低)
  • 步骤2:对上述2个子序列使用快速排序方法进行递归
public class QuickSort {/*** 参数说明:* @param srcArray = 需排序的数组序列* @param low = 数组第1个元素下标* @param high = 数组最后1个元素下标*/public static void quickSort(int[] srcArray, int low, int high) {if (low < high) {// 1. 将待排序列 根据所选的枢纽位置,分割成独立的2个子序列// 最终返回的是枢纽位置int privot = Partition(srcArray, low, high);// 2. 分别对这2个子序列 进行排序// a. 通过递归 对低字表进行排序quickSort(srcArray, low, privot - 1);// b. 通过递归 对高字表进行排序quickSort(srcArray, privot + 1, high);}}

分区函数Partition()对于快速排序算法来说非常重要,下面将详细讲解

4.2 分区函数Partition()

  • 作用:将待排序列 根据所选的枢纽位置,分割成独立的2个子序列(基础实现)
  • 返回值:所选的枢纽位置
  • 原理:根据下面的规则比较高/低位元素与枢纽元素的区别。

示意图

    /*** 参数说明:* @param srcArray = 需排序的数组序列* @param low = 数组第1个元素下标* @param high = 数组最后1个元素下标*/public static int Partition(int[] srcArray, int low, int high) {// 1. 将子表的第1个个记录作为枢纽int tmp = srcArray[low];while (low < high) {// 2. 比较高位元素 & 枢纽元素while (low < high && srcArray[high] >= tmp) {high--;}int temp = srcArray[low];srcArray[low] = srcArray[high];srcArray[high] = temp;// 3. 比较低位元素 & 枢纽元素while (low < high && srcArray[low] <= tmp) {low++;}int temp1 = srcArray[high];srcArray[high] = srcArray[low];srcArray[low] = temp1;}// 4. 最终低位、高位都会指向枢纽位置,返回return low;}

4.3 执行 快速排序

    /*** 执行 快速排序*/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定义待排序数列int[] src = new int[]{ 50, 10, 90, 30, 70, 40, 80, 60, 20 };// 输出结果quickSort(src,0,src.length-1);// 输出 排序后的序列for (int a = 0; a < src.length; a++) {System.out.println(src[a]);}}
}

测试结果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 Demo地址
    Carson_Ho的Github地址:快速排序

5. 算法优化

  • 算法优化概述

示意图

  • 下面,我将详细讲解具体的优化方案

5.1 枢轴的选取方式

  • 优化原因

示意图

  • 解决方案描述

示意图

下面,将演示 三数取中法 的代码实现。

主要修改处:在分区函数Partition()中将枢纽的选择方式改为三数取中,具体原理是:

  1. 找出中间元素
  2. 比较左、右端数据元素,保证左端较小(若左>右,就交换位置)
  3. 比较中、右端数据元素,保证中端较小(若中>右,就交换位置)
  4. 比较中、左端数据元素,保证中端较小(若中>左,就交换位置)
  /*** 参数说明:* @param srcArray = 需排序的数组序列* @param low = 数组第1个元素下标* @param high = 数组最后1个元素下标*/public static int Partition(int[] srcArray, int low, int high) {/*** 三数取中的方式*/// 1. 找出中间元素// 不是使用(low+high)/2的原因:容易溢出// 右移1位 = 除以2,但右移的运算速度更快int m = low + ( (high-low)>>1 );// 2. 比较左、右端数据元素,保证左端较小// 若左>右,就交换位置if(srcArray[low]>srcArray[high]) {int temp = srcArray[low];srcArray[low] = srcArray[high];srcArray[high] = temp;}// 3. 比较中、右端数据元素,保证中端较小// 若中>右,就交换位置if(srcArray[m]>srcArray[high]) {int temp1 = srcArray[m];srcArray[m] = srcArray[high];srcArray[high] = temp1;}// 4. 比较中、左端数据元素,保证中端较小if(srcArray[m]>srcArray[low]) {// 若中>左,就交换位置int temp2 = srcArray[m];srcArray[m] = srcArray[low];srcArray[low] = temp2;}// 此时,最低位 = srcArray[low] = 三数的中间数(即 最低位、最高位 & 中间数的中间值)// 将上述值作为枢纽int tmp = srcArray[low];System.out.println("枢轴位置 =" + srcArray[low]);/*** 下面代码类似未优化前(即,基础实现)*/while (low < high) {// 比较高位元素 & 枢纽元素while (low < high && srcArray[high] >= tmp) {high--;}int temp = srcArray[low];srcArray[low] = srcArray[high];srcArray[high] = temp;// 比较低位元素 & 枢纽元素while (low < high && srcArray[low] <= tmp) {low++;}int temp1 = srcArray[high];srcArray[high] = srcArray[low];srcArray[low] = temp1;}// 最终低位、高位都会指向枢纽位置,返回return low;}

