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均值漂移(mean shift)及深度学习超分辨代码中的mean shift

2024-02-25 06:50

本文主要是介绍【图像处理】均值漂移(mean shift)及深度学习超分辨代码中的mean shift,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均值漂移(mean shift)

均值漂移是一种聚类算法,常用于特征点聚类、图像分割、对象轮廓检验、目标跟踪等。这里简单直观介绍一下这个算法大概是怎么回事。

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可以看下面这个图。左面是一堆像素点特征的分布(其实也不用管他是啥,只要当成一堆点就好了),我们可以看到这堆点有的地方密集,有的地方稀疏。把点的密度分布可视化之后就是右边这个图,大概可以理解为点的密度函数三维可视化。这样就可以看到,会存在几个极值点,也就是红色的点。
好,看到这里你其实就已经理解这个算法的一大半了。
这个算法的操作直观来讲就是,你每拿出一个点来,就把它移动到离它最近的一个极值点。(如图白色点所示,白色点是初始位置,这个点最终应该移动到右上角最高的那个红色点)。
也就是在图中任意一个点,它的类别与密度函数中离它最近的一个极大值点相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做完的结果大概是这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操作过程

讲完基本概念,我们来看如何找到某个点离拿个极大值点最近。操作过程就解释了为什么这个算法叫均值漂移。

  1. 首先找到一个你要聚类的点,如图红色点所示,我们称作sample pixel。
  2. 接着你需要一个window width,也就是你需要一个范围值,这个值就是这个算法很重要的一个参数。找到width范围内的所有点,如图蓝色圈所示。
  3. 接着计算出圈内所有点的均值。均值计算方法可以是直接平均,也可以是加权平均(这个不影响理解)。均值点如图绿色点所示。
  4. 接着将sample pixel移到绿色点,作为新的sample pixel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接着以新的点为起始点,重复上述操作,直到sample pixel点和均值点重合或者距离小于某个值,就停止操作,认为这个点归属到了它应该属于的类别。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是英文版的算法过程,和我讲的意思大概差不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均值漂移用于图像分割

对于均值漂移,我们需要给定w,也就是上面讲的蓝色圈圈的范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参考视频

图片来源于这个视频,讲的很不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CNz_zttmtA

深度学习超分辨代码中的mean shift

最近在看RCAN的代码,结果点开就懵逼了,里面来了一个meanshift,了解完meanshift感觉它代码干的也不是这事情啊…
RCAN这部分代码大概长这样。

class MeanShift(nn.Conv2d):def __init__(self, rgb_range, rgb_mean, rgb_std, sign=-1):super(MeanShift, self).__init__(3, 3, kernel_size=1)std = torch.Tensor(rgb_std)self.weight.data = torch.eye(3).view(3, 3, 1, 1) # 第一维为输出通道,第二维为输入通道self.weight.data.div_(std.view(3, 1, 1, 1)) # torch.eye(3).view(3, 3, 1, 1) / std.view(3, 1, 1, 1)self.bias.data = sign * rgb_range * torch.Tensor(rgb_mean)self.bias.data.div_(std) # sign * rgb_range * torch.Tensor(rgb_mean) / std# (w*x+b)/stdself.requires_grad = False
# parameter of DIV2K
rgb_mean = (0.4488, 0.4371, 0.4040)
rgb_std = (1.0, 1.0, 1.0)
sub_mean = MeanShift(255, rgb_mean, rgb_std)
add_mean = MeanShift(255, rgb_mean, rgb_std, sign=1)

解释

这个其实是一个图像预处理过程。这个过程是将数据集中的每个样本都减去数据集的均值。(训练集,测试集肯定不能混进来算)

原因: 我们默认自然图像是一类平稳的数据分布(即数据每一维的统计都服从相同分布),在每个样本上减去数据的统计平均值可以凸显出个体差异。

参考博客: https://www.pythonf.cn/read/149532

指导老师

徐放、周鹏程、肖彦洋
对生物医学图像感兴趣的朋友欢迎了解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信息中心。
实验室主页: http://icbi.siat.ac.cn/xu-lab/

这篇关于【图像处理】均值漂移(mean shift)及深度学习超分辨代码中的mean shift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744695

