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view】深入理解ConcurrentLinkedQueue源码

2024-05-13 07:58

本文主要是介绍【Interview】深入理解ConcurrentLinkedQueue源码,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文章目录

    • 概述
    • 常用方法
    • 源码分析
      • offer入队操作
      • 初始化
      • 出队操作
    • 总结

概述

  • ConcurrentLinkedQueue是一个基于链接节点的无边界的线程安全队列,它采用先进先出原则对元素进行排序,插入元素放入队列尾部,出队时从队列头部返回元素,利用CAS方式实现的
  • ConcurrentLinkedQueue的结构由头节点和尾节点组成的,都是使用volatile修饰的。每个节点由节点元素item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next引用组成,组成一张链表结构。
  • ConcurrentLinkedQueue继承自AbstractQueue类,实现Queue接口

常用方法

  • boolean add(E e) 将指定元素插入此队列的尾部,当队列满时,抛出异常
  • boolean contains(Object o) 判断队列是否包含次元素
  • boolean isEmpty()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 boolean offer(E e) 将元素插入队列尾部,当队列满时返回false
  • E peek() 获取队列头部元素但不删除
  • E poll() 获取队列头部元素,并删除
  • boolean remove(Object o) 从队列中移指定元素
  • int size() 返回此队列中的元素数量,需要遍历一遍集合。判断队列是否为空时,不推荐此方法

源码分析

// 头节点private transient volatile Node<E> head;//尾节点private transient volatile Node<E> tail;public ConcurrentLinkedQueue() {//初始化构造时 头结点等于尾结点head = tail = new Node<E>(null);}//创建一个最初包含给定 collection 元素的 ConcurrentLinkedQueue,按照此 collection 迭代器的遍历顺序来添加元素。public ConcurrentLinkedQueue(Collection<? extends E> c) {Node<E> h = null, t = null;for (E e : c) {checkNotNull(e);Node<E> newNode = new Node<E>(e);if (h == null)h = t = newNode;else {t.lazySetNext(newNode);t = newNode;}}if (h == null)h = t = new Node<E>(null);head = h;tail = t;}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volatile E item;volatile Node<E> next;//构造一个新节点Node(E item) {UNSAFE.putObject(this, itemOffset, item);}boolean casItem(E cmp, E val) {return UNSAFE.compareAndSwapObject(this, itemOffset, cmp, val);}void lazySetNext(Node<E> val) {UNSAFE.putOrderedObject(this, nextOffset, val);
}boolean casNext(Node<E> cmp, Node<E> val) {return UNSAFE.compareAndSwapObject(this, nextOffset, cmp, val);}private static final sun.misc.Unsafe UNSAFE;//当前结点的偏移量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itemOffset;//下一个结点的偏移量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nextOffset;static {try {UNSAFE = sun.misc.Unsafe.getUnsafe();Class<?> k = Node.class;itemOffset = UNSAFE.objectFieldOffset(k.getDeclaredField("item"));nextOffset = UNSAFE.objectFieldOffset(k.getDeclaredField("next"));} catch (Exception e) {throw new Error(e);}}}

offer入队操作

初始化

  • 初始化操作就是创建一个新结点,并且headtail相等,结点的数据域为空。
    初始化操作
  • 当第一次入队操作时,检查插入的值是否为空,为空则抛空指针,然后用当前的值创建一个新Node结点。然后执行死循环开始入队操作
    死循环入队操作
  • 首先定义了两个指针p和t,都指向tail
  • 然后定义q结点存储p的next指向的结点,此时p的next是为空没有结点的
    q指向p的next
  • 此时q==null 条件成立。执行p.casNext(null, newNode).以cas方式把p的下一个节点指向新创建出来的结点,然后往下执行,p=t 直接返回true。此时初始化构造的结点的next指向第一次入队成功的结点
    第一次入队成功结构
  • 第二次入队操作,首先也是非空检查,然后创建一个新结点。此时死循环入队操作。定义了两个指针p和t,都指向tail。定义q结点存储p的next指向的结点,此时p的next是不为空的,指向了上面创建的结点。所以q==null不成立。执行else操作