完整实现

public class QuickSort {/*** 快速排序算法实现(基础实现)* 参数说明:* @param srcArray = 需排序的数组序列* @param low = 数组第1个元素下标* @param high = 数组最后1个元素下标*/public static void quickSort(int[] srcArray, int low, int high) {if (low < high) {// 1. 将待排序列 根据所选的枢纽位置,分割成独立的2个子序列// 最终返回的是枢纽位置(主要优化在取取枢纽值里)int privot = Partition(srcArray, low, high);// 2. 分别对这2个子序列 进行排序// a. 通过递归 对低字表进行排序quickSort(srcArray, low, privot - 1);// b. 通过递归 对高字表进行排序quickSort(srcArray, privot + 1, high);}}/*** 作用:将待排序列 根据所选的枢纽位置,分割成独立的2个子序列(优化 = 选取枢轴 = 三数取中)* 返回值:所选的枢纽位置* 参数说明:* @param srcArray = 需排序的数组序列* @param low = 数组第1个元素下标* @param high = 数组最后1个元素下标*/public static int Partition(int[] srcArray, int low, int high) {/*** 三数取中的方式*/// 1. 找出中间元素// 不是使用(low+high)/2的原因:容易溢出// 右移1位 = 除以2,但右移的运算速度更快int m = low + ( (high-low)>>1 );// 2. 比较左、右端数据元素,保证左端较小// 若左>右,就交换位置if(srcArray[low]>srcArray[high]) {int temp = srcArray[low];srcArray[low] = srcArray[high];srcArray[high] = temp;}// 3. 比较中、右端数据元素,保证中端较小// 若中>右,就交换位置if(srcArray[m]>srcArray[high]) {int temp1 = srcArray[m];srcArray[m] = srcArray[high];srcArray[high] = temp1;}// 4. 比较中、左端数据元素,保证中端较小if(srcArray[m]>srcArray[low]) {// 若中>左,就交换位置int temp2 = srcArray[m];srcArray[m] = srcArray[low];srcArray[low] = temp2;}// 此时,最低位 = srcArray[low] = 三数的中间数(即 最低位、最高位 & 中间数的中间值)// 将上述值作为枢纽int tmp = srcArray[low];System.out.println("枢轴位置 =" + srcArray[low]);/*** 下面代码类似未优化前(即,基础实现)*/while (low < high) {// 比较高位元素 & 枢纽元素while (low < high && srcArray[high] >= tmp) {high--;}int temp = srcArray[low];srcArray[low] = srcArray[high];srcArray[high] = temp;// 比较低位元素 & 枢纽元素while (low < high && srcArray[low] <= tmp) {low++;}int temp1 = srcArray[high];srcArray[high] = srcArray[low];srcArray[low] = temp1;}// 最终低位、高位都会指向枢纽位置,返回return low;}/*** 执行 快速排序*/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定义待排序数列int[] src = new int[]{ 50, 10, 90, 30, 70, 40, 80, 60, 20 };// 输出结果quickSort(src,0,src.length-1);// 输出 排序后的序列for (int a = 0; a < src.length; a++) {System.out.println(src[a]);}}
}

