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MELEON算法原理及Python实践

2024-08-30 11:12

本文主要是介绍CHAMELEON算法原理及Python实践,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CHAMELEON(变色龙)算法是一种两阶段的层次聚类算法,其原理和特点可以归纳如下:

一、算法概述

CHAMELEON算法通过动态建模的方式,结合了数据的初始划分(通过图划分算法)和一种新颖的层次聚类方案。该算法能够自动地、适应地合并簇,有效处理具有不同形状、大小和密度的簇,即使存在噪声和离群点。

二、算法原理

1. 初始划分阶段

构建K近邻图:首先,算法使用k-近邻算法将数据集构建成一个图。在这个图中,每一个数据点作为一个节点,节点之间通过边相连,边的权重由连接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的倒数(或其他相似度度量)表示。

图划分:接着,算法采用图分割技术(如METIS算法)对构建的k近邻图进行分割,生成多个子图,每个子图代表一个初始的子簇。分割的标准是连接不同子图的边的权重之和最小化,以确保子图内的点相似度较高,而子图间的点相似度较低。

2. 层次聚类阶段

定义相似性度量:CHAMELEON算法通过两个关键指标来度量子簇之间的相似性:相对互连性(Relative Interconnectivity, RI)和相对近似性(Relative Closeness, RC)。

相对互连性(RI):衡量两个子簇之间连接的紧密程度,通过连接两个子簇的边的权重之和与各自子簇内部边的权重之和的比值来计算。

相对近似性(RC):衡量两个子簇之间的平均相似度,通过连接两个子簇的边的平均权重与各自子簇内部边的平均权重的比值来计算。

合并子簇:算法反复合并RI和RC都较高的子簇对,直到满足停止条件(如达到预定的簇数量或所有点都合并到一个簇中)。合并过程中,算法会考虑合并后簇的局部特性,确保合并后的簇在形状、大小和密度上与原簇相似。

三、算法特点

适应性:CHAMELEON算法能够自动适应不同形状、大小和密度的簇,无需事先指定簇的数目或形状。

鲁棒性:该算法对噪声和离群点具有一定的鲁棒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它们对聚类结果的影响。

复杂性: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较高,通常为O(n^2),在数据量较大时可能不太适用。此外,算法中的参数(如k值和minSize)的选择对聚类结果有一定影响,需要仔细调整。

四、应用场景

CHAMELEON算法适用于需要处理复杂形状和密度变化的聚类任务,如社交网络分析、生物信息学中的基因表达数据聚类等。

综上所述,CHAMELEON算法通过结合图划分和层次聚类的思想,以及相对互连性和相对近似性两个关键指标,实现了对复杂数据集的有效聚类。

五、Python实践

CHAMELEON算法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聚类算法,它结合了图划分和层次聚类的思想。在Python中实现CHAMELEON算法需要处理图的构建、图划分以及基于特定相似性度量的簇合并。由于Python中没有直接实现CHAMELEON算法的库,我们需要自行编写代码或使用现有的图处理库(如NetworkX)来辅助实现。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CHAMELEON算法Python实践框架,包括构建k近邻图、图划分以及基于相对互连性和相对近似性的簇合并步骤的概述。请注意,这只是一个框架,具体实现需要根据你的数据集和需求进行调整。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networkx as nx

from scipy.spatial.distance import pdist, squareform

from metis import part_graph  # 假设你有一个METIS的Python接口,实际中可能需要自己编译或使用其他图划分工具

def build_knn_graph(data, k):

    """构建k近邻图"""

    # 计算所有点之间的距离

    dist_matrix = squareform(pdist(data, 'euclidean'))

   

    # 创建图

    G = nx.Graph()

    G.add_nodes_from(range(data.shape[0]))

   

    # 添加边

    for i in range(data.shape[0]):

        sorted_indices = np.argsort(dist_matrix[i])[1:k+1]  # 排除自身

        for j in sorted_indices:

            G.add_edge(i, j, weight=1 / dist_matrix[i, j])  # 使用距离的倒数作为权重

   

    return G

def compute_similarity(G, clusters):

    """计算簇之间的相对互连性和相对近似性"""

    # 这里仅提供框架,具体实现需要根据簇的定义和图的结构来编写

    # 需要计算簇内边的权重之和、簇间边的权重之和以及边的平均权重等

    # ...

    pass

def merge_clusters(clusters, similarities, threshold):

    """合并簇"""

    # 这里仅提供框架,具体实现需要遍历相似性矩阵,根据阈值合并簇

    # ...

    pass

def chameleon_clustering(data, k, num_clusters, min_size=10):

    """CHAMELEON聚类算法"""

    # 构建k近邻图

    G = build_knn_graph(data, k)

   

    # 初始划分(使用METIS或其他图划分算法)

    # 注意:METIS的Python接口可能不存在,这里只是示意

    # 假设part_graph函数返回一个包含簇标签的列表

    cluster_labels = part_graph(G, num_clusters)

    clusters = {label: [node for node, lbl in enumerate(cluster_labels) if lbl == label] for label in set(cluster_labels)}

   

    # 迭代合并簇,直到达到预定簇数量或无法再合并

    while len(clusters) > num_clusters:

        # 计算簇之间的相似性

        similarities = compute_similarity(G, clusters)

