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语言基础的代码语法解译笔记

2024-03-09 07:04

本文主要是介绍R语言基础的代码语法解译笔记,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1、双冒号,即:“::”

要使用某个包里的函数,通常做法是先加载(library)包,再调用函数。最新加载的包的namespace会成为最新的enviroment,某些情况下可能影响函数的结果。而package name::functionname的用法,一是可以在需要用某个函数时临时直接加载包,不用事先library。另一点更重要的是尽可能减少library带来的附带作用,这一点在开发R包时影响较大。而这种写法的副作用,是会稍微慢上那么几毫秒,在需要反复循环使用一个函数时对效率有影响,其他时候除了写起来麻烦一点,基本没有显见的副作用。

2、%>% (向右操作符,forward-pipe operator)

把左侧的数据或表达式,传递给右侧的函数调用或表达式进行运行,可以连续操作。相当于将左边的作为右边函数的第一个参数。

现实原理如下图所示,使用%>%把左侧的程序的数据集A传递右侧程序的B函数,B函数的结果数据集再向右侧传递给C函数,最后完成数据计算。

例如:

  • f(x,y)等价于x %>% f(y)
  • g(f(x,y),z)等价于x %>% f(y) %>% g()
library(ggplot2)
library(dplyr)cut_depth <- group_by(diamonds,cut,depth)
cut_depth <- summarise(cut_depth,n=n())
cut_depth <- filter(cut_depth,depth>55,depth<70)
cut_depth <- mutate(cut_depth,prop=n/sum(n))
cut_depth# 使用%>%
cut_depth1 <- diamonds%>%group_by(cut,depth)%>%summarise(n=n())%>%filter(depth>55,depth<70)%>%mutate(prop=n/sum(n))
cut_depth1# 另外一个例子
library(magrittr)set.seed(123) #设置种子序列,保证结果可重复
n1<-rnorm(10000)        
n2<-abs(n1)*50        
n3<-matrix(n2,ncol = 100) 
n4<-round(rowMeans(n3))
hist(n4%%7)# 使用 %>%
set.seed(123)
rnorm(10000) %>%abs %>% `*` (50)  %>%matrix(ncol=100)  %>%rowMeans %>% round %>% `%%`(7) %>% hist

3、%T>%(向左操作符,tee operator)

功能和 %>% 基本是一样的,只不过它是把左边的值做为传递的值,而不是当前步计算得到的值。

现实原理如下图所示,使用%T>%把左侧的程序的数据集A传递右侧程序的B函数,B函数的结果数据集不再向右侧传递,而是把B左侧的A数据集再次向右传递给C函数,最后完成数据计算。

例子:

假设我们计算如下:

library(magrittr)set.seed(123)
rnorm(10000) %>%abs %>% `*` (50)  %>%matrix(ncol=100)  %>%rowMeans %>% round %>% `%%`(7) %>% hist %>% sum

提示报错。这是由于输出直方图后,返回值为空,那么再继续使用管道,就会把空值向右进行传递,这样计算最后一步时就会出错。这时我们需求的是,把除以7的余数向右传递给最后一步求和。

使用%T>%改成如下:

library(magrittr)set.seed(123)
rnorm(10000) %>%abs %>% `*` (50)  %>%matrix(ncol=100)  %>%rowMeans %>% round %>% `%%`(7) %T>% hist %>% sum

计算出结果。

4、 %$% (解释操作符,exposition pipe-operator)

%$%的作用是把左侧数据的属性名传给右侧,让右侧的调用函数直接通过名字,就可以获取左侧的数据。比如,我们获得一个data.frame类型的数据集,通过使用 ,在右侧的函数中可以直接使用列名操作数据。

现实原理如下图所示,使用%$%把左侧的程序的数据集A传递右侧程序的B函数,同时传递数据集A的属性名,作为B函数的内部变量方便对A数据集进行处理,最后完成数据计算。

例子:

下面定义一个10行3列的data.frame,列名分别为x,y,z,获取x列大于5的数据集。使用 %$% 把列名x直接传到右侧进行判断。这里.代表左侧的完整数据对象。一行代码就实现了需求,而且这里不需要显示的定义中间变量。

library(magrittr)set.seed(123)
df<-data.frame(x=1:10,y=rnorm(10),z=letters[1:10])
df[df$x>5,]# 使用%$%后
set.seed(123)
data.frame(x=1:10,y=rnorm(10),z=letters[1:10]) %$% .[x>5,]

5、%<>% (复合赋值操作符,compound assignment pipe-operator)

%<>%复合赋值操作符, 功能与 %>% 基本是一样的,多了一项额外的操作,就是把结果写回到最左侧的对象(覆盖原来的值)。比如,我们需要对一个数据集进行排序,那么需要获得排序的结果,用%<>%就是非常方便的。

现实原理如下图所示,使用%<>%把左侧的程序的数据集A传递右侧程序的B函数,B函数的结果数据集再向右侧传递给C函数,C函数结果的数据集再重新赋值给A,完成整个过程。

例子:

library(magrittr)set.seed(123)
x<-rnorm(10)
x %>% abs %>% sort
x # 取完绝对值,排完序之后的结果并没有直接写到x里面去# 使用%<>%
set.seed(123)
x<-rnorm(10)
x %<>% abs %>% sort
x # 但是如果使用%<>%操作符,你会发现取完绝对值,排完序之后的结果直接覆盖掉了原来的x。

6、符号:$

$符号用于提取数据框(data frame)或列表(list)中的成员。它允许访问数据框或列表中的某个列(成员),并返回该列的值。

例子:

df <- data.frame(name = c("Alice", "Bob", "Charlie"),age = c(25, 30, 35))df$name
df$age

注意:$符号只能用于数据框和列表类型的对象,不能用于向量和其他对象。

7、as.factor 或 factor函数作用

as.factor函数用于将一个变量转换为因子(factor)类型(强制转换),分组时用的较多。因子是R语言中用于表示分类变量的数据类型。当将一个变量转换为因子时,R会自动将变量的不同取值作为因子的水平(level),并将原始变量的值替换为对应水平的编码。可以使用as.factor()函数取代factor()函数。

例子:

gender <- c("男", "女", "男", "男", "女")gender_factor <- as.factor(gender)
gender_factor

这里返回结果包括以下两个。

  • x向量,这是将转换为因子的向量。
  • levels:原x向量内元素的可能值。

可以使用参数levels强制设定分类数据的顺序:

gender <- c("男", "女", "男", "男", "女")gender_factor <- factor(gender, levels=c("女", "男"))
gender_factor

如果有缺失的Levels值,也可以使用levels参数设置完整的Levels数据:

gender <- c("男", "女", "男", "男", "女")gender_factor <- factor(gender, levels=c("女", "男", "中"))
gender_factor

将因子水平进行修改:

gender <- c("男", "女", "男", "男", "女")gender_factor <- factor(gender, levels=c("女", "男", "中"), labels = c("1","2","3"))
gender_factor

注意:指定levels时,使用as.factor会报错。

8、aes 函数作用

aes函数是ggplot2包中的一个重要函数,用于创建美学映射(Aesthetic Mapping),即将数据的变量映射到图形的美学属性上。

aes函数的使用通常发生在ggplot()函数中的mapping参数中。它允许将数据的变量映射到图形的不同属性,如颜色、形状、大小、位置等。通过将美学属性与具体的数据列关联,可以创建丰富多样的图形效果,并在不同的图层中进行数据可视化。

# 映射函数,函数的最常见参数有两个
# x:x向量,将数据映射到本图层的x轴
# y:y向量,将数据映射到本图层的y轴
# …:其他向量,将数据映射到本图层的其他几何要素上library(ggplot2)
aes(x, y, ...)

9、scale_colour_manual 函数作用

scale_colour_manual是ggplot2包中的一个函数,用于手动自定义颜色映射。它允许用户指定不同数据值对应的颜色,以及设置相应的标签和图例。

scale_colour_manual函数通常与ggplot函数中的aes函数和相关的图层函数(如geom_point、geom_line等)一起使用,用于自定义颜色映射。例如,使用以下代码可以创建一个散点图,并手动指定数据值1对应的颜色为红色,数据值2对应的颜色为蓝色。

library(ggplot2)# 创建数据框
df <- data.frame(x = c(1, 2, 1, 2), y = c(1, 2, 2, 1), group = c(1, 1, 2, 2))# 绘制散点图,并手动指定颜色映射
ggplot(data = df, mapping = aes(x = x, y = y, color = factor(group))) +geom_point() + # 绘制散点图scale_color_manual(values = c("red", "blue"))

