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keras中的Sequential和Functional API

2024-03-27 09:38

本文主要是介绍深度学习——keras中的Sequential和Functional API,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大家好,上期推文介绍了Keras的一些特点和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不知道大家在平时的时间有没有自己学习一下深度学习相关的知识,或者机器学习相关的知识呢?有这些的预备知识对于学这个专题还是有帮助的。

本期内容我们先来聊一聊Keras中模型的种类,也就是来聊聊Sequential模型与Functional模型,即序贯模型和函数式模型,我们一个个来看。

 

一、Sequential模型

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将信息朝着某一个方向进行传递的模型,方向性的传递形式就很适合以一种顺序(序贯)的数据结构来进行表示,有一种“一条路走到黑”的感觉。在工程项目中使用序贯模型可以解决很多的实际需求,它的主要特点如下:

  1. 简单的线性结构

  2. 从开始到结束的结构顺序

  3. 没有分叉结构

  4. 多个网络层(输入层,隐层,激活层等等)的线性堆叠

不要觉得它简单功能就不强大,要知道全连接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等网络都可以使用Sequential Model来进行构建。其构建

模型通常分为五个步骤: 1.定义模型 2.定义优化目标 3.输入数据 4.训练模型 5.评估模型的性能

这里要提醒的是,大家在学习Keras中的时候要有层(layers)的概念。如卷积层,池化层,全连接层,LSTM层等等。在Keras中我们构建模型可以直接使用这些层来构建一个目标神经网络。接下来我们简单的来说说这几个步骤:

 

1.1 定义模型

可以通过向Sequential模型传递一个层的列表来构造该模型:

from keras.models import Sequential
from keras.layers import Dense, Activation
model = Sequential([Dense(32,  input_shape=(784,)),Activation('relu'),Dense(10),Activation('softmax'),])

上述代码是使用层的列表来构建Sequential模型的,其中堆叠了四层:

第一层是全连接层,神经元个数为32,input_shape=(784,);

第二层是激活层,激活函数为relu;

第三层是全连接层,神经元个数为10;

第二层是激活层,激活函数为softmax;

当然了,我们也可以使用add()方法进行层的堆叠:

model = Sequential()
model.add(Dense(32, input_shape=(784,)))
model.add(Activation('relu'))
model.add(Dense(10))
model.add(Activation('softmax'))

个人比较喜欢第二种方式,十分简单

大家可能有一个疑问,在第一层使用了input_shape,其他层却没有传入这个参数,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后面的各个层可以自动的推导出中间数据的shape,因此就不用传参了。

 

1.2 定义优化目标

我们知道不同种类的任务有不同的优化目标,也就存在要使用不同的优化器(Optimizer)、损失函数(Loss)和评估标准(Metrics)。在实际的项目工程中,多分类的损失函数我们一般选择categorical_crossentropy,回归问题常用MSE损失函数。

其实这个定义优化目标的过程是整个构建模型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在这部分我们要选择优化器和损失函数。通过选择的优化器和损失函数来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计算和更新。在Keras中我们是使用compile()方法来完成:

# 多分类问题
model.compile(optimizer='rmsprop',loss='categorical_crossentropy',metrics=['accuracy'])
# 回归问题
model.compile(optimizer='rmsprop',loss='mse')

1.3 输入数据和训练模型

定义优化目标以后就需要进行数据的输入了,在Keras中是使用fit()方法将数据传递到构建的模型当中的。fit()方法具有较多的参数,其返回值是一个History类对象,这个对象包含两个属性,分别为epoch和history,epoch为训练轮数,history字典类型,包含val_loss,val_acc,loss,acc四个key值。

大家可以查看到这些参数的具体含义。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的参数主要有:x, y, batch_size,epochs,verbose,validation_split, validation_data等。如: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epochs=10, batch_size=64, verbose=1, validation_split=0.05)

上述代码表示我们输入了X_train, y_train训练集数据,迭代次数为10,数据批次大小为64,verbose = 1表示输出进度条记录,validation_split=0.05表示从训练集中取出0.05比例的数据作为验证集。

