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可视化案例讲Rust编程4. 用泛型和特性实现自适配shapefile的读取

本文主要是介绍用可视化案例讲Rust编程4. 用泛型和特性实现自适配shapefile的读取,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本节已经涉及Rust学习曲线上的一个大坑:泛型和特性了,属于语言的深水区,如果初学者,建议看一眼知道有这个功能即可。

如果我们立足于功能实现,那么做到像上一节那样就可以了,从原理上来说,每个函数满足唯一的功能,是一种好的设计,软件工程里面“高内聚低耦合”是有利于系统的独立性的。

但是在调用的时候,就需要有一点的心智了,例如我们要读取点线面三种不同的shapefile,就要记住三种不同的函数名和三种不同的绘图要素构建程序,那也太麻烦了,有没有一种方法,让我们调用一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参数类型自动适配不同的处理逻辑呢?

如果你是学Python/Java/JavaScript这样的高级语言的同学,你肯定已经有了自己的实现方法,例如Python/Javascript作为动态类型的语言,可以只写一个入口函数,然后根据函数的输入参数自动去选择不同的分支来处理。

而Java也有同名方法覆盖,利用不同的函数签名(参数类型)来解决用同名函数实现不同的逻辑流程。

而C++则是可以用泛型和函数重载来实现这个功能。

那么在Rust里面如何解决呢?

  • 首先,Rust不支持函数签名的类型推断。所有函数签名的类型必须写清楚,这就杜绝了我们用动态类型的语言那样根据输入的参数来匹配。
  • 第二,Rust也不(直接)支持函数重载,为什么是不直接支持呢,因为可以通过泛型和特性来实现函数重载,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做的内容。

老规矩,先看结果:

img

用同名的一个方法,实现对于三种不同的shapefile读取,并且获取三种不同的返回类型值,那么这是这么实现的呢?

先看代码:

架构定义

  • 首先定义了一个结构体,这个空结构体的作用类似于Java里面的class。
  • 然后定义了一个特性(trait),特性这个东西,在Rust中,类似于Java里面的接口,或者C++里面的虚函数,但是与接口和虚函数不同的时候,特性可以直接在里面写实现,也可以留空,如果你是学Java的,你把下面的代码理解为定义了一个接口,并且定义了一个实现接口的工厂方法即可。
  • 在这里的特性中,我们定义一个泛型T,然后定义了一个方法,就叫做read_shp,输入产生就是一个shapefile的路径,返回值是一个T ,这个T就是Rust中的泛型,即代表一切可能的类型。
    • 如果是没有接触过泛型的同学,可能会问,他既然代表一切类型,那么你不是说了Rust是类型严格的语言么?那系统编译器怎么知道,这个T到底是哪种类型呢?继续往下看
pub struct shp;
pub trait ReadShapfile<T> {fn read_shp(shp_path:&str) -> T;
}

然后我们开始写针对不同类型的shapefile的实现,实现如下:

//实现1:读取polygon类型的shapefile,通过返回值来匹配。
impl ReadShapfile<Vec<Polygon>> for shp{fn read_shp(shp_path:&str) -> Vec<Polygon>{let shp_read = shapefile::read_as::<_,shapefile::Polygon, shapefile::dbase::Record>(shp_path).expect(&format!("Could not open polygon-shapefile, error: {}", shp_path));let mut polygons:Vec<Polygon> = Vec::new();for (polygon, polygon_record) in shp_read {let geo_mpolygon: geo_types::MultiPolygon<f64> = polygon.into();for poly in geo_mpolygon.iter(){polygons.push(poly.to_owned());}}polygons}
}//实现2:读取Polyline类型的shapefile,通过返回值来匹配。
impl ReadShapfile<Vec<LineString>> for shp{fn read_shp(shp_path:&str) -> Vec<LineString>{let shp_read = shapefile::read_as::<_,shapefile::Polyline, shapefile::dbase::Record>(shp_path).expect(&format!("Could not open polyline-shapefile, error: {}", shp_path));let mut linestrings:Vec<LineString> = Vec::new();for (pline, pline_record) in shp_read {let geo_mline: geo_types::MultiLineString<f64> = pline.into();for line in geo_mline.iter(){linestrings.push(line.to_owned());}}linestrings}
}
//实现2:读取Point类型的shapefile,通过返回值来匹配。
impl ReadShapfile<Vec<Point>> for shp{fn read_shp(shp_path:&str) -> Vec<Point>{let shp_read = shapefile::read_as::<_,shapefile::Point, shapefile::dbase::Record>(shp_path).expect(&format!("Could not open polyline-shapefile, error: {}", shp_path));let mut pnts:Vec<Point> = Vec::new();for (pnt, pnt_record) in shp_read {let geo_pnt: geo_types::Point<f64> = pnt.into();pnts.push(geo_pnt.to_owned());}pnts}
}

简要的解释一下:

  • 在Rust的语法中,impl 特性名称<返回值> for 结构名 这个语法,代表了具体的实现,而里面那个 <返回值> 部分,就是我们定义的泛型T,注意,T只是一个代称,习惯性用大写字母,你用ABCDEFG,或者abcdefg都是可以的。

  • 然后在这个实现里面,去写具体方法的read_shp的实现,写完之后,就可以通过在调用的时候,再指定返回类型,来适配具体调用哪个方法了。

看到这里,可能有同学又有问题了:

上一节,直接写多个方法,多实用啊,读polygon就是polygon方法,读point就是point方法,干净整洁又高效,干嘛搞这么麻烦?

