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 redis分布式锁 jedis分布式锁 Redisson分布式锁 分段锁

2024-05-03 13:52

本文主要是介绍003 redis分布式锁 jedis分布式锁 Redisson分布式锁 分段锁,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文章目录

    • Redis分布式锁原理
      • 1.使用set的命令时,同时设置过期时间
      • 2.使用lua脚本,将加锁的命令放在lua脚本中原子性的执行
    • Jedis分布式锁实现
      • pom.xml
      • RedisCommandLock.java
      • RedisCommandLockTest.java
    • 锁过期问题
      • 1乐观锁方式,增加版本号(增加版本号需要调整业务逻辑,与之配合,所以会入侵代码)
      • 2watch do,自动延期(不会侵入业务代码,redisson就是采用这种方案)
    • Redisson分布式锁
      • 加锁解锁
      • 锁重入
      • 锁的存储结构
      • Redisson加锁原理
      • Redisson释放锁原理
      • watch dog自动延期
    • 分段锁

在同一个JVM内部,大家往往采用synchronized或者Lock的方式来解决多线程间的安全问题,但是在分布式架构下,在JVM之间,那么就需要一种更加高级的锁机制,来处理这种跨JVM进程之间的线程安全问题,解决方案就是:使用分布式锁。
分布式锁

Redis分布式锁原理

Redis分布式锁机制,主要借助setnx和expire两个命令完成
setnx:当key不存在,将key设置为value,存在不做任何操作,返回0
客户端如果宕机,锁谁也加不上,即死锁。当持有锁的客户端宕机时,它可能没有机会释放锁,导致其他客户端无法获取锁。
expire:设置key过期时间

原理解析:
1key不存在时创建,并设置value和过期时间,返回值为1;成功获取到锁
2如果key存在时直接返回0,抢锁失败
3持有锁的线程释放锁时,手动删除key;或者过期时间到,key自动删除,锁释放

加锁的问题
setnx成功
expire失败
如果没有手动释放,那么这个锁永远被占用,其他线程永远也抢不到锁
解决方案:

1.使用set的命令时,同时设置过期时间

命令:set lock ‘123’ EX 100 NX

SET lock_key unique_value NX PX 30000
NX 表示只有当 key 不存在时才设置它。
PX 30000 表示 key 的过期时间为 30,000 毫秒(即 30 秒)
如果正在使用较旧版本的 Redis,或者出于某种原因需要使用 SETNX,可以考虑结合 EXPIRE 命令来手动为 key 设置过期时间。但这种方法的一个缺点是,在 SETNX 和 EXPIRE 之间存在一个小的时间窗口,其中如果客户端宕机,可能会导致 key 没有设置过期时间。因此,使用 SET 命令的 NX 和 PX 选项是更安全和推荐的方法。

set 同时设置过期时间命令
set key value[EX seconds][PX milliseconds][NX|XX]EX seconds:设置失效时长,单位秒
PX milliseconds设置失效时长,单位毫秒
NX key不存在时设置value,成功返回OK,失败返回nil
XX key存在时设置value,成功返回OK,失败返回nil

2.使用lua脚本,将加锁的命令放在lua脚本中原子性的执行

EVAL:Lua脚本进行求值,命令如下:
EVAL script numkeys key [key ...] arg [arg ...]>eval "return {KEYS[1],KEYS[2],ARGV[1],ARGV[2]}" 2 key1 key2 first second
>1) "key1" 2)"key2" 3)"first" 4)"second"

1script:参数是一段Lua5.1脚本程序,它会被运行在Redis服务器上下文中
2numkeys:参数用于指定键名参数的个数
这个命令的含义如下:

EVAL 是执行 Lua 脚本的命令。
“return {KEYS[1],KEYS[2],ARGV[1],ARGV[2]}” 是要执行的 Lua 脚本。这个脚本很简单,它只是返回一个包含四个元素的表(在 Lua 中,表是唯一的复合数据类型,类似于其他语言中的数组或字典)。这四个元素分别是脚本接收到的前两个 key 和前两个 argv。
2 是传递给 Lua 脚本的 key 的数量。这告诉 Redis,接下来的两个参数(key1 和 key2)应该被视为 key。
key1 和 key2 是传递给 Lua 脚本的两个 key。在 Lua 脚本中,它们可以通过 KEYS[1] 和 KEYS[2] 来访问。
first 和 second 是传递给 Lua 脚本的两个参数值。在 Lua 脚本中,它们可以通过 ARGV[1] 和 ARGV[2] 来访问。
所以,当你执行这个命令时,Lua 脚本会返回一个表,包含这四个值:key1, key2, first, second。

