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智EdgerOS之深入解析安全可靠的开放协议SDDC

2023-12-12 04:01

本文主要是介绍爱智EdgerOS之深入解析安全可靠的开放协议SDDC,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一、协议简介

  • 在 EdgerOS 的智慧生态场景中,许多智能设备或传感器的生命周期都与 SDDC 协议息息相关,这些设备可能是使用 libsddc 智能配网技术开发的,也有可能是因为主要功能上是使用其他技术如 MQTT、LoRa 等但是设备的上下线依然是使用上述的技术。
  • SDDC(Smart Device Discovery & Control,智能设备发现与控制)是 EdgerOS 专门为 Wi-Fi 和以太网通信技术的物联网设备定义的发现与控制通信协议。使用 SDDC 协议开发的物联网设备能被 EdgerOS 自动管理,因此推荐 Wi-Fi 和以太网通信技术的物联网设备使用 SDDC 协议与 EdgerOS 通信。
  • SDDC 协议实现了以下功能:
    • EdgerOS 发现设备;
    • EdgerOS 邀请设备加入;
    • 设备加入和退出 EdgerOS;
    • EdgerOS 维持设备 Online 状态;
    • EdgerOS 与设备间的双向数据通信,数据可加密,支持带有消息重传和确认的可靠通信方式。
  • SDDC 协议流程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协议的实现原理

  • SDDC 协议是基于 UDP 协议实现的,如图所示,UDP 报文的数据部分的前 16 个字节实际上就是 SDDC 数据报的头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对于 SDDC 协议的头部来说,它的结构组成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说明:
    • magic_version 标志着 SDDC 协议的版本号;
    • flag 分别为 0x00(无标志)、0x10(紧急标志)、0x20(加入标志)、0x40(请求标志)、0x80(确认标志);
    • type 分别为 0x00(Discover 消息)、0x01( Report 消息)、0x02(更新消息)、0x03(邀请消息)、0x04(PING消息)、0x05(普通消息)、0x60(系统时间消息);
    • seq_no:SDDC 数据报的序列号;
    • MAC[0]-MAC[2] 和 MAC[3]-MAC[5]:设备的6字节MAC地址数组;
    • security:选择是否进行加密通信,设备也可以通过此标志位设置使用设备密码;
    • data_len:sddc payload 的长度。

三、协议的实现流程

  • Spirit 1(Spirit 1 是翼辉爱智推出的一款高性能、高速率、高可靠、低延时的智能边缘计算机) 在广播地址发送一个值为 1500568c409505fe800004b700000000 的 UDP 报文,其中 flag_type 为 00 ,代表这是一条发送到所有连接到 Spirit 1 的网络的设备的【发现】报文,用于搜索所有的 SDDC 设备。
  • 设备收到 Discover 消息,会回复一条 flag_type 为 01 代表 Report 消息的 UDP 报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Spirit 1 邀请设备加入到自己的设备组。
  • 在加入之后,普通消息一般为 flag_type 为 45 的 UDP 报文 ,如下是 Spirit 1 向设备发送的消息,其中 flag 为 4 代表请求包,type 为 5 代表普通消息,且 seq_no 标志为 67 9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设备收到消息后,会对消息进行处理,假如需要确认则会回复一个确认包。flag_type 为 84,其中 flag 为 8 代表确认包,type 为 5 代表普通消息,且 seq_no 标志为 67 95 ,代表回复的是 67 95 的确认包。我们知道 UDP 数据报是无连接的,SDDC 协议使用 seq_no 机制可以保证数据有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当 Spirit 1 和 设备没有进行消息传送的时候, Spirit 1 会发送 flag_type 为 44 的请求 PING 包,等待来自远程设备的回复。当远程设备未回复时,系统将自动重新发送此消息,直到远程设备响应或超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当设备收到请求 PING 包时,设备会向该 seq_no 的包回复一个 flag_type 为 84 的 确认包,这样 Spirit 1 就知道设备还在线。

