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C++中级篇——封装对象的实践

2024-05-12 03:44

本文主要是介绍跟我学C++中级篇——封装对象的实践,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一、对象封装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首要的事情就是如何进行对象的封装。说的直白一些,就是如何设计类或者是结构体。许多开发者看过不少的书,也学过很多的设计方法,更看过很多别人的代码。那么如何指导自己进行对象的封装呢?
在书籍中学过设计原则如才分析过的六大原则,也从书本上知道了继承是面向对象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式。还有前面提到的内联以及学习过的内存对齐、依赖注入(注意不是依赖倒置)等等,那么如何才能在对象封装的过程中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呢?这就需要一个封装设计从整体到细节,从粗芜到精细的过程。

二、封装的过程

在对象的封装过程中,可以划分成三个层次:
1、宏观设计
需要考虑这个类的功能,它如何与其它功能类或者管理类进行交互。这里就需要考虑一些设计原则如单一职责、开闭原则、迪米特法则等 。正如前面分析的,首先从宏观要保证这个类或者结构体的功能要尽量自耦合,尽量只提供对外的输出接口(这个当然是理想的),尽量减少对内的输入接口,少继承多组合等等。
那么有人会问,这个体现在哪儿,只是一种大脑的风暴?其实这就是在前文(“架构设计杂谈”)中提到的从思想到规则产出。这就需要一些工具,如一些UML的设计工具,一些流程图的工具等等。开发者可以在这些设计的具现化过程中,把自己的思想逐步形成一个设计的实体(形成规则)。

2、局部设计
局部设计其实就是进一步的细化,在类初步被设计出来已后,如何设计对外交互接口和头文件暴露的程度就提到了日程来。一般来说,一个封装的对象(类或结构)中,函数分成两大类,一种是自用的,不对外暴露;另外一种是对外的,也就是常说的对外接口。对内的函数可以随时调整(当然这种情况还是要尽量避免),因为它只能影响自己,但对外接口一般相对是比较稳定的。所以这就要求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对外接口的控制。
接口的控制一般考虑是尽量要齐全,比如看一些库或框架时,可以看到一些从0~N(N上了十的量级)的参数。这在早期的C++程序中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到了C++11以后,仍然在模板编程中可以看到类似的一些机制。另外一个就是是否跨平台上,需要考虑ABI的兼容性设计。最后还要考虑的是,不要随便的引入其它的依赖,这个非常重要,也非常典型。举一个例子,在开发之初可能需要某个三方的库,但后来不用了,却忘记删除相关的头文件,注意是头文件,因为别的文件很容易想到就剔除了,这其实就引入了一些莫名的风险。包括可以使用依赖注入来实现一些反转控制等等。
另外一个是头文件的暴露, 这里有一个原则就是尽量不要暴露变量,只暴露接口函数。其实就是出于简单原则和安全原则了。它的实现方法也很多,如简单的抽象出一个虚接口类(但这可能就ABI无法兼容了)、Pimpl、设计一个专门的接口类等等。
还有头文件和 cpp文件的是否分享的问题,这一般就涉及到是否为模板、是否有大量的内联函数、内部类、是否普遍公用的头文件等等。模板一般是建议都写在头文件中,毕竟大多数的编译器都不支持模板的分离编译。有大量的内联函数的类一般也建议写到头文件中。其它情况自己可以根据情况斟酌。

3、细节设计
其实上面的两层设计,可能大多数开发者还是觉得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毕竟开发的程序有几个是大规模的应用,很多都是自己搞来搞去的。但下面的细节设计,就非常重要了。
a) 变量设计
变量的设计从访问限制上分为三类,public(公有),protected(保护),private(私有)。一般来说不涉及到继承的只考虑公有和私有两类。从主流的设计思想出发,变量一般是不建议公有的即变量一律私有化,通过接口和控制变量的访问,只有某些静态成员变量可能需要公有。
从变量的类型来说有静态、静态局部和普通变量,这个一般来说比较好区别,使用静态一般都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直接暴露变量并且唯一一个,常见的就是单例。
从CV限定上来看,变量如果是一个恒定值,或者只读访问,那么使用const限制;如果是和硬件通信或者多线程通信中使用一些易变的变量 ,需要增加volatile限定。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平台对volatile有一些不同的设定。比如在WINDOWS和Linux平台上,对其的使用限定就不完全相同。但是这一个一般在嵌入式中可能更有实用性,在上层应用上,就属于小众应用了。
变量的初始化,C++11以前,少量(两个以内 )的可以使用构造(初始化)函数内赋值,但一般是建议使用列表列表初始化;在C++11以后,增加了默认赋值,即在定义成员变量时就赋值。可以综合运用。另外还有下面提到的委托构造和继承构造。
在变量设计中还有一个比较少见但比较重要的应用就是mutable,它可以和 const函数共同使用来达到一些特殊的修改动作,要谨慎使用。
inline是C++17后才提供的,可以根据其实功能来和实际场景匹配。如果需要进行指针控制,建议使用智能指针。

