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控制器电路板布局布线参考指导(七)电流检测模块布局布线

本文主要是介绍电机控制器电路板布局布线参考指导(七)电流检测模块布局布线,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电机控制器电路板布局布线参考指导(七)电流检测模块布局布线

  • 1.高侧电流检测
  • 2.低侧电流监测
  • 3.两相和三相电流检测
  • 4.关键元器件选型要求
  • 5.布局
  • 6.布线
  • 7.工具设置
  • 8.输入和输出滤波
  • 9.注意事项

很多电机驱动器产品系列包括内置了电流感测功能的器件,其中大多数均使用外部分流电阻作为测量源。通过将电流感测放大器与驱动器结合在一起,为电机接口提供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并且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高质量的电流感测。图 所示为所有可用的电流感测拓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内置于这些器件中的集成电流感测放大器 (CSA) 通常分为三类,每一类都各有其优点。

1.高侧电流检测

图所示为一个用于高侧电流感测的电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进行高侧电流感测的好处包括:
• 直接测量来自电源的电流
• 可检测负载短路
• 抗接地干扰

进行高侧电流感测的一个缺点是它需要较高的共模电压。

2.低侧电流监测

图所示为一个低侧电流分流器的电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使用低侧分流器的一个优点是它需要较低的共模电压。
使用低侧分流器的缺点是它更容易受到接地噪声的影响并且无法检测到接地短路。

3.两相和三相电流检测

图 所示为一个包含两相和三相 CSA 的电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两相和三相 CSA 有利于电路板布局布线,因为它们具有较低的共模电压要求。此外,它们还允许单独测量每个通道,因此可用于更复杂的控制方案,例如磁场定向控制。

在电路板布局布线中使用两相和三相 CSA 的缺点包括:
• 对接地噪声的敏感度更高
• 无法检测接地短路
• 会需要更多软件来实现系统总电流

4.关键元器件选型要求

选择感测电阻时,需要在精度和功耗之间进行基本权衡。功率级中的大电流会流经感测电阻,因此所选电阻值必须很小,以便将功率耗散保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

对于大电流系统,电阻值通常以 mΩ 为单位。例如,驱动 20A 电流并采用 1mΩ 感测电阻的系统将通过该电阻消耗 400mW 功率。在这种情况下,CSA 的输入端只接收到 20mV 的信号。增加电阻值可提高信噪比,但也会增加功率耗散。

此外,还必须考虑 CSA 的性能参数。在针对系统中最坏情况下的电流进行设计时,所选的分流电阻应防止电流感测输入引脚上的电压高于 CSA 的绝对最大额定值。在正常运行期间,该电压必须保持在规定的差分电压范围参数内。

对于使用外部增益电阻的器件,例如 DRV3201-Q1,请选择具有高精度的元件。元件不符合要求会导致系统间共模和差模增益的巨大变化。

5.布局

为尽可能减小布线阻抗,感测电阻的放置应与功率级的元件一致。为降低耦合到电路板上其他布线的可能性,分流电阻也应放置在靠近 CSA 连接件的位置。

对于高侧电流感测,分流电阻应靠近电源与高侧 MOSFET 源极之间的星点。对于使用外部增益电阻的高侧电流感测器件,例如 DRV3205-Q1,分压器中的第一个电阻应放置在最靠近分流电阻的位置。其余元件应放置在离器件最近的位置。

对于低侧电流感测,分流电阻应位于低侧 MOSFET 源极与功率级星点接地连接件之间。

对于在两个或三个单独相位上带有分流电阻的系统,分流电阻应放置于相应低侧 MOSFET 的源极与星点接地连接件之间。

6.布线

必须使用差分对来完成感测信号的布线。在一个差分对中,两个信号在布局中紧密耦合,布线必须从分流电阻或感测电阻并联到 IC 输入端的 CS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工具设置

许多现代 CAD 工具实现了可帮助布局工程师进行 PCB 正确布线的功能。本部分介绍的特性来自于 Altium Designer 工具;但是,许多其他工具也具有类似的功能。

在初始阶段进行 PCB 布线时,这些指南有助于在进行感测电阻布线时指出哪些元件布线会具有欺骗性。对于低侧分流电阻,负输入可能会直接接地,而正输入会直接连接到低侧源极引脚。为避免这种情况,应在器件和分流电阻之间放置一个网带连接组件,这样,设计人员就可在布局期间而不是在布线期间设置布线限制。图 所示为放置网带连接组件的一个示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使用差分对的布局技术会对两个紧密耦合的信号进行平行布线,从而降低共模噪声。TI 建议使用差分对进行从分流电阻到 CSA 的信号布线。为了进一步降低噪声耦合,请勿让对噪声敏感的布线与有噪声(开关)的信号布线平行。