 

1.4 评估模型性能

fit()之后就是在测试数据集上对我们的数据进行验证了,在Keras中我们可以这样来进行模型的评估:

score = model.evaluate(X_test, y_test, batch_size = 64)

这个模型的评估方法使用很简单。大家可以看上篇推文,推文中的手写字体识别模型就是使用Sequential模型来搭建的,代码我也贴一下:

from keras.datasets import mnist
from keras.utils import np_utils
from keras.models import Sequential
from keras.layers import Dense,Activation
path = r'C:\Users\LEGION\Desktop\datasets\mnist.npz'
(X_train, y_train), (X_test, y_test) = mnist.load_data(path)X_train = X_train.reshape(len(X_train),-1)
X_test = X_test.reshape(len(X_test), -1)
X_train = X_train.astype('float32')/255
X_test = X_test.astype('float32')/255y_train = np_utils.to_categorical(y_train)
y_test = np_utils.to_categorical(y_test)model = Sequential()
model.add(Dense(512, input_shape=(28*28,),activation='relu'))
model.add(Dense(10,activation='softmax'))
model.compile(optimizer='adam', loss='categorical_crossentropy', metrics=['accuracy'])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epochs=10, batch_size=64, verbose=1, validation_split=0.05)
loss, accuracy = model.evaluate(X_test, y_test)
Testloss, Testaccuracy = model.evaluate(X_test, y_test)
print('Testloss:', Testloss)
print('Testaccuracy:', Testaccuracy)

 

二、Functional模型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Functional模型。函数式模型称作Functional,仔细研究发现其类名是Model,因此有时候也用Model来代表函数式模型,即Model模型。

我们知道Sequential模型类似一条路走到㡳的结构,如VGG也是一条路走到㡳的模型。那么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多个输出或者非循环有向模型,此时我们就应该选择使用函数式模型来构建。

函数式模型是最广泛的一类模型,Sequential模型是它的特例,下图给出了几种模型的简单示例:

Sequential模型示例

多输入单输出Functional模型的示例

单输入多输出Functional模型的示例

Keras 的函数式模型把层(layers)当作函数来使用,接收张量并返回张量。

我们先使用函数式模型来实现一个序贯模型(全连接网络模型):

from keras import Input
from keras import layers
from keras import models# 构建输入层的张量
input_tensor = Input(shape=(16,))
# 将输入层的返回的input_tensor作为参数输入到第一层网络的Dense中
dense_1 = layers.Dense(32, activation='relu')(input_tensor)
# 将第一层的返回的dense_1作为参数输入到第二层的Dense中
dense_2 = layers.Dense(64, activation='relu')(dense_1)
# 最后一层来构建输出层,并使用10个神经元来进行分类
output_tensor = layers.Dense(10, activation='softmax')(dense_2)
# 将输入层和输出层的张量输入模型中
model = models.Model(input_tensor, output_tensor)# 显示模型的相关信息
model.summary()

上述模型的网络结构示意图如下:

我们从图中可以了解到每一层的输出形状,参数情况。

那么基于Functional模型构建过程一般的步骤如下:

  1. 首先使用Keras的Input()方法来构建输入层,该层一般不含可输入的参数。

  2. 将输入层返回的张量继续输入到下一层,如果还有下一层,继续此操作

  3. 将输入层和输出层的张量输入模型中

 

上述代码只是使用函数式模型来构建一个非常简单的全连接网络。我们还未实现多输入单输出,单输入多输出和多输入多输出的模型,后期打算一个种类使用一期推文来进行详细的介绍。大家可以先学一下机器学习中的多模型融合相关的技术,这对于后期的学习十分有利。

 

三、总结

想必大家也已经知道了一些Sequential顺序模型和Functional模型相关的知识。对于Sequential而言掌握它是很容易的,大家或许对于函数式模型还不是很熟悉,但是没关系,后续我们会详细的探究不同输入和输出形式的函数式模型,到时候也会结合实例来进行阐述。

