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a的原理,中国小学生游戏在践行

2024-02-27 21:30

本文主要是介绍Sora的原理,中国小学生游戏在践行,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大家龙年好呀,春节假期和家人出去浪了,旅行期间,几乎没刷社交媒体信息。等我17号回到家仔细看手机,Sora的消息铺面而来,什么“新革命”、“划时代”、“新纪元”······说的挺神呼。

任何新事物出现,讨论热烈是好事,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真实情况如何,还是要去看看产品的技术原理。

OpenAI已在官网发布了Sora的技术文档,发布一周后的今天,鹅厂研究院翻译了这篇技术文档。(咱就是说,同样是研究机构,有些在创新引领,有些沦为翻译搬运工还不标注来源,挺戏谑啊~)

昨天晚上我认真看过Sora的技术文档后,突然启发我回忆起童年玩过的一款游戏,相信大部分国人都玩过。以下内容只是个人见解,不喜勿喷,欢迎评论区探讨~

与Sora原理相似的中国小学生游戏

先简介一下这款小学生游戏原理,方便后面模仿理解Sora原理。

假设一个班上有6个小学生,A、B、C、D、E、F。每个人分到6张纸,同一个人分到的纸颜色相同。让6个小学生分别独自在自己分到的纸上写主语、谓语、宾语、时间副词、地点副词、形容词的词组,如图所示:

然后,把A、B、C、D、E、F小学生写的纸条都折成相同大小的阄,按颜色分成6堆。

接下来,让A学生依次在黄色阄、蓝色阄、绿色阄、灰色阄·······、紫色阄中分别抽一张。每次抽取后都不放回,36张阄组成的场景共有720种。其中:
               既可以组成简短的场景片刻,比如“饥饿的小明晚上在房间吃鸡腿”;

       

              也可以组成滑稽的动态场景,比如“1940年,狗子在书房激烈的玩粑粑”;
              还可以组成一个有时间跨度(durations)的场景系列。比如:
                                “饥饿的小明晚上在房间吃鸡腿,(想到了)
                                马冬梅昨天在餐厅开心的喝奶茶,(与此同时),
                                 小明家安静的猫正在痛苦的拉粑粑。小明看作业(中)写(着),
                                      上世纪狗子在院里谨慎的看家······“

有孩子的可以尝试带家里的小学生玩一玩上述游戏,有助于启蒙汉语语法结构、英语语法结构,当然,也可以用这个游戏为高年级孩子形象讲解,大模型的token是什么。

还没当父母的有志青年们,请继续往下看,上述的游戏和Sora原理的共通之处。

Sora技术原理中的关键--patch

上述游戏的每个阄,就相当于Sora中的patch。只不过,上述游戏的阄是二维平面文字,patch是带像素空间的三维立体数据包。根据技术文档介绍,Sora是一个扩散模型,它接受输入的噪声包( noisy patches),然后被训练去预测原始的“干净”包。

OpenAI在Sora的技术文档里,用大语言模型的token类比了patch在文字生成视频中的过程,并放出了Sora的三维patch解码器模型,如下图所示:

同样,咱们上述抓阄游戏有同样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就说这原理像不像吧?大道无形啊!!!

当然,咱们的抓阄游戏比较粗糙,但是Sora刚开始训练生出的视频画面也很抽象啊。随着训练量的增加,Sora的扩散转换器生成的视频样本越来越清晰。如下图所示:

小狗视频从左往右依次是初始训练、4倍训练、32倍训练。

类似地,咱们上述介绍的抓阄游戏,只以6个要素(6种颜色的纸条)来描述场景。如果我们要素增加,比如“小明吃鸡腿”这个动作,我们加上,“小明第一口花了0.05秒咬到鸡腿上的皮,然后用了0.1秒咬到鸡腿上的肉,直到0.2秒时吃到第一口鸡腿肉,并开始用牙齿咀嚼······”,以此类推,“饥饿的小明晚上在房间吃鸡腿”这个场景,高低可以整出10分钟视频。(至少,我一般需要十几分钟能吃完一个鸡腿😂)

所以,咱们上述抓阄游戏,把每个小学生的抓阄结果连成一句话后,让DALL·E 2、DALL·E 3根据文字生成图片,然后再根据一定的逻辑把成百上千的图片一帧一帧的连起来,就可以形成一个视频雏形。毕竟,连OpenAI也在Sora的技术文档里写道,“

因为视频本质上就是由连续帧构成的,所以图像也可以看作是单帧的视频。通过基于包的表示方式,Sora能够跨越不同分辨率、持续时间和纵横比的视频和图像进行训练。在推理阶段,只需在适当大小网格中安排随机初始化的包,以此控制生成视频的大小和分辨率。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我们的小学生早已在游戏中模拟“文生视频”的原理,

为什么我们没有创造出Sora此类产品?

