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程——TCP的特性之自动重传/流量控制/拥塞控制,一篇说清楚

2024-04-20 05:12

本文主要是介绍网络编程——TCP的特性之自动重传/流量控制/拥塞控制,一篇说清楚,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文章目录

    • 1. ARQ自动重传协议
      • 1.1 停止等待ARQ
      • 1.2 连续ARQ
      • 1.3 总结
    • 2. TCP的流量控制
    • 3. TCP的拥塞控制
      • 3.1 慢开始算法
      • 3.2 拥塞避免算法
      • 3.3 快重传算法
      • 3.4 快恢复算法

1. ARQ自动重传协议

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reQuest),通过使用确认和超时这两个机制,在不可靠服务的基础上实现可靠的信息传输,其中包括停止等待ARQ协议和连续ARQ协议

1.1 停止等待ARQ

发送窗口大小为1,接收窗口大小也为1
发送方每发送一个数据包,就要等待接收方返回ack包,如果在定时时间内没收到ack包,则需要重新发送,而这个超时时间,是需要经过RTT往返时延(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接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消息)来计算出来的。

当数据正常传输时,发送完M1数据包后,等待接收方的M1数据包ACK,收到后继续发送M2数据包并等待ACK
image.png

当数据传输出错时,假设数据包M1丢失,则一定超时时间后,进行一次重传。
image.png

1.2 连续ARQ

连续ARQ发送方可连续发送多个分组的数据,而不需要像停止等待ARQ一样,等到应答再进行发送,大大提升带宽的利用率。
image.png

1)滑动窗口概念
滑动窗口协议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各自维持一个滑动窗口,两个窗口大小不一定相同。
主要提供TCP的可靠性(基于确认重传机制)以及TCP的流控特性(控制网络传输时的流量,避免拥塞发生)。

滑动窗口其实类似一个收费站,收费站也就是窗口的位置是不变的,数据不停的在进行滑动。
image.png

2)滑动窗口重发机制
发送端维护一个窗口,窗口内有多个分组,分组个数等于窗口的大小,窗口内的分组可以直接连续发送数据,不需要等待接收端返回的ACK,这样可以提升对信道的利用率。

TCP协议提供两种滑动窗口协议:回退(Go-Back-N)以及选择重传(Selective Repeat来解决连续ARQ模式下传输数据出错的问题。
1)回退(Go-Back-N)协议
发送窗口大小 n > 1,接收窗口 = 1,当发生数据丢失时,会重传所有大于最后一个ACK的包
image.png
在这种模式下,发送端会维护一块发送端的数据缓存,当需要重发窗口中的分组报文,便会从缓存里读取数据发送。
这里采用的是累计确认的形式,不像停止等待ARQ,现在不需要对数据帧进行逐个的确认,而是对按序到达的最后一个分组进行确认,假设发送方发送了5个包,但是第三个包丢失,则接收方只返回前两个包的ACK,此时发送方因为不知道后面的三个包有没有发送成功,只能选择这三个包进行重传。
2)选择重传(Selective Repeat)协议
发送窗口大小 > 1,接收窗口大小 > 1,当发生数据丢失,只重传丢失的数据包。
此时已经无法依赖ACK包去做选择重传了,因为ACK只能表示收到了哪些包,但中间的包丢失时,则无法表示。
所以在这里引入了SACK**(Selective Acknowledgement)**,存储在TCP头部的可变选项中,记录接收窗口缓存中还未收到的数据包信息。
image.png
具体例子如下:
image.png

1.3 总结

协议窗口大小是否有序接收具体做法
停止等待ARQ发送=1, 接收=1有序发送窗口每次只能发送一个数据包,然后就停止等待ack包。接收窗口有序的接收数据包,接收成功后发送ack包给发送窗口,如果收到的数据包是无序的,就直接丢弃
连续ARQ-回退协议发送 = N,接收 = 1有序发送窗口每次最多一次性发送n个数据包,接收窗口有序的接收数据包,当接收到有序的数据包后,发送ack包给发送窗口,如果收到的数据包时无序的,就直接丢弃。当数据包丢失的时候,会将发送窗口中的后面的所有数据包都重新发送
连续ARQ-选择重传协议发送 = N,接收 = N无序发送窗口每次最多一次性发送n个数据包,接收窗口无序的接收数据包,当接收到数据包后,发送ack包给发送窗口,ack中会携带SACK信息,也就是接收窗口中的缓存信息。发送端会根据SACK信息来只重传丢失的数据包