测试结果

枢轴位置 =50
枢轴位置 =30
枢轴位置 =10
枢轴位置 =80
枢轴位置 =6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5.2 减少不必要的交换

  • 问题描述

示意图

  • 解决方案
    将高、低位元素 与 枢轴元素比较后的操作进行修改:从 交换 -> 替换,具体请看下列代码演示

主要修改点时在分区函数Partition()

   /*** 参数说明:* @param srcArray = 需排序的数组序列* @param low = 数组第1个元素下标* @param high = 数组最后1个元素下标*/public static int Partition(int[] srcArray, int low, int high) {// 1. 将子表的第1个个记录作为枢纽int tmp = srcArray[low];while (low < high) {// 2. 比较高位元素 & 枢纽元素while (low < high && srcArray[high] >= tmp) {high--;}// 采用 替换操作 换掉之前的 交换操作srcArray[low] = srcArray[high];// 之前的交换操作// int temp = srcArray[low];// srcArray[low] = srcArray[high];// srcArray[high] = temp;// 3. 比较低位元素 & 枢纽元素while (low < high && srcArray[low] <= tmp) {low++;}// 采用 替换操作 换掉之前的 交换操作srcArray[high] = srcArray[low];// 之前的交换操作// int temp1 = srcArray[high];// srcArray[high] = srcArray[low];// srcArray[low] = temp1;}// 将枢轴元素替换到当前低位指针指向的元素 & 返回srcArray[low] = tmp;return low;}

完整实现

public class QuickSort {/*** 快速排序算法实现(优化 = 减少不必要的交换)* 参数说明:* @param srcArray = 需排序的数组序列* @param low = 数组第1个元素下标* @param high = 数组最后1个元素下标*/public static void quickSort(int[] srcArray, int low, int high) {if (low < high) {// 1. 将待排序列 根据所选的枢纽位置,分割成独立的2个子序列// 最终返回的是枢纽位置(主要优化在取枢纽值里)int privot = Partition(srcArray, low, high);// 2. 分别对这2个子序列 进行排序// a. 通过递归 对低字表进行排序quickSort(srcArray, low, privot - 1);// b. 通过递归 对高字表进行排序quickSort(srcArray, privot + 1, high);}}/*** 作用:将待排序列 根据所选的枢纽位置,分割成独立的2个子序列(优化 = 减少不必要的交换)* 返回值:所选的枢纽位置* 参数说明:* @param srcArray = 需排序的数组序列* @param low = 数组第1个元素下标* @param high = 数组最后1个元素下标*/public static int Partition(int[] srcArray, int low, int high) {// 1. 将子表的第1个个记录作为枢纽int tmp = srcArray[low];while (low < high) {// 2. 比较高位元素 & 枢纽元素while (low < high && srcArray[high] >= tmp) {high--;}// 采用 替换操作 换掉之前的 交换操作srcArray[low] = srcArray[high];// 之前的交换操作// int temp = srcArray[low];// srcArray[low] = srcArray[high];// srcArray[high] = temp;// 3. 比较低位元素 & 枢纽元素while (low < high && srcArray[low] <= tmp) {low++;}// 采用 替换操作 换掉之前的 交换操作srcArray[high] = srcArray[low];// 之前的交换操作// int temp1 = srcArray[high];// srcArray[high] = srcArray[low];// srcArray[low] = temp1;}// 将枢轴元素替换到当前低位指针指向的元素 & 返回srcArray[low] = tmp;return low;}/*** 执行 快速排序*/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定义待排序数列int[] src = new int[]{ 50, 10, 90, 30, 70, 40, 80, 60, 20 };// 输出结果quickSort(src,0,src.length-1);// 输出 排序后的序列for (int a = 0; a < src.length; a++) {System.out.println(src[a]);}}
}
  • 测试结果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5.3 优化数据量较小序列的排序方案