第二次入队q==null不成立

  • 此时p也不等于qp!=t不成立,p和t都是指向tail。因为不成立所以让p=q,此时p和q都是指向第二个结点。再次循循环操作。
  • 然后再次p和t,都指向tail。定义q结点存储p的next指向的结点。此时p的next指向还是空,所以q=null成立。执行p.casNext(null, newNode).以cas方式把pnext指向新创建出来的结点。
  • 此时if (p != t)是成立的 执行casTail(t, newNode); 期望值是t,更新值新创建的结点。于是更新了tail结点移动到最后添加的结点


大概的入队流程就是这样重复上述操作。直到入队成功。tail结点并不是每次都是尾结点。所以每次入队都要通过tail定位尾结点。

    public boolean offer(E e) {//检查结点是为null,如果插入null则抛出空指针checkNotNull(e);//构造一个新结点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E>(e);//死循换,一直到入队成功for (Node<E> t = tail, p = t;;) {//p表示队列尾结点,默认情况尾巴=结点就是taill结点//获取p结点的下一个节点Node<E> q = p.next;//q为空,说明p就是taill结点if (q == null) {//case方式设置p(p=t)节点的next指向当前节点if (p.casNext(null, newNode)) {if (p != t) //p不等于t更新尾结点,casTail(t, newNode); //失败了也是没事的,因为表示有其他线程成功更新了tail节点return true;}//其他线程抢先完成入队,需要重新尝试}//q不为空,p和相等else if (p == q)p = (t != (t = tail)) ? t : head;else// // 在两跳之后检查尾部更新.p = (p != t && t != (t = tail)) ? t : q;}}

出队操作

    public E poll() {//一个标号restartFromHead://死循环方for (;;) {// 定义p,h两个指针 都指向headfor (Node<E> h = head, p = h, q;;) {//获取当前p的值E item = p.item;//值不为空,且以cas方式设置p的item赋值为空。两个条件成立向下执行if (item != null && p.casItem(item, null)) {// p和h不相等则更新头结点,否则直接返回值if (p != h) //更新头结点,预期值是h,当p的next指向不为空,更新值是q,为空则是pupdateHead(h, ((q = p.next) != null) ? q : p);//返回当前p的值return item;}//如果item为空说明已经被出队了,然后判断q是否null,是空则说明当前队列为空了。但是q = p.next赋值语句已经执行了else if ((q = p.next) == null) {//更新头结点,预期值h=head,更新p.此时p的item是空,说明已经被出队了updateHead(h, p);return null;}else if (p == q)continue restartFromHead;elsep = q;}}}
  • 出队操作是以死循环的方式直到出队成功。 第一次出队首先执行for (Node<E> h = head, p = h, q;;) 定义两个指针ph都指向head
  • 然后定义一个item存储p(这里就是head)的值,然后判断item是否为空,此时第一次出队时为空的,则执行 else if ((q = p.next) == null) ,此条件不成立,因为head的next有结点。执行 else if (p == q),此时不相等,因为上个操作已经把q赋值为p的next结点了。所以执行最后的else语句 p = q;在次循环执行。
  • 此时p.item不为空条件成立且以cas方式更新p的item为空 p.casItem(item, null)。如果都两个条件都成立,判断 if (p != h)此时不成立的,更新updateHead(h, ((q = p.next) != null) ? q : p); 预期值是h,更新值是q 因为不为空。并返回item,第一次出队成功。

第一次出队成功结构

总结

  • CoucurrentLinkedQueue的结构由头节点和尾节点组成的,都是使用volatile修饰的。每个节点由节点元素item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next引用组成.
  • 入队:先检查插入的值是否为空,如果是空则抛出异常。然后以死循坏的方式执行一直到入队成功,整个过程大概就是把tail结点的next指向新结点,然后更新tail为新结点即可。但是tail结点并不是每次都是尾结点。所以每次入队都要通过tail定位尾结点。
  • 出队:出队操作就是从队列里返回一个最早插入的节点元素,并清空该节点对元素的引用。并不是每次出队都更新head节点,当head节点有元素时,直接弹出head节点的元素,并以cas方式设置节点的itemnull,不会更新head节点。只有当head节点没有元素值时,出队操作才会更新head节点,这种做法是为了减少cas方式更新head节点的消耗,提供出队的效率

