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SD NAND:小身躯蕴含大能量的新型嵌入式存储解决方案

2024-04-15 20:28

本文主要是介绍【嵌入式】SD NAND:小身躯蕴含大能量的新型嵌入式存储解决方案,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 作者简介:阿里巴巴嵌入式技术专家,深耕嵌入式+人工智能领域,具备多年的嵌入式硬件产品研发管理经验。

📒 博客介绍:分享嵌入式开发领域的相关知识、经验、思考和感悟,欢迎关注。提供嵌入式方向的学习指导、简历面试辅导、技术架构设计优化、开发外包等服务,有需要可私信联系。

SD NAND:小身躯蕴含大能量的全新嵌入式存储解决方案

  • 1. 概述
  • 2. SD NAND的精妙设计
  • 3. CS创世 SD NAND
    • 3.1 芯片介绍
    • 3.2 性能优势
    • 3.3 与eMMC存储方案的对比
    • 3.4 二代高品质芯片
    • 3.5 好搭档:君正X系列主控
    • 3.6 福利时间
  • 4. 总结

1. 概述

快速发展的电子产品世界里,存储技术的革新一直备受瞩目。在追求更强大性能和更小体积的嵌入式设备市场,存储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新型的解决方案:SD NAND,旨在解决传统TF/SD卡等存储方案的局限性。

2. SD NAND的精妙设计

那么,什么是SD NAND?乍听起来可能有些陌生,但如果我们换个说法——贴片式TF卡、贴片式SD卡,相信很多朋友会恍然大悟。你可能已经对TF/SD卡相当熟悉,但SD NAND带来的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SD NAND将常见的TF/SD卡功能集成在一个6*8mm大小的LGA-8封装芯片上,既满足了机械贴装工艺,又大幅节约了空间,有效解决了传统卡类存储容易脱落和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3. CS创世 SD NAND

3.1 芯片介绍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款SD NAND存储芯片由CS创世精心打造,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正逐渐成为工程师们的首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上图所示,是这款芯片的内部框架图。它内部搭载了使用寿命极长、性能稳定的SLC NAND Flash晶圆,其擦写次数高达5~10万次,远超同类产品。更令人惊喜的是,它还内置了特定的Flash控制器和Firmware,硬件上则采用了通用性极强的SD接口,使得使用变得极为便捷。

3.2 性能优势

那么,使用CS创世的SD NAND究竟能带来哪些便利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首先,它实现了免驱动使用。只要CPU支持SD接口,就能直接使用SD NAND,无需再为NAND Flash的操作编写繁琐的驱动。这不仅简化了开发流程,还能有效延长SD NAND的使用寿命,减轻CPU的负荷。

其次,LGA-8的封装形式使得SD NAND可以方便地通过机器进行贴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与传统的TF卡相比,它不再容易脱落,也不再占用大面积的PCB板。

再者,SD NAND的尺寸小巧,PIN脚数量少,既节约了PCB板的面积,降低了成本,又有助于提升产品的整体颜值。

此外,SD NAND的使用寿命长、稳定可靠,已通过多项严苛的测试,确保在各种环境下都能稳定工作。而其提供的容量也恰到好处,目前量产的128MB、512MB版本能够满足大多数应用的需求,且成本更优于大容量的eMMC/TF卡。

当然,SD NAND相较于其他存储产品也有着明显的优势。与传统TF/SD卡相比,它解决了易脱落、不能机贴等问题;与eMMC相比,它成本更低,焊接更方便;与普通Raw NAND相比,它无需编写驱动,更稳定可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3 与eMMC存储方案的对比

与SD NAND相比,TF/SD卡虽然广泛应用但存在着易脱落和占用空间问题;而eMMC产品虽性能强大,但容量大导致成本高,且因BGA封装而焊接更为复杂;普通Raw NAND则需要自行编写驱动,掉电时更易丢失程序,而且会占用更多CPU GPIO资源。详细对比内容可以参考《SD NAND与eMMC优劣势对比》。

3.4 二代高品质芯片

CS创世还针对品质要求更高的客户推出了二代产品,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具体信息科查看《CS SD NAND二代产品介绍》。

3.5 好搭档:君正X系列主控

君正的X系列主控芯片是一款低功耗、高性能、高集成度处理器,搭载 Xburst2 双核和 RiscV。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上图所示,这块主控芯片搭载了2个eMMC/SD/SDIO控制器,可以完美适配CS创世 SD NAND。具体信息可以参考其产品中心。