相关文章

Java中Redisson 的原理深度解析

《Java中Redisson的原理深度解析》Redisson是一个高性能的Redis客户端,它通过将Redis数据结构映射为Java对象和分布式对象,实现了在Java应用中方便地使用Redis,本文... 目录前言一、核心设计理念二、核心架构与通信层1. 基于 Netty 的异步非阻塞通信2. 编解码器三、

Java HashMap的底层实现原理深度解析

《JavaHashMap的底层实现原理深度解析》HashMap基于数组+链表+红黑树结构,通过哈希算法和扩容机制优化性能,负载因子与树化阈值平衡效率,是Java开发必备的高效数据结构,本文给大家介绍... 目录一、概述:HashMap的宏观结构二、核心数据结构解析1. 数组(桶数组)2. 链表节点(Node

Java 虚拟线程的创建与使用深度解析

《Java虚拟线程的创建与使用深度解析》虚拟线程是Java19中以预览特性形式引入,Java21起正式发布的轻量级线程,本文给大家介绍Java虚拟线程的创建与使用,感兴趣的朋友一起看看吧... 目录一、虚拟线程简介1.1 什么是虚拟线程?1.2 为什么需要虚拟线程?二、虚拟线程与平台线程对比代码对比示例:三

Python函数作用域与闭包举例深度解析

《Python函数作用域与闭包举例深度解析》Python函数的作用域规则和闭包是编程中的关键概念,它们决定了变量的访问和生命周期,:本文主要介绍Python函数作用域与闭包的相关资料,文中通过代码... 目录1. 基础作用域访问示例1:访问全局变量示例2:访问外层函数变量2. 闭包基础示例3:简单闭包示例4

Java集合之Iterator迭代器实现代码解析

《Java集合之Iterator迭代器实现代码解析》迭代器Iterator是Java集合框架中的一个核心接口,位于java.util包下,它定义了一种标准的元素访问机制,为各种集合类型提供了一种统一的... 目录一、什么是Iterator二、Iterator的核心方法三、基本使用示例四、Iterator的工

Java 线程池+分布式实现代码

《Java线程池+分布式实现代码》在Java开发中,池通过预先创建并管理一定数量的资源,避免频繁创建和销毁资源带来的性能开销,从而提高系统效率,:本文主要介绍Java线程池+分布式实现代码,需要... 目录1. 线程池1.1 自定义线程池实现1.1.1 线程池核心1.1.2 代码示例1.2 总结流程2. J

JS纯前端实现浏览器语音播报、朗读功能的完整代码

《JS纯前端实现浏览器语音播报、朗读功能的完整代码》在现代互联网的发展中,语音技术正逐渐成为改变用户体验的重要一环,下面:本文主要介绍JS纯前端实现浏览器语音播报、朗读功能的相关资料,文中通过代码... 目录一、朗读单条文本:① 语音自选参数,按钮控制语音:② 效果图:二、朗读多条文本:① 语音有默认值:②

Vue实现路由守卫的示例代码

《Vue实现路由守卫的示例代码》Vue路由守卫是控制页面导航的钩子函数,主要用于鉴权、数据预加载等场景,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需要的朋友们下面随着... 目录一、概念二、类型三、实战一、概念路由守卫(Navigation Guards)本质上就是 在路

uni-app小程序项目中实现前端图片压缩实现方式(附详细代码)

《uni-app小程序项目中实现前端图片压缩实现方式(附详细代码)》在uni-app开发中,文件上传和图片处理是很常见的需求,但也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下面:本文主要介绍uni-app小程序项目中实... 目录方式一:使用<canvas>实现图片压缩(推荐,兼容性好)示例代码(小程序平台):方式二:使用uni

JAVA实现Token自动续期机制的示例代码

《JAVA实现Token自动续期机制的示例代码》本文主要介绍了JAVA实现Token自动续期机制的示例代码,通过动态调整会话生命周期平衡安全性与用户体验,解决固定有效期Token带来的风险与不便,感兴... 目录1. 固定有效期Token的内在局限性2. 自动续期机制:兼顾安全与体验的解决方案3. 总结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