  • 问题描述

示意图

  • 解决方案
    1. 对于数据量较大的序列:采用快速排序

资料显示,当序列的数据量>7时,视为大数据量序列

  1. 对于数据量较小的序列:采用 直接插入排序

a. 直接插入排序是简单排序算法中性能最好的
b. 优化主要在quickSort()

  • 具体实现
public class QuickSort {/*** 快速排序算法实现(优化 = 优化数据量较小序列的排序方案)* 参数说明:* @param srcArray = 需排序的数组序列* @param low = 数组第1个元素下标* @param high = 数组最后1个元素下标*/public static void quickSort(int[] srcArray, int low, int high) {// 当序列的数据量>7时,视为大数据量序列,此时采用 快速排序if (high-low > 7) {if (low < high) {System.out.println("采用快排");int privot = Partition(srcArray, low, high);quickSort(srcArray, low, privot - 1);quickSort(srcArray, privot + 1, high);}}else{// 当序列的数据量<7时,视为小数据量序列,此时采用 直接插入排序insertSort(srcArray);System.out.println("采用直接插入排序");};}/*** 作用:将待排序列 根据所选的枢纽位置,分割成独立的2个子序列(优化 = 优化数据量较小序列的排序方案)* 返回值:所选的枢纽位置* 参数说明:* @param srcArray = 需排序的数组序列* @param low = 数组第1个元素下标* @param high = 数组最后1个元素下标*/public static int Partition(int[] srcArray, int low, int high) {// 1. 将子表的第1个个记录作为枢纽int tmp = srcArray[low];while (low < high) {// 2. 比较高位元素 & 枢纽元素// 若高位元素 > 枢纽元素,则继续比较前1个高位元素// 若高位元素 < 枢纽元素,则交换当前高位元素 与 低位元素 位置、开始比较低位元素 与 枢纽元素while (low < high && srcArray[high] >= tmp) {high--;}int temp = srcArray[low];srcArray[low] = srcArray[high];srcArray[high] = temp;// 3. 比较低位元素 & 枢纽元素// 若低位元素 < 基准元素,则继续比较下1个低位元素// 若低位元素 > 枢纽元素,就交换当前低位元素 与 高位元素 位置;重新开始比较高位元素 与 枢纽元素while (low < high && srcArray[low] <= tmp) {low++;}int temp1 = srcArray[high];srcArray[high] = srcArray[low];srcArray[low] = temp1;}// 最终低位、高位都会指向枢纽位置,返回return low;}/*** 直接插入排序 算法实现*/public static void insertSort(int[] srcArray) {int i; // 用于存放当前插入数据记录的数组下标int j; // 用于存放需要比较记录的下标int temp; // 用于交换数据// 从第1个数据记录 开始,该元素可以认为已经被排序for(i = 0 ; i < srcArray.length ; i++){temp = srcArray[i];// 取出下一个数据记录,在已经排序的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 将 当前数据记录 与 前面排序好的值进行比较for(j = i ; j > 0 && temp < srcArray[j-1] ; j --){// 按照顺序小 -> 大 将 当前需要插入的数据记录插入到合适位置 = 后移已排序好的元素 + 插入新的数据记录// a. 后移已排序好的元素srcArray[j] = srcArray[j-1];}// 插入新的数据记录srcArray[j] = temp;}}/*** 执行 快速排序*/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定义待排序数列int[] src = new int[]{ 50, 10, 90, 30, 70, 40, 80, 60, 20 };// 输出结果quickSort(src,0,src.length-1);// 输出 排序后的序列for (int a = 0; a < src.length; a++) {System.out.println(src[a]);}}
}

注:关于直接插入排序算法实现可自行了解。

  • 测试结果
采用快排
采用直接插入排序
采用直接插入排序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特别注意:此处的排序方式选择不只是第一次排序,而是贯穿 整个快速排序过程,即 由于快速排序过程 = 逐步划分成半子表的过程,所以最后几次的排序一定会使用 直接插入排序

