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力而行和软硬结合,这才是当下智能制造产业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文主要是介绍量力而行和软硬结合,这才是当下智能制造产业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对于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等产业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理性思维。

据相关数据显示,未来1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总规模将达6000亿元。仅仅从市场预期来看,工业机器人的未来走势还是值得人们所看好的。

量力而行和软硬结合,这才是当下智能制造产业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不过,在昨天正式落幕的、由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江苏省工程师学会承办,江苏省产研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南京中电熊猫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高级研修班(以下简称“研修班”)上,通过浙江大学设计工程及自动化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教授,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骆敏舟等六位行业顶级一线专家所带来的课程教授,我们意识到,针对工业机器人等细分产业与智能制造之间的关系,一份理性的思考是当前所必需的。

量力而行和软硬结合,这才是当下智能制造产业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智能时代,企业智能化程度越高越好是个“伪命题”

如今,“机器人取代人类”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尤其是当某公司被曝出用工业机器人替换人工的时候。的确,我们承认,工业机器人的加入使得工厂在成本和效率上得到了保证,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工厂采用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原因。从理论上讲,仅仅考虑成本和效率的话,企业的智能化程度应该是越高越好。但当我们将这个场景搬到现实,这个理论已然是一个“伪命题”。

量力而行和软硬结合,这才是当下智能制造产业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按照工作性质分,该人做的就人做,该机器人做的就机器人做。企业并不是智能化程度越高越好,要科学合理分配,考虑成本等多方因素,量力而行。”在于昨天正式结课的研修班上,浙江大学设计工程及自动化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教授如是说道。

与此同时,针对工业机器人的加入,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工业机器人并不是万能的,需要理性对待。谭建荣表示,在任何行业,都没有包治百病的良方。机器人并不能代替制造技术本身,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才是最核心的,不能因为机器人和智能化就失去了进取心和创新力。

不仅仅是在企业端,这也是我国当前在工业机器人,甚至是整个机器人产业中所常见的“通病”。我们能够看见,在工业机器人的设计研发、应用落地等等方面,从国际角度而言,我国还相差一段距离,而这其中所欠缺的就是创新能力。

量力而行和软硬结合,这才是当下智能制造产业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不仅仅是部署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还要讲究一个软硬结合

在研修班的教课过程中,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骆敏舟称,未来智能机器人技术发展及应用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高品质个性化设计追求和多品种小批量制造;二是以服务为核心;三是打通软硬件环节。其中,他现场还着重表示,工业管理软件应用需要格外关注

说到“软硬结合”,硬件主要指的就是工业机器人应该不用多做质疑了,至于软件,指代的就是技术和解决方案,比如MES系统。MES是一套面向制造企业车间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制造数据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工具工装管理、采购管理、成本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底层数据集成分析、上层数据集成分解等诸多管理模块,为企业打造一个扎实、可靠、全面、可行的制造协同管理平台。如此一来,在工业机器人等硬件设备在运作的时候,基于MES系统的这些管理模块,工厂和企业可以充分协调的管理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并且,其中的数据分析也将协助管理者作出相关决策。

另外,云服务也是当下颇受关注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之一。据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的预计,到2020年,工业互联网市场全球规模将达到2250亿美元,其中1250亿美元来自软件,1000亿美元来自软件平台与操作系统。而在市场之中,GE、西门子、施耐德以及霍尼韦尔等众多企业也是先后搭建起自己的工业云。

从这些方面来看,在工业机器人这类硬件广受关注的同时,MES系统、工业云等工业管理软件这一市场也正在大放异彩。

量力而行和软硬结合,这才是当下智能制造产业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从《中国制造2025》到《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再到《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这些政策条例无一不显示着我国对于“智能制造”的重视。

在情势大好,兼之政府大力扶持之下,难免有的玩家会心浮气躁,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悬崖勒马。他们认清智能制造产业与下属各个细分领域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各个细分领域之间的打通与配合。如此才能有效促进国内智能制造产业的良性发展,而不是盲目的跟随大流,或者是原地踏步。