b) 构造和析构函数
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原则上来说尽量少干活,特别是涉及到内存处理的工作。如果有较多的初始化的动作(包括内存分配)或者资源回收动作,建议是做一个初始化的接口和一个回收接口来进行,虽然这样看起来有些丑陋并且增加了一些工作量。之所以不建议在构造和析构函数中做较多的工作,原因就在于二者对异常的处理比较难于控制。
另外,就不得不提到委托构造和继承构造了,这都可以大大减少代码的编写量并使整个工程代码显得整洁得体。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构造函数是不会有是否virtual的问题,但一般析构函数都会有这个虚拟的问题,换句话说,析构函数是否需要增加virtual。这个判断的很简单,如果没有继承或者继承没有虚函数,就不要用。
如果不允许类的隐式转换,可以增加explict关键字,防止编译器进行隐式类型转化。
c) 异常的处理
这包括刚刚提到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大家有兴趣可以查找资料来看一看这两个函数是如何控制异常的,还是比较麻烦的,不如单独拉出来处理。
d)拷贝构造和移动构造等函数何时需要编写
C++11以前是默认的四个函数,C++11后是六个,增加了移动拷贝和移动赋值。一般来说,如需要实现非构造和析构函数中的其中任何一个,就建议全写,如果可以认定不需要,就把其设置为=delete。
特别是在赋值构造函数需要处理一下自身的赋值(没啥实际意义)。

d)普通函数的限定
包括static,const,noexcept等如此这些限定,一般来说,都比较好理解。一般不允许修改的都加const,需要回传值的加引用,如果既不允许修改,变量又比较大,为了减少内存复制可以引用加const,这里重点提一个在C++11中新增的引用限定符,即类似于:

class A
{int get0() &{return a;}
int get1()&&{return a;}
int get2()const &&{return a;}};

它可以限定左右值的调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它只能在成员函数中使用而不能应用在static函数上。
还有最常见的inline函数,一般建议是小函数,功能简单的写成inline函数。不过话说回来,这个是向编译器建议的,不是强迫的,如果设计上对性能不是要求多高可以忽略它。
e) 封装模板类
模板类比较麻烦的在一般它只在头文件里,这里需要注意的有两点,一个是模板的延迟加载,即没有显示的调用,模板不会自动生成实例;另外一个是模板的难于调试性。只要注意到这两点,一般的开发都可以比较好的适用了。
其实重点还是在于,模板的代码不容易理解,如果实际的场景中大家都不太会用模板,还是建议将其耦合到自身,不要对外暴露,或者干脆不使用模板。

最后,如果确定类不再继承,可以使用final关键字来控制类的继承。这些都是一些比较常见的封装设计的实践经验,不一定普适,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应用到一起,重点在如何使用它们,这才是本文的目的。
从局部开始,其实就可以在IDE或者相关工具中进行类的设计了,当然继续在UML等工具进行设计也没有问题,毕竟很多UML工具可以直接导出为类的代码。这个就看每个开发者的习惯和想法了,不必强求。

三、结构体封装的特别说明

在C++中类和结构体基本的封装方式是一致的,但由于细节的不同,还是有些不同的:
1、结构的成员均为公有
所以上面的设计中关于变量的限制,接口的限定等就没有了实际的意义

2、内存对齐和定义顺序
写过网络和硬件开发的开发者都知道,二进制流传输是有字节对齐一说的。所以在设计一些对数据量敏感或者说有要求的结构体(POD类型的类)时,需要对字节进行对齐。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内部调整,一种是使用编译命令处理。在C/C++面试时经常遇到一些类似下面的面试题:

struct A {int d;double d1;char c;int i;double d2;bool b;
};

然后sizeof(A)的大小。然后再把一些变量的位置换一下顺序,再求一下大小。就会发现可能大小不一样。这其实就是内存对齐的原因。所以在一些对空间要求严格或者访问严格限定的情况下,就需要处理一下变量的顺序。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干脆使用一些预编译命令,强制其内存对齐到1,比如在串口传输中,就可以使用“#pragma pack(1)”,当然不同的平台和不同的语言都不同的对齐指令或者方法,C++新标准中也提供了std::align,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即可。不过,强制内存对齐一般会造成性能的损失,这个需要考虑应用场景。同时,编译器对小对象的优化也需要考虑,一般来说对于某些情况下需要限制一下对128位长度的访问变量,因为它的速度会更快一些。
另外字节对齐的原因和好处,这里就不再赘述,有兴趣可以自己查看一些资料。
做为另外两种封装枚举体和联合体,一般用得比较多的前者,但前者除了一些C++11前后的类型限定外,只增加了一些类型处理的接口,没有什么可谈的。而联合体应用的就更少了,用到后自己斟酌考虑就可以了。

