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LRU算法及LinkedHashMap源码实现机制

2024-09-06 10:08

本文主要是介绍剖析LRU算法及LinkedHashMap源码实现机制,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一、简述

LRU(Least Recently Used),注意L代表的不是Latest,翻译成中文通常叫:近期最少使用算法、最近最少使用算法。LRU与LFU(Least Frequently Used)、FIFO(First In First Out)是3种常用的缓存算法(页面置换算法)。缓存算法的应用场景有很多,例如操作系统在物理内存不足时触发的磁盘交换、CPU中L1、L2、L3缓存淘汰替换、超市中畅销货品在货架的摆放位置优化等。缓存算法的实现和变种也有很多,这里只针对LRU算法抛砖引玉。

二、算法原理

缓存算法的根本目的,是淘汰掉“最不常用”的元素。LRU算法淘汰的是截止当前缓存区中最久没有被访问过的元素,这意味着“最后一次访问时间”是LRU算法决定是否淘汰元素的唯一标准。

因此,假设我们记录下每个元素最后一次被访问的时间戳,并按照此时间戳早晚进行排序,那么,时间最早的元素应该被淘汰掉(如图1)。所以,将LRU准确地翻译成中文,应该是:距今最久未用淘汰算法。

图1:最后一次访问时间最早的元素首先被淘汰

这里补充一点,LRU算法并不是绝对公平的。举个例子,假如某个元素仅仅在淘汰执行前被访问了1次,在之前的数百万次的请求中从未被访问,按照LRU的算法逻辑,它仍然会留存下来,这其实无法准确描述“是否常用”这一特性。“是否常用”其实在不同的业务场景有不同的定义,大家可以细细体会。

三、LRU的实现机制

依照LRU算法原理,其实现机制并不复杂,仅仅需要根据元素的最后一次访问时间排序即可。但当运用在1个生产环境的缓存系统中时,会面临以下几个工程问题:

  1. 在缓存访问频次极高的情况下,时间戳即使精确到纳秒,依然存在大量的相同时间戳,排序无效。若采用递增ID替代时间戳,则存在溢出的风险。
  2. 每次进行缓存淘汰时,都需要将缓存区所有元素进行排序。当元素数极多时,缓存系统的性能将急剧下降,CPU耗费极高。
  3. 在元素本身占用内存不大的情况下,附加的“时间戳/自增ID”甚至在内存占用上喧宾夺主。

最佳的实现思路是利用链表的有序特性,将缓存元素的“按最后一次访问时间戳排序”巧妙地转换为其在链表中的相对顺序。因为LRU算法关心的并不是元素的绝对访问时间,而是元素被访问的先后顺序。即:元素被命中时,移到链表头。执行淘汰时,从链表尾开始淘汰。因此,LRU算法实现的核心数据结构是:循环链表。

但对于一个<K,V>缓存系统而言,仅有链表结构是不够的。链表虽然解决了缓存淘汰问题,但缓存访问却需要每次都从链表头开始遍历。JDK中的java.util.LinkedHashMap给出了最佳的实现(链表也是Linked这一前缀的由来),同时解决了元素的快速访问与缓存淘汰问题。

四、JDK中LinkedHashMap对LRU的实现源码分析

1、概述

从Oracle的JDK源码的注释中可以看到,从JDK1.4开始,Josh Bloch就提供了LinkedHashMap供开发者使用。LinkedHashMap继承自HashMap,拥有<K,V>结构的同时还提供了缓存淘汰的扩展。

 

2、LinkedHashMap的使用示例(LRU效果)

 

上面的代码打印结果为:abce,很正常,按照加入的顺序打印

打印结果为:ceab ,可以看出LinkedHashMap构造参数中的“true”启用了其内部的LRU 特性。

3、利用LinkedHashMap的LRU特性,构造固定容量缓存系统

 

说明:上述代码中FixedSizeCahceMap构造参数中的fixSize指定了缓存的最大元素个数。removeEldestEntry方法重写了LinkedHashMap中关于判断是否删除“最久未用元素”的逻辑,“return size() > fixSize”表明,当缓存中的元素数达到fixSize时,将eldest元素淘汰掉。

4、LinkedHashMap实现源码分析

上文提到LinkedHashMap继承自HashMap,其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HashMap现有的<K,V>数据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Override一些关键方法,将<K,V>结构与循环链表结构完美结合运用。被Override的几个关键点:

(1)定义链表的节点

(2)LinkedHashMap初始化时,建立循环链表

 

(3)向缓存中添加元素时的重写

(4)缓存命中时的方法重写

五、总结

LRU算法是缓存算法的入门必修课,而使用缓存算法也是很多互联网基础设施研发的必经之路,尤其在数据规模不断增大而物理资源相对有限的分布式领域,深入了解其机制原理并触类旁通,将是夯实高阶研发基础的第一步。

这篇关于剖析LRU算法及LinkedHashMap源码实现机制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141725

相关文章

分布式锁在Spring Boot应用中的实现过程

《分布式锁在SpringBoot应用中的实现过程》文章介绍在SpringBoot中通过自定义Lock注解、LockAspect切面和RedisLockUtils工具类实现分布式锁,确保多实例并发操作... 目录Lock注解LockASPect切面RedisLockUtils工具类总结在现代微服务架构中,分布

Java使用Thumbnailator库实现图片处理与压缩功能

《Java使用Thumbnailator库实现图片处理与压缩功能》Thumbnailator是高性能Java图像处理库,支持缩放、旋转、水印添加、裁剪及格式转换,提供易用API和性能优化,适合Web应... 目录1. 图片处理库Thumbnailator介绍2. 基本和指定大小图片缩放功能2.1 图片缩放的

Python使用Tenacity一行代码实现自动重试详解

《Python使用Tenacity一行代码实现自动重试详解》tenacity是一个专为Python设计的通用重试库,它的核心理念就是用简单、清晰的方式,为任何可能失败的操作添加重试能力,下面我们就来看... 目录一切始于一个简单的 API 调用Tenacity 入门:一行代码实现优雅重试精细控制:让重试按我

Redis客户端连接机制的实现方案

《Redis客户端连接机制的实现方案》本文主要介绍了Redis客户端连接机制的实现方案,包括事件驱动模型、非阻塞I/O处理、连接池应用及配置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目录1. Redis连接模型概述2. 连接建立过程详解2.1 连php接初始化流程2.2 关键配置参数3. 最大连

Python实现网格交易策略的过程

《Python实现网格交易策略的过程》本文讲解Python网格交易策略,利用ccxt获取加密货币数据及backtrader回测,通过设定网格节点,低买高卖获利,适合震荡行情,下面跟我一起看看我们的第一... 网格交易是一种经典的量化交易策略,其核心思想是在价格上下预设多个“网格”,当价格触发特定网格时执行买

python设置环境变量路径实现过程

《python设置环境变量路径实现过程》本文介绍设置Python路径的多种方法:临时设置(Windows用`set`,Linux/macOS用`export`)、永久设置(系统属性或shell配置文件... 目录设置python路径的方法临时设置环境变量(适用于当前会话)永久设置环境变量(Windows系统

Python对接支付宝支付之使用AliPay实现的详细操作指南

《Python对接支付宝支付之使用AliPay实现的详细操作指南》支付宝没有提供PythonSDK,但是强大的github就有提供python-alipay-sdk,封装里很多复杂操作,使用这个我们就... 目录一、引言二、准备工作2.1 支付宝开放平台入驻与应用创建2.2 密钥生成与配置2.3 安装ali

Spring Security 单点登录与自动登录机制的实现原理

《SpringSecurity单点登录与自动登录机制的实现原理》本文探讨SpringSecurity实现单点登录(SSO)与自动登录机制,涵盖JWT跨系统认证、RememberMe持久化Token... 目录一、核心概念解析1.1 单点登录(SSO)1.2 自动登录(Remember Me)二、代码分析三、

PyCharm中配置PyQt的实现步骤

《PyCharm中配置PyQt的实现步骤》PyCharm是JetBrains推出的一款强大的PythonIDE,结合PyQt可以进行pythion高效开发桌面GUI应用程序,本文就来介绍一下PyCha... 目录1. 安装China编程PyQt1.PyQt 核心组件2. 基础 PyQt 应用程序结构3. 使用 Q

Python实现批量提取BLF文件时间戳

《Python实现批量提取BLF文件时间戳》BLF(BinaryLoggingFormat)作为Vector公司推出的CAN总线数据记录格式,被广泛用于存储车辆通信数据,本文将使用Python轻松提取... 目录一、为什么需要批量处理 BLF 文件二、核心代码解析:从文件遍历到数据导出1. 环境准备与依赖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