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RT:使命完成 光荣退役

2024-02-20 19:30

本文主要是介绍Windows RT:使命完成 光荣退役,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创见干货:Surface 3的发布正式判了Windows RT的死刑,这款昙花一现的操作系统微软曾寄以厚望,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其为微软之后的才产品战略奠定了基础,是平板笔记本产品线一次有益的尝试。

  微软双重操作系统策略在消费者和开发者看来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但是其成功地推动了 PC 的发展。

  1993 年,微软推出 Windows NT 操作系统,不像 Winsows 3.1 以及之后的 Windows 95 和 Windows 98,这款操作系统支持除英特尔和 AMD 以外的处理器。随着 Windows NT 后继者 Windows 2000 的推出,微软终于回到了主要的芯片合作伙伴,这为之后大受欢迎的操作系统如 Windows XP 和 Windows 7 提供了舞台,巩固了 Wintel 联盟在 PC 市场的霸主地位。

  但是 2010 年 iPad 的发布触动了微软的神经:以触摸操作的方式。微软眼看着 iPhone 颠覆了手机行业,现在又是 iPad,对笔电市场是一大威胁,这简直不能忍受。

  微软想通过 Windows 8 来个双重反击。在熟悉的桌面上加上 WP 式的触摸界面,而且支持 ARM 的芯片(正是在 iPad 和其他平板、手机上使用的芯片),微软称之为 Windows RT。Windows RT 与 Windows 8 的相同点在于都支持 iPad 式的触摸应用;不同点在于,Windows RT 不支持传统的桌面程序。不过有一个例外:微软重新设计了 Office。并在 Windows RT 上免费使用。

  Windows RT 催生了新一代入门触控笔记本,打破了传统笔记本的模式。早期机型如联想 IdeaPad Yoga 就是很好的例子,开创可变形笔记本的先河,键盘可以通过铰链折叠到屏幕的后方。华硕也推出了二合一笔记本,键盘可以与屏幕分离。微软自己也是 Windows RT 的坚定支持者,先后发布两款 Surface 机型。

  

  与搭载 Windows 8 的设备相比,基于 Windows RT 的机型续航更长,机身更加轻薄,无需散热风扇以及更低的价格。这种对比在第一代 Surface 和 Surface Pro 上再明显不过了。初期,Windows RT 的弊端就有预示,主流的 PC 制造商如惠普和戴尔直接忽视了 Windows RT,Windows RT 的触摸界面并不符合那些「真正工作」的群体的需求。他们不看好触摸界面,App 也比较匮乏,与 iPad 和安卓平板相比毫无优势。

  Windows RT 设备惨淡的销量让微软蒙羞,据称,微软原本计划与 Surface Pro 3 一起发布的搭载 Windows RT 系统的 Surface Mini 在最后关头被砍。虽然微软没有正式宣布放弃 Windows RT 系统,但是微软近日宣布 Windows RT 不会升级到 Window 10 也相当于给 Windows RT 判了死刑。

  Windows RT 微软为了吸引触摸式 App 的一次赌博。微软失败了,一起的还有 Windows RT 操作系统和设备。Windows RT 的失败证明了 Windows 用户是多么在乎之前的操作习惯,微软吸取了这次教训,并在 Windows 10 中有所体现,改进了操作界面,迎合了那些由于 Windows 8 过度强调触摸而放弃使用 Windows 8 的用户。

  向英特尔施压

  在消费者和开发者看来,Windows RT 失败了,但最终,这还是微软的成功。为什么?从微软宣布发布 Windows RT 起,其主要的芯片合作伙伴英特尔就不断降低芯片能耗,从而与 ARM 的芯片竞争。

  在高端市场,体现在搭载酷睿 M 处理器无风扇的 Macbook,随后,还会有更多的电脑采用这一芯片。在入门级市场上,这体现在搭载英特尔 Atom 的 Surface 3,这是一款新机型,曾经属于 ARM 生产线。可以说,iPad 倒逼微软与其在平板领域竞争,而 Windows RT 倒逼英特尔开发更加先进的芯片以支持这些设备。

  

  只要英特尔开发的芯片能够与 Windows RT 设备上搭载 ARM 芯片相媲美,那么 Windows RT 的使命就完成了。Windows RT 不能升级到 Windows 10 的策略可能会让那些曾经看好微软触摸式 App 的未来的用户失望。

