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前端 -- wujie 预加载和原理 无界传参

2023-12-07 19:29

本文主要是介绍微前端 -- wujie 预加载和原理 无界传参,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目录

wujie 预加载和原理 

原理解析

MessageChannel

无界传参

1.全局变量

2.Props

3.event bus


wujie 预加载和原理 

提前把无界实例创建好 runPreload 赋值给sandbox.preload 预先加载好

startApp 判断是否有preload 

需要从wujie的实例导出preloadApp,参数跟startApp 一致,预加载必须开启exec选项

例如

preloadApp({ name: "vue3", url: "http://127.0.0.1:5174/", exec: true })
preloadApp({ name: "react", url: "http://127.0.0.1:5175/", exec: true })

fiber 默认值为true

js 的执行模式,由于子应用的执行会阻塞主应用的渲染线程,当设置为truejs采取类似react fiber的模式方式间断执行,每个 js 文件的执行都包裹在requestidlecallback中,每执行一个js可以返回响应外部的输入,但是这个颗粒度是js文件,如果子应用单个js文件过大,可以通过拆包的方式降低达到fiber模式效益最大化

原理解析

window.requestIdleCallback() 方法插入一个函数,这个函数将在浏览器空闲时期被调用。这使开发者能够在主事件循环上执行后台和低优先级工作,而不会影响延迟关键事件,如动画和输入响应。函数一般会按先进先调用的顺序执行,然而,如果回调函数指定了执行超时时间timeout,则有可能为了在超时前执行函数而打乱执行顺序。

requestidlecallback 这个API 他会在浏览器空闲的时候执行,这时候有个疑问什么是浏览器空闲的时候?

主流的PC屏幕刷新率(FPS)大多在60Hz,即1秒钟对屏幕进行60次刷新,平均每次刷新耗时大概是16.6ms。

在一帧的输入渲染合成完成后才会有空闲时间,就是16.6ms之内完成输入渲染合成,空闲的时间才会留给 requestidlecallback

第二种情况是没有任务执行浏览器会有50ms空闲时间,这个时间段也会执行 requestidlecallback

// 60FPS 帧率// 1000ms / 60FPS = 16.666666666666668ms// 一帧就是 16.6ms// 1.处理用户的事件,就是event 例如 click,input change 等。// 2.执行定时器任务// 3.执行 requestAnimationFrame 动画// 4.执行dom 的回流与重绘// 5.计算更新图层的绘制指令// 6.绘制指令合并主线程 如果有空余时间会执行 requestidlecallback// 第二种情况是没有任务执行浏览器会有50ms空闲时间,这个时间段也会执行 requestidlecallback// 预加载资源
requestIdleCallback(function (deadline) {//这是空闲时间console.log(deadline.timeRemaining());
});

一帧内做了什么事呢

1.处理用户的事件,就是event 例如 click,input change 等。

2.执行定时器任务

3.执行 requestAnimationFrame

4.执行dom 的回流与重绘

5.计算更新图层的绘制指令

6.绘制指令合并主线程 如果有空余时间会执行 requestidlecallback

这个跟react 的 fiber 的有什么关系?

因为react也有该机制 但是react并没有用 requestidlecallback,说是这个东西经过测试可能会超过16ms,超过16ms绘制就会看起来很卡 所以react16是用的 requestAnimationFrame + postMessage 实现的那为什么不用setTimeOut setTimeOut 及时为0 也会有一个最小毫秒延迟4ms,所以是用了postMessage,react18又换成了MessageChannel 实现了队列方式去执行任务。

// 60FPS 帧率// 1000ms / 60FPS = 16.666666666666668ms// 一帧就是 16.6ms// 1.处理用户的事件,就是event 例如 click,input change 等。// 2.执行定时器任务// 3.执行 requestAnimationFrame 动画// 4.执行dom 的回流与重绘// 5.计算更新图层的绘制指令// 6.绘制指令合并主线程 如果有空余时间会执行 requestidlecallback// 第二种情况是没有任务执行浏览器会有50ms空闲时间,这个时间段也会执行 requestidlecallback// 预加载资源
requestIdleCallback(function (deadline) {//这是空闲时间console.log(deadline.timeRemaining());
});// 因为react也有该机制 但是react并没有用 requestidlecallback,说是这个东西经过测试可能会超过16ms,
// react16是用的 requestAnimationFrame + postMessage// 为什么不用setTimeOut setTimeOut 及时为0 也会有一个最小毫秒延迟
// react18又换成了MessageChannel 实现了requestIdleCallbacklet { port1, port2 } = new MessageChannel();// 必须调用port1.start() port2.start();
// onmessage;会隐式开启start
port1.onmessage = function (event) {console.log("收到了port2的消息", event);
};
port2.onmessage = function (event) {console.log("收到了port1的消息", event);
};
port1.postMessage("hello");
port2.postMessage("world");

MessageChannel

MessageChannel是一个用于在JavaScript中进行跨窗口通信的API。它允许在不同的窗口或iframe之间建立通信通道,以便它们可以相互发送消息和共享数据。

使用MessageChannel,您可以创建一个通信通道,其中包含两个端口:一个用于发送消息,另一个用于接收消息。这两个端口可以在不同的窗口或iframe中,甚至可以在同一个窗口中的不同上下文中。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MessageChannel进行跨窗口通信:

// 在窗口A中创建MessageChannel
const channel = new MessageChannel();// 获取端口A用于发送消息
const portA = channel.port1;// 获取端口B用于接收消息
const portB = channel.port2;// 在窗口B中监听消息
portB.onmessage = function(event) {console.log('收到消息:', event.data);
};// 在窗口A中发送消息
portA.postMessage('Hello, 窗口B!');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首先在窗口A中创建了一个MessageChannel,并通过port1port2属性获取了两个端口。然后,我们在窗口B中通过onmessage事件监听端口B的消息,并在控制台中打印收到的消息。最后,我们在窗口A中使用端口A的postMessage方法发送消息。

通过MessageChannel,您可以在不同的窗口之间进行双向通信,并且可以传递复杂的数据对象。这对于实现跨窗口的实时更新、共享状态或执行远程操作非常有用。

请注意,MessageChannel只能在支持HTML5的现代浏览器中使用。

无界传参

1.我们之前讲过无界的架构子应用的js是存放在iframe的,既然是iframe就可以通过window进行通讯,

1.全局变量

主应用定义一个全局变量

var a = '贾公子'

子应用通过 window.parent.a 就可以访问到

const send = () => {console.log(alert(window.parent.a))
}

2.Props

2.通过props给子应用注入参数

<WujieVue :props="{name:'ZS',age:18}"  url="http://127.0.0.1:5174/" name="vue3"></WujieVue> <!--子应用vue3-->

子应用可以通过$wujie来获取:

window.$wujie.props

3.event bus

主应用通过bus 监听

import {bus} from 'wujie'
bus.$on('vue3', (data: any) => {console.log(data)
})

子应用通过emit触发事件(反之也可以 主应用emit触发子应用on监听)

 window.$wujie.bus.$emit('vue3', {name:'ls',age:18})

这篇关于微前端 -- wujie 预加载和原理 无界传参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467077

相关文章

Vue和React受控组件的区别小结

《Vue和React受控组件的区别小结》本文主要介绍了Vue和React受控组件的区别小结,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需要的朋友们下面随着小编来一起学... 目录背景React 的实现vue3 的实现写法一:直接修改事件参数写法二:通过ref引用 DOMVu

Java实现将HTML文件与字符串转换为图片

《Java实现将HTML文件与字符串转换为图片》在Java开发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将HTML内容转换为图片的需求,本文小编就来和大家详细讲讲如何使用FreeSpire.DocforJava库来实现这一功... 目录前言核心实现:html 转图片完整代码场景 1:转换本地 HTML 文件为图片场景 2:转换 H

C#使用Spire.Doc for .NET实现HTML转Word的高效方案

《C#使用Spire.Docfor.NET实现HTML转Word的高效方案》在Web开发中,HTML内容的生成与处理是高频需求,然而,当用户需要将HTML页面或动态生成的HTML字符串转换为Wor... 目录引言一、html转Word的典型场景与挑战二、用 Spire.Doc 实现 HTML 转 Word1

Vue3绑定props默认值问题

《Vue3绑定props默认值问题》使用Vue3的defineProps配合TypeScript的interface定义props类型,并通过withDefaults设置默认值,使组件能安全访问传入的... 目录前言步骤步骤1:使用 defineProps 定义 Props步骤2:设置默认值总结前言使用T

ShardingProxy读写分离之原理、配置与实践过程

《ShardingProxy读写分离之原理、配置与实践过程》ShardingProxy是ApacheShardingSphere的数据库中间件,通过三层架构实现读写分离,解决高并发场景下数据库性能瓶... 目录一、ShardingProxy技术定位与读写分离核心价值1.1 技术定位1.2 读写分离核心价值二

深度解析Python中递归下降解析器的原理与实现

《深度解析Python中递归下降解析器的原理与实现》在编译器设计、配置文件处理和数据转换领域,递归下降解析器是最常用且最直观的解析技术,本文将详细介绍递归下降解析器的原理与实现,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 目录引言:解析器的核心价值一、递归下降解析器基础1.1 核心概念解析1.2 基本架构二、简单算术表达

深入浅出Spring中的@Autowired自动注入的工作原理及实践应用

《深入浅出Spring中的@Autowired自动注入的工作原理及实践应用》在Spring框架的学习旅程中,@Autowired无疑是一个高频出现却又让初学者头疼的注解,它看似简单,却蕴含着Sprin... 目录深入浅出Spring中的@Autowired:自动注入的奥秘什么是依赖注入?@Autowired

从原理到实战解析Java Stream 的并行流性能优化

《从原理到实战解析JavaStream的并行流性能优化》本文给大家介绍JavaStream的并行流性能优化:从原理到实战的全攻略,本文通过实例代码给大家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工作具有一定的... 目录一、并行流的核心原理与适用场景二、性能优化的核心策略1. 合理设置并行度:打破默认阈值2. 避免装箱

Python中的filter() 函数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技巧

《Python中的filter()函数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技巧》Python的filter()函数用于筛选序列元素,返回迭代器,适合函数式编程,相比列表推导式,内存更优,尤其适用于大数据集,结合lamb... 目录前言一、基本概念基本语法二、使用方式1. 使用 lambda 函数2. 使用普通函数3. 使用 N

MyBatis-Plus 与 Spring Boot 集成原理实战示例

《MyBatis-Plus与SpringBoot集成原理实战示例》MyBatis-Plus通过自动配置与核心组件集成SpringBoot实现零配置,提供分页、逻辑删除等插件化功能,增强MyBa... 目录 一、MyBATis-Plus 简介 二、集成方式(Spring Boot)1. 引入依赖 三、核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