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综合后的电路对比(不定期更新)

2024-04-04 16:58

本文主要是介绍代码综合后的电路对比(不定期更新),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一、异步复位与同步复位

http://www.cnblogs.com/IClearner/p/7188875.html  

我在复位电路里面讲解了同步复位和异步复位的区别,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链接如下:http://www.cnblogs.com/IClearner/p/6683100.html  

  (1)异步复位

异步复位的代码如下所示:

复制代码
module DFF1(input clk,input rst_n,input d,output reg q
);always@(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if(!rst_n)q <= 0; //异步清 0,低电平有效elseq <= d;endmodule
复制代码

 

 综合得到的电路图如下所示:

 

 可以看到使用了一个反相器单元和一个触发器单元;从代码中我们可以推断出,这是一个电平有效的、异步复位触发器。

 

  (2)同步复位

同步复位触发器代码如下所示,注意黑体部分

 

复制代码
module DFF2(input clk,input rst_n,input d,output reg q
);always@(posedge clk )//注意这里有所不同if(!rst_n)q <= 0; //同步清 0,低电平有效elseq <= d;endmodule
复制代码

 

 综合得到的电路如下所示:

 

我们可以看到,也是由一个反向器单元和一个触发器单元构成,注意,这里的触发器跟上面的触发器显然不是同一个类型的触发器,管脚名称改变了;结合代码我们可以知道,这个触发器是电平触发、同步复位的触发器(由于是输入信号是低电平有效,所以加了个反相器)。

 

 

二、不同电平之间的复位差异

  (1)高电平触发的异步复位VS低电平触发的异步复位

①高电平触发的异步复位(异步置位)

代码如下所示:

 

  DFF3

 

综合得到的电路如下所示:

根据代码,容易推断得出这是一个电平触发、异步复位的触发器(或者叫异步置位),这也与前面的内容相符合(高电平触发复位,所以不用加反相器)。

 

 

②低电平触发的异步复位

代码和电路跟  一(1)的代码和电路相同,这里不进行重述。

 

  (2)高电平触发的同步复位VS低电平触发的同步复位

①高电平触发的同步复位

代码如下所示:

 

复制代码
 1 module DFF4(
 2   input clk,
 3   input rst_r,
 4   input d,
 5   output reg q
 6 );
 7 
 8 always@(posedge clk )
 9   if(rst_r)
10     q <= 0; 
11   else
12     q <= d;
13 
14 endmodule
复制代码

 

综合得到的电路如下所示:

可以知道,这是一个高电平有效、同步复位的触发器单元。

 

②低电平触发的同步复位

代码和电路同一(2),这里不进行重述

 

 

三、阻塞赋值和非阻塞赋值

  (1)阻塞赋值综合的触发器

代码如下所示,这里为了使用高电平触发的触发器单元,写出高电平复位:

复制代码
 1 module DFF_chain(
 2   input clk,
 3   input rst_r,
 4   input d,
 5   output reg q
 6 );
 7 reg reg_m ;
 8 always @(posedge clk )//high level reset,synchronization
 9   if(rst_r)begin
10         reg_m = 0;//block
11        q = 0; 
12   end   else begin
13         reg_m = d;
14         q = reg_m ;
15   end
16 endmodule
复制代码

综合得到的电路如下所示:

可以看到,综合得到只有一个触发器,中间的触发器变量reg_m被优化掉了,只剩下q这个触发器。

 

  (2)换个顺序的非阻塞赋值的触发器

把后面的这两个语句对调一下,同时把中间的变量改个名字,改成reg_block(这里改名字只是为了区分后面的非阻塞赋值的情况)

即要综合的代码如下所示:

复制代码
 1 module DFF_chain(
 2   input clk,
 3   input rst_r,
 4   input d,
 5   output reg q
 6 );
 7 reg reg_block ;
 8 always @(posedge clk )//high level reset,synchronization
 9   if(rst_r)begin//block
10         reg_block = 0;
11        q = 0; 
12   end   else begin //here has changed
13         q = reg_block ;
14         reg_block = d;        
15   end
16 endmodule
复制代码

 

 综合得到的电路如下所示:

  可以看到,调换顺序之后,得到了我们我们想要的触发器链。

结论:描述时序逻辑使用阻塞赋值可能得到正确的结果,也可以得到不正确的结果,因此时序逻辑不建议使用阻塞赋值

 

 

 

  (3)非阻塞赋值综合的触发器

 代码如下所示:

复制代码
 1 module DFF_chain(
 2   input clk,
 3   input rst_r,
 4   input d,
 5   output reg q
 6 );
 7 reg reg_m ;
 8 always @(posedge clk )//high level reset,synchronization
 9   if(rst_r)begin
10         reg_m <= 0;//non block 
11        q <= 0; 
12   end   else begin
13         reg_m <= d;
14         q <= reg_m ;
15   end
16 endmodule
复制代码

 

  综合得到的电路如下所示:

从电路图中可以看到,综合得到了两个触发器,中间的触发器reg_m被保留下来了,达到了我们预想中的触发器链。

 

  (4)换个顺序后的非阻塞赋值

跟前面的阻塞赋值一样,我们换一下顺序,代码如下所示:

复制代码
 1 module DFF_chain(
 2   input clk,
 3   input rst_r,
 4   input d,
 5   output reg q
 6 );
 7 reg reg_nonblock ;
 8 always @(posedge clk )//high level reset,synchronization
 9   if(rst_r)begin//non block
10         reg_nonblock <= 0;
11        q <= 0; 
12   end   else begin
13         q <= reg_nonblock ;
14         reg_nonblock <= d;        
15   end
16 endmodule
复制代码