2. TCP的流量控制

目的:防止分组丢失进而触发自动重传机制,造成网络流量的浪费。

原理:如果发送者发送数据过快,接收者来不及接收,那么就会有数据分组丢失。为了避免这种分组丢失,接收端会通知发送端它的接收窗口大小(TCP首部中有一个窗口大小值),此时发送者也将发送窗口大小更改为这个值,让接收者来得及接收。

具体案例:假设一开始主机A和B的窗口都是400,那么在发送时,主机A会连续发送400个字节的数据,如果201~300号意外丢失了,主机B会返回响应ACK=1,ack=201,rwnd=300,这表示主机B已接收到201号之前的数据,并将自己的接收窗口设置为300。此时A收到后将发送窗口大小也设置为300,达到流量控制的目的。

3. TCP的拥塞控制

目的: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避免出现网络负载过大的情况,常用的算法就是:
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快恢复

原理:发送方维持一个拥塞窗口cwnd(congestion window)的状态变量,拥塞窗口的大小取决于网络的拥塞程度,并且动态地在变化。另外考虑到接受方的接收能力 发送方的发送窗口小于或等于拥塞窗口

3.1 慢开始算法

原理:一开始不发送大量的数据,防止网络负载过大,由小到大逐渐增加拥塞窗口的大小,来探测网络的拥塞程度

具体案例:发送方每次经过一个传输轮次之后,拥塞窗口cwnd就直接加倍,这样比直接一下把许多报文注入网络要慢的多。
image.png

3.2 拥塞避免算法

原理:当拥塞窗口cwnd到达慢开始门限ssthresh后,让拥塞窗口缓慢增长,每经过一个传输轮次后,将cwnd值加一,而不是直接加倍。使cwnd已经到达一定值的情况下,网络不容易出现阻塞。

慢开始门限ssthresh与拥塞窗口cwnd的关系
当cwnd<ssthresh时,使用慢开始算法
当cwnd>ssthresh时,改用拥塞避免算法
当cwnd=ssthresh时,慢开始与拥塞避免算法任意

具体案例:拥塞窗口cwnd初始值为1,慢开始门限ssthresh初始值是16
1)在cwnd<ssthresh,执行慢开始算法,cwnd的值在经过一个轮次传输后值翻倍
2)当cwnd>ssthresh,执行拥塞避免算法,每一个轮次,cwnd的值只加1
3)当cmnd = 24时,假设发生网络阻塞,将进行”乘法减小“,ssthresh = cwnd / 2,cwnd为0,重新开始慢开始算法
image.png

3.3 快重传算法

原理:快速进行重传,当接收方在收到一个失序的报文段后就立即发出重复确认,发送方只要一连收到三个重复确认就认为是网络阻塞,立即重传对方尚未收到的报文段,而不必继续等待设置的重传计时器时间到期。(提高网络吞吐量百分之20左右)

具体案例
image.png

3.4 快恢复算法

原理:快速恢复传输,和快重传搭配使用,当发生快重传时,进行”乘法减小“算法,此时不会再进行慢开始算法,而是执行快恢复算法,直接将cwnd设置为ssthresh减半后的值。

具体案例:cwnd为24时,收到三个重复确认,则进行快重传,此时执行”乘法减小“算法,ssthresh = cwnd/2,cwnd = ssthresh,直接便开始了拥塞避免算法。

注意:在TCP Reno版本采用快恢复算法时,慢开始算法只是在TCP连接建立时和网络出现超时时才使用,其他例如收到三个重复的确认,则会执行快恢复算法。
image.png