四、更多

  • SDDC 数据报是基于 UDP 协议实现,该通信协议免费开源,实现简单,可以有效降低开发成本,在 UDP 的基础上做到了安全可靠、有序到达,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功能,比如可以发送时间戳消息,这样没有 RTC 芯片的无状态设备也可以同步网络时间;可以发送紧急消息,这样设备或系统可以优先处理等。

这篇关于爱智EdgerOS之深入解析安全可靠的开放协议SDDC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483157

相关文章

深度解析Spring Security 中的 SecurityFilterChain核心功能

《深度解析SpringSecurity中的SecurityFilterChain核心功能》SecurityFilterChain通过组件化配置、类型安全路径匹配、多链协同三大特性,重构了Spri... 目录Spring Security 中的SecurityFilterChain深度解析一、Security

全面解析Golang 中的 Gorilla CORS 中间件正确用法

《全面解析Golang中的GorillaCORS中间件正确用法》Golang中使用gorilla/mux路由器配合rs/cors中间件库可以优雅地解决这个问题,然而,很多人刚开始使用时会遇到配... 目录如何让 golang 中的 Gorilla CORS 中间件正确工作一、基础依赖二、错误用法(很多人一开

Mysql中设计数据表的过程解析

《Mysql中设计数据表的过程解析》数据库约束通过NOTNULL、UNIQUE、DEFAULT、主键和外键等规则保障数据完整性,自动校验数据,减少人工错误,提升数据一致性和业务逻辑严谨性,本文介绍My... 目录1.引言2.NOT NULL——制定某列不可以存储NULL值2.UNIQUE——保证某一列的每一

深度解析Nginx日志分析与499状态码问题解决

《深度解析Nginx日志分析与499状态码问题解决》在Web服务器运维和性能优化过程中,Nginx日志是排查问题的重要依据,本文将围绕Nginx日志分析、499状态码的成因、排查方法及解决方案展开讨论... 目录前言1. Nginx日志基础1.1 Nginx日志存放位置1.2 Nginx日志格式2. 499

MySQL CTE (Common Table Expressions)示例全解析

《MySQLCTE(CommonTableExpressions)示例全解析》MySQL8.0引入CTE,支持递归查询,可创建临时命名结果集,提升复杂查询的可读性与维护性,适用于层次结构数据处... 目录基本语法CTE 主要特点非递归 CTE简单 CTE 示例多 CTE 示例递归 CTE基本递归 CTE 结

Spring Boot 3.x 中 WebClient 示例详解析

《SpringBoot3.x中WebClient示例详解析》SpringBoot3.x中WebClient是响应式HTTP客户端,替代RestTemplate,支持异步非阻塞请求,涵盖GET... 目录Spring Boot 3.x 中 WebClient 全面详解及示例1. WebClient 简介2.

在MySQL中实现冷热数据分离的方法及使用场景底层原理解析

《在MySQL中实现冷热数据分离的方法及使用场景底层原理解析》MySQL冷热数据分离通过分表/分区策略、数据归档和索引优化,将频繁访问的热数据与冷数据分开存储,提升查询效率并降低存储成本,适用于高并发... 目录实现冷热数据分离1. 分表策略2. 使用分区表3. 数据归档与迁移在mysql中实现冷热数据分

C#解析JSON数据全攻略指南

《C#解析JSON数据全攻略指南》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使用C#解析JSON数据全攻略指南,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学习一下... 目录一、为什么jsON是C#开发必修课?二、四步搞定网络JSON数据1. 获取数据 - HttpClient最佳实践2. 动态解析 - 快速

Spring Boot3.0新特性全面解析与应用实战

《SpringBoot3.0新特性全面解析与应用实战》SpringBoot3.0作为Spring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带来了众多令人兴奋的新特性和改进,本文将深入解析SpringBoot3.0的... 目录核心变化概览Java版本要求提升迁移至Jakarta EE重要新特性详解1. Native Ima

spring中的@MapperScan注解属性解析

《spring中的@MapperScan注解属性解析》@MapperScan是Spring集成MyBatis时自动扫描Mapper接口的注解,简化配置并支持多数据源,通过属性控制扫描路径和过滤条件,利... 目录一、核心功能与作用二、注解属性解析三、底层实现原理四、使用场景与最佳实践五、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