上述代码首先创建了一个数据框df,其中包含了三个变量x、y和group。然后使用ggplot函数创建一个散点图,并使用aes函数将x映射到x轴,y映射到y轴,group映射到颜色属性。最后,使用geom_point函数绘制散点图,并使用scale_color_manual函数手动指定颜色映射,将group为1的数据值映射为红色,group为2的数据值映射为蓝色。

通过调整scale_color_manual函数中的values参数,可以指定更多数据值对应的颜色。

10、scale_fill_manual 函数作用

scale_fill_manual是ggplot2包中的一个函数,用于手动自定义填充颜色的映射。它允许用户指定不同数据值对应的填充颜色,以及设置相应的标签和图例。

scale_fill_manual函数通常与ggplot函数中的aes函数和相关的图层函数(如geom_bar、geom_area等)一起使用,用于自定义填充颜色映射。例如,使用以下代码可以创建一个柱状图,并手动指定不同类别的填充颜色。

library(ggplot2)# 创建数据框
df <- data.frame(category = c("A", "B", "C", "D"),value = c(10, 15, 20, 25))# 创建柱状图,并手动指定填充颜色映射
ggplot(data = df, mapping = aes(x = category, y = value, fill = category)) +geom_col() +scale_fill_manual(values = c("red", "blue", "green", "yellow"))

上述代码首先创建了一个数据框df,其中包含了两个变量category和value。然后使用ggplot函数创建一个柱状图,并使用aes函数将category映射到x轴,value映射到y轴,以及作为柱子的填充颜色。最后,使用geom_col函数绘制柱状图,并使用scale_fill_manual函数手动指定填充颜色映射,将不同的category类别映射为不同的颜色。

通过调整scale_fill_manual函数中的values参数,可以指定更多数据值对应的填充颜色。

11、stat_ellipse 函数作用

stat_ellipse是ggplot2包中的一个统计变换函数,用于在散点图上添加椭圆。它可以根据给定的数据点的均值和协方差矩阵,绘制出椭圆来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提供了对数据集的可视化描述。

stat_ellipse函数通常与geom_point函数一起使用,用于在散点图上显示椭圆。例如,使用以下代码可以创建一个带有椭圆的散点图。

library(ggplot2)# 创建数据框
df <- data.frame(x = rnorm(100), y = rnorm(100))# 绘制散点图,并添加椭圆
ggplot(data = df, mapping = aes(x = x, y = y)) +geom_point() +stat_ellipse()

上述代码首先创建了一个数据框df,其中包含了两个随机生成的变量x和y。然后使用ggplot函数创建一个散点图,并使用aes函数将x映射到x轴,y映射到y轴。最后,使用geom_point函数绘制散点图,并使用stat_ellipse函数添加椭圆。

stat_ellipse函数默认使用95%的置信区间绘制椭圆,即表示数据的大致范围。还可以通过调整参数来定制椭圆的样式,例如设置椭圆的颜色、填充、线条类型等。

完整例子:

## 设置种子
set.seed(20240208)## R包加载
library(ggplot2)## 数据构建(无意义)
data1<-data.frame(x=rnorm(500,mean = 15,sd=10),y=rnorm(500,mean = 10,sd=10))
data2<-data.frame(x=rnorm(500,mean = 20,sd=10),y=rnorm(500,mean = 15,sd=10))
data<-rbind(data1,data2)## kmeans聚类
kmeans<-kmeans(data,2,nstart = 1000)
data$cluster<-as.factor(kmeans$cluster)## 绘图
ggplot(data = data,aes(x=x,y=y,color=cluster))+geom_point(alpha=0.3)+stat_ellipse(aes(x=x,y=y,fill=cluster),geom = "polygon",level = 0.95,alpha=0.2)+scale_colour_manual(values = c("#00AFBB","#FC4E07"))+scale_fill_manual(values = c("#00AFBB","#FC4E07"))+theme_bw()->p1
print(p1)

