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容器基础:从进程说起

2024-08-21 12:12
文章标签 基础 进程 01 容器 说起

本文主要是介绍01-容器基础:从进程说起,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本章内容包括:

  • 容器是什么样的一种技术
  • 容器的边界是怎么实现的
  • 容器支持哪些Namespace
  • 容器的本质是什么
  • 虚拟机与容器

在开始本章之前,我希望你能理解这样一个道理:容器本身没有价值,有价值的是"容器编排"

那么容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容器其实是一种沙盒技术。 顾名思义,沙盒就是能够像一个集装箱一样,把你的应用"装"起来的技术。这样,应用与应用之间,就因为有了边界而不至于相互干扰;而被装进集装箱的应用,也可以被方便的搬来搬去,这不就是PaaS最理想的状态吗。

不过这两个技术说起来简单,但真要人从技术手段去实现它们,可能很多人就无从下手了。

所以,就先说说这个"边界"的实现手段把。

1 进程

假如,现在你要写一个计算加法的小程序,这个程序需要的输入来自于一个文件,计算完成后的结果则输出到另一个文件中。

由于计算机只认识0和1,所以无论用哪种语言编写这段代码,最后都需要通过某种方式翻译成二进制文件,才能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运行起来。

而为了能够让这些代码正常运行,我们往往还要给它提供数据,比如我们这个加法程序所需要的输入文件。这些数据加上代码本身的二进制文件,放在磁盘上,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个"程序",也叫做代码的可执行镜像(executableimage)。

然后,我们就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这个程序了。

首先,操作系统从“程序”中发现输入数据保存在一个文件中,所以这些数据就会被加载到内存中待命。同时,操作系统又读取到了计算加法的指令,这时,它就需要指示CPU完成加法操作。而CPU与内存协作进行加法计算,又会使用寄存器存放数值、内存堆栈保存执行的命令和变量。同时,计算机里还有被打开的文件,以及各种各样的I/O设备在不断地调用中修改自己的状态。

就这样,一旦程序被执行起来,它就从磁盘上的二进制文件,变成了计算机内存中的数据、寄存器里的值、堆栈中的指令、被打开的文件,以及各种设备的状态信息的一个集合。像这样一个程序运行起来后的计算机执行环境的总和,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进程。

所以,对于进程来说,它的静态表现就是程序,平常都安安静静的待在磁盘上;而一旦运行起来,它就变成了计算机中的数据和状态的总和,这就是它的动态表现。

容器技术的核心功能,就是通过约束和修改进程的动态表现,从而为其创造出一个"边界"。

对于Docker等大多数Linux容器来说,Cgroups技术是用来制造约束的主要手段,而NameSpace技术则是用来修改进程视图的主要方法。

你可能会觉得Cgroups和Namespace这两个概念很抽象,别担心,接下来我们一起动手实践一下,你就很容易理解这两项技术了。

2 进程隔离

让我们先创建一个容器试试。

$ docker run -it busybox /bin/sh 
/ #

这个命令是Docker项目最重要的一个操作,即大名鼎鼎的docker run。

而-it参数告诉了Docker项目在启动容器后,需要给我们分配一个文本输入/输出环境,也就是TTY,跟容器的标准输入相关联,这样我们就可以和这个Docker容器进行交互了。而/bin/sh就是我们要在Docker容器里运行的程序。

所以,上面这条指令翻译成人类的语言就是:请帮我启动一个容器,在容器里执行/bin/sh,并且给我分配一个命令行终端跟这个容器交互。

这样,我的机器就变成了一个宿主机,而一个运行着/bin/sh的容器,就跑在这个宿主机里面。

接着,我们在容器里面执行一个ps命令。

/ # ps 
PID USER TIME COMMAND 
1 root 0:00 /bin/sh 
10 root 0:00 ps

可以看到,我们在Docker里最开始执行的/bin/sh,就是这个容器内部的第1号进程(PID=1)​,而这个容器里一共只有两个进程在运行。这就意味着,前面执行的/bin/sh,以及我们刚刚执行的ps,已经被Docker隔离在了一个跟宿主机完全不同的世界当中。

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本来,每当我们在宿主机上运行了一个/bin/sh程序,操作系统都会给它分配一个进程编号,比如PID=100。这个编号是进程的唯一标识,就像员工的工牌一样。所以PID=100,可以粗略地理解为这个/bin/sh是我们公司里的第100号员工,而第1号员工就自然是比尔 · 盖茨这样统领全局的人物。

而现在,我们要通过Docker把这个/bin/sh程序运行在一个容器当中。这时候,Docker就会在这个第100号员工入职时给他施一个“障眼法”​,让他永远看不到前面的其他99个员工,更看不到比尔 · 盖茨。这样,他就会错误地以为自己就是公司里的第1号员工。

