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体系结构】主存储器的基本组成

2023-12-06 00:12

本文主要是介绍【计算机组成体系结构】主存储器的基本组成,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一、半导体元器件存储二进制0/1的原理

一个存储器逻辑上分为MAR,MDR和存储体,这三块在时序逻辑电路的控制下相互配合工作。 

存储体有多个存储单元构成,每个存储单元又由每个存储元构成。一个存储元可以存放一位的二进制的0/1。

一个存储元由一个MOS管和一个电容组成。 

MOS管是一种半导体,当通电压达到某一定阈值时它才会变成导体,否则是绝缘体。

上图所示电容下金属板接地为0V,下金属板若和上金属板存在电势差则会存储电荷,以此来决定存储元存储的是1还是0。

当接通MOS管时,若导线一端有电荷流出,则可以判断该电容保存的是二进制的1,否则保存的是0。这是二进制的读出。

存储也很简单,接通MOS管,接通导线,电容开始累计电荷,这样就在里面存储了1。这时候再断开MOS管,就可以防止电荷跑出去了。

如果把多个存储元排列在一起就可以组成一个存储单元(存储字)。上图红线链接了一个存储单元的所有MOS管,如果此时在红线上加入一个5v的阈值电压就可以一次读出该存储单元内所有的二进制数据(绿线用来检测有无电流导出判断是0/1)。 

而多个存储单元又构成了存储体(存储矩阵)。上图所示的存储字长为8bit。存储字长根据一个存储单元中存储元的个数决定。但是1Byte=8bit是不会变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存储器一次读写都是以一个存储字长为单位

 


二、存储芯片的基本原理

1.译码器

如何根据地址决定我们要读/写哪一个字呢?这就涉及到译码器的工作原理。

对于译码器,我们给定n位地址对应2^n个存储单元,所以译码器会根据MAR给出的地址转变为某一条选通线的高电平信号,这样就可以读出一整排的存储元的数据了。

译码器的每一条选通线对应每一个存储单元的地址。 

之后通过数据线(绿线)把每一位二进制数据送入MDR中,接着CPU会通过数据总线从MDR中取走一整个存储字的数据。(当然数据总线的宽度是和存储字长相同的)

2.控制电路

由于电信号的不稳定,除译码器之外,还要有控制电路来控制MAR,MDR和译码器来实现存储器的读写。 

电信号是不稳定的,CPU通过地址总线将电信号送到MAR,但不会立刻送到译码器,当MAR中的电信号稳定之前,控制电路不会打开译码器的开关。

同样的,当输出的时候,控制电路同样会在MDR中的电信号稳定之后才能从MDR送出数据到数据总线。

另外,存储芯片还要对外提供一些线路如\overline{CS}(芯片选择信号)/\overline{CE}(芯片使能信号),上面带横线的意思就是当处于低电平的时候起作用。两个线路的意思就是,当处于低电平的时候,这块芯片可以工作了。

同时还有读写线。有些设计为两根线,一根表示读一根表示写(\overline{WE},\overline{OE})。有些则用一根既可以表示读也可以表示写。


片选线的作用如上图所示,上图内存条的每个黑块就表示一个存储芯片,当地址线搜索的地址在某一个存储芯片上,片选线自然要关闭除它以外的其它所有存储芯片。

同时存储芯片的引脚数应该等于地址线+数据线+片选线+读写控制线+供电+接地。 

上图中存储器的逻辑构成我们只有读写电路和驱动器上面没有说。读写电路包括上面的红线绿线以及控制电路的读写控制线。

驱动器,我们前面说过电信号的不稳定性,而驱动器就是一个信号放大器,可以让信号离开译码器之后仍然稳定有效。

之前我们说过总容量 = 存储单元个数 X 存储字长。之后我们还要熟悉上图所示的描述方式。

例如:8X8位的存储芯片,前一个8表示的是存储单元的数量,后面的8则表示存储字长。

而通过存储单元的数量自然就可以推断出地址线是多少,如上面的例子,2^3=8,所以8X8位的存储芯片的地址线有3根,又因为每个存储字长为8,所以数据线有3X8=24根。


三、不同的寻址方式的实现

上图所示的每个方格表示一个字节,也就是8bit,而每一整行表示一个存储字,也就是说这块存储芯片它的字长是4B。假设它的总容量是1KB,那也就是说它有256个字(256行)。

