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深度解剖》(4):深入理解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

2024-04-09 12:04

本文主要是介绍《C语言深度解剖》(4):深入理解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博客主页:醉竺

🥰本文专栏:《C语言深度解剖》

😻欢迎关注:感谢大家的点赞评论+关注,祝您学有所成!


✨✨💜💛想要学习更多数据结构与算法点击专栏链接查看💛💜✨✨ 


1. 一维数组的创建和初始化 

1.1 数组的创建 

数组是一组相同类型元素的集合。

数组的创建方式: 

type_t   arr_name   [const_n];
//type_t 是指数组的元素类型
//const_n 是一个常量表达式,用来指定数组的大小

数组创建的实例: 

//代码1
int arr1[10];//代码2
int count = 10;
int arr2[count];//数组时候可以正常创建?//代码3
char arr3[10];
float arr4[1];
double arr5[20];

注:数组创建,在C99标准之前, [ ] 中要给一个常量才可以,不能使用变量。在C99标准支持了变长数组的概念,数组的大小可以使用变量指定,但是数组不能初始化。 

1.2 数组的初始化 

数组的初始化是指,在创建数组的同时给数组的内容一些合理初始值(初始化)。

看代码: 

int arr1[10] = { 1,2,3 }; //不完全初始化,剩余元素默认初始化为0
int arr2[] = { 1,2,3,4 };
int arr3[5] = { 1,2,3,4,5 };
char arr4[3] = { 'a',98, 'c' };
char arr5[] = { 'a','b','c' };
char arr6[] = "abcdef";

数组在创建的时候如果想不指定数组的确定的大小就得初始化。数组的元素个数根据初始化的内容来确 定。 但是对于下面的代码要区分,内存中如何分配。 

char arr1[] = "abc";
char arr2[3] = { 'a','b','c' };
  1. 数组长度:
    • char arr1[] = "abc";
      这行代码声明了一个字符数组arr1并初始化为字符串"abc"。数组的长度是4,因为字符串的结尾有一个空字符(null terminator)\0,这是C语言字符串的标准表示方式。所以arr1实际上包含'a''b''c', 和 \0
    • char arr2[3] = { 'a','b','c' };
      这行代码声明了一个长度为3的字符数组arr2并初始化为三个字符'a''b', 和 'c'。这里并没有包含空字符\0,因此arr2不是一个有效的C语言字符串。
  2. 用途:
    • arr1可以被用作一个字符串,因为它以空字符结尾。你可以使用像printf("%s", arr1);这样的函数来打印整个字符串。
    • arr2通常不会被当作字符串来使用,因为它没有空字符结尾。如果你试图将它作为字符串传递给像printf这样的函数,结果可能会是未定义的,因为它会试图读取数组后面的内存来寻找空字符,这可能导致程序崩溃或输出乱码。

1.3 一维数组的使用 

对于数组的使用我们之前介绍了一个操作符: [] ,下标引用操作符。它其实就数组访问的操作符。 我们来看代码: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int arr[10] = { 0 };//数组的不完全初始化//计算数组的元素个数int sz = sizeof(arr) / sizeof(arr[0]);//对数组内容赋值,数组是使用下标来访问的,下标从0开始。所以:int i = 0;//做下标for (i = 0; i < 10; i++)//这里写10,好不好?{arr[i] = i;}//输出数组的内容for (i = 0; i < 10; ++i){printf("%d ", arr[i]);}return 0;
}

总结:

  1. 数组是使用下标来访问的,下标是从0开始。
  2. 数组的大小可以通过计算得到。 
int arr[10];
int sz = sizeof(arr)/sizeof(arr[0]);

1.4 一维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 

接下来我们探讨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

看代码: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int arr[8] = { 0 };int i = 0;int sz = sizeof(arr) / sizeof(arr[0]);for (i = 0; i < sz; ++i){printf("&arr[%d] = %p\n", i, &arr[i]);}return 0;
}

输出的结果如下:

仔细观察输出的结果,我们知道,随着数组下标的增长,元素的地址,也在有规律的递增。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数组在内存中是连续存放的。  

2. 二维数组的创建和初始化 

2.1 二维数组的创建 

//数组创建
int arr[3][4];
char arr[3][5];
double arr[2][4];

2.2 二维数组的初始化 

//数组初始化
int arr[3][4] = { 1,2,3,4 };
int arr[3][4] = { {1,2},{4,5} };
int arr[][4] = { {2,3},{4,5} };//二维数组如果有初始化,行可以省略,列不能省略

