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闻道(香港篇)

2023-11-09 11:20
文章标签 大学 香港 闻道

本文主要是介绍大学闻道(香港篇),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我用这个标题是希望我在30岁之前能看遍五大洲的大学。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前几天在姑妈的全资资助下,我去了一趟香港,去香港的主题当然少不了买买买,除此之外,我更想了解一下香港的高等教育,于是我计划并去了香港最有名的三所高校—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好吧,看这个排名就知道我的想法了哈哈)。因为香港理工大学就在红磡站旁边,所以也顺带看了一下。一路下来,感觉收获不少,因为我的游览顺序是理大->港大->中大->科大,下面我就按这个顺序说一下自己的见闻。由于每所学校我都只是走马观花地转了一转,只能从一个游客的角度做出一些肤浅的认识,并与内地的大学做一点粗浅对比,难免管窥蠡测,当小品文消遣好了(每个部分独立,不想全看的小伙伴挑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看就好了)。

香港理工大学

我抵港之前,曾经问在理大念书的偲哥“理大有多大?” “跟双峰一中差不多大。” 我当时不信,一所能装两三万人的大学,同济这么大都很挤了,应该不止。去过之后我还是不信,我大一中怎么可能只有这么大?“这特么也叫大学?” 是我对理大的第一印象。但游览之后,发现它不愧还是名校。

从红磡站出来,首先看到的肯定是有名的红馆(因为我去的那几天没什么好的演唱会,不然能在红馆听演唱会也是幸事一桩啊)。红馆旁边就是理大了,可以从火车站走天桥直达理大。外观上理大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特色是其标志性的红砖楼,学校内的楼几乎全部和下面这张图一样,都是红砖楼,非常有个性。从这张图中还可以看出大学捐赠文化在香港非常深入人心。简单点,你有钱就可以捐楼,捐教室,捐座位也行,然后给你冠名。这在欧美据说也非常常见的,而反观国内,除了邵逸夫先生的逸夫楼,其他冠名的楼几乎都见不着(几年前的真维斯楼还被以“过于商业化”而取消了),我认为这并没有对与错,但我总想,如果捐赠文化哪一天在国内高校盛行,我有机会一定要把济事楼416讲台左边第一个座位买下来,毕竟坐那上了一学期软工,哈哈。

 

我去的时候刚好碰上了一个理大小哥带一群高中生毕业生介绍理大,我也就顺便蹭了一下(用普通话真是谢天谢地)。他和我说由于理大的楼大多是大咖冠名的,难免上课“傻傻分不清楚”,就用A-Z来表示上课或做研究的地方(比如“去A,B之间”这样,好像是这么说的)。我问他理大大学生分布如何,他说本科大部分是local,研究生就一半一半了,大陆学生也挺多。值得一提的是,他说“理大下雨基本不用备伞,因为一直在楼下走来走去”。这再一次体现了理大的小,在香港的大学,自行车这个东西估计没什么用,除了中大面积大到可以用自行车,但中大基本都是上下山,用自行车也不方便。

理大还有一栋非常有特色的建筑,就是下图白色的那栋,据说是新的教室。外观那起止以一个抽象了得。说实话我看多两眼就真的看不下去了,这特么是个什么玩意?但里面的设施非常不错。关于理大为什么能装这么多人,小哥的说法是可以上下延伸啊,别看地方小,地下大着呢,这一点在科大也感觉非常明显,在很小的行动范围内就能完成需要做的所有工作,这无疑是提高效率的举措。想想在同济,期末就是待在济事楼等外卖的节奏了(懒得跑那么远去吃饭),这也算学校小的好处吧。

因为理大确实非常小,我听小哥说了一圈,在他们拍照的时候就和他作别了。从阶梯下来,可以看到理大校门的水池,好像这有一个传说,说理大学生不能被这水池的水给溅到,意为不能“湿身(失身)”,否则就毕不了业。(类似的传说貌似中大也有),果然每所大学都得靠一两个传说来撑腰,否则镇不住这群聪明的学生啊!在水池旁边,有一个理大的视障人士的触摸地图,因为大一做过一个这样的社会实践,深切感触到视障人士的不易,觉得这样的设施还是考虑很周到的。感慨香港还是发达过内地不少,在地铁等很多地方对残疾人的关照都非常到位,内地这样一点上确实很不够。

出了校门,我就急急忙忙找酒店去了,理大就这么走马观花逛完了。

香港大学

港大作为香港最早最知名的大学,我肯定是要特意拜访的。抵港第二天早上,我坐八达通从尖沙咀去了港大,因为香港有“香港大学”地铁站,而“大学”地铁站指的是香港中文大学。据说这两所学校的学生还为“大学”地铁站该归谁撕过逼,你们累不累啊,这种讨论可能有结果吗… …