3.6 福利时间

针对初次使用CS创世 SD NAND样品的客户,雷龙提供配套的测试卡,测试座和免费样品。可以访问雷龙的产品页,添加客服微信进行联系。

4. 总结

总的来说,SD NAND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在成为电子产品存储领域的新宠。它不仅解决了传统存储产品的一系列问题,还带来了诸多便利和优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SD NAND将会在更多的电子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惊喜。

这篇关于【嵌入式】SD NAND:小身躯蕴含大能量的新型嵌入式存储解决方案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906836

相关文章

线上Java OOM问题定位与解决方案超详细解析

《线上JavaOOM问题定位与解决方案超详细解析》OOM是JVM抛出的错误,表示内存分配失败,:本文主要介绍线上JavaOOM问题定位与解决方案的相关资料,文中通过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需要的朋... 目录一、OOM问题核心认知1.1 OOM定义与技术定位1.2 OOM常见类型及技术特征二、OOM问题定位工具

Python一次性将指定版本所有包上传PyPI镜像解决方案

《Python一次性将指定版本所有包上传PyPI镜像解决方案》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个安全、完整、可离线部署的解决方案,用于一次性准备指定Python版本的所有包,然后导出到内网环境,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 目录为什么需要这个方案完整解决方案1. 项目目录结构2. 创建智能下载脚本3. 创建包清单生成脚本4

java.sql.SQLTransientConnectionException连接超时异常原因及解决方案

《java.sql.SQLTransientConnectionException连接超时异常原因及解决方案》:本文主要介绍java.sql.SQLTransientConnectionExcep... 目录一、引言二、异常信息分析三、可能的原因3.1 连接池配置不合理3.2 数据库负载过高3.3 连接泄漏

使用docker搭建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

《使用docker搭建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本文主要介绍了使用docker搭建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需要的朋友们下面... 目录1、前言2、安装docker3、编写容器管理脚本4、创建容器1、前言在日常开发全志、rk等不同

MyBatis-plus处理存储json数据过程

《MyBatis-plus处理存储json数据过程》文章介绍MyBatis-Plus3.4.21处理对象与集合的差异:对象可用内置Handler配合autoResultMap,集合需自定义处理器继承F... 目录1、如果是对象2、如果需要转换的是List集合总结对象和集合分两种情况处理,目前我用的MP的版本

C#文件复制异常:"未能找到文件"的解决方案与预防措施

《C#文件复制异常:未能找到文件的解决方案与预防措施》在C#开发中,文件操作是基础中的基础,但有时最基础的File.Copy()方法也会抛出令人困惑的异常,当targetFilePath设置为D:2... 目录一个看似简单的文件操作问题问题重现与错误分析错误代码示例错误信息根本原因分析全面解决方案1. 确保

C# LiteDB处理时间序列数据的高性能解决方案

《C#LiteDB处理时间序列数据的高性能解决方案》LiteDB作为.NET生态下的轻量级嵌入式NoSQL数据库,一直是时间序列处理的优选方案,本文将为大家大家简单介绍一下LiteDB处理时间序列数... 目录为什么选择LiteDB处理时间序列数据第一章:LiteDB时间序列数据模型设计1.1 核心设计原则

使用SpringBoot+InfluxDB实现高效数据存储与查询

《使用SpringBoot+InfluxDB实现高效数据存储与查询》InfluxDB是一个开源的时间序列数据库,特别适合处理带有时间戳的监控数据、指标数据等,下面详细介绍如何在SpringBoot项目... 目录1、项目介绍2、 InfluxDB 介绍3、Spring Boot 配置 InfluxDB4、I

SpringBoot3匹配Mybatis3的错误与解决方案

《SpringBoot3匹配Mybatis3的错误与解决方案》文章指出SpringBoot3与MyBatis3兼容性问题,因未更新MyBatis-Plus依赖至SpringBoot3专用坐标,导致类冲... 目录SpringBoot3匹配MyBATis3的错误与解决mybatis在SpringBoot3如果

C++ vector越界问题的完整解决方案

《C++vector越界问题的完整解决方案》在C++开发中,std::vector作为最常用的动态数组容器,其便捷性与性能优势使其成为处理可变长度数据的首选,然而,数组越界访问始终是威胁程序稳定性的... 目录引言一、vector越界的底层原理与危害1.1 越界访问的本质原因1.2 越界访问的实际危害二、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