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文件的缓存位置

2024-06-14 07:04
文章标签 位置 缓存 6.2

本文主要是介绍6.2 文件的缓存位置,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1. 文件的缓冲

1.1 缓冲说明
将文件内容写入到硬件设备时, 则需要进行系统调用, 
这类I/O操作的耗时很长, 为了减少I/O操作的次数, 文件通常使用缓冲区.
当需要写入的字节数不足一个块时, 将数据放入缓冲区, 当数据凑够一个块的大小后才进行系统调用(即I/O操作).
系统调用: 向操作系统申请一个服务, 操作系统响应后, 帮助调用硬件的驱动程序, 这种操作称为I/O操作.
1.2 文件的缓冲行为:
全缓冲: 只有当数据凑够一个块时, 才进行系统调用(即I/O操作).行缓冲: 碰到一个'换行符', 就进行一次系统调(多用于tty设备, 也就是终端设备, 如shell).无缓冲: 不进行缓冲, 需要及时的将数据发送到接口(比如串口设备).
1.3 补充知识
机械硬盘的盘面可以分为很多磁道, 可以将磁道划分为个扇区.扇区: 是磁盘的最小组成单元, 是磁盘的读写基本单位, 传统一个扇区为512字节.
硬盘公司大概在2010年左右, 开始从传统的512字节扇区大小磁盘迁移到更高效的4096字节(目前还是很少).由于扇区的数量比较小且数目众多, 在寻址时比较困难, 
所以操作系统就将相邻的扇区组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块, 再对块进行整体的操作.: 是操作系统与磁盘之间交流的最小单位, 它是一个虚拟的概念. 
操作系统忽略对底层物理存储结构的设计, 虚拟出来磁盘块的概念, 在系统中认为块是最小的单位.
它的所以大小可以通过操作系统设置, 一个块通常是4K(4096字节).
对应扇区为512字节的硬盘来说, 1个块是由连续的8个扇区组成.
对应扇区为4096字节的硬盘来说, 1个块是由1个扇区组成.固态硬盘与内存使用是闪存芯片, 没有扇区一说而是称为页, 
固态硬盘一个页是8KB甚至16KB的, 内存一个页是64k.

2. buffering 参数

Python的文件对象的默认的缓冲行为全缓冲, 当凑够一个块的数据才进行系统调用.
缓冲区的大小是根据平台和块设备自身的属性相关, 可以通过open函数buffering参数设置缓冲大小.
buffering参数设置缓冲模式以及缓冲区大小.
buffering = n, n > 1, 设定缓冲模式为全缓冲, 缓冲区大小为n个字节.
buffering = 1, 设定缓冲模式为行缓冲, 遇到换行符'\n'时进行系统调用, 不支持二进制格式.
buffering = 0, 此为无缓冲你模式, 只要有数据, 就直接进行系统调用.

3. 交互模式演示

* 以脚本方式运行, 在文件句柄关闭时会将缓存区的数据刷入硬盘中, 不好看测试效果.
import io# 查看默认缓冲区大小
print(io.DEFAULT_BUFFER_SIZE)  # 8192
# 创建文件对象, b模式方便计算写入的字节.
f = open('a.txt', 'wb')# 写入1000个字节的数据.
f.write(b'1' * 1000)  # 这个时候在打开a.txt文件, 是空白的.
input('回车继续写!')# 在写入7190个字节的数据, 现在共有8190个字节.
f.write(b'1' * 7190)  # 这个时候在打开a.txt文件, 是空白的.
input('回车继续写!')# 在写入2个字节的数据, 现在共有8192个字节, 这个时候缓存区满了可它没有立刻写进去...
f.write(b'1' * 2)
input('回车继续写!')# 在写一个字节, 缓存的数据写入到硬盘中. 查看文件字符个数为8192个字节.
f.write(b'1' * 1)
input('回车结束程序!')  # 这个时候文件字符个数为8193个字节.
# 设置全缓冲区的大小为2048.
f2 = open('b.txt', 'wb', buffering=2048)
f2.write(b'+' * 1024)
input('回车继续写!')
f2.write(b'+' * 1024)
input('回车继续写!')
# 在写一个字符, 缓存的数据写入到硬盘中.
f2.write(b'-' * 1)
input('结束程序!')
# 设置行缓冲, buffering为1.
f3 = open('c.txt', 'w', encoding='utf8', buffering=1)
input('回车继续写!')
f3.write('abc')
input('回车继续写!')
f3.write('123')
input('回车继续写!')
# 这个时候, 缓存的数据写入到硬盘中.
f3.write('\n')
input('结束程序!')
# 无缓冲, buffering为0.
f4 = open('d.txt', 'wb', buffering=0)
f4.write(b'a')
input('回车继续写!')
f4.write(b'b')
input('结束成功!')