5.4 优化递归操作

  • 问题描述

示意图

  • 解决方案实现
    将快速排序算法最后的 尾部递归操作 改成 迭代操作
  1. 可有效缩减所需的堆栈深度,从而有效提高性能
  2. 主要在主要算法的quickSort()
public class QuickSort {/*** 快速排序算法实现(优化 = 优化递归 = 采用 迭代操作 代替 递归操作)* 参数说明:* @param srcArray = 需排序的数组序列* @param low = 数组第1个元素下标* @param high = 数组最后1个元素下标*/public static void quickSort(int[] srcArray, int low, int high) {// 将if 改成 While,原来操作为:if (low < high)while (low < high) {int privot = Partition(srcArray, low, high);quickSort(srcArray, low, privot - 1);low = privot +1 ;// 将 尾递归中对高字表的排序 改成 low = privot +1,原来操作为:quickSort(srcArray, privot + 1, high);// 原因:在第1次循环后,后1次循环中的Partition(srcArray, low, high) = quickSort(srcArray, privot + 1, high)// 故可删去该递归}}/*** 作用:将待排序列 根据所选的枢纽位置,分割成独立的2个子序列(优化 = 优化递归 = 采用 迭代操作 代替 递归操作)* 返回值:所选的枢纽位置* 参数说明:* @param srcArray = 需排序的数组序列* @param low = 数组第1个元素下标* @param high = 数组最后1个元素下标*/public static int Partition(int[] srcArray, int low, int high) {// 1. 将子表的第1个个记录作为枢纽int tmp = srcArray[low];while (low < high) {// 2. 比较高位元素 & 枢纽元素while (low < high && srcArray[high] >= tmp) {high--;}int temp = srcArray[low];srcArray[low] = srcArray[high];srcArray[high] = temp;// 3. 比较低位元素 & 枢纽元素while (low < high && srcArray[low] <= tmp) {low++;}int temp1 = srcArray[high];srcArray[high] = srcArray[low];srcArray[low] = temp1;}// 最终低位、高位都会指向枢纽位置,返回return low;}/*** 执行 快速排序*/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定义待排序数列int[] src = new int[]{ 50, 10, 90, 30, 70, 40, 80, 60, 20 };// 输出结果quickSort(src,0,src.length-1);// 输出 排序后的序列for (int a = 0; a < src.length; a++) {System.out.println(src[a]);}}
}
  • 测试结果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5.5 总结