这种机制,其实就是对被隔离应用的进程空间做了手脚,使得这些进程只能看到重新计算过的进程编号,比如PID=1,实际上,它们在宿主机的操作系统里,还是原来的100号进程。

这种技术,就是Linux里面的Namespace机制。而Namespace的使用方式也非常有意思:它其实是Linux创建进程的一个可选参数。 我们知道,在Linux系统中创建进程的系统调用是clone(),比如:

int pid = clone(main_function, stack_size, SIGCHLD, NULL);

这个系统调用就会为我们创建一个新的进程,并且返回它的进程号pid。

而当我们用clone()系统调用创建一个新进程时,就可以在参数中指定CLONE_NEWPID参数,比如:

int pid = clone(main_function, stack_size, CLONE_NEWPID | SIGCHLD, NULL);

这时,新创建的这个进程将会“看到”一个全新的进程空间,在这个进程空间里,它的PID是1。之所以说“看到”​,是因为这只是一个"障眼法",在宿主机真实的进程空间里,这个进程的PID还是真实的数值,比如100。

当然,我们还可以多次执行上面的clone()调用,这样就会创建多个PID Namespace,而每个Namespace里的应用进程,都会认为自己是当前容器里的第1号进程,它们既看不到宿主机里真正的进程空间,也看不到其他PID Namespace里的具体情况。

而除了我们刚刚使用到的PID Namespace,Linux操作系统还支持了Mount,UTS、IPC、Network和User这些Namespace,用来对各种不同的进程上下文进行"障眼法"操作。

  1. Mount Namespace(挂载命名空间)
    • 描述:隔离文件系统的挂载点。每个挂载命名空间都有自己独立的挂载点视图。
    • 用途:允许容器或进程拥有独立的文件系统视图,避免对全局文件系统的影响。
    • 命令unshare -mmount --make-rprivate /
  2. PID Namespace(进程 ID 命名空间)
    • 描述:隔离进程 ID 空间。每个 PID 命名空间都有自己的进程编号。
    • 用途:允许容器或进程拥有独立的进程树,避免进程 ID 冲突和进程管理的干扰。
    • 命令unshare -pclone(CLONE_NEWPID)
  3. Network Namespace(网络命名空间)
    • 描述:隔离网络设备、IP 地址、路由表、防火墙规则等网络资源。
    • 用途:允许容器或进程拥有独立的网络栈,支持虚拟网络和网络隔离。
    • 命令unshare -nip netns add
  4. IPC Namespace(进程间通信命名空间)
    • 描述:隔离 System V IPC(消息队列、信号量和共享内存)和 POSIX 消息队列。
    • 用途:允许容器或进程拥有独立的 IPC 资源,避免不同容器之间的 IPC 资源冲突。
    • 命令unshare -iclone(CLONE_NEWIPC)
  5. UTS Namespace(UNIX 时间共享命名空间)
    • 描述:隔离主机名和域名。
    • 用途:允许容器或进程拥有独立的主机名和域名,支持多租户环境下的主机名隔离。
    • 命令unshare -usethostname
  6. User Namespace(用户命名空间)
    • 描述:隔离用户和组 ID。每个用户命名空间都有自己的用户和组 ID 映射。
    • 用途:允许非特权用户在容器内拥有特权操作,增强安全性。
    • 命令unshare -Uclone(CLONE_NEWUSER)
  7. Cgroup Namespace(控制组命名空间)
    • 描述:隔离控制组(cgroup)视图。每个 cgroup 命名空间都有自己的 cgroup 层次结构。
    • 用途:允许容器或进程拥有独立的 cgroup 视图,支持资源限制和监控的隔离。
    • 命令unshare -Cclone(CLONE_NEWCGROUP)
      甚至在 Linux 内核 5.6 及更高版本中还支持了时间命名空间。

比如,Mount Namespace,用于让被隔离进程只看到当前Namespace里的挂载点信息;Network Namespace,用于让被隔离进程看到当前Namespace里的网络设备和配置。

这就是Linux容器最基本的实现原理了。

所以,Docker容器这个听起来玄而又玄的概念,实际上是在创建容器进程时,指定了这个进程所需要启用的一组Namespace参数。 这样容器就只能看到当前Namespace所限定的资源、文件、设备、状态或者配置。而对于宿主机以及其他不相干的程序,它就完全看不到了。

所以说,容器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进程而已。

3 小结

谈到为“进程划分一个独立空间”的思想,相信你一定会联想到虚拟机。而且,你应该还看过一张虚拟机和容器的对比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幅图的左边,画出了虚拟机的工作原理。其中,名为Hypervisor的软件是虚拟机最主要的部分。它通过硬件虚拟化功能,模拟出了运行一个操作系统需要的各种硬件,比如CPU、内存、I/O设备等等。然后,它在这些虚拟的硬件上安装了一个新的操作系统,即Guest OS。