这篇关于深度学习——keras中的Sequential和Functional API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851671

相关文章

深度解析Java DTO(最新推荐)

《深度解析JavaDTO(最新推荐)》DTO(DataTransferObject)是一种用于在不同层(如Controller层、Service层)之间传输数据的对象设计模式,其核心目的是封装数据,... 目录一、什么是DTO?DTO的核心特点:二、为什么需要DTO?(对比Entity)三、实际应用场景解析

深度解析Java项目中包和包之间的联系

《深度解析Java项目中包和包之间的联系》文章浏览阅读850次,点赞13次,收藏8次。本文详细介绍了Java分层架构中的几个关键包:DTO、Controller、Service和Mapper。_jav... 目录前言一、各大包1.DTO1.1、DTO的核心用途1.2. DTO与实体类(Entity)的区别1

深度解析Python装饰器常见用法与进阶技巧

《深度解析Python装饰器常见用法与进阶技巧》Python装饰器(Decorator)是提升代码可读性与复用性的强大工具,本文将深入解析Python装饰器的原理,常见用法,进阶技巧与最佳实践,希望可... 目录装饰器的基本原理函数装饰器的常见用法带参数的装饰器类装饰器与方法装饰器装饰器的嵌套与组合进阶技巧

深度解析Spring Boot拦截器Interceptor与过滤器Filter的区别与实战指南

《深度解析SpringBoot拦截器Interceptor与过滤器Filter的区别与实战指南》本文深度解析SpringBoot中拦截器与过滤器的区别,涵盖执行顺序、依赖关系、异常处理等核心差异,并... 目录Spring Boot拦截器(Interceptor)与过滤器(Filter)深度解析:区别、实现

深度解析Spring AOP @Aspect 原理、实战与最佳实践教程

《深度解析SpringAOP@Aspect原理、实战与最佳实践教程》文章系统讲解了SpringAOP核心概念、实现方式及原理,涵盖横切关注点分离、代理机制(JDK/CGLIB)、切入点类型、性能... 目录1. @ASPect 核心概念1.1 AOP 编程范式1.2 @Aspect 关键特性2. 完整代码实

SpringBoot开发中十大常见陷阱深度解析与避坑指南

《SpringBoot开发中十大常见陷阱深度解析与避坑指南》在SpringBoot的开发过程中,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开发者也难免会遇到各种棘手的问题,本文将针对SpringBoot开发中十大常见的“坑... 目录引言一、配置总出错?是不是同时用了.properties和.yml?二、换个位置配置就失效?搞清楚加

HTML5 getUserMedia API网页录音实现指南示例小结

《HTML5getUserMediaAPI网页录音实现指南示例小结》本教程将指导你如何利用这一API,结合WebAudioAPI,实现网页录音功能,从获取音频流到处理和保存录音,整个过程将逐步... 目录1. html5 getUserMedia API简介1.1 API概念与历史1.2 功能与优势1.3

Go学习记录之runtime包深入解析

《Go学习记录之runtime包深入解析》Go语言runtime包管理运行时环境,涵盖goroutine调度、内存分配、垃圾回收、类型信息等核心功能,:本文主要介绍Go学习记录之runtime包的... 目录前言:一、runtime包内容学习1、作用:① Goroutine和并发控制:② 垃圾回收:③ 栈和

Python中文件读取操作漏洞深度解析与防护指南

《Python中文件读取操作漏洞深度解析与防护指南》在Web应用开发中,文件操作是最基础也最危险的功能之一,这篇文章将全面剖析Python环境中常见的文件读取漏洞类型,成因及防护方案,感兴趣的小伙伴可... 目录引言一、静态资源处理中的路径穿越漏洞1.1 典型漏洞场景1.2 os.path.join()的陷

Android学习总结之Java和kotlin区别超详细分析

《Android学习总结之Java和kotlin区别超详细分析》Java和Kotlin都是用于Android开发的编程语言,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本文主要介绍Android学习总结之Ja... 目录一、空安全机制真题 1:Kotlin 如何解决 Java 的 NullPointerExcep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