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端开发、多端部署,多操作系统背景下的移动开发利器

2024-02-27 20:20

本文主要是介绍一端开发、多端部署,多操作系统背景下的移动开发利器,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今年,在中国,被各大媒体和开发者称为“鸿蒙元年”。

在2023年底就有业内人士透露,华为明年将推出不兼容安卓的鸿蒙版本,未来IOS、鸿蒙、安卓将成为三个各自独立的系统。果不其然,2024年1月18日的开发者(HDC)大会上,就官宣了“纯血鸿蒙”操作系统即将于2024年3季度正式投产。

伴随着鸿蒙开始研发独立的手机操作系统--HarmonyOS NEXT,小米、vivo两大手机厂商也相继官宣自研操作系统。

似乎一夜间,全球的移动应用操作系统不再被IOS和Andriod垄断。

App开发该如何应对多移动端侧的现象?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十年前,移动应用开发领域是“一片净土”,只需要维护IOS & Andriod端,顶多再多一个Windows端,如果产品形态相对简单,使用原生开发,最多每个端1-2名开发人员便可。

十年后,独立移动操作系统开始增加,还有未来不可预见的、有望与其他操作系统PK的厂商加入,叠加互联网的需求迭代越来越快,如果还继续用原生的方法开发业务,那么产品市场化的速度是远远赶不上的。

业务没有技术的加持,就好比折翼的小鸟,行动处处受影响。

混合开发框架的流行

混合app开发框架是指能够同时支持原生开发和Web开发的框架,它可以将原生应用和Web应用的优势结合起来,为开发者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开发体验。

混合app开发框架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当时PhoneGap(现为Cordova)框架的发布标志着混合app开发的开始。PhoneGap允许开发者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来开发跨平台的移动应用,并通过插件来访问原生设备功能。随后,混合app开发框架得到了快速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流行的框架,如Ionic、React Native、Xamarin等。2016年至今,混合app开发框架趋于成熟,并开始向更细分的方向发展。

有了混合开发框架和技术实践下,让“一端开发,多端部署”的概念执行成为可能。

混合app开发框架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技术原理:

  • WebView:使用WebView控件将Web页面嵌入到原生应用中,从而实现跨平台开发。

  • JavaScript桥:提供JavaScript与原生代码之间的通信桥梁,使得Web代码可以访问原生设备功能。

特性包括以下四点:

  • 跨平台开发:使用一套代码可以开发Android、iOS等多个平台的应用。

  • 快速开发:提供丰富的UI组件和API,可以快速构建应用原型。

  • 性能优化: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提升应用性能。

  • 原生功能支持:可以访问原生设备功能,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Native+小程序」的混合开发模式更优

从2017年微信首次推出小程序开始,经过四年发展,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推出自己的小程序应用平台,小程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新技术标准”。截至2021年上半年,全网小程序数量突破700万个,其中,微信小程序是行业主流,数量超过430万个,占比高达约61.43%。

借着微信的红利,使用“小程序转换工具”(小程序容器技术,如FinClip;或跨端框架,如Flutter、Weex等),将已有微信小程序一键转换成App,并进行用户活跃和留存,加上社交平台应用作为引流,企业可谓低成本(只需有小程序)的将业务覆盖用户整个生命周期。

将小程序转成App的开发实例

近期在研究FinClip的免费“小程序转换App”工具,发现还挺好用,大致步骤如下:

  1. 上传小程序代码包:如果已经有微信小程序应用,那么下载一下他们家的FinClip Studio(IDE开发工具)进行简单的转换。

  2. 使用微信登录插件:已经预先调试好的微信登录插件,非常方便,能够在转好的App中,通过一个中间转换的小程序调起微信登录接口,快速跑通业务。

  3. 生成App前必要的配置:如App图标、启动闪屏、权限配置等

  4. 生成App:配置一下对应IOS或Andriod的证书,然后「一键」生成App

实操下来,这个工具还是挺方便的。当然,其他跨端转换框架应该也是操作便捷,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试试。

Plus惊喜:将小程序转换为App,如果小程序容器技术支持鸿蒙NEXT版本,那么,使用已有小程序+转换App的功能,便能快速开发出一套适配兼容鸿蒙NEXT操作系统的App。