PS: Sora的技术文档的内容详实,更多细节将在之后更新~

这篇关于Sora的原理,中国小学生游戏在践行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753652

相关文章

ShardingProxy读写分离之原理、配置与实践过程

《ShardingProxy读写分离之原理、配置与实践过程》ShardingProxy是ApacheShardingSphere的数据库中间件,通过三层架构实现读写分离,解决高并发场景下数据库性能瓶... 目录一、ShardingProxy技术定位与读写分离核心价值1.1 技术定位1.2 读写分离核心价值二

深度解析Python中递归下降解析器的原理与实现

《深度解析Python中递归下降解析器的原理与实现》在编译器设计、配置文件处理和数据转换领域,递归下降解析器是最常用且最直观的解析技术,本文将详细介绍递归下降解析器的原理与实现,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 目录引言:解析器的核心价值一、递归下降解析器基础1.1 核心概念解析1.2 基本架构二、简单算术表达

深入浅出Spring中的@Autowired自动注入的工作原理及实践应用

《深入浅出Spring中的@Autowired自动注入的工作原理及实践应用》在Spring框架的学习旅程中,@Autowired无疑是一个高频出现却又让初学者头疼的注解,它看似简单,却蕴含着Sprin... 目录深入浅出Spring中的@Autowired:自动注入的奥秘什么是依赖注入?@Autowired

从原理到实战解析Java Stream 的并行流性能优化

《从原理到实战解析JavaStream的并行流性能优化》本文给大家介绍JavaStream的并行流性能优化:从原理到实战的全攻略,本文通过实例代码给大家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工作具有一定的... 目录一、并行流的核心原理与适用场景二、性能优化的核心策略1. 合理设置并行度:打破默认阈值2. 避免装箱

Python中的filter() 函数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技巧

《Python中的filter()函数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技巧》Python的filter()函数用于筛选序列元素,返回迭代器,适合函数式编程,相比列表推导式,内存更优,尤其适用于大数据集,结合lamb... 目录前言一、基本概念基本语法二、使用方式1. 使用 lambda 函数2. 使用普通函数3. 使用 N

MyBatis-Plus 与 Spring Boot 集成原理实战示例

《MyBatis-Plus与SpringBoot集成原理实战示例》MyBatis-Plus通过自动配置与核心组件集成SpringBoot实现零配置,提供分页、逻辑删除等插件化功能,增强MyBa... 目录 一、MyBATis-Plus 简介 二、集成方式(Spring Boot)1. 引入依赖 三、核心机制

Python利用GeoPandas打造一个交互式中国地图选择器

《Python利用GeoPandas打造一个交互式中国地图选择器》在数据分析和可视化领域,地图是展示地理信息的强大工具,被将使用Python、wxPython和GeoPandas构建的交互式中国地图行... 目录技术栈概览代码结构分析1. __init__ 方法:初始化与状态管理2. init_ui 方法:

redis和redission分布式锁原理及区别说明

《redis和redission分布式锁原理及区别说明》文章对比了synchronized、乐观锁、Redis分布式锁及Redission锁的原理与区别,指出在集群环境下synchronized失效,... 目录Redis和redission分布式锁原理及区别1、有的同伴想到了synchronized关键字

Linux中的HTTPS协议原理分析

《Linux中的HTTPS协议原理分析》文章解释了HTTPS的必要性:HTTP明文传输易被篡改和劫持,HTTPS通过非对称加密协商对称密钥、CA证书认证和混合加密机制,有效防范中间人攻击,保障通信安全... 目录一、什么是加密和解密?二、为什么需要加密?三、常见的加密方式3.1 对称加密3.2非对称加密四、

setsid 命令工作原理和使用案例介绍

《setsid命令工作原理和使用案例介绍》setsid命令在Linux中创建独立会话,使进程脱离终端运行,适用于守护进程和后台任务,通过重定向输出和确保权限,可有效管理长时间运行的进程,本文给大家介... 目录setsid 命令介绍和使用案例基本介绍基本语法主要特点命令参数使用案例1. 在后台运行命令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