  当然,大战远未结束。虽然英特尔和微软已经成功地阻击了 iPad 和其他 ARM 设备进军严肃办公的步伐,但是其他主要的 PC 厂商在平板领域的份额很小。尽管如此,Windows RT 开阔了 PC 产业的眼界,描绘了平板笔记本的蓝图:节能、具备生产力、可从传统文件处理快速切换到影音娱乐。这就是 Windows RT 的墓志铭。

这篇关于Windows RT:使命完成 光荣退役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729303

相关文章

Windows环境下解决Matplotlib中文字体显示问题的详细教程

《Windows环境下解决Matplotlib中文字体显示问题的详细教程》本文详细介绍了在Windows下解决Matplotlib中文显示问题的方法,包括安装字体、更新缓存、配置文件设置及编码調整,并... 目录引言问题分析解决方案详解1. 检查系统已安装字体2. 手动添加中文字体(以SimHei为例)步骤

Navicat数据表的数据添加,删除及使用sql完成数据的添加过程

《Navicat数据表的数据添加,删除及使用sql完成数据的添加过程》:本文主要介绍Navicat数据表的数据添加,删除及使用sql完成数据的添加过程,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 目录Navicat数据表数据添加,删除及使用sql完成数据添加选中操作的表则出现如下界面,查看左下角从左

基于Python开发Windows屏幕控制工具

《基于Python开发Windows屏幕控制工具》在数字化办公时代,屏幕管理已成为提升工作效率和保护眼睛健康的重要环节,本文将分享一个基于Python和PySide6开发的Windows屏幕控制工具,... 目录概述功能亮点界面展示实现步骤详解1. 环境准备2. 亮度控制模块3. 息屏功能实现4. 息屏时间

在Windows上使用qemu安装ubuntu24.04服务器的详细指南

《在Windows上使用qemu安装ubuntu24.04服务器的详细指南》本文介绍了在Windows上使用QEMU安装Ubuntu24.04的全流程:安装QEMU、准备ISO镜像、创建虚拟磁盘、配置... 目录1. 安装QEMU环境2. 准备Ubuntu 24.04镜像3. 启动QEMU安装Ubuntu4

Windows下C++使用SQLitede的操作过程

《Windows下C++使用SQLitede的操作过程》本文介绍了Windows下C++使用SQLite的安装配置、CppSQLite库封装优势、核心功能(如数据库连接、事务管理)、跨平台支持及性能优... 目录Windows下C++使用SQLite1、安装2、代码示例CppSQLite:C++轻松操作SQ

基于Python实现一个Windows Tree命令工具

《基于Python实现一个WindowsTree命令工具》今天想要在Windows平台的CMD命令终端窗口中使用像Linux下的tree命令,打印一下目录结构层级树,然而还真有tree命令,但是发现... 目录引言实现代码使用说明可用选项示例用法功能特点添加到环境变量方法一:创建批处理文件并添加到PATH1

Windows的CMD窗口如何查看并杀死nginx进程

《Windows的CMD窗口如何查看并杀死nginx进程》:本文主要介绍Windows的CMD窗口如何查看并杀死nginx进程问题,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 目录Windows的CMD窗口查看并杀死nginx进程开启nginx查看nginx进程停止nginx服务

Windows 系统下 Nginx 的配置步骤详解

《Windows系统下Nginx的配置步骤详解》Nginx是一款功能强大的软件,在互联网领域有广泛应用,简单来说,它就像一个聪明的交通指挥员,能让网站运行得更高效、更稳定,:本文主要介绍W... 目录一、为什么要用 Nginx二、Windows 系统下 Nginx 的配置步骤1. 下载 Nginx2. 解压

windows系统上如何进行maven安装和配置方式

《windows系统上如何进行maven安装和配置方式》:本文主要介绍windows系统上如何进行maven安装和配置方式,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 目录1. Maven 简介2. maven的下载与安装2.1 下载 Maven2.2 Maven安装2.

使用Python实现Windows系统垃圾清理

《使用Python实现Windows系统垃圾清理》Windows自带的磁盘清理工具功能有限,无法深度清理各类垃圾文件,所以本文为大家介绍了如何使用Python+PyQt5开发一个Windows系统垃圾... 目录一、开发背景与工具概述1.1 为什么需要专业清理工具1.2 工具设计理念二、工具核心功能解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