这篇关于R语言基础的代码语法解译笔记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789890

相关文章

从基础到高级详解Python数值格式化输出的完全指南

《从基础到高级详解Python数值格式化输出的完全指南》在数据分析、金融计算和科学报告领域,数值格式化是提升可读性和专业性的关键技术,本文将深入解析Python中数值格式化输出的相关方法,感兴趣的小伙... 目录引言:数值格式化的核心价值一、基础格式化方法1.1 三种核心格式化方式对比1.2 基础格式化示例

Redis实现高效内存管理的示例代码

《Redis实现高效内存管理的示例代码》Redis内存管理是其核心功能之一,为了高效地利用内存,Redis采用了多种技术和策略,如优化的数据结构、内存分配策略、内存回收、数据压缩等,下面就来详细的介绍... 目录1. 内存分配策略jemalloc 的使用2. 数据压缩和编码ziplist示例代码3. 优化的

redis-sentinel基础概念及部署流程

《redis-sentinel基础概念及部署流程》RedisSentinel是Redis的高可用解决方案,通过监控主从节点、自动故障转移、通知机制及配置提供,实现集群故障恢复与服务持续可用,核心组件包... 目录一. 引言二. 核心功能三. 核心组件四. 故障转移流程五. 服务部署六. sentinel部署

Python 基于http.server模块实现简单http服务的代码举例

《Python基于http.server模块实现简单http服务的代码举例》Pythonhttp.server模块通过继承BaseHTTPRequestHandler处理HTTP请求,使用Threa... 目录测试环境代码实现相关介绍模块简介类及相关函数简介参考链接测试环境win11专业版python

GO语言短变量声明的实现示例

《GO语言短变量声明的实现示例》在Go语言中,短变量声明是一种简洁的变量声明方式,使用:=运算符,可以自动推断变量类型,下面就来具体介绍一下如何使用,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目录基本语法功能特点与var的区别适用场景注意事项基本语法variableName := value功能特点1、自动类型推

GO语言中函数命名返回值的使用

《GO语言中函数命名返回值的使用》在Go语言中,函数可以为其返回值指定名称,这被称为命名返回值或命名返回参数,这种特性可以使代码更清晰,特别是在返回多个值时,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目录基本语法函数命名返回特点代码示例命名特点基本语法func functionName(parameters) (nam

Python从Word文档中提取图片并生成PPT的操作代码

《Python从Word文档中提取图片并生成PPT的操作代码》在日常办公场景中,我们经常需要从Word文档中提取图片,并将这些图片整理到PowerPoint幻灯片中,手动完成这一任务既耗时又容易出错,... 目录引言背景与需求解决方案概述代码解析代码核心逻辑说明总结引言在日常办公场景中,我们经常需要从 W

使用Spring Cache本地缓存示例代码

《使用SpringCache本地缓存示例代码》缓存是提高应用程序性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将频繁访问的数据存储在内存中,可以减少数据库访问次数,从而加速数据读取,:本文主要介绍使用SpringCac... 目录一、Spring Cache简介核心特点:二、基础配置1. 添加依赖2. 启用缓存3. 缓存配置方案方案

从基础到进阶详解Python条件判断的实用指南

《从基础到进阶详解Python条件判断的实用指南》本文将通过15个实战案例,带你大家掌握条件判断的核心技巧,并从基础语法到高级应用一网打尽,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学习一... 目录​引言:条件判断为何如此重要一、基础语法:三行代码构建决策系统二、多条件分支:elif的魔法三、

Python WebSockets 库从基础到实战使用举例

《PythonWebSockets库从基础到实战使用举例》WebSocket是一种全双工、持久化的网络通信协议,适用于需要低延迟的应用,如实时聊天、股票行情推送、在线协作、多人游戏等,本文给大家介... 目录1. 引言2. 为什么使用 WebSocket?3. 安装 WebSockets 库4. 使用 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