原文发布时间: 2017-08-19 14:32
本文作者: 韩璐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镁客网,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镁客网。

这篇关于量力而行和软硬结合,这才是当下智能制造产业所需要注意的问题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813232

相关文章

线上Java OOM问题定位与解决方案超详细解析

《线上JavaOOM问题定位与解决方案超详细解析》OOM是JVM抛出的错误,表示内存分配失败,:本文主要介绍线上JavaOOM问题定位与解决方案的相关资料,文中通过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需要的朋... 目录一、OOM问题核心认知1.1 OOM定义与技术定位1.2 OOM常见类型及技术特征二、OOM问题定位工具

Vue3绑定props默认值问题

《Vue3绑定props默认值问题》使用Vue3的defineProps配合TypeScript的interface定义props类型,并通过withDefaults设置默认值,使组件能安全访问传入的... 目录前言步骤步骤1:使用 defineProps 定义 Props步骤2:设置默认值总结前言使用T

Spring 中的切面与事务结合使用完整示例

《Spring中的切面与事务结合使用完整示例》本文给大家介绍Spring中的切面与事务结合使用完整示例,本文通过实例代码给大家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需要的朋友参考... 目录 一、前置知识:Spring AOP 与 事务的关系 事务本质上就是一个“切面”二、核心组件三、完

Web服务器-Nginx-高并发问题

《Web服务器-Nginx-高并发问题》Nginx通过事件驱动、I/O多路复用和异步非阻塞技术高效处理高并发,结合动静分离和限流策略,提升性能与稳定性... 目录前言一、架构1. 原生多进程架构2. 事件驱动模型3. IO多路复用4. 异步非阻塞 I/O5. Nginx高并发配置实战二、动静分离1. 职责2

解决升级JDK报错:module java.base does not“opens java.lang.reflect“to unnamed module问题

《解决升级JDK报错:modulejava.basedoesnot“opensjava.lang.reflect“tounnamedmodule问题》SpringBoot启动错误源于Jav... 目录问题描述原因分析解决方案总结问题描述启动sprintboot时报以下错误原因分析编程异js常是由Ja

MySQL 表空却 ibd 文件过大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MySQL表空却ibd文件过大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本文给大家介绍MySQL表空却ibd文件过大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本文给大家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需要的朋友参考... 目录一、问题背景:表空却 “吃满” 磁盘的怪事二、问题复现:一步步编程还原异常场景1. 准备测试源表与数据

解决Nginx启动报错Job for nginx.service failed because the control process exited with error code问题

《解决Nginx启动报错Jobfornginx.servicefailedbecausethecontrolprocessexitedwitherrorcode问题》Nginx启... 目录一、报错如下二、解决原因三、解决方式总结一、报错如下Job for nginx.service failed bec

SysMain服务可以关吗? 解决SysMain服务导致的高CPU使用率问题

《SysMain服务可以关吗?解决SysMain服务导致的高CPU使用率问题》SysMain服务是超级预读取,该服务会记录您打开应用程序的模式,并预先将它们加载到内存中以节省时间,但它可能占用大量... 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CPU使用率居高不下是许多用户都遇到过的问题,其中名为SysMain的服务往往是罪魁

MySQ中出现幻读问题的解决过程

《MySQ中出现幻读问题的解决过程》文章解析MySQLInnoDB通过MVCC与间隙锁机制在可重复读隔离级别下解决幻读,确保事务一致性,同时指出性能影响及乐观锁等替代方案,帮助开发者优化数据库应用... 目录一、幻读的准确定义与核心特征幻读 vs 不可重复读二、mysql隔离级别深度解析各隔离级别的实现差异

C++ vector越界问题的完整解决方案

《C++vector越界问题的完整解决方案》在C++开发中,std::vector作为最常用的动态数组容器,其便捷性与性能优势使其成为处理可变长度数据的首选,然而,数组越界访问始终是威胁程序稳定性的... 目录引言一、vector越界的底层原理与危害1.1 越界访问的本质原因1.2 越界访问的实际危害二、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