 

综合得到的电路如下所示:

从电路中可以看到,即使调换了顺序,电路还是我们需要的触发器链。

 

结论:描述时序逻辑,使用非阻塞赋值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因此时序逻辑推荐使用非阻塞赋值

 

  (5)描述组合逻辑电路时的阻塞赋值和非阻塞赋值

阻塞赋值描述组合逻辑(加法器),代码如下所示:

复制代码
 1 module Adder(
 2   input a,
 3   input b,
 4   input c,
 5   output reg q
 6 );
 7 reg sum_block ;
 8 always @(* )
 9    begin
10         sum_block = a + b  ;
11         q = sum_block + c;        
12    end
13 endmodule
复制代码

 

综合得到电路如下所示:

  

综合得到的电路是一个加法器。

我们改成非阻塞赋值看看,代码如下所示:

 

复制代码
 1 module Adder(
 2   input a,
 3   input b,
 4   input c,
 5   output reg q
 6 );
 7 reg sum_block ;
 8 always @(* )
 9    begin
10         sum_block <= a + b  ;
11         q <= sum_block + c;        
12    end
13 endmodule
复制代码

 

 

 

综合得到的电路:

综合得到的电路也是一个加法器。

因此可以冒险地得到一个结论,无论是阻塞赋值还是非阻塞赋值,都可以描述组合逻辑,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推荐使用阻塞赋值,一方面是对仿真有用,另一方面是区别于描述时序逻辑的非阻塞赋值。

 

最后我尝试着在同一个块中使用阻塞赋值和非阻塞赋值,ISE的综合器报错

这篇关于代码综合后的电路对比(不定期更新)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876344

相关文章

使用Python实现Word文档的自动化对比方案

《使用Python实现Word文档的自动化对比方案》我们经常需要比较两个Word文档的版本差异,无论是合同修订、论文修改还是代码文档更新,人工比对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遗漏关键改动,下面通过一个实际案例... 目录引言一、使用python-docx库解析文档结构二、使用difflib进行差异比对三、高级对比方

Redis实现高效内存管理的示例代码

《Redis实现高效内存管理的示例代码》Redis内存管理是其核心功能之一,为了高效地利用内存,Redis采用了多种技术和策略,如优化的数据结构、内存分配策略、内存回收、数据压缩等,下面就来详细的介绍... 目录1. 内存分配策略jemalloc 的使用2. 数据压缩和编码ziplist示例代码3. 优化的

Python 基于http.server模块实现简单http服务的代码举例

《Python基于http.server模块实现简单http服务的代码举例》Pythonhttp.server模块通过继承BaseHTTPRequestHandler处理HTTP请求,使用Threa... 目录测试环境代码实现相关介绍模块简介类及相关函数简介参考链接测试环境win11专业版python

Python从Word文档中提取图片并生成PPT的操作代码

《Python从Word文档中提取图片并生成PPT的操作代码》在日常办公场景中,我们经常需要从Word文档中提取图片,并将这些图片整理到PowerPoint幻灯片中,手动完成这一任务既耗时又容易出错,... 目录引言背景与需求解决方案概述代码解析代码核心逻辑说明总结引言在日常办公场景中,我们经常需要从 W

使用Spring Cache本地缓存示例代码

《使用SpringCache本地缓存示例代码》缓存是提高应用程序性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将频繁访问的数据存储在内存中,可以减少数据库访问次数,从而加速数据读取,:本文主要介绍使用SpringCac... 目录一、Spring Cache简介核心特点:二、基础配置1. 添加依赖2. 启用缓存3. 缓存配置方案方案

MySQL的配置文件详解及实例代码

《MySQL的配置文件详解及实例代码》MySQL的配置文件是服务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设置服务器操作的各种参数,下面:本文主要介绍MySQL配置文件的相关资料,文中通过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需要... 目录前言一、配置文件结构1.[mysqld]2.[client]3.[mysql]4.[mysqldum

Python多线程实现大文件快速下载的代码实现

《Python多线程实现大文件快速下载的代码实现》在互联网时代,文件下载是日常操作之一,尤其是大文件,然而,网络条件不稳定或带宽有限时,下载速度会变得很慢,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实现多线程下载... 目录引言一、多线程下载原理二、python实现多线程下载代码说明:三、实战案例四、注意事项五、总结引

Java实现本地缓存的四种方法实现与对比

《Java实现本地缓存的四种方法实现与对比》本地缓存的优点就是速度非常快,没有网络消耗,本地缓存比如caffine,guavacache这些都是比较常用的,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四种缓存的具体实现吧... 目录1、HashMap2、Guava Cache3、Caffeine4、Encache本地缓存比如 caff

IDEA与MyEclipse代码量统计方式

《IDEA与MyEclipse代码量统计方式》文章介绍在项目中不安装第三方工具统计代码行数的方法,分别说明MyEclipse通过正则搜索(排除空行和注释)及IDEA使用Statistic插件或调整搜索... 目录项目场景MyEclipse代码量统计IDEA代码量统计总结项目场景在项目中,有时候我们需要统计

MySQL设置密码复杂度策略的完整步骤(附代码示例)

《MySQL设置密码复杂度策略的完整步骤(附代码示例)》MySQL密码策略还可能包括密码复杂度的检查,如是否要求密码包含大写字母、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等,:本文主要介绍MySQL设置密码复杂度... 目录前言1. 使用 validate_password 插件1.1 启用 validate_pass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