这篇关于6.2 文件的缓存位置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059705

相关文章

Linux修改pip和conda缓存路径的几种方法

《Linux修改pip和conda缓存路径的几种方法》在Python生态中,pip和conda是两种常见的软件包管理工具,它们在安装、更新和卸载软件包时都会使用缓存来提高效率,适当地修改它们的缓存路径... 目录一、pip 和 conda 的缓存机制1. pip 的缓存机制默认缓存路径2. conda 的缓

Redis解决缓存击穿问题的两种方法

《Redis解决缓存击穿问题的两种方法》缓存击穿问题也叫热点Key问题,就是⼀个被高并发访问并且缓存重建业务较复杂的key突然失效了,无数的请求访问会在瞬间给数据库带来巨大的冲击,本文给大家介绍了Re... 目录引言解决办法互斥锁(强一致,性能差)逻辑过期(高可用,性能优)设计逻辑过期时间引言缓存击穿:给

如何通过Golang的container/list实现LRU缓存算法

《如何通过Golang的container/list实现LRU缓存算法》文章介绍了Go语言中container/list包实现的双向链表,并探讨了如何使用链表实现LRU缓存,LRU缓存通过维护一个双向... 目录力扣:146. LRU 缓存主要结构 List 和 Element常用方法1. 初始化链表2.

一文详解Nginx的强缓存和协商缓存

《一文详解Nginx的强缓存和协商缓存》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Nginx中强缓存和协商缓存的相关知识,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学习一下... 目录一、强缓存(Strong Cache)1. 定义2. 响应头3. Nginx 配置示例4. 行为5. 适用场景二、协商缓存(协

Golang基于内存的键值存储缓存库go-cache

《Golang基于内存的键值存储缓存库go-cache》go-cache是一个内存中的key:valuestore/cache库,适用于单机应用程序,本文主要介绍了Golang基于内存的键值存储缓存库... 目录文档安装方法示例1示例2使用注意点优点缺点go-cache 和 Redis 缓存对比1)功能特性

MySQL8.0设置redo缓存大小的实现

《MySQL8.0设置redo缓存大小的实现》本文主要在MySQL8.0.30及之后版本中使用innodb_redo_log_capacity参数在线更改redo缓存文件大小,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具有一... mysql 8.0.30及之后版本可以使用innodb_redo_log_capacity参数来更改

MySQL 缓存机制与架构解析(最新推荐)

《MySQL缓存机制与架构解析(最新推荐)》本文详细介绍了MySQL的缓存机制和整体架构,包括一级缓存(InnoDBBufferPool)和二级缓存(QueryCache),文章还探讨了SQL... 目录一、mysql缓存机制概述二、MySQL整体架构三、SQL查询执行全流程四、MySQL 8.0为何移除查

Redis缓存问题与缓存更新机制详解

《Redis缓存问题与缓存更新机制详解》本文主要介绍了缓存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包括缓存穿透、缓存击穿、缓存雪崩等问题的成因以及相应的预防和解决方法,同时,还详细探讨了缓存更新机制,包括不同情况下的缓存更... 目录一、缓存问题1.1 缓存穿透1.1.1 问题来源1.1.2 解决方案1.2 缓存击穿1.2.1

Redis与缓存解读

《Redis与缓存解读》文章介绍了Redis作为缓存层的优势和缺点,并分析了六种缓存更新策略,包括超时剔除、先删缓存再更新数据库、旁路缓存、先更新数据库再删缓存、先更新数据库再更新缓存、读写穿透和异步... 目录缓存缓存优缺点缓存更新策略超时剔除先删缓存再更新数据库旁路缓存(先更新数据库,再删缓存)先更新数

el-select下拉选择缓存的实现

《el-select下拉选择缓存的实现》本文主要介绍了在使用el-select实现下拉选择缓存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需要的... 目录项目场景:问题描述解决方案:项目场景:从左侧列表中选取字段填入右侧下拉多选框,用户可以对右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