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学习第48天:Linux USB驱动试验:保持热情,保持节奏,持续学习是作为一个技术人员应有的基本素质和要求

本文主要是介绍Linux学习第48天:Linux USB驱动试验:保持热情,保持节奏,持续学习是作为一个技术人员应有的基本素质和要求,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Linux版本号4.1.15   芯片I.MX6ULL                                    大叔学Linux    品人间百味  思文短情长


       最近更新的速度和频率大不如以前,主要原因还是自己有些懈怠了。学习是一个持续努力的过程,一旦中断,再想保持以往的状态可能要付出比以前更多的努力。这里,我自己先检讨一下自己。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什么突发事件,保持热情,保持节奏,持续学习是作为一个技术人员应有的基本素质和要求。请大家监督我,谢谢。

         本章并不讲解具体的 USB 开发,本章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使能 Linux内核自带的 USB 驱动。

        本章的思维导图如下:

一、USB接口简介

1、什么是USB?

2、USB电气特性

        USB A 插头从左到右线序依次为 1,2,3,4,第 1 根线为 VBUS,电压为5V,第 2 根线为 D-,第 3 根线为 D+,第 4 根线为 GND。

        Mini USB 插头,线序从左往右依次是 1~5。第 1 根线为 VCC(5V),第 2 根线为 D-,第 3 根线为 D+,第 4 根线为 ID,第 5 根线为 GND。可以看出 Mini USB 插头相比 USB A 插头多了一个 ID 线,这个 ID 线用于实现 OTG 功能,通过 ID 线来判断当前连接的是主设备(HOST)还是从设备SLAVE)。
 

3、USB拓扑结构

        可以对原生的 USB 口数量进行扩展,但是我们不能对原生 USB 口的带宽进行扩展。

        USB 只能主机与设备之间进行数据通信, USB 主机与主机、设备与设备之间是不能通信的。

        一个 USB 主控制器最多可以分配 127 个地址。

        USB 主机和从机之间的通信通过管道(Pipe)来完成,在主机端管道其实就是一组缓冲区,用来存放主机数据,在设备端管道对应一个特定的端点。
 

4、什么是USB OTG?

        一个 USB 接口既可以做 HOST 又可以做 DEVICE。

        ID线。

        ID 线的高低电平表示 USB 口工作在 HOST 还是 DEVICE 模式:
                ID=1: OTG 设备工作在从机模式。
                ID=0: OTG 设备工作在主机模式

5、I.MX6ULL USB接口简介

        两个独立的USB控制器。

        

二、硬件原理图分析

1、USB HUB原理图分析

2、USB OTG原理图分析

三、USB协议简析

1、USB描述符

2、USB数据包类型

        USB 协议定义了 4 种不同的包结构:令牌(Token)包、数据(Data)包、握手(Handshake)包和特殊(Special)包。

3、USB传输类型

        控制传输:建立阶段(SETUP)、数据阶段(DATA)(可选)和状态阶段(STATUS)。建立阶段使用 SETUP 令牌包, SETUP 使用DATA0 包。数据阶段是 0 个、 1 个或多个输入(IN)/输出(OUT)事务,数据阶段的所有输入事务必须是同一个方向的。数据阶段的第一个数据包必须是 DATA1,每
次正确传输以后就在 DATA0 和 DATA1 之间进行切换。数据阶段完成以后就是状态阶段,状态阶段的传输方向要和数据阶段相反。
        同步传输:周期性、低时延、数据量大的场合。同步传输没有握手阶段,即使数据传输出错了也不会重传。
        批量传输:用于大批量传输大块数据的,这些数据对实时性没有要求。批量传输分为批量读(输入)和批量写(输出),如果是批量读的话第一阶段的 IN 令牌包,如果是批量写那么第一阶段就是 OUT 令牌包。
        中断传输:适用于传输数据量小、具有周期性并且要求响应速度快的数据。
 

4、USB枚举

        第一回合,总线复位信号。地址0.主机向地址0的端点0发送数据,请求设备描述符。ACK确认数据包。

        第二回合,复位信号。地址设置。

        第三回合,设备描述符数据包。

        第四回合,配置描述符、配置集合、字符串描述符。

四、Linux内核自带HOST试验

1、USB鼠标键盘测试

        打开HID驱动:

         使能鼠标和键盘驱动:

        USB HID Transport layer和HIDBP(BootProtocol)键盘、鼠标的驱动不能一起使用!
        如果成功驱动的话就会在/dev/input 目录下生成一个名为eventX(X=0,1,2,3…)的文件。
        首先将屏幕设置为控制台,打开开发板根文件系统中的/etc/inittab 文件,然后在里面加入下面这一行:

tty1::askfirst:-/bin/sh

        完成以后重启开发板,此时屏幕就会作为终端控制台,会有“Please press Enter to activate
this console.”这样提示。按下键盘上的 Enter(回车)键即可使能 LCD 屏幕控制台,然后我们就可以输入各种命令来执行相应的操作
 

