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 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的详解与实现

2024-09-02 03:36

本文主要是介绍【C++ | 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的详解与实现,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1.概念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它的核心思想是定义对象间的一对多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收到通知并自动更新。这个模式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新闻订阅、社交媒体的推送通知等。

举个简单的例子想象一下,你订阅了一个YouTube频道。当这个频道发布新视频时,你就会收到通知。这就是观察者模式的一个实际应用。YouTube频道相当于“被观察者”,你作为订阅者则是“观察者”。

2. 模式结构

UML结构图:

6c93ad72c2884daba9f1ec5bfb0cab29.png

  • Subject(被观察者/主题):持有对观察者的引用,可以增加、删除、通知观察者。当它的状态发生变化时,会主动通知所有的观察者。
  • Observer(观察者):定义一个接口,用于接收被观察者的通知并更新自身。当被观察者的状态变化时,观察者会接收到通知并执行相关操作。
  • ConcreteSubject(具体的被观察者):具体的被观察者对象,通常包含一些重要的数据,当数据发生变化时,会通知观察者。
  • ConcreteObserver(具体的观察者):具体的观察者对象,负责实现观察者接口,并在被观察者状态变化时作出响应。

工作流程

  1. 订阅/注册:观察者向被观察者注册自己,表示对其状态变化感兴趣。
  2. 状态改变:当被观察者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它会调用 notify() 方法,通知所有已注册的观察者。
  3. 通知/更新:观察者在接收到通知后,调用 update() 方法,从而获取被观察者的最新状态并更新自己的状态。

观察者模式的优点

  • 解耦: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依赖性很低,它们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可以轻松地添加、移除观察者,系统的可扩展性强。
  • 灵活性: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地增加或移除观察者,观察者模式使得观察者的数量、种类都可以变化。
  • 一致性:被观察者可以保证所有观察者的状态和它自身的状态是一致的。

观察者模式的缺点

  • 性能开销:如果观察者数量众多,或者被观察者的状态更新频繁,通知所有观察者可能会带来较大的性能开销。
  • 通知顺序问题:在多个观察者的情况下,通知的顺序可能会影响程序的行为,而观察者模式通常不会对通知顺序做出严格规定。
  • 循环依赖风险:如果被观察者和观察者之间存在复杂的依赖关系,可能会导致循环更新或通知,从而引发问题。

适用场景

  • 状态变化的事件通知: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变化需要通知其他对象时,例如用户界面的数据绑定。
  • 多级联动更新:多个对象之间需要保持一致性,例如在MVC架构中,模型数据变化需要通知视图更新。
  • 发布-订阅系统:例如消息推送系统,发布者发布消息后,所有订阅者都会收到通知。

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 新闻订阅:用户订阅某个新闻类别,当有新文章发布时,用户会收到通知。
  • 社交媒体:用户关注某个社交媒体账号,当该账号发布新内容时,用户会收到推送通知。
  • 气象站:气象站采集到新数据后,会通知所有的显示设备更新天气信息。

3.案例代码分析:

案例描述

假设我们有一个天气预报系统,系统有一个气象站(WeatherStation),它可以实时检测温度和湿度。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显示设备(如手机App、桌面小部件、电子看板等)查看天气信息。

当气象站检测到天气数据变化时,它会通知所有已注册的显示设备更新显示信息。这就是典型的观察者模式场景:气象站是“被观察者”,而显示设备是“观察者”。

代码实现

下面是使用C++实现的天气预报系统的观察者模式代码,包括详细注释。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algorithm>// 观察者接口:定义更新接口,用于接收通知
class Observer {
public:virtual void update(float temperature, float humidity) = 0;  // 更新函数,接收温度和湿度
};// 被观察者接口:定义注册、移除、通知观察者的方法
class Subject {
public:virtual void registerObserver(Observer* o) = 0;  // 注册观察者virtual void removeObserver(Observer* o) = 0;    // 移除观察者virtual void notifyObservers() = 0;              // 通知所有观察者
};// 具体的被观察者:气象站
class WeatherStation : public Subject {
private:std::vector<Observer*> observers;  // 观察者列表float temperature;                 // 当前温度float humidity;                    // 当前湿度public:// 注册观察者void registerObserver(Observer* o) override {observers.push_back(o);}// 移除观察者void removeObserver(Observer* o) override {observers.erase(std::remove(observers.begin(), observers.end(), o), observers.end());}// 通知所有观察者void notifyObservers() override {for (Observer* observer : observers) {observer->update(temperature, humidity);  // 通知每个观察者更新}}// 模拟天气数据的更新void setMeasurements(float temp, float hum) {temperature = temp;humidity = hum;notifyObservers();  // 数据更新后通知观察者}
};// 具体的观察者1:手机App显示器
class PhoneDisplay : public Observer {
public:void update(float temperature, float humidity) override {std::cout << "Phone Display - Temperature: " << temperature << "°C, Humidity: " << humidity << "%\n";}
};// 具体的观察者2:桌面小部件
class DesktopWidget : public Observer {
public:void update(float temperature, float humidity) override {std::cout << "Desktop Widget - Temperature: " << temperature << "°C, Humidity: " << humidity << "%\n";}
};// 具体的观察者3:电子看板
class ElectronicBillboard : public Observer {
public:void update(float temperature, float humidity) override {std::cout << "Electronic Billboard - Temperature: " << temperature << "°C, Humidity: " << humidity << "%\n";}
};int main() {WeatherStation weatherStation;  // 创建气象站对象PhoneDisplay phoneDisplay;      // 创建观察者对象:手机App显示器DesktopWidget desktopWidget;    // 创建观察者对象:桌面小部件ElectronicBillboard billboard;  // 创建观察者对象:电子看板weatherStation.registerObserver(&phoneDisplay);   // 注册观察者到气象站weatherStation.registerObserver(&desktopWidget);weatherStation.registerObserver(&billboard);// 模拟天气数据的更新weatherStation.setMeasurements(25.0f, 65.0f);weatherStation.setMeasurements(30.5f, 70.0f);// 移除一个观察者,模拟观察者取消订阅的情况weatherStation.removeObserver(&desktopWidget);// 再次更新天气数据,观察剩余观察者的反应weatherStation.setMeasurements(28.0f, 55.0f);return 0;
}

