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land源码分析-damage相关流程

2023-12-24 00:38

本文主要是介绍Wayland源码分析-damage相关流程,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wayland代码分析系列,刚刚开始,慢慢来~

本文关注damage相关的流程

Damage?

什么是damage?做图形开发的同学应该还比较熟悉,准确定义就不去深究了。

可以理解为,当图形应用需要重绘指定区域时,发送的一种事件,X11协议中有针对Damage的专门的扩展协议,Wayland中,其实就是client向server发送的一种事件(request),server端(compositor)收到事件后进行相应的处理,通常也就是重绘指定的区域。

初始情况下,wayland客户端会将整个surface作为初始区域,发送damage,目的时绘制surface。

流程

还是以weston代码中的最简单的client示例代码simple-shm为例看看相关流程。

client在创建display、window之后,调用:wl_surface_damage发送request,流程开始:

wl_surface_damage实现如下(由scanner工具生成,源代码中没有):

static inline void
wl_surface_damage(struct wl_surface *wl_surface, int32_t x, int32_t y, int32_t width, int32_t height)
{wl_proxy_marshal((struct wl_proxy *) wl_surface,WL_SURFACE_DAMAGE, x, y, width, height);
}

本质上就是封装相关数据,然后调用与服务端通信的接口,将相应的request:WL_SURFACE_DAMAGE发送给server,然后由server调用本地相应的接口完成处理。

服务端接收到相应request之后,调用本地接口(有关wayland客户端和服务端通信相关的机制,后续再抽空写单独的文章来说明),本地接口定义为:

static const struct wl_surface_interface surface_interface = {surface_destroy,surface_attach,surface_damage,surface_frame,surface_set_opaque_region,surface_set_input_region,surface_commit,surface_set_buffer_transform,surface_set_buffer_scale
};

可见damage对应接口为:surface_damage,实现为:

static void
surface_damage(struct wl_client *client,struct wl_resource *resource,int32_t x, int32_t y, int32_t width, int32_t height)
{struct weston_surface *surface = wl_resource_get_user_data(resource);pixman_region32_union_rect(&surface->pending.damage,&surface->pending.damage,x, y, width, height);
}

其实,就啥也没干,获取surface后,将新的damage区域与原有的damage区域进行组合,得到新的damage区域。

另,wayland 0.99版本之后,都使用了double buffer state,对于damage区域也是如此,之前更新damage区域时,更新的都是pending的damage,在commit之后,才将pending.damage赋值给current damage,然后clear掉pending.damage供下次使用。然后,在服务端repaint surface时,会清理掉current.damage供下次使用。

从整个流程上看,其实就是更新了一下damage对应的区域而已,没有其它操作,真正的绘图操作是在客户端commit后,由服务端compositor根据之前更新的damage区域来进行的,damage区域以外的区域不会被重绘。

 

转自:http://happyseeker.github.io/graphic/2016/11/10/wayland-damage-relative-flow.html

这篇关于Wayland源码分析-damage相关流程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530020

相关文章

Nginx分布式部署流程分析

《Nginx分布式部署流程分析》文章介绍Nginx在分布式部署中的反向代理和负载均衡作用,用于分发请求、减轻服务器压力及解决session共享问题,涵盖配置方法、策略及Java项目应用,并提及分布式事... 目录分布式部署NginxJava中的代理代理分为正向代理和反向代理正向代理反向代理Nginx应用场景

Redis中的有序集合zset从使用到原理分析

《Redis中的有序集合zset从使用到原理分析》Redis有序集合(zset)是字符串与分值的有序映射,通过跳跃表和哈希表结合实现高效有序性管理,适用于排行榜、延迟队列等场景,其时间复杂度低,内存占... 目录开篇:排行榜背后的秘密一、zset的基本使用1.1 常用命令1.2 Java客户端示例二、zse

Redis中的AOF原理及分析

《Redis中的AOF原理及分析》Redis的AOF通过记录所有写操作命令实现持久化,支持always/everysec/no三种同步策略,重写机制优化文件体积,与RDB结合可平衡数据安全与恢复效率... 目录开篇:从日记本到AOF一、AOF的基本执行流程1. 命令执行与记录2. AOF重写机制二、AOF的

Spring Boot分层架构详解之从Controller到Service再到Mapper的完整流程(用户管理系统为例)

《SpringBoot分层架构详解之从Controller到Service再到Mapper的完整流程(用户管理系统为例)》本文将以一个实际案例(用户管理系统)为例,详细解析SpringBoot中Co... 目录引言:为什么学习Spring Boot分层架构?第一部分:Spring Boot的整体架构1.1

nodejs打包作为公共包使用的完整流程

《nodejs打包作为公共包使用的完整流程》在Node.js项目中,打包和部署是发布应用的关键步骤,:本文主要介绍nodejs打包作为公共包使用的相关资料,文中通过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需要的朋友可... 目录前言一、前置准备二、创建与编码三、一键构建四、本地“白嫖”测试(可选)五、发布公共包六、常见踩坑提醒

MyBatis Plus大数据量查询慢原因分析及解决

《MyBatisPlus大数据量查询慢原因分析及解决》大数据量查询慢常因全表扫描、分页不当、索引缺失、内存占用高及ORM开销,优化措施包括分页查询、流式读取、SQL优化、批处理、多数据源、结果集二次... 目录大数据量查询慢的常见原因优化方案高级方案配置调优监控与诊断总结大数据量查询慢的常见原因MyBAT

分析 Java Stream 的 peek使用实践与副作用处理方案

《分析JavaStream的peek使用实践与副作用处理方案》StreamAPI的peek操作是中间操作,用于观察元素但不终止流,其副作用风险包括线程安全、顺序混乱及性能问题,合理使用场景有限... 目录一、peek 操作的本质:有状态的中间操作二、副作用的定义与风险场景1. 并行流下的线程安全问题2. 顺

Ubuntu向多台主机批量传输文件的流程步骤

《Ubuntu向多台主机批量传输文件的流程步骤》:本文主要介绍在Ubuntu中批量传输文件到多台主机的方法,需确保主机互通、用户名密码统一及端口开放,通过安装sshpass工具,准备包含目标主机信... 目录Ubuntu 向多台主机批量传输文件1.安装 sshpass2.准备主机列表文件3.创建一个批处理脚

MyBatis/MyBatis-Plus同事务循环调用存储过程获取主键重复问题分析及解决

《MyBatis/MyBatis-Plus同事务循环调用存储过程获取主键重复问题分析及解决》MyBatis默认开启一级缓存,同一事务中循环调用查询方法时会重复使用缓存数据,导致获取的序列主键值均为1,... 目录问题原因解决办法如果是存储过程总结问题myBATis有如下代码获取序列作为主键IdMappe

一个Java的main方法在JVM中的执行流程示例详解

《一个Java的main方法在JVM中的执行流程示例详解》main方法是Java程序的入口点,程序从这里开始执行,:本文主要介绍一个Java的main方法在JVM中执行流程的相关资料,文中通过代码... 目录第一阶段:加载 (Loading)第二阶段:链接 (Linking)第三阶段:初始化 (Init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