       

        # 找到要合并的簇对(这里需要实现一个选择策略)

        # ...

       

        # 合并簇(这里需要实现合并逻辑)

        # ...

       

        # 更新簇集合

        # ...

   

    # 返回最终的簇集合

    return clusters

# 注意:上述代码中的part_graph、compute_similarity和merge_clusters函数都是未实现的,你需要自己根据算法原理编写它们。

# 此外,METIS的Python接口可能需要你自行编译或寻找替代方案。

# 示例用法(假设你已经有了数据和参数)

# data = ...  # 你的数据集

# k = ...  # k近邻的k值

# num_clusters = ...  # 目标簇数量

# clusters = chameleon_clustering(data, k, num_clusters)

# print(clusters)

请注意,上述代码中的part_graph函数是一个假设的METIS图划分算法的Python接口,实际上你可能需要找到METIS的Python绑定或使用其他图划分工具(如Scikit-Learn中的AgglomerativeClustering的connectivity参数,尽管它不完全等同于METIS)。

compute_similarity和merge_clusters函数需要根据CHAMELEON算法的相对互连性和相对近似性度量来具体实现。这些度量通常涉及计算簇内和簇间边的权重统计量,并基于这些统计量来决定哪些簇应该被合并。

最后,由于CHAMELEON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较高,你可能需要考虑使用并行计算或优化算法来加速处理过程。

这篇关于CHAMELEON算法原理及Python实践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120656

相关文章

深入浅出Spring中的@Autowired自动注入的工作原理及实践应用

《深入浅出Spring中的@Autowired自动注入的工作原理及实践应用》在Spring框架的学习旅程中,@Autowired无疑是一个高频出现却又让初学者头疼的注解,它看似简单,却蕴含着Sprin... 目录深入浅出Spring中的@Autowired:自动注入的奥秘什么是依赖注入?@Autowired

Python中Json和其他类型相互转换的实现示例

《Python中Json和其他类型相互转换的实现示例》本文介绍了在Python中使用json模块实现json数据与dict、object之间的高效转换,包括loads(),load(),dumps()... 项目中经常会用到json格式转为object对象、dict字典格式等。在此做个记录,方便后续用到该方

MySQL分库分表的实践示例

《MySQL分库分表的实践示例》MySQL分库分表适用于数据量大或并发压力高的场景,核心技术包括水平/垂直分片和分库,需应对分布式事务、跨库查询等挑战,通过中间件和解决方案实现,最佳实践为合理策略、备... 目录一、分库分表的触发条件1.1 数据量阈值1.2 并发压力二、分库分表的核心技术模块2.1 水平分

从基础到高级详解Python数值格式化输出的完全指南

《从基础到高级详解Python数值格式化输出的完全指南》在数据分析、金融计算和科学报告领域,数值格式化是提升可读性和专业性的关键技术,本文将深入解析Python中数值格式化输出的相关方法,感兴趣的小伙... 目录引言:数值格式化的核心价值一、基础格式化方法1.1 三种核心格式化方式对比1.2 基础格式化示例

Python与MySQL实现数据库实时同步的详细步骤

《Python与MySQL实现数据库实时同步的详细步骤》在日常开发中,数据同步是一项常见的需求,本篇文章将使用Python和MySQL来实现数据库实时同步,我们将围绕数据变更捕获、数据处理和数据写入这... 目录前言摘要概述:数据同步方案1. 基本思路2. mysql Binlog 简介实现步骤与代码示例1

Python ORM神器之SQLAlchemy基本使用完全指南

《PythonORM神器之SQLAlchemy基本使用完全指南》SQLAlchemy是Python主流ORM框架,通过对象化方式简化数据库操作,支持多数据库,提供引擎、会话、模型等核心组件,实现事务... 目录一、什么是SQLAlchemy?二、安装SQLAlchemy三、核心概念1. Engine(引擎)

从原理到实战解析Java Stream 的并行流性能优化

《从原理到实战解析JavaStream的并行流性能优化》本文给大家介绍JavaStream的并行流性能优化:从原理到实战的全攻略,本文通过实例代码给大家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工作具有一定的... 目录一、并行流的核心原理与适用场景二、性能优化的核心策略1. 合理设置并行度:打破默认阈值2. 避免装箱

Ubuntu如何升级Python版本

《Ubuntu如何升级Python版本》Ubuntu22.04Docker中,安装Python3.11后,使用update-alternatives设置为默认版本,最后用python3-V验证... 目China编程录问题描述前提环境解决方法总结问题描述Ubuntu22.04系统自带python3.10,想升级

Python自动化处理PDF文档的操作完整指南

《Python自动化处理PDF文档的操作完整指南》在办公自动化中,PDF文档处理是一项常见需求,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实现PDF文档的自动化处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学习一下... 目录使用pymupdf读写PDF文件基本概念安装pymupdf提取文本内容提取图像添加水印使用pdfplum

Python 基于http.server模块实现简单http服务的代码举例

《Python基于http.server模块实现简单http服务的代码举例》Pythonhttp.server模块通过继承BaseHTTPRequestHandler处理HTTP请求,使用Threa... 目录测试环境代码实现相关介绍模块简介类及相关函数简介参考链接测试环境win11专业版pyt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