这篇关于【Interview】深入理解ConcurrentLinkedQueue源码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985124

相关文章

深入理解Mysql OnlineDDL的算法

《深入理解MysqlOnlineDDL的算法》本文主要介绍了讲解MysqlOnlineDDL的算法,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需要的朋友们下面随着小... 目录一、Online DDL 是什么?二、Online DDL 的三种主要算法2.1COPY(复制法)

java 恺撒加密/解密实现原理(附带源码)

《java恺撒加密/解密实现原理(附带源码)》本文介绍Java实现恺撒加密与解密,通过固定位移量对字母进行循环替换,保留大小写及非字母字符,由于其实现简单、易于理解,恺撒加密常被用作学习加密算法的入... 目录Java 恺撒加密/解密实现1. 项目背景与介绍2. 相关知识2.1 恺撒加密算法原理2.2 Ja

Nginx屏蔽服务器名称与版本信息方式(源码级修改)

《Nginx屏蔽服务器名称与版本信息方式(源码级修改)》本文详解如何通过源码修改Nginx1.25.4,移除Server响应头中的服务类型和版本信息,以增强安全性,需重新配置、编译、安装,升级时需重复... 目录一、背景与目的二、适用版本三、操作步骤修改源码文件四、后续操作提示五、注意事项六、总结一、背景与

Android实现图片浏览功能的示例详解(附带源码)

《Android实现图片浏览功能的示例详解(附带源码)》在许多应用中,都需要展示图片并支持用户进行浏览,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了如何通过Android实现图片浏览功能,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学习一... 目录一、项目背景详细介绍二、项目需求详细介绍三、相关技术详细介绍四、实现思路详细介绍五、完整实现代码

深入解析C++ 中std::map内存管理

《深入解析C++中std::map内存管理》文章详解C++std::map内存管理,指出clear()仅删除元素可能不释放底层内存,建议用swap()与空map交换以彻底释放,针对指针类型需手动de... 目录1️、基本清空std::map2️、使用 swap 彻底释放内存3️、map 中存储指针类型的对象

深入理解go中interface机制

《深入理解go中interface机制》本文主要介绍了深入理解go中interface机制,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需要的朋友们下面随着小编来一起学... 目录前言interface使用类型判断总结前言go的interface是一组method的集合,不

深入解析Java NIO在高并发场景下的性能优化实践指南

《深入解析JavaNIO在高并发场景下的性能优化实践指南》随着互联网业务不断演进,对高并发、低延时网络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本文将深入解析JavaNIO在高并发场景下的性能优化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录简介一、技术背景与应用场景二、核心原理深入分析2.1 Selector多路复用2.2 Buffer

Java Spring的依赖注入理解及@Autowired用法示例详解

《JavaSpring的依赖注入理解及@Autowired用法示例详解》文章介绍了Spring依赖注入(DI)的概念、三种实现方式(构造器、Setter、字段注入),区分了@Autowired(注入... 目录一、什么是依赖注入(DI)?1. 定义2. 举个例子二、依赖注入的几种方式1. 构造器注入(Con

深入理解Go语言中二维切片的使用

《深入理解Go语言中二维切片的使用》本文深入讲解了Go语言中二维切片的概念与应用,用于表示矩阵、表格等二维数据结构,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需要的朋友们下面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学习吧... 目录引言二维切片的基本概念定义创建二维切片二维切片的操作访问元素修改元素遍历二维切片二维切片的动态调整追加行动态

从原理到实战深入理解Java 断言assert

《从原理到实战深入理解Java断言assert》本文深入解析Java断言机制,涵盖语法、工作原理、启用方式及与异常的区别,推荐用于开发阶段的条件检查与状态验证,并强调生产环境应使用参数验证工具类替代... 目录深入理解 Java 断言(assert):从原理到实战引言:为什么需要断言?一、断言基础1.1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