2、U盘试验

使能 Linux 内核中的 SCSI 协议
 

使能 USB Mass Storage

FAT32 格式
将 U 盘挂载到/mnt/usb_disk 目录下,命令如下:

mkdir /mnt/usb_disk -p //创建目录
mount /dev/sda1 /mnt/usb_disk/ -t vfat -o iocharset=utf8 //挂载

         如果要拔出 U盘要执行一个 sync 命令进行同步,然后在使用 unmount 进行 U 盘卸载,命令如下所示:

sync //同步
cd / //如果处于/mnt/usb_disk 目录的话先退出来,否则卸载的时候提示设
//备忙,导致卸载失败,切记!
umount /mnt/usb_disk //卸载

五、Linux内核自带USB OTG试验

1、修改设备树

        USB OTG1 的 ID 引脚连接到了 I.MX6ULL 的 GPIO1_IO00引脚。

        USB OTG 默认工作在主机(HOST)模式下,因此 ID 线应该是低电平。

        修改设备树中 GPIO1_IO00 这个引脚的电气属性,将其设置为默认下拉。打开设备树 imx6ull-alientek-emmc.dts,在 iomuxc 节点的 pinctrl_hog_1 子节点下添加 GPIO1_IO00 引脚信息,如下所示:

1 &iomuxc {
2 pinctrl-names = "default";
3 pinctrl-0 = <&pinctrl_hog_1>;
4 imx6ul-evk {
5 pinctrl_hog_1: hoggrp-1 {
6 fsl,pins = <
7 ......
8 MX6UL_PAD_GPIO1_IO00__ANATOP_OTG1_ID 0x13058 /*OTG1 ID */
9 >;
10 };
11 ......
12 };

2、OTG主机试验

3、OTG从机试验

        模拟U盘:

        配置 Linux
 

        将驱动编译为模块,使用时直接使用命令加载模块即可。

        配置好以后重新编译 Linux 内核,会得到三个.ko 驱动模块(带路径):

                drivers/usb/gadget/libcomposite.ko
                drivers/usb/gadget/function/usb_f_mass_storage.ko
                drivers/usb/gadget/legacy/g_mass_storage.ko
        将上述三个.ko 模块拷贝到开发板根文件系统中,命令如下:

cd drivers/usb/gadget/ //进入 gadget 目录下
sudo cp libcomposite.ko /home/zuozhongkai/linux/nfs/rootfs/lib/modules/4.1.15/
sudo cp function/usb_f_mass_storage.ko /home/zuozhongkai/linux/nfs/rootfs/lib/modules/4.1.15/
sudo cp legacy/g_mass_storage.ko /home/zuozhongkai/linux/nfs/rootfs/lib/modules/4.1.15/

        使用新编译出来的 zImage 启动开发板,在开发板上插入一个 U 盘,
        使用 Type-C 线将开发板的 USB Type-C 接口与电脑连接起来。

        连接好以后依次加载 libcomposite.ko、 usb_f_mass_storage.ko 和 g_mass_storage.ko 这三个驱动文件,顺序不能错了!命令如下:

depmod
modprobe libcomposite.ko
modprobe usb_f_mass_storage.ko
modprobe g_mass_storage.ko file=/dev/sda1 removable=1//加载 g_mass_storage.ko 的时候使用 //file 参数指定使用的大容量存储设备,我这里使用 U 盘
//对应的/dev/sda1。

        如果加载成功的话电脑就会出现一个 U 盘。操作完成以后要退出的话执行如下命令:

rmmod g_mass_storage.ko

        USB声卡:

        配置 Linux 内核,配置路径如下:

        配置完成以后重新编译内核,得到新的 zImage 和三个.ko驱动模块文件:

                drivers/usb/gadget/libcomposite.ko
                drivers/usb/gadget/function/usb_f_uac1.ko
                drivers/usb/gadget/legacy/g_audio.ko
        将上述三个.ko 模块拷贝到开发板根文件系统中,命令如下:

cd drivers/usb/gadget/
sudo cp libcomposite.ko /home/zuozhongkai/linux/nfs/rootfs/lib/modules/4.1.15/
sudo cp function/usb_f_uac1.ko /home/zuozhongkai/linux/nfs/rootfs/lib/modules/4.1.15/
sudo cp legacy/g_audio.ko /home/zuozhongkai/linux/nfs/rootfs/lib/modules/4.1.15/

