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A 六度空间 思路分析及代码解析

2024-03-29 14:38

本文主要是介绍PTA 六度空间 思路分析及代码解析,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PTA 7-7 六度空间 思路分析及代码解析 v0.98

  • 一、前导
    • 1. 需要掌握的知识
    • 2. 题目信息
  • 二、解题思路分析
    • 1. 题意理解
    • 2. 思路分析(重点)
  • 三、具体实现
    • 1. 弯路和bug
    • 2. 代码框架(重点)
      • 2.1 采用的数据结构
      • 2.2 程序主体框架
      • 2.3 各分支函数
    • 3. 完整编码
  • 四、参考资料

一、前导

1. 需要掌握的知识

  1. 图的存储和遍历。
  2. 了解六度空间理论:一个数学领域的猜想,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即:最多通过6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2. 题目信息

题目来源:PTA / 拼题A
题目地址:https://pintia.cn/problem-sets/15/problems/715

二、解题思路分析

1. 题意理解

  1. 输入数据
10 9	//10表示网络中的顶点数,9表示网络中存在的边数
1 2  //如下9行表示图中的边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 输出数据:打印与该结点距离不超过6的结点数占结点总数的百分比,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1: 70.00%
2: 80.00%
3: 90.00%
4: 100.00%
5: 100.00%
6: 100.00%
7: 100.00%
8: 90.00%
9: 80.00%
10: 70.00%
  1. 题意
    图的广度优先搜索的应用

2. 思路分析(重点)

  1. 通过二维数组存储图
  2. 典型的BFS遍历,参考树的层序遍历实现即可
  3. 如果使用的是C++,输出格式有点小麻烦

三、具体实现

1. 弯路和bug

  1. 不要忘记初始化,每个顶点统计完毕后都需要进行 /(ㄒoㄒ)/~~
  2. 统计结果的变量需要设定为double,初始值为1:因为自己也满足统计要求

2. 代码框架(重点)

2.1 采用的数据结构

二维数组存储图,提升了编码效率;如果想进一步提升,需要再试试链表

int a[max][max];
int dist[max];  //通过dist[]数组记录层数
bool visited[max]; //通过visited[]数组统计顶点是否被访问

2.2 程序主体框架

               程序伪码描述
int main()
{	1.创建图2.循环,每个顶点执行BFS()并按要求打印输出
}

2.3 各分支函数

  1. void bfs(int node); //广度遍历 核心函数
    1.1 通过dist[ ]数组统计结点对应的层数:源点=0,与源点有边的顶点属于1层,以此类推
    1.2 通过result变量统计符合要求的人数:初始值为1(因为包括自己)。
    另外,统计结果需要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因此result使用double类型。
    1.3 while( !q.empty() ) 核心语句,可以参考树的层序遍历理解:
    1.3.1 弹出一个顶点后,队列中收入和‘弹出顶点’存在‘边关系’的顶点。循环执行该动作
    1.3.2 边数达到7层后执行打印并返回 或者 循环结束(符合要求的顶点都已经遍历)后执行打印并返回
double result=1;void bfs(int node)
{dist[node]=0;visited[node]=true;q.push(node);while(!q.empty()){front=q.front();q.pop();for(int i=1;i<N+1;i++){if(a[front][i] && !visited[i]){q.push(i);visited[i]=true;dist[i]=dist[front]+1;if(dist[i]>6){Print(node,result);return;}result++;}}}Print(node,result);return;
}
  1. void Print(int node,double result);
    对于C++,打印有点小麻烦,需要iomanip的帮助
 #include <iomanip>
void Print(int node,double result)
{result = result/N*100;cout.setf(ios::fixed);cout<<node<<": "<<fixed<<setprecision(2)<<result<<"%"<<endl;
}
  1. void creat(); //先创建一个空图,然后填充好边;由于是无向图,边需要存储两次
void creat()
{cin>>N>>M; //N represent Node, M represent Edgefor(int i=0;i<max;i++)for(int j=0;j<max;j++)a[i][j]=0;int x,y;for(int k=0;k<M;k++){cin>>x>>y;a[x][y]=1;a[y][x]=1;}return;
}
  1. void Default(); //初始化函数
void Default()
{result=1;  //满足要求的人重置为1,因为自己也满足要求for(int i=0;i<max;i++){dist[i]==-1;  //dist[]数组用来标记范围visited[i]=false; //将所有结点重置为未访问}while(!q.empty()) //清空队列q.pop(); 
}

