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啤酒与尿布”:零售门店如何了解顾客需求---Top N 还是购物篮?,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有过零售业运营经验的朋友都知道,以商品为核心的Top N销售排行,是零售门店的基本考核KPI指标。
所谓Top N,也被称为Best Sellers,就是从销售数据中提取所需的N个数据,并从排序列表中选取最大或最小的N个数据。
Top N能够真实反映商品的销售状况,但是不能反映顾客的需求,这是一种典型以商品为中心的运营模式。
物美董事长张文中博士曾提出,零售业正在由IT(信息技术)时代转向DT(数据驱动)时代。
张博士认为,IT时代的零售管理重点是单品管理,其标志是对商品实施全程进销存管理,目的是提高门店管理效率,但时至今日,以商品为管理中心的门店生存日益艰难。
张博士也认为,DT时代的零售业应该将管理重点放到顾客的需求管理,只有这样零售门店才能够得以发展。
顾客来到门店,完成购物后,最终结果是手里一只只购物篮,每个购物篮会对应一个具体顾客,每个购物篮中的商品组成揭示了不同的顾客消费行为。
当进行商品Top N排行时,会将顾客手中购物篮打乱、硬生生拆成一个个的商品进行Top N排列,这种排列方式对于品牌商具有巨大实用价值,但是不能揭示顾客的消费行为。
要想了解顾客需要,就要洞察消费者购物的行为,帮助门店找出最有价值的顾客、以及对应需要的商品或服务,如果零售门店不能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必然陷入被动、直至倒闭。
那么如何了解顾客的需求?
要想了解顾客的真实需求,分析顾客手中的购物篮是一条重要的路径,这是因为顾客的购买行为(Buying Habits of the customers)就隐藏在顾客手中的购物篮里。
在国外零售业,顾客消费行为分析被称为(CBA:consumer behaviour analysis),分析的入手点就是购物篮。
顾客手中的购物篮对应了真实的顾客需求,使得零售业者有了消费者洞察(Customer insight)的手段。
零售业由IT时代向DT时代的转向,其标志就是由商品策略转向顾客需求驱动策略(Customer-Driven Strategy)。
通过关注顾客手中的购物篮,可以帮助门店做到以下几点:
1、 了解顾客的购买行为、从而掌握顾客的需求;
2、根据顾客的购买行为,可以更好地组织商品的选品、陈列、价格制定、促销及平衡企业的盈利。
3、 找出商品之间的关联关系,促进更多的交叉销售,从而获得更好的购物篮(客单价)收益。
日本零售业对于以购物篮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称为“以人为篮”,即通过研究消费者、洞察消费行为、从而组织商品,促使形成门店理想的购物篮。
很多零售业者都认为,零售门店中的商品销售排行榜起起落落,但不代表零售门店业绩的发展趋势,而购物篮的发展趋势代表了门店中最敏感的顾客需求变化,国外零售业认为,购物篮的变化是门店的心跳,国内某位超市负责人曾经说过,他们可以忽视商品在销售额上的排名,但不能忽视这只篮子里(购物篮)的细微变化。短期的跑量比赛(比如爆款商品)能刺激报表上的数字提升,而一个超市的长期生命力将决定于这只篮子(购物篮)的深浅。
这篇关于“啤酒与尿布”:零售门店如何了解顾客需求---Top N 还是购物篮?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