出了地铁站,会经过一个比较长的长廊,两旁介绍了港大百年历史。走过长廊,会到一个电梯,那个电梯感觉特别高,因为在里面等了差不多有半分钟。出了电梯,Aha!港大你好!第一眼是这样的:

这就是个建在山上的大学啊(走过后进一步验证了我的想法)。此处顺带多嘴几句,感觉香港这个地方就是人力改造自然的典型,感觉由于地不够,很多地方被强行发展了起来了。所以港大我感觉也非常小,它的校区图就下面这么大,而且几乎没有平地,都是在走上走下,但一所世界一流大学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建立起来了。

可能由于历史比较久远的原因,港大给我的第一印象有些乱,并没有多少规律可循(可能也是因为没有找到人充当导游)。感觉围绕中心的孙中山像,附近走走就差不多了。

(国父塑像,瞻仰一番)

不难看出孙中山先生在港大人心目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孙先生于港大发表的那句经典的“我有如游子归家,因为香港与香港大学乃我知识之诞生地”致辞至今放置于中山像后方, 而从中山像去图书馆的那一段阶梯也被称为“中山阶”,这些都令人肃然起敬。

港大另外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深入人心的民主,“全民投票”这种由学生会组织的全民学生投票在内地更是闻所未闻。说实话,我一直不太喜欢内地高校的学生会组织,大学三年更是对这些工作没有多大兴趣,当然很多人乐此不疲,这都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暂且按下不表。

港大的图书馆感觉外观很旧,但因进不去,不知里面设施如何。这里值得自豪一把了,同济嘉定图书馆绝对秒杀香港一切图书馆,当然仅仅指大小和外观。如果大学光看楼和面积这么肤浅的认识来评价的话,香港的大学估计都排不进内地前100(这个最后再说,暂且按下不表)。在图书馆外面有一面民主墙,还真是什么都敢往上贴啊,说实话对我还是挺震撼的--看上面大多是一些很小的事情,在天朝早就见怪不怪了。足见港大学生对细节的较真,这点还是令人很佩服的。当然还有一部分言论,作为Party Member,我表示看不见,我真的看不见。

因为那天刚下过雨,地非常滑。走了几圈后我还是决定去铜锣湾买买买好了。待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我就坐地铁和港大作别了。

香港中文大学

我是第三天去的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上文已经说过,去中大到“大学”站地铁下就好了。这里顺便吐槽一下,香港真的很小,去个地方一个小时差不多都极限了。我来之前姑妈还和我说打的要注意怎么怎么样,结果我一次的士都没坐(因为八达通真的很方便,很多地方走走就到了)。

出了地铁,就下了非常大的雨,这让我有点不爽。在一栋楼内等雨小了点后,我便开始“上山”(因为中大真的就霸占了整座山),走了两分钟我就发现,如果我这么走,可能一天都逛不完,我看校车来来往往,可否蹭一下呢?这样想后,我立马“下山”了,进了一辆校车,还好真不用刷卡,找个位子坐下,看校车会怎么走。

中大的校车真的非常爽!一条那么小的路,简直上蹿下跳有木有!感觉就是盘山公路转啊转,一路风光快欣赏(因为校车非常快,移步换景,看不过来)。因为中大是书院制大学(这是一个很深的话题,有兴趣请自行Google或度娘,也欢迎和我讨论),在车上可以隐约看到崇基,新亚,逸夫等几个书院。一圈下来,回到原点,雨还在下。我找了个躲雨的地方拍了一下中大有名的逸夫科学大楼(那栋五颜六色的就是)。

(崇基书院)

因为雨大到没法继续参观,我就在中大书店待了一会,好了,我得吐槽书贵了,有本原版Python的书实在想买啊(那么薄60刀,要是HKD果断入手了),想想还是觉得不值,回去网上找找好了。我在书店旁的咖啡厅点了一杯摩卡等雨停,顺便也感受一下中大学生的生活(其实和内地大学也没什么不同)。一位外国小哥在很大声地撩一位漂亮港姐,英语我大概听懂了50%吧。感慨,学到了学到了… …