img

实际上两种方式,都是可以的,每个方法用独立名称进行调用,实际上是一种比较传统,但是很高效的方式(C语言里面写操作系统内核都是这样写的)。

而后面这种,则是现代编程架构里面推荐的,用同名函数,来减少调用者的心智负担,反正都是读取shapefile,我干嘛还要记那么多个函数名啊?为什么不能用一个函数就全部解决了呢?

img

所以在软件开发中,同名函数,通过定义不同的返回值,或者输入值来区分的方式,叫做多态,而在Rust里面,多态又可以分为静态分发:即静态多态模式或者单一态模式;以及动态分发:即动态多态模式

这种所谓的静态动态,在Rust中,是针对编译而言的,静态即代码和方法,在被编译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编译的结果,你的输入、输出、处理流程等,都在编译的时候被固定下来了。

这种也是函数式编程的核心思想:函数式编程强调:不可变性和纯函数,这意味着函数的输出只取决于它的输入,而不依赖于外部状态

动态则相反,在编译的时候,系统并不知道要输入的参数和输出的结果具体是什么类型,只有在运行的时候,根据输入的数据情况才知道。

一般来说,动态语言中的动,就是这种,通常解释性的语言,都是动态的,例如Python/Javascript等。

当然,Rust也是支持动态编译的,但是在使用动态编译的时候,需要有一系列的手续,这个我们以后再说。

从两种编译模式来看,静态模式的开销小,安全性高,但是灵活性比较差;反之,动态模式灵活性好,但是开销大,安全性和稳定性较差。

具体在开发过程中,用哪种模式,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最后我们来画一个UML图,就很容易看出来这个架构的实现思路了:

img

这篇关于用可视化案例讲Rust编程4. 用泛型和特性实现自适配shapefile的读取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644158

相关文章

使用Python实现IP地址和端口状态检测与监控

《使用Python实现IP地址和端口状态检测与监控》在网络运维和服务器管理中,IP地址和端口的可用性监控是保障业务连续性的基础需求,本文将带你用Python从零打造一个高可用IP监控系统,感兴趣的小伙... 目录概述:为什么需要IP监控系统使用步骤说明1. 环境准备2. 系统部署3. 核心功能配置系统效果展

Python实现微信自动锁定工具

《Python实现微信自动锁定工具》在数字化办公时代,微信已成为职场沟通的重要工具,但临时离开时忘记锁屏可能导致敏感信息泄露,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使用Python打造一个微信自动锁定工具吧... 目录引言:当微信隐私遇到自动化守护效果展示核心功能全景图技术亮点深度解析1. 无操作检测引擎2. 微信路径智能获

Java并发编程之如何优雅关闭钩子Shutdown Hook

《Java并发编程之如何优雅关闭钩子ShutdownHook》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Java如何实现优雅关闭钩子ShutdownHook,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 目录关闭钩子简介关闭钩子应用场景数据库连接实战演示使用关闭钩子的注意事项开源框架中的关闭钩子机制1.

Python中pywin32 常用窗口操作的实现

《Python中pywin32常用窗口操作的实现》本文主要介绍了Python中pywin32常用窗口操作的实现,pywin32主要的作用是供Python开发者快速调用WindowsAPI的一个... 目录获取窗口句柄获取最前端窗口句柄获取指定坐标处的窗口根据窗口的完整标题匹配获取句柄根据窗口的类别匹配获取句

在 Spring Boot 中实现异常处理最佳实践

《在SpringBoot中实现异常处理最佳实践》本文介绍如何在SpringBoot中实现异常处理,涵盖核心概念、实现方法、与先前查询的集成、性能分析、常见问题和最佳实践,感兴趣的朋友一起看看吧... 目录一、Spring Boot 异常处理的背景与核心概念1.1 为什么需要异常处理?1.2 Spring B

SpringBoot3.4配置校验新特性的用法详解

《SpringBoot3.4配置校验新特性的用法详解》SpringBoot3.4对配置校验支持进行了全面升级,这篇文章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一下它们的具体使用,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参考... 目录基本用法示例定义配置类配置 application.yml注入使用嵌套对象与集合元素深度校验开发

Python位移操作和位运算的实现示例

《Python位移操作和位运算的实现示例》本文主要介绍了Python位移操作和位运算的实现示例,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需要的朋友们下面随着小编来一... 目录1. 位移操作1.1 左移操作 (<<)1.2 右移操作 (>>)注意事项:2. 位运算2.1

如何在 Spring Boot 中实现 FreeMarker 模板

《如何在SpringBoot中实现FreeMarker模板》FreeMarker是一种功能强大、轻量级的模板引擎,用于在Java应用中生成动态文本输出(如HTML、XML、邮件内容等),本文... 目录什么是 FreeMarker 模板?在 Spring Boot 中实现 FreeMarker 模板1. 环

Qt实现网络数据解析的方法总结

《Qt实现网络数据解析的方法总结》在Qt中解析网络数据通常涉及接收原始字节流,并将其转换为有意义的应用层数据,这篇文章为大家介绍了详细步骤和示例,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了解下... 目录1. 网络数据接收2. 缓冲区管理(处理粘包/拆包)3. 常见数据格式解析3.1 jsON解析3.2 XML解析3.3 自定义

SpringMVC 通过ajax 前后端数据交互的实现方法

《SpringMVC通过ajax前后端数据交互的实现方法》:本文主要介绍SpringMVC通过ajax前后端数据交互的实现方法,本文给大家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 在前端的开发过程中,经常在html页面通过AJAX进行前后端数据的交互,SpringMVC的contr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