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接字的多种可选项(修改IO缓冲区大小及TCP_NODELAY)

2024-01-28 13:52

本文主要是介绍套接字的多种可选项(修改IO缓冲区大小及TCP_NODELAY),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标题套接字的多种可选项

我们进行套接字编程时往往只关注数据通信,而忽略了套接字具有的不同特性。但是,理解这些特性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改也十分重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上表可以看出,套接字可选项是分层的。IPPROTOIP层可选项是IP协议相关事项,IPPROTO_TCP层可选项是TCP协议相关的事项,SOL_SOCKET层是套接字相关的通用可选项。

我们几乎可以针对上表中的所有可选项进行读取(Get)和设置(Set)(当然,有些可选项只能进行一种操作)。可选项的读取和设置通过如下2个函数完成。

#include<sys/socket.h>
#include<sys/socket.h>int getsockopt(int sock, int level,int optname, void *optval, socklen_t *optlen);int setsockopt(int sock, int level, int optname, const void*optval, socklen_t optlen);

查看设置I/O缓冲大小以及查看SO_TYPE

void demo() {int tcp_sock, udp_sock;int optval = 0;socklen_t len = sizeof(optval);tcp_sock = socket(PF_INET, SOCK_STREAM, 0);udp_sock = socket(PF_INET, SOCK_DGRAM, 0);std::cout << "tcp_sock:" << SOCK_STREAM << std::endl;std::cout << "udp_sock:" << SOCK_DGRAM << std::endl;// 查看SO_TYPEgetsockopt(tcp_sock, SOL_SOCKET, SO_TYPE, (void*)&optval, &len);std::cout << "tcp_sock type:" << optval << std::endl;optval = 0;getsockopt(udp_sock, SOL_SOCKET, SO_TYPE, (void*)&optval, &len);std::cout << "udp_sock type:" << optval << std::endl;//查看\设置缓冲区getsockopt(tcp_sock, SOL_SOCKET, SO_SNDBUF, (void*)&optval, &len);std::cout << "tcp_sock buffer:" << optval << std::endl;optval = 1024 * 1024;setsockopt(tcp_sock, SOL_SOCKET, SO_SNDBUF, (void*)&optval, len);getsockopt(tcp_sock, SOL_SOCKET, SO_SNDBUF, (void*)&optval, &len);std::cout << "after set tcp_sock buffer:" << optval << std::endl;close(udp_sock);close(tcp_sock);
}

TCP_NODELAY

“什么是Nagle算法?使用该算法能够获得哪些数据通信特性?”

Nagle算法是以他的发明人John Nagle的名字命名的,它用于自动连接许多的小缓冲器消息;这一过程(称为nagling)通过减少必须发送包的个数来增加网络软件系统的效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上图中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只有收到前一数据的ACK消息时,Nagle算法才发送下一数据。”

TCP套接字默认使用Nagle算法交换数据,因此最大限度地进行缓冲,直到收到ACK。上图左侧正是这种情况。为了发送字符串"Nagle",将其传递到输出缓冲。这时头字符"N"之前没有其他数据(没有需接收的ACK),因此立即传输。之后开始等待字符"N"的ACK消息,等待过程中,剩下的"agle"填入输出缓冲。接下来,收到字符"N"的ACK消息后,将输出缓冲的"agle"装入一个数据包发送。也就是说,共需传递4个数据包以传输1个字符串。

接下来分析未使用Nagle算法时发送字符串"Nagle"的过程。假设字符"N"到"e"依序传到输出缓冲。此时的发送过程与ACK接收与否无关,因此数据到达输出缓冲后将立即被发送出去。从上图右侧可以看到,发送字符串"Nagle"时共需10个数据包。由此可知,不使用Nagle算法将对网络流量产生负面影响。即使只传输1个字节的数据,其头信息都有可能是几十个字节。因此,为了提高网络传输效率,必须使用Nagle算法。

在程序中将字符串传给输出缓冲时并不是逐字传递的,故发送字符串"Nagle"的实际情况并非如上图 所示。但如果隔一段时间再把构成字符串的字符传到输出缓冲(如果存在此类数据传递)的话,则有可能产生类似上图的情况。上图中就是隔一段时间向输出缓冲传递待发送数据的。

但Nagle算法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适用。根据传输数据的特性,网络流量未受太大影响时,不使用Nagle算法要比使用它时传输速度快。最典型的是"传输大文件数据"。将文件数据传入输出缓冲不会花太多时间,因此,即便不使用Nagle算法,也会在装满输出缓冲时传输数据包。这不仅不会增加数据包的数量,反而会在无需等待ACK的前提下连续传输,因此可以大大提高传输速度。
一般情况下,不适用Nagle算法可以提高传输速度。但如果无条件放弃使用Nagle算法,就会增加过多的网络流量,反而会影响传输。因此,未准确判断数据特性时不应禁用Nagle算法。