2.3 二维数组的使用 

二维数组的使用也是通过下标的方式。

看代码: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int arr[3][4] = { 0 };int i = 0;for (i = 0; i < 3; i++){int j = 0;for (j = 0; j < 4; j++){arr[i][j] = i * 4 + j;}}for (i = 0; i < 3; i++){int j = 0;for (j = 0; j < 4; j++){printf("%d ", arr[i][j]);}}return 0;
}

2.4 二维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 

像一维数组一样,这里我们尝试打印二维数组的每个元素。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int arr[3][4];int i = 0;for (i = 0; i < 3; i++){int j = 0;for (j = 0; j < 4; j++){printf("&arr[%d][%d] = %p\n", i, j, &arr[i][j]);}}return 0;
}

输出的结果:

通过结果我们可以分析到,其实二维数组在内存中也是连续存储的。 

深入理解: 

二维数组是一维数组的数组,可以理解为二维数组的每个元素就是一个一维数组。

二维数组名是本质是 一个一维数组的地址。

例如,int arr[2][3] = {{11,12,13},{21,22,23}};

arr是二维数组名,该数组有2个元素,每一个元素本身又是一个数组长度为3的一维整型数组。arr这个二维数组名可以理解为:数组长度为3的,存放整型数据类型的数组指针;如果存放arr 的值,要用数组长度为3的整型数组类型的数组指针。

上述有不理解的没关系,后期深入学习了指针再回头来看,就理解了,后面的文章中会打算专门写一篇文章关于指针和数组的关系。

3. 数组越界 

数组的下标是有范围限制的。

数组的下规定是从0开始的,如果数组有n个元素,最后一个元素的下标就是n-1。 所以数组的下标如果小于0,或者大于n-1,就是数组越界访问了,超出了数组合法空间的访问。

C语言本身是不做数组下标的越界检查,编译器也不一定报错,但是编译器不报错,并不意味着程序就是正确的, 所以程序员写代码时,最好自己做越界的检查。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int arr[10] = { 1,2,3,4,5,6,7,8,9,10 };int i = 0;for (i = 0; i <= 10; i++){printf("%d\n", arr[i]);//当i等于10的时候,越界访问了}return 0;
}

二维数组的行和列也可能存在越界。 

4. 数组作为函数参数 

往往我们在写代码的时候,会将数组作为参数传个函数,比如:我要实现一个冒泡排序函数将一个整形数组排序。(深入理解冒泡排序算法的可以看这一篇文章《冒泡排序和快速排序》),下面重点讲解数组作为函数参数时有什么特点和注意事项。

那我们将会这样使用该函数:

4.1 冒泡排序函数的错误设计 

//方法1:
#include <stdio.h>
void bubble_sort(int arr[])
{int sz = sizeof(arr) / sizeof(arr[0]);//这样对吗?int i = 0;for (i = 0; i < sz - 1; i++){int j = 0;for (j = 0; j < sz - i - 1; j++){if (arr[j] > arr[j + 1]){int tmp = arr[j];arr[j] = arr[j + 1];arr[j + 1] = tmp;}}}
}
int main()
{int arr[] = { 3,1,7,5,8,9,0,2,4,6 };bubble_sort(arr);//是否可以正常排序?for (int i = 0; i < sizeof(arr) / sizeof(arr[0]); i++){printf("%d ", arr[i]);}return 0;
}

运行结果:

方法1,出了问题,并没有拍好顺序。那我们找一下问题,调试之后可以看到 bubble_sort 函数内部的 sz ,是1难道数组作为函数参数的时候,不是把整个数组的传递过去? 先不着急解答,继续往下看。

4.2 数组名是什么?

由运行结果可知,数组名和数组第一个元素的地址是一样的。

结论: 

数组名是数组首元素的地址。(有两个例外) 

如果数组名是首元素地址,那么: 

int arr[10] = { 0 };
printf("%d\n", sizeof(arr));// 为什么输出的结果是:40?

补充:

  1. sizeof(数组名),计算整个数组的大小,sizeof内部单独放一个数组名,数组名表示整个数 组。
  2. &数组名,取出的是数组的地址。&数组名,数组名表示整个数组。
  3. 除1,2两种情况之外,所有的数组名都表示数组首元素的地址。  

知道了这个,我们来解决上面4.1节冒泡排序为什么无法正常排序的问题了,请看下图:

当数组传参的时候,实际上只是把数组的首元素的地址传递过去了。

所以即使在函数参数部分写成数组的形式: int arr[] 表示的依然是一个指针: int *arr 。

那么,函数内部的 sizeof(arr) 结果是4。 

4.3 冒泡排序函数的正确设计 

如果方法1错了,该怎么设计? 