最终,总结4种优化方式 & 贴出最终优化后的快速排序算法

  • 方案总结

示意图

  • 具体代码
public class QuickSort {/*** 快速排序算法实现(优化 = 选取枢轴、减少不必要的交换次数、优化数据量较小序列的排序方案、将尾递归操作->迭代操作)* 参数说明:* @param srcArray = 需排序的数组序列* @param low = 数组第1个元素下标* @param high = 数组最后1个元素下标*/public static void quickSort(int[] srcArray, int low, int high) {/*** 优化3:优化数据量较小序列的排序方案 = 步骤8、9*/if (high-low > 7) {// 8. 当序列的数据量>7时,视为大数据量序列,此时采用 快速排序System.out.println("采用快排");/*** 优化4:将尾递归操作->迭代操作 = 步骤10、11*/// 10. 将if 改成 While,原来操作为:if (low < high)while (low < high) {int privot = Partition(srcArray, low, high);quickSort(srcArray, low, privot - 1);// 11. // 将 尾递归中对高字表的排序 改成 low = privot +1,原来操作为:quickSort(srcArray, privot + 1, high);// quickSort_RecursionOp(srcArray, middle + 1, high);low = privot +1 ;}}else{// 9. 当序列的数据量<7时,视为小数据量序列,此时采用 直接插入排序insertSort(srcArray);System.out.println("采用直接插入排序");}}/*** 快速排序算法中寻找中间元素 实现(优化 = 选取枢轴、减少不必要的交换次数、优化数据量较小序列的排序方案、将尾递归操作->迭代操作)* 参数说明:* @param srcArray = 需排序的数组序列* @param low = 数组第1个元素下标* @param high = 数组最后1个元素下标*/public static int Partition(int[] srcArray, int low, int high) {/*** 优化1:三数取中选取枢轴 = 步骤1、2、3、4、5*/// 1. 找出中间元素int m = low + (high - low) /2;// 2. 比较左、右端数据元素,保证左端较小// 若左>右,就交换位置if(srcArray[low]>srcArray[high]) {int temp = srcArray[low];srcArray[low] = srcArray[high];srcArray[high] = temp;}// 3. 比较中、右端数据元素,保证中端较小// 若中>右,就交换位置if(srcArray[m]>srcArray[high]) {int temp1 = srcArray[m];srcArray[m] = srcArray[high];srcArray[high] = temp1;}// 4. 比较中、左端数据元素,保证中端较小if(srcArray[m]>srcArray[low]) {// 若中>左,就交换位置int temp2 = srcArray[m];srcArray[m] = srcArray[low];srcArray[low] = temp2;}// 此时,最低位 = srcArray[low] = 三数的中间数(即 最低位、最高位 & 中间数的中间值)// 将上述值作为枢纽int tmp = srcArray[low];System.out.println("枢轴位置 =" + srcArray[low]);/*** 优化2:减少不必要的交换次数 = 步骤5.6.7*/while (low < high) {while (low < high && srcArray[high] >= tmp) {high--;}// 5. 采用 替换操作 换掉之前的 交换操作srcArray[low] = srcArray[high];// 之前的交换操作// int temp = srcArray[low];// srcArray[low] = srcArray[high];// srcArray[high] = temp;while (low < high && srcArray[low] <= tmp) {low++;}// 6. 采用 替换操作 换掉之前的 交换操作srcArray[high] = srcArray[low];// 之前的交换操作// int temp1 = srcArray[high];// srcArray[high] = srcArray[low];// srcArray[low] = temp1;}// 7. 将枢轴元素替换到当前低位指针指向的元素 & 返回srcArray[low] = tmp;return low;}/*** 直接插入排序 算法实现*/public static void insertSort(int[] srcArray) {int i; // 用于存放当前插入数据记录的数组下标int j; // 用于存放需要比较记录的下标int temp; // 用于交换数据// 从第1个数据记录 开始,该元素可以认为已经被排序for(i = 0 ; i < srcArray.length ; i++){temp = srcArray[i];// 取出下一个数据记录,在已经排序的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 将 当前数据记录 与 前面排序好的值进行比较for(j = i ; j > 0 && temp < srcArray[j-1] ; j --){// 按照顺序小 -> 大 将 当前需要插入的数据记录插入到合适位置 = 后移已排序好的元素 + 插入新的数据记录// a. 后移已排序好的元素srcArray[j] = srcArray[j-1];}// 插入新的数据记录srcArray[j] = temp;}}/*** 执行 快速排序*/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定义待排序数列int[] src = new int[]{ 50, 10, 90, 30, 70, 40, 80, 60, 20 };// 输出结果quickSort(src,0,src.length-1);// 输出 排序后的序列for (int a = 0; a < src.length; a++) {System.out.println(src[a]);}}
}
  • 测试结果
枢轴位置 =50
采用直接插入排序
枢轴位置 =70
采用直接插入排序
枢轴位置 =80
采用直接插入排序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6. 性能分析

以下将分析算法的性能: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稳定性
示意图


总结

  • 本文对 全面讲解了快速排序
  • 接下来推出的文章,我将继续讲解数据结构的相关知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继续关注我的博客哦:Carson_Ho的Android博客

请帮顶 / 评论点赞!因为你们的赞同/鼓励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

这篇关于Carson带你学数据结构:手把手带你全面优化快速排序算法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214286