3. 完整编码

如果本文帮到了您,请点赞鼓励,您的鼓励是作者持续原创的动力,谢谢 😃

#include <iomanip>
#include <queue>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define max 1001  //N<=1000 int a[max][max];
int N,M;
queue<int> q;
double result=1;int dist[max];
bool visited[max];
void bfs(int node);
void creat();
void Default();
void Print(int node,double result);int main()
{Default();creat();for(int i=1;i<N+1;i++){bfs(i);Default();}return 0;
}void bfs(int node)
{int front;dist[node]=0;visited[node]=true;q.push(node);while(!q.empty()){front=q.front();q.pop();for(int i=1;i<N+1;i++){if(a[front][i] && !visited[i]){q.push(i);visited[i]=true;dist[i]=dist[front]+1;if(dist[i]>6){Print(node,result);return;}result++;}}}Print(node,result);return;
}void Print(int node,double result)
{result = result/N*100;cout.setf(ios::fixed);cout<<node<<": "<<fixed<<setprecision(2)<<result<<"%"<<endl;
}void Default()
{result=1;for(int i=0;i<max;i++){dist[i]==-1;visited[i]=false;}while(!q.empty())q.pop();
}void creat()
{cin>>N>>M;for(int i=0;i<max;i++){dist[i]==-1;visited[i]=false;for(int j=0;j<max;j++){a[i][j]=0;}}int x,y;for(int k=0;k<M;k++){cin>>x>>y;a[x][y]=1;a[y][x]=1;}return;
}

四、参考资料

1. 浙江大学 陈越、何钦铭老师主讲的数据结构

这篇关于PTA 六度空间 思路分析及代码解析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858859

相关文章

Java中Redisson 的原理深度解析

《Java中Redisson的原理深度解析》Redisson是一个高性能的Redis客户端,它通过将Redis数据结构映射为Java对象和分布式对象,实现了在Java应用中方便地使用Redis,本文... 目录前言一、核心设计理念二、核心架构与通信层1. 基于 Netty 的异步非阻塞通信2. 编解码器三、

Java HashMap的底层实现原理深度解析

《JavaHashMap的底层实现原理深度解析》HashMap基于数组+链表+红黑树结构,通过哈希算法和扩容机制优化性能,负载因子与树化阈值平衡效率,是Java开发必备的高效数据结构,本文给大家介绍... 目录一、概述:HashMap的宏观结构二、核心数据结构解析1. 数组(桶数组)2. 链表节点(Node

Java 虚拟线程的创建与使用深度解析

《Java虚拟线程的创建与使用深度解析》虚拟线程是Java19中以预览特性形式引入,Java21起正式发布的轻量级线程,本文给大家介绍Java虚拟线程的创建与使用,感兴趣的朋友一起看看吧... 目录一、虚拟线程简介1.1 什么是虚拟线程?1.2 为什么需要虚拟线程?二、虚拟线程与平台线程对比代码对比示例:三

Nginx分布式部署流程分析

《Nginx分布式部署流程分析》文章介绍Nginx在分布式部署中的反向代理和负载均衡作用,用于分发请求、减轻服务器压力及解决session共享问题,涵盖配置方法、策略及Java项目应用,并提及分布式事... 目录分布式部署NginxJava中的代理代理分为正向代理和反向代理正向代理反向代理Nginx应用场景

一文解析C#中的StringSplitOptions枚举

《一文解析C#中的StringSplitOptions枚举》StringSplitOptions是C#中的一个枚举类型,用于控制string.Split()方法分割字符串时的行为,核心作用是处理分割后... 目录C#的StringSplitOptions枚举1.StringSplitOptions枚举的常用

Python函数作用域与闭包举例深度解析

《Python函数作用域与闭包举例深度解析》Python函数的作用域规则和闭包是编程中的关键概念,它们决定了变量的访问和生命周期,:本文主要介绍Python函数作用域与闭包的相关资料,文中通过代码... 目录1. 基础作用域访问示例1:访问全局变量示例2:访问外层函数变量2. 闭包基础示例3:简单闭包示例4

MyBatis延迟加载与多级缓存全解析

《MyBatis延迟加载与多级缓存全解析》文章介绍MyBatis的延迟加载与多级缓存机制,延迟加载按需加载关联数据提升性能,一级缓存会话级默认开启,二级缓存工厂级支持跨会话共享,增删改操作会清空对应缓... 目录MyBATis延迟加载策略一对多示例一对多示例MyBatis框架的缓存一级缓存二级缓存MyBat

Redis中的有序集合zset从使用到原理分析

《Redis中的有序集合zset从使用到原理分析》Redis有序集合(zset)是字符串与分值的有序映射,通过跳跃表和哈希表结合实现高效有序性管理,适用于排行榜、延迟队列等场景,其时间复杂度低,内存占... 目录开篇:排行榜背后的秘密一、zset的基本使用1.1 常用命令1.2 Java客户端示例二、zse

Redis中的AOF原理及分析

《Redis中的AOF原理及分析》Redis的AOF通过记录所有写操作命令实现持久化,支持always/everysec/no三种同步策略,重写机制优化文件体积,与RDB结合可平衡数据安全与恢复效率... 目录开篇:从日记本到AOF一、AOF的基本执行流程1. 命令执行与记录2. AOF重写机制二、AOF的

前端缓存策略的自解方案全解析

《前端缓存策略的自解方案全解析》缓存从来都是前端的一个痛点,很多前端搞不清楚缓存到底是何物,:本文主要介绍前端缓存的自解方案,文中通过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目录一、为什么“清缓存”成了技术圈的梗二、先给缓存“把个脉”:浏览器到底缓存了谁?三、设计思路:把“发版”做成“自愈”四、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