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基础学习-话题通信机制研究

2024-05-29 01:44

本文主要是介绍ROS基础学习-话题通信机制研究,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研究ROS通信机制

研究ROS通信机制

  • 0.前言
  • 1.话题通信
    • 1.1 理论模型
    • 1.2 话题通讯的基本操作
      • 1.2.1 C++
      • 1.2.2 Python中使用自己的虚拟环境包
        • 1.2.2.1 参考1
        • 1.2.2.2 参考2
        • 1.2.2.3 /usr/bin/env:“python”:没有那个文件或目录
      • 1.2.3 Python
        • 1.2.2.1 发布方
        • 1.2.2.2 订阅方
        • 1.2.2.3 添加可执行权限
        • 1.2.2.4 配置CMakeLists.txt
        • 1.2.2.5 执行
        • 1.2.2.6 订阅者少数据
    • 1.3 话题通信自定义msg
      • 1.3.1 创建自定义信息
      • 1.3.2 自定义msg,C++调用
        • 1.3.2.1 vscode配置
        • 1.3.2.2 发布方
        • 1.3.2.3 订阅方
        • 1.3.2.4 配置cmakeList.txt
        • 1.3.2.5 执行
      • 1.3.3 自定义msg,Python调用
        • 1.3.3.1 vscode配置
        • 1.3.3.2 发布方
        • 1.3.3.3 订阅方
        • 1.3.3.4 权限设置
        • 1.3.3.5 配置 CMakeLists.txt
        • 1.3.3.6 执行

0.前言

机器人是一种高度复杂的系统性实现,在机器人上可能集成各种传感器(雷达、摄像头、GPS…)以及运动控制实现,为了解耦合,在ROS中每一个功能点都是一个单独的进程,每一个进程都是独立运行的。更确切的讲,ROS是进程(也称为Nodes)的分布式框架。 因为这些进程甚至还可分布于不同主机,不同主机协同工作,从而分散计算压力。不过随之也有一个问题: 不同的进程是如何通信的?也即不同进程间如何实现数据交换的?在此我们就需要介绍一下ROS中的通信机制了。

ROS 中的基本通信机制主要有如下三种实现策略:
话题通信(发布订阅模式)
服务通信(请求响应模式)
参数服务器(参数共享模式)—相当于共享内存?共享数据池?

1.话题通信

话题通信是ROS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通信模式,话题通信是基于发布订阅模式的,也即:一个节点发布消息,另一个节点订阅该消息。话题通信的应用场景也极其广泛,比如下面一个常见场景:
机器人在执行导航功能,使用的传感器是激光雷达,机器人会采集激光雷达感知到的信息并计算,然后生成运动控制信息驱动机器人底盘运动。
在上述场景中,就不止一次使用到了话题通信。
以激光雷达信息的采集处理为例,在 ROS 中有一个节点需要时时的发布当前雷达采集到的数据,导航模块中也有节点会订阅并解析雷达数据。
再以运动消息的发布为例,导航模块会根据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时时的计算出运动控制信息并发布给底盘,底盘也可以有一个节点订阅运动信息并最终转换成控制电机的脉冲信号。
以此类推,像雷达、摄像头、GPS… 等等一些传感器数据的采集,也都是使用了话题通信,换言之,话题通信适用于不断更新的数据传输相关的应用场景

概念:以发布订阅的方式实现不同节点之间数据交互的通信模式。

作用:用于不断更新的、少逻辑处理的数据传输场景。

另可参考:
http://wiki.ros.org/ROS/Tutorials/CreatingMsgAndSrv
http://wiki.ros.org/ROS/Tutorials/WritingPublisherSubscriber%28c%2B%2B%29
http://wiki.ros.org/ROS/Tutorials/WritingPublisherSubscriber%28python%29


疑惑:话题通信,有实时性问题吗?实时性如何保证的?