混合app开发框架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原生开发的壁垒,为开发者提供了更高效、更便捷的开发体验。开发者只需使用一套代码,即可开发出适用于多个平台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和时间。

此外,混合app开发框架还可以充分利用原生平台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例如,混合app可以访问原生设备功能,如摄像头、GPS等,并可以与原生应用无缝衔接。

混合app开发框架正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多独立操作系统 & 移动开发需求并存的主流选择。

这篇关于一端开发、多端部署,多操作系统背景下的移动开发利器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753505

相关文章

Nginx分布式部署流程分析

《Nginx分布式部署流程分析》文章介绍Nginx在分布式部署中的反向代理和负载均衡作用,用于分发请求、减轻服务器压力及解决session共享问题,涵盖配置方法、策略及Java项目应用,并提及分布式事... 目录分布式部署NginxJava中的代理代理分为正向代理和反向代理正向代理反向代理Nginx应用场景

一文详解Python如何开发游戏

《一文详解Python如何开发游戏》Python是一种非常流行的编程语言,也可以用来开发游戏模组,:本文主要介绍Python如何开发游戏的相关资料,文中通过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目录一、python简介二、Python 开发 2D 游戏的优劣势优势缺点三、Python 开发 3D

基于Python开发Windows自动更新控制工具

《基于Python开发Windows自动更新控制工具》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操作系统更新已成为计算机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一款基于Python和PyQt5的Windows自动更新控制工具,有需要的可... 目录设计原理与技术实现系统架构概述数学建模工具界面完整代码实现技术深度分析多层级控制理论服务层控制注

Java中的分布式系统开发基于 Zookeeper 与 Dubbo 的应用案例解析

《Java中的分布式系统开发基于Zookeeper与Dubbo的应用案例解析》本文将通过实际案例,带你走进基于Zookeeper与Dubbo的分布式系统开发,本文通过实例代码给大家介绍的非常详... 目录Java 中的分布式系统开发基于 Zookeeper 与 Dubbo 的应用案例一、分布式系统中的挑战二

Linux中查看操作系统及其版本信息的多种方法

《Linux中查看操作系统及其版本信息的多种方法》在服务器运维或者部署系统中,经常需要确认服务器的系统版本、cpu信息等,在Linux系统中,有多种方法可以查看操作系统及其版本信息,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 目录1. lsb_pythonrelease 命令2. /etc/os-release 文件3. h

linux部署NFS和autofs自动挂载实现过程

《linux部署NFS和autofs自动挂载实现过程》文章介绍了NFS(网络文件系统)和Autofs的原理与配置,NFS通过RPC实现跨系统文件共享,需配置/etc/exports和nfs.conf,... 目录(一)NFS1. 什么是NFS2.NFS守护进程3.RPC服务4. 原理5. 部署5.1安装NF

Redis高性能Key-Value存储与缓存利器常见解决方案

《Redis高性能Key-Value存储与缓存利器常见解决方案》Redis是高性能内存Key-Value存储系统,支持丰富数据类型与持久化方案(RDB/AOF),本文给大家介绍Redis高性能Key-... 目录Redis:高性能Key-Value存储与缓存利器什么是Redis?为什么选择Redis?Red

基于Go语言开发一个 IP 归属地查询接口工具

《基于Go语言开发一个IP归属地查询接口工具》在日常开发中,IP地址归属地查询是一个常见需求,本文将带大家使用Go语言快速开发一个IP归属地查询接口服务,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了解下... 目录功能目标技术栈项目结构核心代码(main.go)使用方法扩展功能总结在日常开发中,IP 地址归属地查询是一个常见需求:

基于 Cursor 开发 Spring Boot 项目详细攻略

《基于Cursor开发SpringBoot项目详细攻略》Cursor是集成GPT4、Claude3.5等LLM的VSCode类AI编程工具,支持SpringBoot项目开发全流程,涵盖环境配... 目录cursor是什么?基于 Cursor 开发 Spring Boot 项目完整指南1. 环境准备2. 创建

通过Docker容器部署Python环境的全流程

《通过Docker容器部署Python环境的全流程》在现代化开发流程中,Docker因其轻量化、环境隔离和跨平台一致性的特性,已成为部署Python应用的标准工具,本文将详细演示如何通过Docker容... 目录引言一、docker与python的协同优势二、核心步骤详解三、进阶配置技巧四、生产环境最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