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反编译apk ,修改apk ,smail,插桩

2024-04-06 18:08

本文主要是介绍android 反编译apk ,修改apk ,smail,插桩,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近期遇到了需要修改apk源码的问题,于是上网查了下相关资料,编写了HelloWorld进行修改看看可行性,经过实验证明此方案可行,并且后来也成功用这个方法对目标apk进行了修改,只不过需要修改的部分比HelloWorld复杂些,但是只要了解下smali也能进行相关的修改,下面讲下具体的步骤,文中所用到的资源会在文章的结尾给出,感兴趣的可以下载试试。


    首先介绍下要用到的工具:

jdk:这个不用多说了

baksmali:把classes.dex转为为smali文件的工具
dex2jar:classes.dex转为jar包的工具
jdgui:阅读jar文件的工具(分linux和windows版本,资源中一并给出)
smali:把smali文件编译打包为classes.dex的工具

其中关于baksmalismali可以看下谷歌的介绍http://code.google.com/p/smali/(现在需要翻墙)

dex2jar和jdgui不是必须的,只是用来查看源码的,因为直接看smali文件难度较大


    下面为文章所用资源的截图:



    反编译后得到的dex文件以及转为jar包后都无法进行修改,只能把dex文件转化为smali文件进行修改,然后再编译打包为dex文件,替换掉原有apk中的dex文件,然后对apk进行签名,这样就完成了对apk源码的修改,具体步骤如下:(以下操作是在linux下进行,windows可能会略有差异)

1.解压apk文件,获取classes.dex并拷贝到资源根目录(使用zip或其他解压工具即可)


2.使用baksmali工具将classes.dex转为smali文件,在命令行定位到资源根目录并执行:

    java -jar baksmali-2.0.3.jar -x classes.dex

   执行完后会在当前目录下生成out目录,目录结构跟源码相同,在对应目录下查找对应的smali文件


3.使用dex2jar工具把dex转为jar文件,拷贝classes.dex到资源目录下的dex2jar-0.0.9.15目录下,把命令行定位到该目录并执行

   ./dex2jar.sh classes.dex  (windows:dex2jar.bat classes.dex)

  执行完后会在当前目录下生成classes_dex2jar.jar文件,然后可以通过jdgui进行查看


4.使用jdgui工具查看HelloWorld的源码,根据不同的系统打开资源目录下对应的jdgui工具,然后把第3步生成的classes_dex2jar.jar文件拖到工具中,效果如下:

   

5.修改对应的smali文件,下面看看对应的smali文件的部分截图:

    

    其中荧光笔画出部分就是需要修改的地方,在这个例子中就修改为"hello world!modify success",保存文件


6.使用smali-2.0.3.jar工具把smali文件转为dex文件,把命令行定位到资源根目录并执行:

    java -jar smali-2.0.3.jar -o classes.dex out

   执行完后会生成并替换掉根目录下的classes.dex文件,这样就修改成功了


7.把新生成的classes.dex文件替换到原来的apk文件里(使用压缩工具)


8.使用签名工具对apk进行签名,把apk拷贝到资源根目录下的sign_tool目录,把命令行定位到该目录并执行:

   java -jar signapk.jar platform.x509.pem platform.pk8 HelloWorld.apk Signed.apk

    执行完后会在该目录下生成Signed.apk文件,这个文件就是最终的文件了


9.卸载原来的HelloWorld,安装第8步中生成的Signed.apk文件,运行效果如下图:

    



    最后,讲讲我在实际修改中的一点小技巧:我想在目标apk的某些地方添加日志,选择了toast的方式,但是直接编写太难,所以就在这个HelloWorld上添加了一句toast,然后在对应的smali文件里查看生成的代码,然后copy到目标apk相应的文件里进行测试,包括后来的switch语句也都是这样来分析的,下面看看打印toast的smali语句吧(在实际案例中可能需要修改变量名,因为可能跟上下文的变量名冲突)