8.输入和输出滤波

检测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滤波器尽可能靠近检测放大器放置。这样放置可确保器件接收到的不良噪声被限制在滤波器和检测放大器之间。图 所示为输入滤波器(C40、R30 和 R31)的示例布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9.注意事项

设计电机驱动器的电路板布局布线时,请遵循以下原则:
• 使用开尔文连接
• 使布局对称
• 闭合所有连接
• 使用网络节点和差分布线工具

这篇关于电机控制器电路板布局布线参考指导(七)电流检测模块布局布线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957847

相关文章

Python通用唯一标识符模块uuid使用案例详解

《Python通用唯一标识符模块uuid使用案例详解》Pythonuuid模块用于生成128位全局唯一标识符,支持UUID1-5版本,适用于分布式系统、数据库主键等场景,需注意隐私、碰撞概率及存储优... 目录简介核心功能1. UUID版本2. UUID属性3. 命名空间使用场景1. 生成唯一标识符2. 数

Linux系统性能检测命令详解

《Linux系统性能检测命令详解》本文介绍了Linux系统常用的监控命令(如top、vmstat、iostat、htop等)及其参数功能,涵盖进程状态、内存使用、磁盘I/O、系统负载等多维度资源监控,... 目录toppsuptimevmstatIOStatiotopslabtophtopdstatnmon

一文详解SpringBoot中控制器的动态注册与卸载

《一文详解SpringBoot中控制器的动态注册与卸载》在项目开发中,通过动态注册和卸载控制器功能,可以根据业务场景和项目需要实现功能的动态增加、删除,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下面我们就来看看Sp... 目录项目结构1. 创建 Spring Boot 启动类2. 创建一个测试控制器3. 创建动态控制器注

Python中re模块结合正则表达式的实际应用案例

《Python中re模块结合正则表达式的实际应用案例》Python中的re模块是用于处理正则表达式的强大工具,正则表达式是一种用来匹配字符串的模式,它可以在文本中搜索和匹配特定的字符串模式,这篇文章主... 目录前言re模块常用函数一、查看文本中是否包含 A 或 B 字符串二、替换多个关键词为统一格式三、提

C++ 检测文件大小和文件传输的方法示例详解

《C++检测文件大小和文件传输的方法示例详解》文章介绍了在C/C++中获取文件大小的三种方法,推荐使用stat()函数,并详细说明了如何设计一次性发送压缩包的结构体及传输流程,包含CRC校验和自动解... 目录检测文件的大小✅ 方法一:使用 stat() 函数(推荐)✅ 用法示例:✅ 方法二:使用 fsee

一文深入详解Python的secrets模块

《一文深入详解Python的secrets模块》在构建涉及用户身份认证、权限管理、加密通信等系统时,开发者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安全性”,Python在3.6版本中引入了专门面向安全用途的secr... 目录引言一、背景与动机:为什么需要 secrets 模块?二、secrets 模块的核心功能1. 基

OpenCV实现实时颜色检测的示例

《OpenCV实现实时颜色检测的示例》本文主要介绍了OpenCV实现实时颜色检测的示例,通过HSV色彩空间转换和色调范围判断实现红黄绿蓝颜色检测,包含视频捕捉、区域标记、颜色分析等功能,具有一定的参考... 目录一、引言二、系统概述三、代码解析1. 导入库2. 颜色识别函数3. 主程序循环四、HSV色彩空间

Python logging模块使用示例详解

《Pythonlogging模块使用示例详解》Python的logging模块是一个灵活且强大的日志记录工具,广泛应用于应用程序的调试、运行监控和问题排查,下面给大家介绍Pythonlogging模... 目录一、为什么使用 logging 模块?二、核心组件三、日志级别四、基本使用步骤五、快速配置(bas

CSS3 布局样式及其应用举例

《CSS3布局样式及其应用举例》CSS3的布局特性为前端开发者提供了无限可能,无论是Flexbox的一维布局还是Grid的二维布局,它们都能够帮助开发者以更清晰、简洁的方式实现复杂的网页布局,本文给... 目录深入探讨 css3 布局样式及其应用引言一、CSS布局的历史与发展1.1 早期布局的局限性1.2

详解如何在SpringBoot控制器中处理用户数据

《详解如何在SpringBoot控制器中处理用户数据》在SpringBoot应用开发中,控制器(Controller)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负责接收用户请求、处理数据并返回响应,本文将深入浅出地讲解... 目录一、获取请求参数1.1 获取查询参数1.2 获取路径参数二、处理表单提交2.1 处理表单数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