这样,用户的应用进程就可以运行在这个虚拟的机器中,它能看到的自然也只有Guest OS的文件和目录,以及这个机器里的虚拟设备。这就是为什么虚拟机也能起到将不同的应用进程相互隔离的作用。

而这幅图的右边,则用一个名为Docker Engine的软件替换了Hypervisor。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把Docker项目称为“轻量级”虚拟化技术的原因,实际上就是把虚拟机的概念套在了容器上。

可是这样的说法,却并不严谨。

在理解了Namespace的工作方式之后,你就会明白,跟真实存在的虚拟机不同,在使用Docker的时候,并没有一个真正的“Docker容器”运行在宿主机里面。Docker项目帮助用户启动的,还是原来的应用进程,只不过在创建这些进程时,Docker为它们加上了各种各样的Namespace参数。

这时,这些进程就会觉得自己是各自PID Namespace里的第1号进程,只能看到各自Mount Namespace里挂载的目录和文件,只能访问到各自Network Namespace里的网络设备,就仿佛运行在一个个“容器”里面,与世隔绝。

这篇关于01-容器基础:从进程说起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093126

相关文章

python panda库从基础到高级操作分析

《pythonpanda库从基础到高级操作分析》本文介绍了Pandas库的核心功能,包括处理结构化数据的Series和DataFrame数据结构,数据读取、清洗、分组聚合、合并、时间序列分析及大数据... 目录1. Pandas 概述2. 基本操作:数据读取与查看3. 索引操作:精准定位数据4. Group

一文解密Python进行监控进程的黑科技

《一文解密Python进行监控进程的黑科技》在计算机系统管理和应用性能优化中,监控进程的CPU、内存和IO使用率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下面我们就来讲讲如何Python写一个简单使用的监控进程的工具吧... 目录准备工作监控CPU使用率监控内存使用率监控IO使用率小工具代码整合在计算机系统管理和应用性能优化中,监

Linux进程CPU绑定优化与实践过程

《Linux进程CPU绑定优化与实践过程》Linux支持进程绑定至特定CPU核心,通过sched_setaffinity系统调用和taskset工具实现,优化缓存效率与上下文切换,提升多核计算性能,适... 目录1. 多核处理器及并行计算概念1.1 多核处理器架构概述1.2 并行计算的含义及重要性1.3 并

Linux下进程的CPU配置与线程绑定过程

《Linux下进程的CPU配置与线程绑定过程》本文介绍Linux系统中基于进程和线程的CPU配置方法,通过taskset命令和pthread库调整亲和力,将进程/线程绑定到特定CPU核心以优化资源分配... 目录1 基于进程的CPU配置1.1 对CPU亲和力的配置1.2 绑定进程到指定CPU核上运行2 基于

SpringBoot结合Docker进行容器化处理指南

《SpringBoot结合Docker进行容器化处理指南》在当今快速发展的软件工程领域,SpringBoot和Docker已经成为现代Java开发者的必备工具,本文将深入讲解如何将一个SpringBo... 目录前言一、为什么选择 Spring Bootjavascript + docker1. 快速部署与

Javaee多线程之进程和线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最新整理)

《Javaee多线程之进程和线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最新整理)》进程是资源分配单位,线程是调度执行单位,共享资源更高效,创建线程五种方式:继承Thread、Runnable接口、匿名类、lambda,r... 目录进程和线程进程线程进程和线程的区别创建线程的五种写法继承Thread,重写run实现Runnab

Spring IoC 容器的使用详解(最新整理)

《SpringIoC容器的使用详解(最新整理)》文章介绍了Spring框架中的应用分层思想与IoC容器原理,通过分层解耦业务逻辑、数据访问等模块,IoC容器利用@Component注解管理Bean... 目录1. 应用分层2. IoC 的介绍3. IoC 容器的使用3.1. bean 的存储3.2. 方法注

怎样通过分析GC日志来定位Java进程的内存问题

《怎样通过分析GC日志来定位Java进程的内存问题》:本文主要介绍怎样通过分析GC日志来定位Java进程的内存问题,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一、GC 日志基础配置1. 启用详细 GC 日志2. 不同收集器的日志格式二、关键指标与分析维度1.

Java进程异常故障定位及排查过程

《Java进程异常故障定位及排查过程》:本文主要介绍Java进程异常故障定位及排查过程,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一、故障发现与初步判断1. 监控系统告警2. 日志初步分析二、核心排查工具与步骤1. 进程状态检查2. CPU 飙升问题3. 内存

c++中的set容器介绍及操作大全

《c++中的set容器介绍及操作大全》:本文主要介绍c++中的set容器介绍及操作大全,本文通过实例代码给大家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需要的朋友参考下吧... 目录​​一、核心特性​​️ ​​二、基本操作​​​​1. 初始化与赋值​​​​2. 增删查操作​​​​3. 遍历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