 

这篇关于android 反编译apk ,修改apk ,smail,插桩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原文地址: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hinasem.cn/article/880495

相关文章

Android DataBinding 与 MVVM使用详解

《AndroidDataBinding与MVVM使用详解》本文介绍AndroidDataBinding库,其通过绑定UI组件与数据源实现自动更新,支持双向绑定和逻辑运算,减少模板代码,结合MV... 目录一、DataBinding 核心概念二、配置与基础使用1. 启用 DataBinding 2. 基础布局

Android ViewBinding使用流程

《AndroidViewBinding使用流程》AndroidViewBinding是Jetpack组件,替代findViewById,提供类型安全、空安全和编译时检查,代码简洁且性能优化,相比Da... 目录一、核心概念二、ViewBinding优点三、使用流程1. 启用 ViewBinding (模块级

SQL Server修改数据库名及物理数据文件名操作步骤

《SQLServer修改数据库名及物理数据文件名操作步骤》在SQLServer中重命名数据库是一个常见的操作,但需要确保用户具有足够的权限来执行此操作,:本文主要介绍SQLServer修改数据... 目录一、背景介绍二、操作步骤2.1 设置为单用户模式(断开连接)2.2 修改数据库名称2.3 查找逻辑文件名

Oracle修改端口号之后无法启动的解决方案

《Oracle修改端口号之后无法启动的解决方案》Oracle数据库更改端口后出现监听器无法启动的问题确实较为常见,但并非必然发生,这一问题通常源于​​配置错误或环境冲突​​,而非端口修改本身,以下是系... 目录一、问题根源分析​​​二、保姆级解决方案​​​​步骤1:修正监听器配置文件 (listener.

Linux中修改Apache HTTP Server(httpd)默认端口的完整指南

《Linux中修改ApacheHTTPServer(httpd)默认端口的完整指南》ApacheHTTPServer(简称httpd)是Linux系统中最常用的Web服务器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 目录一、修改 httpd 默认端口的步骤1. 查找 httpd 配置文件路径2. 编辑配置文件3. 保存

Android学习总结之Java和kotlin区别超详细分析

《Android学习总结之Java和kotlin区别超详细分析》Java和Kotlin都是用于Android开发的编程语言,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本文主要介绍Android学习总结之Ja... 目录一、空安全机制真题 1:Kotlin 如何解决 Java 的 NullPointerExceptio

Nginx 413修改上传文件大小限制的方法详解

《Nginx413修改上传文件大小限制的方法详解》在使用Nginx作为Web服务器时,有时会遇到客户端尝试上传大文件时返回​​413RequestEntityTooLarge​​... 目录1. 理解 ​​413 Request Entity Too Large​​ 错误2. 修改 Nginx 配置2.1

Python对PDF书签进行添加,修改提取和删除操作

《Python对PDF书签进行添加,修改提取和删除操作》PDF书签是PDF文件中的导航工具,通常包含一个标题和一个跳转位置,本教程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对PDF文件中的书签进行操作... 目录简介使用工具python 向 PDF 添加书签添加书签添加嵌套书签Python 修改 PDF 书签Pytho

Android NDK版本迭代与FFmpeg交叉编译完全指南

《AndroidNDK版本迭代与FFmpeg交叉编译完全指南》在Android开发中,使用NDK进行原生代码开发是一项常见需求,特别是当我们需要集成FFmpeg这样的多媒体处理库时,本文将深入分析A... 目录一、android NDK版本迭代分界线二、FFmpeg交叉编译关键注意事项三、完整编译脚本示例四

Android与iOS设备MAC地址生成原理及Java实现详解

《Android与iOS设备MAC地址生成原理及Java实现详解》在无线网络通信中,MAC(MediaAccessControl)地址是设备的唯一网络标识符,本文主要介绍了Android与iOS设备M... 目录引言1. MAC地址基础1.1 MAC地址的组成1.2 MAC地址的分类2. android与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