相关文章

深入解析Java NIO在高并发场景下的性能优化实践指南

《深入解析JavaNIO在高并发场景下的性能优化实践指南》随着互联网业务不断演进,对高并发、低延时网络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本文将深入解析JavaNIO在高并发场景下的性能优化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录简介一、技术背景与应用场景二、核心原理深入分析2.1 Selector多路复用2.2 Buffer

SpringBoot利用树形结构优化查询速度

《SpringBoot利用树形结构优化查询速度》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SpringBoot利用树形结构优化查询速度,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学习一下... 目录一个真实的性能灾难传统方案为什么这么慢N+1查询灾难性能测试数据对比核心解决方案:一次查询 + O(n)算法解决

使用Redis快速实现共享Session登录的详细步骤

《使用Redis快速实现共享Session登录的详细步骤》在Web开发中,Session通常用于存储用户的会话信息,允许用户在多个页面之间保持登录状态,Redis是一个开源的高性能键值数据库,广泛用于... 目录前言实现原理:步骤:使用Redis实现共享Session登录1. 引入Redis依赖2. 配置R

全面解析Golang 中的 Gorilla CORS 中间件正确用法

《全面解析Golang中的GorillaCORS中间件正确用法》Golang中使用gorilla/mux路由器配合rs/cors中间件库可以优雅地解决这个问题,然而,很多人刚开始使用时会遇到配... 目录如何让 golang 中的 Gorilla CORS 中间件正确工作一、基础依赖二、错误用法(很多人一开

深入浅出SpringBoot WebSocket构建实时应用全面指南

《深入浅出SpringBootWebSocket构建实时应用全面指南》WebSocket是一种在单个TCP连接上进行全双工通信的协议,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SpringBoot如何集成WebS... 目录前言为什么需要 WebSocketWebSocket 是什么Spring Boot 如何简化 We

小白也能轻松上手! 路由器设置优化指南

《小白也能轻松上手!路由器设置优化指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WiFi网速慢的问题,这主要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首要原因是WiFi产品的配置优化不合理,其次是硬件性能的不足,以及宽带线路本身的质... 在数字化时代,网络已成为生活必需品,追剧、游戏、办公、学习都离不开稳定高速的网络。但很多人面对新路由器

Spring Boot3.0新特性全面解析与应用实战

《SpringBoot3.0新特性全面解析与应用实战》SpringBoot3.0作为Spring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带来了众多令人兴奋的新特性和改进,本文将深入解析SpringBoot3.0的... 目录核心变化概览Java版本要求提升迁移至Jakarta EE重要新特性详解1. Native Ima

MySQL深分页进行性能优化的常见方法

《MySQL深分页进行性能优化的常见方法》在Web应用中,分页查询是数据库操作中的常见需求,然而,在面对大型数据集时,深分页(deeppagination)却成为了性能优化的一个挑战,在本文中,我们将... 目录引言:深分页,真的只是“翻页慢”那么简单吗?一、背景介绍二、深分页的性能问题三、业务场景分析四、

Linux进程CPU绑定优化与实践过程

《Linux进程CPU绑定优化与实践过程》Linux支持进程绑定至特定CPU核心,通过sched_setaffinity系统调用和taskset工具实现,优化缓存效率与上下文切换,提升多核计算性能,适... 目录1. 多核处理器及并行计算概念1.1 多核处理器架构概述1.2 并行计算的含义及重要性1.3 并

全面掌握 SQL 中的 DATEDIFF函数及用法最佳实践

《全面掌握SQL中的DATEDIFF函数及用法最佳实践》本文解析DATEDIFF在不同数据库中的差异,强调其边界计算原理,探讨应用场景及陷阱,推荐根据需求选择TIMESTAMPDIFF或inte... 目录1. 核心概念:DATEDIFF 究竟在计算什么?2. 主流数据库中的 DATEDIFF 实现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