这篇关于网络编程——TCP的特性之自动重传/流量控制/拥塞控制,一篇说清楚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919354

相关文章

MySQL的JDBC编程详解

《MySQL的JDBC编程详解》:本文主要介绍MySQL的JDBC编程,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前言一、前置知识1. 引入依赖2. 认识 url二、JDBC 操作流程1. JDBC 的写操作2. JDBC 的读操作总结前言本文介绍了mysq

MyBatis Plus实现时间字段自动填充的完整方案

《MyBatisPlus实现时间字段自动填充的完整方案》在日常开发中,我们经常需要记录数据的创建时间和更新时间,传统的做法是在每次插入或更新操作时手动设置这些时间字段,这种方式不仅繁琐,还容易遗漏,... 目录前言解决目标技术栈实现步骤1. 实体类注解配置2. 创建元数据处理器3. 服务层代码优化填充机制详

SpringBoot 多环境开发实战(从配置、管理与控制)

《SpringBoot多环境开发实战(从配置、管理与控制)》本文详解SpringBoot多环境配置,涵盖单文件YAML、多文件模式、MavenProfile分组及激活策略,通过优先级控制灵活切换环境... 目录一、多环境开发基础(单文件 YAML 版)(一)配置原理与优势(二)实操示例二、多环境开发多文件版

深入浅出Spring中的@Autowired自动注入的工作原理及实践应用

《深入浅出Spring中的@Autowired自动注入的工作原理及实践应用》在Spring框架的学习旅程中,@Autowired无疑是一个高频出现却又让初学者头疼的注解,它看似简单,却蕴含着Sprin... 目录深入浅出Spring中的@Autowired:自动注入的奥秘什么是依赖注入?@Autowired

Debian 13升级后网络转发等功能异常怎么办? 并非错误而是管理机制变更

《Debian13升级后网络转发等功能异常怎么办?并非错误而是管理机制变更》很多朋友反馈,更新到Debian13后网络转发等功能异常,这并非BUG而是Debian13Trixie调整... 日前 Debian 13 Trixie 发布后已经有众多网友升级到新版本,只不过升级后发现某些功能存在异常,例如网络转

基于Redis自动过期的流处理暂停机制

《基于Redis自动过期的流处理暂停机制》基于Redis自动过期的流处理暂停机制是一种高效、可靠且易于实现的解决方案,防止延时过大的数据影响实时处理自动恢复处理,以避免积压的数据影响实时性,下面就来详... 目录核心思路代码实现1. 初始化Redis连接和键前缀2. 接收数据时检查暂停状态3. 检测到延时过

Python异步编程之await与asyncio基本用法详解

《Python异步编程之await与asyncio基本用法详解》在Python中,await和asyncio是异步编程的核心工具,用于高效处理I/O密集型任务(如网络请求、文件读写、数据库操作等),接... 目录一、核心概念二、使用场景三、基本用法1. 定义协程2. 运行协程3. 并发执行多个任务四、关键

AOP编程的基本概念与idea编辑器的配合体验过程

《AOP编程的基本概念与idea编辑器的配合体验过程》文章简要介绍了AOP基础概念,包括Before/Around通知、PointCut切入点、Advice通知体、JoinPoint连接点等,说明它们... 目录BeforeAroundAdvise — 通知PointCut — 切入点Acpect — 切面

Python开发简易网络服务器的示例详解(新手入门)

《Python开发简易网络服务器的示例详解(新手入门)》网络服务器是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核心组件,它本质上是一个持续运行的程序,负责监听特定端口,本文将使用Python开发一个简单的网络服务器,感兴趣的小... 目录网络服务器基础概念python内置服务器模块1. HTTP服务器模块2. Socket服务器模块

C#异步编程ConfigureAwait的使用小结

《C#异步编程ConfigureAwait的使用小结》本文介绍了异步编程在GUI和服务器端应用的优势,详细的介绍了async和await的关键作用,通过实例解析了在UI线程正确使用await.Conf... 异步编程是并发的一种形式,它有两大好处:对于面向终端用户的GUI程序,提高了响应能力对于服务器端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