1.1 理论模型

话题通信实现模型是比较复杂的,该模型如下图所示,该模型中涉及到三个角色:ROS Master (管理者)、Talker (发布者)、Listener (订阅者)
ROS Master 负责保管 Talker 和 Listener 注册的信息,并匹配话题相同的 Talker 与 Listener,帮助 Talker 与 Listener 建立连接,连接建立后,Talker 可以发布消息,且发布的消息会被 Listener 订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
使用的协议由RPC和TCP
talker和listener都可以存在多个
talker和listener建立连接后,master就可以关闭了

整个流程由以下步骤实现:

0.Talker注册
Talker启动后,会通过RPC在 ROS Master 中注册自身信息,其中包含所发布消息的话题名称。ROS Master 会将节点的注册信息加入到注册表中。
1.Listener注册
Listener启动后,也会通过RPC在 ROS Master 中注册自身信息,包含需要订阅消息的话题名。ROS Master 会将节点的注册信息加入到注册表中。
2.ROS Master实现信息匹配
ROS Master 会根据注册表中的信息匹配Talker 和 Listener,并通过 RPC 向 Listener 发送 Talker 的 RPC 地址信息。
3.Listener向Talker发送请求
Listener 根据接收到的 RPC 地址,通过 RPC 向 Talker 发送连接请求,传输订阅的话题名称、消息类型以及通信协议(TCP/UDP)。
4.Talker确认请求
Talker 接收到 Listener 的请求后,也是通过 RPC 向 Listener 确认连接信息,并发送自身的 TCP 地址信息。
5.Listener与Talker件里连接
Listener 根据步骤4 返回的消息使用 TCP 与 Talker 建立网络连接。
6.Talker向Listener发送消息
连接建立后,Talker 开始向 Listener 发布消息。

注意1:上述实现流程中,前五步使用的 RPC协议,最后两步使用的是 TCP 协议
注意2: Talker 与 Listener 的启动无先后顺序要求
注意3: Talker 与 Listener 都可以有多个
注意4: Talker 与 Listener 连接建立后,不再需要 ROS Master。也即,即便关闭ROS Master,Talker 与 Listern 照常通信。

1.2 话题通讯的基本操作

编写发布订阅实现,要求发布方以10HZ(每秒10次)的频率发布文本消息,订阅方订阅消息并将消息内容打印输出。

在模型实现中,ROS master 不需要实现,而连接的建立也已经被封装了,需要关注的关键点有三个:发布方、接收方、数据(此处为普通文本)

流程:
编写发布方实现;
编写订阅方实现;
编辑配置文件;
编译并执行。

1.2.1 C++

  • 发布方
/*需求: 实现基本的话题通信,一方发布数据,一方接收数据,实现的关键点:1.发送方2.接收方3.数据(此处为普通文本)PS: 二者需要设置相同的话题消息发布方:循环发布信息:HelloWorld 后缀数字编号实现流程:1.包含头文件 2.初始化 ROS 节点:命名(唯一)3.实例化 ROS 句柄4.实例化 发布者 对象5.组织被发布的数据,并编写逻辑发布数据
*/
// 1.包含头文件 
#include "ros/ros.h"
#include "std_msgs/String.h" //普通文本类型的消息
#include <sstream>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设置编码setlocale(LC_ALL,"");//2.初始化 ROS 节点:命名(唯一)// 参数1和参数2 后期为节点传值会使用// 参数3 是节点名称,是一个标识符,需要保证运行后,在 ROS 网络拓扑中唯一ros::init(argc,argv,"talker");//3.实例化 ROS 句柄ros::NodeHandle nh;//该类封装了 ROS 中的一些常用功能//4.实例化 发布者 对象//泛型: 发布的消息类型//参数1: 要发布到的话题//参数2: 队列中最大保存的消息数,超出此阀值时,先进的先销毁(时间早的先销毁)ros::Publisher pub = nh.advertise<std_msgs::String>("chatter",10);//5.组织被发布的数据,并编写逻辑发布数据//数据(动态组织)std_msgs::String msg;// msg.data = "你好啊!!!";std::string msg_front = "Hello 你好!"; //消息前缀int count = 0; //消息计数器//逻辑(一秒10次)ros::Rate r(1);//节点不死while (ros::ok()){//使用 stringstream 拼接字符串与编号std::stringstream ss;ss << msg_front << count;msg.data = ss.str();//发布消息pub.publish(msg);//加入调试,打印发送的消息ROS_INFO("发送的消息:%s",msg.data.c_str());//根据前面制定的发送贫频率自动休眠 休眠时间 = 1/频率;r.sleep();count++;//循环结束前,让 count 自增//暂无应用ros