在Lua脚本中,可以使用redis.call()函数来执行Redis命令

#这段脚本实现了将键stock的值设为no
>eval "return redis.call('set',KEYS[1],ARGV[1])" 1 stock no

Jedis分布式锁实现

加锁:就是调用SET key PX NX命令

set key value [EX seconds] [PX milliseconds] [NX|XX]

key 加锁的key
value UUID.randomUUID().toString(),代表加锁的客户端请求标识
nxxx NX,表示SET IF NOT EXIST
expx PX,表示毫秒

pom.xml


<dependency><groupId>redis.clients</groupId><artifactId>jedis</artifactId><version>2.9.0</version></dependency><dependency><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data-redis</artifactId></dependency><dependency><groupId>org.projectlombok</groupId><artifactId>lombok</artifactId><optional>true</optional></dependency><dependency><groupId>org.redisson</groupId><artifactId>redisson-spring-boot-starter</artifactId><version>3.16.4</version></dependency>

RedisCommandLock.java

package com.example.demo;import lombok.AllArgsConstructor;
import lombok.Data;
import lombok.extern.slf4j.Slf4j;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data.redis.core.RedisTemplate;
import redis.clients.jedis.Jedis;import java.util.Collections;@Slf4j
@Data
@AllArgsConstructor
public class RedisCommandLock {private RedisTemplate redisTemplate;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LOCK_SUCCESS = "OK";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SET_IF_NOT_EXIST = "NX";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SET_WITH_EXPIRE_TIME = "PX";/*** 尝试获取分布式锁* @param jedis Redis客户端* @param lockKey 锁* @param requestId 请求标识* @param expireTime 超期时间* @return 是否获取成功*/public static   boolean tryGetDistributedLock(Jedis jedis, String lockKey, String requestId, int expireTime) {String result = jedis.set(lockKey, requestId, SET_IF_NOT_EXIST, SET_WITH_EXPIRE_TIME, expireTime);if (LOCK_SUCCESS.equals(result)) {return true;}return false;}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RELEASE_SUCCESS = 1L;/*** 释放分布式锁* @param jedis Redis客户端* @param lockKey 锁* @param requestId 请求标识* @return 是否释放成功*/public static boolean releaseDistributedLock(Jedis jedis, String lockKey, String requestId) {String script = "if redis.call('get', KEYS[1]) == ARGV[1] then return redis.call('del', KEYS[1]) else return 0 end";Object result = jedis.eval(script, Collections.singletonList(lockKey), Collections.singletonList(requestId));if (RELEASE_SUCCESS.equals(result)) {return true;}return false;}/*** 最常见的解锁代码就是直接使用 jedis.del() 方法删除锁,* 这种不先判断锁的拥有者而直接解锁的方式,* 会导致任何客户端都可以随时进行解锁,即使这把锁不是它的。* @param jedis* @param lockKey*/public static void wrongReleaseLock1(Jedis jedis, String lockKey) {jedis.del(lockKey);}/*** 这种解锁代码乍一看也是没问题,与正确姿势差不多,唯一区别的是分成两条命令去执行,代码如下:* 它首先检查锁的拥有者(通过 requestId.equals(jedis.get(lockKey))),然后如果条件满足,它会删除锁。但是,这两个操作(get 和 del)是分开的,不是原子的。这意味着,在检查锁的拥有者和删除锁之间,其他客户端可能已经更改了锁的状态。** 具体来说,以下是一个可能的问题场景:** 客户端A获取了锁,并在某个时间点尝试释放它。* 客户端A调用 jedis.get(lockKey) 来检查它是否仍然拥有锁。假设它仍然拥有锁。* 在客户端A执行 jedis.del(lockKey) 之前,另一个客户端B可能已经获取了该锁(因为客户端A还没有释放它)。* 客户端A继续执行 jedis.del(lockKey),此时它实际上删除了客户端B刚刚获取的锁。* @param jedis* @param lockKey* @param requestId*/public static void wrongReleaseLock2(Jedis jedis, String lockKey, String requestId) {// 判断加锁与解锁是不是同一个客户端if (requestId.equals(jedis.get(lockKey))) {// 若在此时,这把锁突然不是这个客户端的,则会误解锁jedis.del(lockKey);}}}