四、总结

面向对象编程是一种非常广泛的编译方式,很多开发者可能对它是既了解又不了解。对一些基础的知识会用,但又不知道是否用得合适,能不能有一个标准来判定。其实这恰恰表明对面向对象编程还是掌握的不够深入。一切设计没有标准只有原则,这也意味着,实际场景下,在考虑原则的同时,更要考虑实际的需求进行适当的取舍。
最好的设计方法是没有的,只有最合适的设计方法。

这篇关于跟我学C++中级篇——封装对象的实践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981508

相关文章

Spring Boot集成/输出/日志级别控制/持久化开发实践

《SpringBoot集成/输出/日志级别控制/持久化开发实践》SpringBoot默认集成Logback,支持灵活日志级别配置(INFO/DEBUG等),输出包含时间戳、级别、类名等信息,并可通过... 目录一、日志概述1.1、Spring Boot日志简介1.2、日志框架与默认配置1.3、日志的核心作用

破茧 JDBC:MyBatis 在 Spring Boot 中的轻量实践指南

《破茧JDBC:MyBatis在SpringBoot中的轻量实践指南》MyBatis是持久层框架,简化JDBC开发,通过接口+XML/注解实现数据访问,动态代理生成实现类,支持增删改查及参数... 目录一、什么是 MyBATis二、 MyBatis 入门2.1、创建项目2.2、配置数据库连接字符串2.3、入

Android Paging 分页加载库使用实践

《AndroidPaging分页加载库使用实践》AndroidPaging库是Jetpack组件的一部分,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来处理大型数据集的分页加载,本文将深入探讨Paging库... 目录前言一、Paging 库概述二、Paging 3 核心组件1. PagingSource2. Pager3.

C++11范围for初始化列表auto decltype详解

《C++11范围for初始化列表autodecltype详解》C++11引入auto类型推导、decltype类型推断、统一列表初始化、范围for循环及智能指针,提升代码简洁性、类型安全与资源管理效... 目录C++11新特性1. 自动类型推导auto1.1 基本语法2. decltype3. 列表初始化3

C++11右值引用与Lambda表达式的使用

《C++11右值引用与Lambda表达式的使用》C++11引入右值引用,实现移动语义提升性能,支持资源转移与完美转发;同时引入Lambda表达式,简化匿名函数定义,通过捕获列表和参数列表灵活处理变量... 目录C++11新特性右值引用和移动语义左值 / 右值常见的左值和右值移动语义移动构造函数移动复制运算符

在Java中使用OpenCV实践

《在Java中使用OpenCV实践》用户分享了在Java项目中集成OpenCV4.10.0的实践经验,涵盖库简介、Windows安装、依赖配置及灰度图测试,强调其在图像处理领域的多功能性,并计划后续探... 目录前言一 、OpenCV1.简介2.下载与安装3.目录说明二、在Java项目中使用三 、测试1.测

MyBatis-Plus 自动赋值实体字段最佳实践指南

《MyBatis-Plus自动赋值实体字段最佳实践指南》MyBatis-Plus通过@TableField注解与填充策略,实现时间戳、用户信息、逻辑删除等字段的自动填充,减少手动赋值,提升开发效率与... 目录1. MyBATis-Plus 自动赋值概述1.1 适用场景1.2 自动填充的原理1.3 填充策略

C++中detach的作用、使用场景及注意事项

《C++中detach的作用、使用场景及注意事项》关于C++中的detach,它主要涉及多线程编程中的线程管理,理解detach的作用、使用场景以及注意事项,对于写出高效、安全的多线程程序至关重要,下... 目录一、什么是join()?它的作用是什么?类比一下:二、join()的作用总结三、join()怎么

Olingo分析和实践之EDM 辅助序列化器详解(最佳实践)

《Olingo分析和实践之EDM辅助序列化器详解(最佳实践)》EDM辅助序列化器是ApacheOlingoOData框架中无需完整EDM模型的智能序列化工具,通过运行时类型推断实现灵活数据转换,适用... 目录概念与定义什么是 EDM 辅助序列化器?核心概念设计目标核心特点1. EDM 信息可选2. 智能类

Olingo分析和实践之OData框架核心组件初始化(关键步骤)

《Olingo分析和实践之OData框架核心组件初始化(关键步骤)》ODataSpringBootService通过初始化OData实例和服务元数据,构建框架核心能力与数据模型结构,实现序列化、URI... 目录概述第一步:OData实例创建1.1 OData.newInstance() 详细分析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