这篇关于ROS基础学习-话题通信机制研究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012290

相关文章

python panda库从基础到高级操作分析

《pythonpanda库从基础到高级操作分析》本文介绍了Pandas库的核心功能,包括处理结构化数据的Series和DataFrame数据结构,数据读取、清洗、分组聚合、合并、时间序列分析及大数据... 目录1. Pandas 概述2. 基本操作:数据读取与查看3. 索引操作:精准定位数据4. Group

Redis客户端连接机制的实现方案

《Redis客户端连接机制的实现方案》本文主要介绍了Redis客户端连接机制的实现方案,包括事件驱动模型、非阻塞I/O处理、连接池应用及配置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目录1. Redis连接模型概述2. 连接建立过程详解2.1 连php接初始化流程2.2 关键配置参数3. 最大连

Spring Security 单点登录与自动登录机制的实现原理

《SpringSecurity单点登录与自动登录机制的实现原理》本文探讨SpringSecurity实现单点登录(SSO)与自动登录机制,涵盖JWT跨系统认证、RememberMe持久化Token... 目录一、核心概念解析1.1 单点登录(SSO)1.2 自动登录(Remember Me)二、代码分析三、

Go语言并发之通知退出机制的实现

《Go语言并发之通知退出机制的实现》本文主要介绍了Go语言并发之通知退出机制的实现,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需要的朋友们下面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学习吧... 目录1、通知退出机制1.1 进程/main函数退出1.2 通过channel退出1.3 通过cont

Spring Boot 中的默认异常处理机制及执行流程

《SpringBoot中的默认异常处理机制及执行流程》SpringBoot内置BasicErrorController,自动处理异常并生成HTML/JSON响应,支持自定义错误路径、配置及扩展,如... 目录Spring Boot 异常处理机制详解默认错误页面功能自动异常转换机制错误属性配置选项默认错误处理

Java中的xxl-job调度器线程池工作机制

《Java中的xxl-job调度器线程池工作机制》xxl-job通过快慢线程池分离短时与长时任务,动态降级超时任务至慢池,结合异步触发和资源隔离机制,提升高频调度的性能与稳定性,支撑高并发场景下的可靠... 目录⚙️ 一、调度器线程池的核心设计 二、线程池的工作流程 三、线程池配置参数与优化 四、总结:线程

Python实现MQTT通信的示例代码

《Python实现MQTT通信的示例代码》本文主要介绍了Python实现MQTT通信的示例代码,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需要的朋友们下面随着小编来一... 目录1. 安装paho-mqtt库‌2. 搭建MQTT代理服务器(Broker)‌‌3. pytho

Android ClassLoader加载机制详解

《AndroidClassLoader加载机制详解》Android的ClassLoader负责加载.dex文件,基于双亲委派模型,支持热修复和插件化,需注意类冲突、内存泄漏和兼容性问题,本文给大家介... 目录一、ClassLoader概述1.1 类加载的基本概念1.2 android与Java Class

Spring事务传播机制最佳实践

《Spring事务传播机制最佳实践》Spring的事务传播机制为我们提供了优雅的解决方案,本文将带您深入理解这一机制,掌握不同场景下的最佳实践,感兴趣的朋友一起看看吧... 目录1. 什么是事务传播行为2. Spring支持的七种事务传播行为2.1 REQUIRED(默认)2.2 SUPPORTS2

MySQL中的锁机制详解之全局锁,表级锁,行级锁

《MySQL中的锁机制详解之全局锁,表级锁,行级锁》MySQL锁机制通过全局、表级、行级锁控制并发,保障数据一致性与隔离性,全局锁适用于全库备份,表级锁适合读多写少场景,行级锁(InnoDB)实现高并... 目录一、锁机制基础:从并发问题到锁分类1.1 并发访问的三大问题1.2 锁的核心作用1.3 锁粒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