        拷贝完成以后使用新编译出来的 zImage 启动开发板,用 Mini USB 线将开发板与电脑连接起来,最后依次加载 libcomposite.ko、 usb_f_uac1.ko 和 g_audio.ko 这三个驱动模块,命令如下:

depmod
modprobe libcomposite.ko
modprobe usb_f_uac1.ko
modprobe g_audio.ko

        加载完成以后稍等一会虚拟出一个 USB 声卡,打开电脑的设备管理器,选择“声音、视频
和游戏控制器”,会发现有一个名为“AC Interface”设备。“AC Interface”就是开发板模拟出来的 USB 声卡,设置 windows,选择音频输出使用“AC Interface”。

        一切设置好以后就可以从开发板上听到电脑输出的声音,此时开发板就完全是一个 USB 声
卡设备了。
 

本笔记为参考正点原子开发板配套教程整理而得,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这篇关于Linux学习第48天:Linux USB驱动试验:保持热情,保持节奏,持续学习是作为一个技术人员应有的基本素质和要求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557712

相关文章

Oracle数据库定时备份脚本方式(Linux)

《Oracle数据库定时备份脚本方式(Linux)》文章介绍Oracle数据库自动备份方案,包含主机备份传输与备机解压导入流程,强调需提前全量删除原库数据避免报错,并需配置无密传输、定时任务及验证脚本... 目录说明主机脚本备机上自动导库脚本整个自动备份oracle数据库的过程(建议全程用root用户)总结

Linux如何查看文件权限的命令

《Linux如何查看文件权限的命令》Linux中使用ls-R命令递归查看指定目录及子目录下所有文件和文件夹的权限信息,以列表形式展示权限位、所有者、组等详细内容... 目录linux China编程查看文件权限命令输出结果示例这里是查看tomcat文件夹总结Linux 查看文件权限命令ls -l 文件或文件夹

idea的终端(Terminal)cmd的命令换成linux的命令详解

《idea的终端(Terminal)cmd的命令换成linux的命令详解》本文介绍IDEA配置Git的步骤:安装Git、修改终端设置并重启IDEA,强调顺序,作为个人经验分享,希望提供参考并支持脚本之... 目录一编程、设置前二、前置条件三、android设置四、设置后总结一、php设置前二、前置条件

Linux系统中查询JDK安装目录的几种常用方法

《Linux系统中查询JDK安装目录的几种常用方法》:本文主要介绍Linux系统中查询JDK安装目录的几种常用方法,方法分别是通过update-alternatives、Java命令、环境变量及目... 目录方法 1:通过update-alternatives查询(推荐)方法 2:检查所有已安装的 JDK方

Linux系统之lvcreate命令使用解读

《Linux系统之lvcreate命令使用解读》lvcreate是LVM中创建逻辑卷的核心命令,支持线性、条带化、RAID、镜像、快照、瘦池和缓存池等多种类型,实现灵活存储资源管理,需注意空间分配、R... 目录lvcreate命令详解一、命令概述二、语法格式三、核心功能四、选项详解五、使用示例1. 创建逻

Linux下在线安装启动VNC教程

《Linux下在线安装启动VNC教程》本文指导在CentOS7上在线安装VNC,包含安装、配置密码、启动/停止、清理重启步骤及注意事项,强调需安装VNC桌面以避免黑屏,并解决端口冲突和目录权限问题... 目录描述安装VNC安装 VNC 桌面可能遇到的问题总结描js述linux中的VNC就类似于Window

linux下shell脚本启动jar包实现过程

《linux下shell脚本启动jar包实现过程》确保APP_NAME和LOG_FILE位于目录内,首次启动前需手动创建log文件夹,否则报错,此为个人经验,供参考,欢迎支持脚本之家... 目录linux下shell脚本启动jar包样例1样例2总结linux下shell脚本启动jar包样例1#!/bin

Linux之platform平台设备驱动详解

《Linux之platform平台设备驱动详解》Linux设备驱动模型中,Platform总线作为虚拟总线统一管理无物理总线依赖的嵌入式设备,通过platform_driver和platform_de... 目录platform驱动注册platform设备注册设备树Platform驱动和设备的关系总结在 l

linux批量替换文件内容的实现方式

《linux批量替换文件内容的实现方式》本文总结了Linux中批量替换文件内容的几种方法,包括使用sed替换文件夹内所有文件、单个文件内容及逐行字符串,强调使用反引号和绝对路径,并分享个人经验供参考... 目录一、linux批量替换文件内容 二、替换文件内所有匹配的字符串 三、替换每一行中全部str1为st

Linux进程CPU绑定优化与实践过程

《Linux进程CPU绑定优化与实践过程》Linux支持进程绑定至特定CPU核心,通过sched_setaffinity系统调用和taskset工具实现,优化缓存效率与上下文切换,提升多核计算性能,适... 目录1. 多核处理器及并行计算概念1.1 多核处理器架构概述1.2 并行计算的含义及重要性1.3 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