刚才说过的"大文件数据"应禁用Nagle算法。换言之,如果有必要,就应禁用Nagle算法。"Nagle算法使用与否在网络流量上差别不大,使用Nagle算法的传输速度更慢"禁用方法非常简单。
从下列代码也可看出,只需将套接字可选项TCP_NODELAY改为1(真)即可。

演示代码

int opt_val=1;
setsockopt(sock, IPPROTO_TCP,TCP_NODELAY,(void*)&opt_val, sizeof(opt_val));//可以通过TCP_NODELAY的值查看Nagle算法的设置状态。
int opt_val;socklen_t opt_len;
opt_len=sizeof(opt_val);
getsockopt(sock,IPPROTO_TCP,TCP_NODELAY,(void*)&opt_val,&opt_len);

这篇关于套接字的多种可选项(修改IO缓冲区大小及TCP_NODELAY)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653816

相关文章

Linux之UDP和TCP报头管理方式

《Linux之UDP和TCP报头管理方式》文章系统讲解了传输层协议UDP与TCP的核心区别:UDP无连接、不可靠,适合实时传输(如视频),通过端口号标识应用;TCP有连接、可靠,通过确认应答、序号、窗... 目录一、关于端口号1.1 端口号的理解1.2 端口号范围的划分1.3 认识知名端口号1.4 一个进程

电脑提示d3dx11_43.dll缺失怎么办? DLL文件丢失的多种修复教程

《电脑提示d3dx11_43.dll缺失怎么办?DLL文件丢失的多种修复教程》在使用电脑玩游戏或运行某些图形处理软件时,有时会遇到系统提示“d3dx11_43.dll缺失”的错误,下面我们就来分享超... 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错误提示,其中之一就是缺失某个dll文件。其中,d3dx11_4

Nginx安全防护的多种方法

《Nginx安全防护的多种方法》在生产环境中,需要隐藏Nginx的版本号,以避免泄漏Nginx的版本,使攻击者不能针对特定版本进行攻击,下面就来介绍一下Nginx安全防护的方法,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目录核心安全配置1.编译安装 Nginx2.隐藏版本号3.限制危险请求方法4.请求限制(CC攻击防御)

Python中将嵌套列表扁平化的多种实现方法

《Python中将嵌套列表扁平化的多种实现方法》在Python编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需要将嵌套列表(即列表中包含列表)转换为一个一维的扁平列表的需求,本文将给大家介绍了多种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需要的朋... 目录python中将嵌套列表扁平化的方法技术背景实现步骤1. 使用嵌套列表推导式2. 使用itert

C#读写文本文件的多种方式详解

《C#读写文本文件的多种方式详解》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C#中各种常用的文件读写方式,包括文本文件,二进制文件、CSV文件、JSON文件等,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一下... 目录一、文本文件读写1. 使用 File 类的静态方法2. 使用 StreamReader 和 StreamWriter二、二进

Python使用pip工具实现包自动更新的多种方法

《Python使用pip工具实现包自动更新的多种方法》本文深入探讨了使用Python的pip工具实现包自动更新的各种方法和技术,我们将从基础概念开始,逐步介绍手动更新方法、自动化脚本编写、结合CI/C... 目录1. 背景介绍1.1 目的和范围1.2 预期读者1.3 文档结构概述1.4 术语表1.4.1 核

Python中提取文件名扩展名的多种方法实现

《Python中提取文件名扩展名的多种方法实现》在Python编程中,经常会遇到需要从文件名中提取扩展名的场景,Python提供了多种方法来实现这一功能,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包括os.pa... 目录技术背景实现步骤方法一:使用os.path.splitext方法二:使用pathlib模块方法三

SQL Server修改数据库名及物理数据文件名操作步骤

《SQLServer修改数据库名及物理数据文件名操作步骤》在SQLServer中重命名数据库是一个常见的操作,但需要确保用户具有足够的权限来执行此操作,:本文主要介绍SQLServer修改数据... 目录一、背景介绍二、操作步骤2.1 设置为单用户模式(断开连接)2.2 修改数据库名称2.3 查找逻辑文件名

C++中零拷贝的多种实现方式

《C++中零拷贝的多种实现方式》本文主要介绍了C++中零拷贝的实现示例,旨在在减少数据在内存中的不必要复制,从而提高程序性能、降低内存使用并减少CPU消耗,零拷贝技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下面就来了解一下... 目录一、C++中零拷贝技术的核心概念二、std::string_view 简介三、std::stri

Go语言中泄漏缓冲区的问题解决

《Go语言中泄漏缓冲区的问题解决》缓冲区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常被用于在不同的并发单元之间传递数据,然而,若缓冲区使用不当,就可能引发泄漏缓冲区问题,本文就来介绍一下问题的解决,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目录引言泄漏缓冲区的基本概念代码示例:泄漏缓冲区的产生项目场景:Web 服务器中的请求缓冲场景描述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