现代计算机中通常按字节编址,也就是说每个字节一个地址。所以这个存储矩阵中有1K个地址。这也就是按字节编址。   

但是存储器指支持的寻址形式可不是只有按字节寻址。按字节寻址自然需要10根地址线,因为2^10=1024,才足够寻1000个地址。

而如果按字寻址,一整行,也就是一个字合并看成一个地址。当我们需要读某个字的时候,假如我们现在要读的是第1个字,那只需要我们对1进行算术左移得到100,也就是4,就可以得到该字起始字节的字节地址。

按半字寻址和按双字寻址以此类推。 

这篇关于【计算机组成体系结构】主存储器的基本组成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459679

相关文章

Redis 基本数据类型和使用详解

《Redis基本数据类型和使用详解》String是Redis最基本的数据类型,一个键对应一个值,它的功能十分强大,可以存储字符串、整数、浮点数等多种数据格式,本文给大家介绍Redis基本数据类型和... 目录一、Redis 入门介绍二、Redis 的五大基本数据类型2.1 String 类型2.2 Hash

Java Instrumentation从概念到基本用法详解

《JavaInstrumentation从概念到基本用法详解》JavaInstrumentation是java.lang.instrument包提供的API,允许开发者在类被JVM加载时对其进行修改... 目录一、什么是 Java Instrumentation主要用途二、核心概念1. Java Agent

Kotlin 协程之Channel的概念和基本使用详解

《Kotlin协程之Channel的概念和基本使用详解》文章介绍协程在复杂场景中使用Channel进行数据传递与控制,涵盖创建参数、缓冲策略、操作方式及异常处理,适用于持续数据流、多协程协作等,需注... 目录前言launch / async 适合的场景Channel 的概念和基本使用概念Channel 的

Python函数的基本用法、返回值特性、全局变量修改及异常处理技巧

《Python函数的基本用法、返回值特性、全局变量修改及异常处理技巧》本文将通过实际代码示例,深入讲解Python函数的基本用法、返回值特性、全局变量修改以及异常处理技巧,感兴趣的朋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 目录一、python函数定义与调用1.1 基本函数定义1.2 函数调用二、函数返回值详解2.1 有返

Python ORM神器之SQLAlchemy基本使用完全指南

《PythonORM神器之SQLAlchemy基本使用完全指南》SQLAlchemy是Python主流ORM框架,通过对象化方式简化数据库操作,支持多数据库,提供引擎、会话、模型等核心组件,实现事务... 目录一、什么是SQLAlchemy?二、安装SQLAlchemy三、核心概念1. Engine(引擎)

Python异步编程之await与asyncio基本用法详解

《Python异步编程之await与asyncio基本用法详解》在Python中,await和asyncio是异步编程的核心工具,用于高效处理I/O密集型任务(如网络请求、文件读写、数据库操作等),接... 目录一、核心概念二、使用场景三、基本用法1. 定义协程2. 运行协程3. 并发执行多个任务四、关键

Go语言连接MySQL数据库执行基本的增删改查

《Go语言连接MySQL数据库执行基本的增删改查》在后端开发中,MySQL是最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之一,本文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Go连接MySQL数据库并执行基本的增删改查吧... 目录Go语言连接mysql数据库准备工作安装 MySQL 驱动代码实现运行结果注意事项Go语言执行基本的增删改查准备工作

DNS查询的利器! linux的dig命令基本用法详解

《DNS查询的利器!linux的dig命令基本用法详解》dig命令可以查询各种类型DNS记录信息,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际示例和dig命令常用参数来详细说明如何使用dig实用程序... dig(Domain Information Groper)是一款功能强大的 linux 命令行实用程序,通过查询名称服务器并输

MySql基本查询之表的增删查改+聚合函数案例详解

《MySql基本查询之表的增删查改+聚合函数案例详解》本文详解SQL的CURD操作INSERT用于数据插入(单行/多行及冲突处理),SELECT实现数据检索(列选择、条件过滤、排序分页),UPDATE... 目录一、Create1.1 单行数据 + 全列插入1.2 多行数据 + 指定列插入1.3 插入否则更

C#连接SQL server数据库命令的基本步骤

《C#连接SQLserver数据库命令的基本步骤》文章讲解了连接SQLServer数据库的步骤,包括引入命名空间、构建连接字符串、使用SqlConnection和SqlCommand执行SQL操作,... 目录建议配合使用:如何下载和安装SQL server数据库-CSDN博客1. 引入必要的命名空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