 

 

这篇关于【C++ | 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的详解与实现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128882

相关文章

使用Python实现IP地址和端口状态检测与监控

《使用Python实现IP地址和端口状态检测与监控》在网络运维和服务器管理中,IP地址和端口的可用性监控是保障业务连续性的基础需求,本文将带你用Python从零打造一个高可用IP监控系统,感兴趣的小伙... 目录概述:为什么需要IP监控系统使用步骤说明1. 环境准备2. 系统部署3. 核心功能配置系统效果展

MySQL中的分组和多表连接详解

《MySQL中的分组和多表连接详解》:本文主要介绍MySQL中的分组和多表连接的相关操作,本文通过实例代码给大家介绍的非常详细,感兴趣的朋友一起看看吧... 目录mysql中的分组和多表连接一、MySQL的分组(group javascriptby )二、多表连接(表连接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垃圾)MySQL中的

Java 实用工具类Spring 的 AnnotationUtils详解

《Java实用工具类Spring的AnnotationUtils详解》Spring框架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注解工具类org.springframework.core.annotation.Annot... 目录前言一、AnnotationUtils 的常用方法二、常见应用场景三、与 JDK 原生注解 API 的

Python实现微信自动锁定工具

《Python实现微信自动锁定工具》在数字化办公时代,微信已成为职场沟通的重要工具,但临时离开时忘记锁屏可能导致敏感信息泄露,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使用Python打造一个微信自动锁定工具吧... 目录引言:当微信隐私遇到自动化守护效果展示核心功能全景图技术亮点深度解析1. 无操作检测引擎2. 微信路径智能获

redis中使用lua脚本的原理与基本使用详解

《redis中使用lua脚本的原理与基本使用详解》在Redis中使用Lua脚本可以实现原子性操作、减少网络开销以及提高执行效率,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在redis中使用lua脚本的原理... 目录Redis 执行 Lua 脚本的原理基本使用方法使用EVAL命令执行 Lua 脚本使用EVALSHA命令

C#如何调用C++库

《C#如何调用C++库》:本文主要介绍C#如何调用C++库方式,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方法一:使用P/Invoke1. 导出C++函数2. 定义P/Invoke签名3. 调用C++函数方法二:使用C++/CLI作为桥接1. 创建C++/CL

Python中pywin32 常用窗口操作的实现

《Python中pywin32常用窗口操作的实现》本文主要介绍了Python中pywin32常用窗口操作的实现,pywin32主要的作用是供Python开发者快速调用WindowsAPI的一个... 目录获取窗口句柄获取最前端窗口句柄获取指定坐标处的窗口根据窗口的完整标题匹配获取句柄根据窗口的类别匹配获取句

在 Spring Boot 中实现异常处理最佳实践

《在SpringBoot中实现异常处理最佳实践》本文介绍如何在SpringBoot中实现异常处理,涵盖核心概念、实现方法、与先前查询的集成、性能分析、常见问题和最佳实践,感兴趣的朋友一起看看吧... 目录一、Spring Boot 异常处理的背景与核心概念1.1 为什么需要异常处理?1.2 Spring B

SpringBoot3.4配置校验新特性的用法详解

《SpringBoot3.4配置校验新特性的用法详解》SpringBoot3.4对配置校验支持进行了全面升级,这篇文章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一下它们的具体使用,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参考... 目录基本用法示例定义配置类配置 application.yml注入使用嵌套对象与集合元素深度校验开发

Python中的Walrus运算符分析示例详解

《Python中的Walrus运算符分析示例详解》Python中的Walrus运算符(:=)是Python3.8引入的一个新特性,允许在表达式中同时赋值和返回值,它的核心作用是减少重复计算,提升代码简... 目录1. 在循环中避免重复计算2. 在条件判断中同时赋值变量3. 在列表推导式或字典推导式中简化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