RedisCommandLockTest.java


package com.example.demo;import lombok.extern.slf4j.Slf4j;
import org.junit.jupiter.api.BeforeEach;
import org.junit.jupiter.api.Test;
import redis.clients.jedis.Jedis;import java.util.UUID;import static org.junit.jupiter.api.Assertions.*;@Slf4j
public class RedisCommandLockTest {private Jedis jedis;@BeforeEachvoid setUp() {jedis = new Jedis("127.0.0.1", 6379);
//        jedis.auth("123456");}@Testpublic void testTryGetDistributedLock() {boolean result = RedisCommandLock.tryGetDistributedLock(jedis, "test:lock", UUID.randomUUID().toString(), 300000);System.out.println(result);}@Testpublic void testReleaseDistributedLock() {boolean result = RedisCommandLock.releaseDistributedLock(jedis, "test:lock", "3c8feabb-befd-4552-805f-6a78bc7c43b4");System.out.println(result);}}

锁过期问题

锁过期

预估业务操作10秒,锁设置20秒,各种原因,比如STW问题,业务操作执行超过20秒,业务会在无锁状态下运行,就会发生数据紊乱
注:STW:Java中Stop-The-World机制简称STW,常发送于fullGC,这时Java应用程序的其他所有线程都被挂起(除了垃圾收集器之外)

1乐观锁方式,增加版本号(增加版本号需要调整业务逻辑,与之配合,所以会入侵代码)

乐观锁

2watch do,自动延期(不会侵入业务代码,redisson就是采用这种方案)

客户端1加锁的key默认生存时间才30秒,如果超过了30秒,客户端1还想一直持有这把锁
只要客户端1一旦加锁成功,就会启动一个watch dog看门狗,它是一个后台线程,会每隔10秒检查一下,如果客户端1还持有锁key,那么就会不断的延长锁key的生存时间

Redisson分布式锁

Redisson是基于Netty的Redis客户端。不但能操作原生的Redis数据结构,还为使用者提供了一系列具有分布式特性的常用工具类,实现了分布式锁。

Redis分布式锁和JUC的Lock方法相似。RLock接口继承了Lock接口

加锁解锁

@Testpublic void testLockDemo() {RLock disLock = client.getLock("DISLOCK");boolean isLock = false;try {disLock.lock(); //默认30s
//            isLock = disLock.tryLock(20000, 1500000, TimeUnit.MILLISECONDS);System.out.println(isLock);if (isLock) {//TODO if get lock success, do something;Thread.sleep(15000);}} catch (Exception e) {} finally {// 无论如何, 最后都要解锁disLock.unlock();}}

锁重入

@Testpublic void testLockDemo2() {RLock disLock = client.getLock("DISLOCK");boolean isLock = false;try {isLock = disLock.tryLock(2000, 1500000, TimeUnit.MILLISECONDS);isLock = disLock.tryLock(2000, 1500000, TimeUnit.MILLISECONDS);isLock = disLock.tryLock(2000, 1500000, TimeUnit.MILLISECONDS);} catch (Exception e) {} finally {// 无论如何, 最后都要解锁disLock.unlock();disLock.unlock();disLock.unlock();}}

锁的存储结构

锁的结构是Hash
key:锁的名字
字段: UUID+threadId
值:表示重入的次数

Redisson加锁原理

RedissonLock的tryLockInnerAsync是Redisson加锁的关键方法
加锁
1.判断有没有"DISLOCK"
2.如果没有,设置UUID:1=1
3.设置它的过期时间

锁重入
1.KEY和字段都存在,锁重入
2.执行命令incrby UUID:1 1
3.结果: DISLOCK: {UUID:1 2}

锁互斥
1.客户端2进入
2.判断有KEY,没有字段
3.返回过期时间
4.客户端2自旋等待

redisson源码 加锁
1.key不存在,加锁设置字段=1,过段时间
2.key、字段都存在,锁重入,字段值+1
3.key存在,字段不存在,抢锁失败
redisson源码 加锁