#include <stdio.h>
//方法2
void bubble_sort(int arr[], int sz)//参数接收数组元素个数
{//代码同上面函数
}
int main()
{int arr[] = { 3,1,7,5,8,9,0,2,4,6 };int sz = sizeof(arr) / sizeof(arr[0]);bubble_sort(arr, sz);//是否可以正常排序?for (int i = 0; i < sz; i++){printf("%d ", arr[i]);}return 0;
}

这篇关于《C语言深度解剖》(4):深入理解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原文地址: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hinasem.cn/article/888098

相关文章

Go语言使用net/http构建一个RESTful API的示例代码

《Go语言使用net/http构建一个RESTfulAPI的示例代码》Go的标准库net/http提供了构建Web服务所需的强大功能,虽然众多第三方框架(如Gin、Echo)已经封装了很多功能,但... 目录引言一、什么是 RESTful API?二、实战目标:用户信息管理 API三、代码实现1. 用户数据

Go语言网络故障诊断与调试技巧

《Go语言网络故障诊断与调试技巧》在分布式系统和微服务架构的浪潮中,网络编程成为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的核心支柱,从高并发的API服务到实时通信应用,网络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用户体验,本文面向熟悉Go基本语法和... 目录1. 引言2. Go 语言网络编程的优势与特色2.1 简洁高效的标准库2.2 强大的并发模型2.

深入理解go中interface机制

《深入理解go中interface机制》本文主要介绍了深入理解go中interface机制,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需要的朋友们下面随着小编来一起学... 目录前言interface使用类型判断总结前言go的interface是一组method的集合,不

深入解析Java NIO在高并发场景下的性能优化实践指南

《深入解析JavaNIO在高并发场景下的性能优化实践指南》随着互联网业务不断演进,对高并发、低延时网络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本文将深入解析JavaNIO在高并发场景下的性能优化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录简介一、技术背景与应用场景二、核心原理深入分析2.1 Selector多路复用2.2 Buffer

Java中数组与栈和堆之间的关系说明

《Java中数组与栈和堆之间的关系说明》文章讲解了Java数组的初始化方式、内存存储机制、引用传递特性及遍历、排序、拷贝技巧,强调引用数据类型方法调用时形参可能修改实参,但需注意引用指向单一对象的特性... 目录Java中数组与栈和堆的关系遍历数组接下来是一些编程小技巧总结Java中数组与栈和堆的关系关于

Go语言使用sync.Mutex实现资源加锁

《Go语言使用sync.Mutex实现资源加锁》数据共享是一把双刃剑,Go语言为我们提供了sync.Mutex,一种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加锁方式,用于保证在任意时刻只有一个goroutine能访问共享... 目录一、什么是 Mutex二、为什么需要加锁三、实战案例:并发安全的计数器1. 未加锁示例(存在竞态)

C语言自定义类型之联合和枚举解读

《C语言自定义类型之联合和枚举解读》联合体共享内存,大小由最大成员决定,遵循对齐规则;枚举类型列举可能值,提升可读性和类型安全性,两者在C语言中用于优化内存和程序效率... 目录一、联合体1.1 联合体类型的声明1.2 联合体的特点1.2.1 特点11.2.2 特点21.2.3 特点31.3 联合体的大小1

Go语言使用select监听多个channel的示例详解

《Go语言使用select监听多个channel的示例详解》本文将聚焦Go并发中的一个强力工具,select,这篇文章将通过实际案例学习如何优雅地监听多个Channel,实现多任务处理、超时控制和非阻... 目录一、前言:为什么要使用select二、实战目标三、案例代码:监听两个任务结果和超时四、运行示例五

C语言中%zu的用法解读

《C语言中%zu的用法解读》size_t是无符号整数类型,用于表示对象大小或内存操作结果,%zu是C99标准中专为size_t设计的printf占位符,避免因类型不匹配导致错误,使用%u或%d可能引发... 目录size_t 类型与 %zu 占位符%zu 的用途替代占位符的风险兼容性说明其他相关占位符验证示

深度解析Spring Security 中的 SecurityFilterChain核心功能

《深度解析SpringSecurity中的SecurityFilterChain核心功能》SecurityFilterChain通过组件化配置、类型安全路径匹配、多链协同三大特性,重构了Spri... 目录Spring Security 中的SecurityFilterChain深度解析一、Secu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