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前端micro-app 子应用 调用父应用方法

2024-04-26 20:04

本文主要是介绍微前端micro-app 子应用 调用父应用方法,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参考:micro-app官方文档

场景描述

父应用存储一套vuex数据,其中包含登录信息token等,登录信息透传给子应用使用。
当子应用中的接口返回“登录失效”时,需要清空父应用vuex中的登录相关信息,并且跳转到登录页面。

原本vuex中有一个名为 LogOut 的action(如下),正常情况直接通过this.$store.dispatch("LogOut") 触发即可。

	...// 退出系统LogOut({ commit, state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logout(state.token).then(() => {commit('SET_TOKEN', '')commit('SET_ROLES', [])commit('SET_PERMISSIONS', [])removeToken()resolve()}).catch(error => {reject(error)})})},....

但是微前端改造之后,子应用自身没有 vuex 的实例,最后考虑通过 子应用向主应用发送数据 的方式实现功能,原理:

解决办法

  1. 触发条件下,子应用通过 dispatch 向 父应用传递参数:
// 子应用 window.microApp.dispatch 传值
...
window.microApp.dispatch({type: 'callLogOut'})
...
  1. 父应用 通过 绑定监听函数 addDataListener 监听子应用传递的数据
// 父应用监听数据变化
...
microApp.addDataListener(appName, handlerFun);
...
发现问题:父应用只能监听到一次数据变化

上述代码写好之后,项目运行,发现父应用只能监听到一次数据变化,之后再次触发该特定场景,父组件始终无法监听到数据变化,即使子应用明明触发的 dispatch

经仔细查阅 父子应用传值文档,发现:

dispatch只接受对象作为参数,它发送的数据都会被缓存下来。 micro-app会遍历新旧值中的每个key判断值是否有变化,如果所有数据都相同则不会发送(注意:只会遍历第一层key),如果数据有变化则将新旧值进行合并后发送。

例如:

// 第一次发送数据,记入缓存值 {name: 'jack'},然后发送 
window.microApp.dispatch({name: 'jack'})
// 第二次发送数据,将新旧值合并为 {name: 'jack', age: 20},记入缓存值,然后发送 
window.microApp.dispatch({age: 20})
// 第三次发送数据,新旧值合并为 {name: 'jack', age: 20},与缓存值相同,不再发送
window.microApp.dispatch({age: 20})

dispatch是异步执行的,多个dispatch会在下一帧合并为一次执行

window.microApp.dispatch({name: 'jack'})
window.microApp.dispatch({age: 20})// 上面的数据会在下一帧合并为对象{name: 'jack', age: 20}一次性发送给主应用

解决方法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不缓存参数,做到每次场景触发,子应用给父应用传值,父应用都能及时监听到并触发对应操作呢

有,那就是 forceDispatch:强制发送

forceDispatch方法拥有和dispatch一样的参数和行为,唯一不同的是forceDispatch会强制发送数据,无论数据是否变化。

示例:

// 强制发送数据,无论缓存中是否已经存在 name: 'jack' 的值
window.microApp.forceDispatch({name: 'jack'}, () => {console.log('数据已经发送完成')
})

最终代码

// 子应用
...// 重新登录window.microApp.forceDispatch({type: 'callLogOut'})
...// 父应用
...mounted() {// 父应用中监听子应用触发的自定义事件microApp.addDataListener('app-deploy', this.subListener)},beforeDestroy() {// 移除监听microApp.removeDataListener('app-deploy', this.subListener)},methods: {subListener(data) {// 登录过期,跳转首页并退出登录if (data?.type === 'callLogOut') {this.$store.dispatch('LogOut').then(() => {location.href = '/index'})}},...}
...

这篇关于微前端micro-app 子应用 调用父应用方法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938522

相关文章

Java中流式并行操作parallelStream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Java中流式并行操作parallelStream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Java中的并行流(parallelStream)的原理、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案例,并指出在使用并行流... 目录Java中流式并行操作parallelStream0. 问题的产生1. 什么是parallelS

MySQL数据库双机热备的配置方法详解

《MySQL数据库双机热备的配置方法详解》在企业级应用中,数据库的高可用性和数据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MySQL作为最流行的开源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提供了多种方式来实现高可用性,其中双机热备(M... 目录1. 环境准备1.1 安装mysql1.2 配置MySQL1.2.1 主服务器配置1.2.2 从

vite搭建vue3项目的搭建步骤

《vite搭建vue3项目的搭建步骤》本文主要介绍了vite搭建vue3项目的搭建步骤,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需要的朋友们下面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学... 目录1.确保Nodejs环境2.使用vite-cli工具3.进入项目安装依赖1.确保Nodejs环境

Python版本信息获取方法详解与实战

《Python版本信息获取方法详解与实战》在Python开发中,获取Python版本号是调试、兼容性检查和版本控制的重要基础操作,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sys和platform模块获取Python的主... 目录1. python版本号获取基础2. 使用sys模块获取版本信息2.1 sys模块概述2.1.1

Nginx搭建前端本地预览环境的完整步骤教学

《Nginx搭建前端本地预览环境的完整步骤教学》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Nginx搭建前端本地预览环境的完整步骤教学,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学习一下... 目录项目目录结构核心配置文件:nginx.conf脚本化操作:nginx.shnpm 脚本集成总结:对前端的意义很多

Python实现字典转字符串的五种方法

《Python实现字典转字符串的五种方法》本文介绍了在Python中如何将字典数据结构转换为字符串格式的多种方法,首先可以通过内置的str()函数进行简单转换;其次利用ison.dumps()函数能够... 目录1、使用json模块的dumps方法:2、使用str方法:3、使用循环和字符串拼接:4、使用字符

Python版本与package版本兼容性检查方法总结

《Python版本与package版本兼容性检查方法总结》:本文主要介绍Python版本与package版本兼容性检查方法的相关资料,文中提供四种检查方法,分别是pip查询、conda管理、PyP... 目录引言为什么会出现兼容性问题方法一:用 pip 官方命令查询可用版本方法二:conda 管理包环境方法

Linux云服务器手动配置DNS的方法步骤

《Linux云服务器手动配置DNS的方法步骤》在Linux云服务器上手动配置DNS(域名系统)是确保服务器能够正常解析域名的重要步骤,以下是详细的配置方法,包括系统文件的修改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需要... 目录1. 为什么需要手动配置 DNS?2. 手动配置 DNS 的方法方法 1:修改 /etc/res

前端缓存策略的自解方案全解析

《前端缓存策略的自解方案全解析》缓存从来都是前端的一个痛点,很多前端搞不清楚缓存到底是何物,:本文主要介绍前端缓存的自解方案,文中通过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目录一、为什么“清缓存”成了技术圈的梗二、先给缓存“把个脉”:浏览器到底缓存了谁?三、设计思路:把“发版”做成“自愈”四、代码

通过React实现页面的无限滚动效果

《通过React实现页面的无限滚动效果》今天我们来聊聊无限滚动这个现代Web开发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无论你是刷微博、逛知乎还是看脚本,无限滚动都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的浏览体验中,那么,如何优雅地实现它呢?... 目录1. 早期的解决方案2. 交叉观察者:IntersectionObserver2.1 I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