Redisson释放锁原理

RedissonLock的unlockInnerAsync是Redisson释放锁的关键方法
1.判断KEY是否存在
2.如果不存在,返回nil
3.如果存在,使用hincrby-1,减1
4.减完后,counter>0值仍大于0,则返回0
5.减完后,counter<=0,删除key
6.用publish广播锁释放消息
redisson源码 释放锁

redisson源码 释放锁
订阅channel源码
订阅channel源码

watch dog自动延期

watch dog:当加锁成功后,同时开启守护线程,默认有效期是30秒,每隔10秒就会给锁续期到30秒
watchDog只有在未显示指定加锁时间时才会生效
lockWatchdogTimeout:可以设置超时时间
watchDog

分段锁

思想来源map/reduce,ConcurrentHashMap
分段锁

这篇关于003 redis分布式锁 jedis分布式锁 Redisson分布式锁 分段锁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956907

相关文章

redis中使用lua脚本的原理与基本使用详解

《redis中使用lua脚本的原理与基本使用详解》在Redis中使用Lua脚本可以实现原子性操作、减少网络开销以及提高执行效率,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在redis中使用lua脚本的原理... 目录Redis 执行 Lua 脚本的原理基本使用方法使用EVAL命令执行 Lua 脚本使用EVALSHA命令

Redis 热 key 和大 key 问题小结

《Redis热key和大key问题小结》:本文主要介绍Redis热key和大key问题小结,本文给大家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需要的朋友参考下吧... 目录一、什么是 Redis 热 key?热 key(Hot Key)定义: 热 key 常见表现:热 key 的风险:二、

C#使用StackExchange.Redis实现分布式锁的两种方式介绍

《C#使用StackExchange.Redis实现分布式锁的两种方式介绍》分布式锁在集群的架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C#使用StackExchange.Redis实现分布式锁的... 目录自定义分布式锁获取锁释放锁自动续期StackExchange.Redis分布式锁获取锁释放锁自动续期分布式

Redis Pipeline(管道) 详解

《RedisPipeline(管道)详解》Pipeline管道是Redis提供的一种批量执行命令的机制,通过将多个命令一次性发送到服务器并统一接收响应,减少网络往返次数(RTT),显著提升执行效率... 目录Redis Pipeline 详解1. Pipeline 的核心概念2. 工作原理与性能提升3. 核

redis过期key的删除策略介绍

《redis过期key的删除策略介绍》:本文主要介绍redis过期key的删除策略,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第一种策略:被动删除第二种策略:定期删除第三种策略:强制删除关于big key的清理UNLINK命令FLUSHALL/FLUSHDB命

Redis消息队列实现异步秒杀功能

《Redis消息队列实现异步秒杀功能》在高并发场景下,为了提高秒杀业务的性能,可将部分工作交给Redis处理,并通过异步方式执行,Redis提供了多种数据结构来实现消息队列,总结三种,本文详细介绍Re... 目录1 Redis消息队列1.1 List 结构1.2 Pub/Sub 模式1.3 Stream 结

SpringBoot中配置Redis连接池的完整指南

《SpringBoot中配置Redis连接池的完整指南》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SpringBoot中配置Redis连接池的完整指南,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 目录一、添加依赖二、配置 Redis 连接池三、测试 Redis 操作四、完整示例代码(一)pom.

深入理解Apache Kafka(分布式流处理平台)

《深入理解ApacheKafka(分布式流处理平台)》ApacheKafka作为现代分布式系统中的核心中间件,为构建高吞吐量、低延迟的数据管道提供了强大支持,本文将深入探讨Kafka的核心概念、架构... 目录引言一、Apache Kafka概述1.1 什么是Kafka?1.2 Kafka的核心概念二、Ka

Redis在windows环境下如何启动

《Redis在windows环境下如何启动》:本文主要介绍Redis在windows环境下如何启动的实现方式,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Redis在Windows环境下启动1.在redis的安装目录下2.输入·redis-server.exe

Redis实现延迟任务的三种方法详解

《Redis实现延迟任务的三种方法详解》延迟任务(DelayedTask)是指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执行相应的任务,本文为大家整理了三种常见的实现方法,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一下... 目录1.前言2.Redis如何实现延迟任务3.代码实现3.1. 过期键通知事件实现3.2. 使用ZSet实现延迟任务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