雨一直下,我干脆再坐多一次校车。中大有几种不同的校车,每种走了路线都不一样,但雨越下越大,窗外几乎都模糊了。途中我怀疑这些司机是不是特训过,亦或校车的刹车有过更高的标准检测,不然这样的山路,稍微出点问题就不好玩了。又坐了两次校车过后,一回爽,二回刺激,三回下车我就要吐了… …我还是不晕车的人,看来晕车的人选择中大的时候要好好考虑一下了。也罢,这边到此为止吧,我坐地铁去科大好了。

刚上地铁,雨就完全停了,有几分郁闷。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是此行我最期待的大学,因为它真的创造了世界高等教育史的一个奇迹,20年创世界一流大学,这些老美也没做到过啊!事实证明这也是最不虚此行的一个地方,印象非常深刻。

从大学站坐到彩虹站,然后坐11路小巴就又上山了。在小巴上看到外边“清水湾”的路牌,我就知道差不多该到了。果然,车不到几分钟就停在一个转盘旁,这就是HKUST了!

进入HKUST,先是早已闻名的“火鸡”。有一群拿着“河海大学”的同学在那里合影,我并没有上去搭讪。HKUST真是非常有活力的地方,一走进去,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什么,感觉非常舒服,有几分澎湃。而且今年是其25周年校庆,“敢创未来”的校训随处可见,可见这是一所很有野心的大学,恩,不错。

(短短25年建校史)

走过赛马会大堂,就是传说中的无敌海景了!照片绝对不够一半震撼。这还是阴天,晴天肯定更unbelievable(我词穷~。~),真是既可学术,亦可赛艇!旁边有人在放无人机,呼的一声飞翔天际,消失不见,再看看广阔的海面,感慨clear water bay真是个好地方。

因为我事先约好了计算机系的Doctor Wang,欣赏过海景后,我就开始找计算机系。这个时候问题来了,Doctor Wang告诉我他的房间在3520,哪栋楼呢?本着自力更生的原则,我看了看地图,心生一句“卧槽”,他们的主楼就一栋!!!其他楼几乎都是宿舍,也就是说,仅仅就在这栋楼内,一群大咖学者撑起了HKUST的招牌!不禁肃然起敬,想想国内那么好的条件,很多人最后都做出了些什么东西… … 看地图我根本没法找3520,我只好求助于学生服务中心,那位阿姨(估计不是中国人)特别好,帮我用电脑仔细查了地图,告诉我去坐Lift 25。 原来是这样啊!去哪个系坐哪部电梯,有意思! 走过一个长廊,我找到了Lift 25,上到三楼,看到的第一幕我觉得就够我跪半天了。这上面的学者随便拿一个上到内地,都是大咖级了吧。而且值得一提的是,Faculty的表单是按字母排序的,跟你的title没有关系,我想这要是在大陆的某些地方,陈校长和杨教授肯定会放在最前面了。

(荣誉室)

我如愿找到了3520,Doctor Wang也在的,他看到我就主动和我握了一次手。看得出他很忙,但还是给了我半个多小时。我就留学,科研方向等问了一些问题,感觉他们做的东西和内地也差不多,他和我讲分布式的东西也基本能懂,可能只是我们只做到5,6分,人家做到9,10分的区别吧。了解了科大的基本信息后,我最后问他为什么选择科大(我甚至和他说,以他的条件去交大,拿到青年千人什么的,至少做到副教授应该没问题)。他和我说是人的原因,论条件内地可能更好,但科大这么多一流的学者是吸引他最主要的原因。想想也是,能和这么多一流名校的大咖共事,其他条件差一点也无所谓吧!离开时他又和我握了一次手,并祝我Good Luck,可能这是很常见的做法,但让人感觉很受尊重。

离开办公室,我又在科大长廊的座椅上待了一会(我说我是感受名校氛围你信么?)最后我在科大买了两个书夹做纪念品(第一次愿意为别的大学买纪念品,一个给老弟,一个留自己),坐11路小巴回了地铁站,四所大学就游历完了。

总结

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所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想这句话用来形容香港的大学最恰当不过了。就面积来说,除了中大像个大学,其他都像个内地高中。但香港高校的水平都甩内地不知好几条街,就在于他们有那些较真的“大师”。其实环境永远只是个辅助,如何打怪升级不都靠自己么?“Stanford还有划水的呢!”大学真的已经把你成长需要的条件都提供给你了,自己不去用,反而抱怨别人没送过来,这不是傻逼是什么。这次经历也让我看到了名校间的很多共性,看到了一流与不入流的区别。“路漫漫其修远兮“,还有更好的学校值得去探索呢,好自为之!

(完)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krischan/p/5679840.html

这篇关于大学闻道(香港篇)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375787

相关文章

计算机毕业设计 大学志愿填报系统 Java+SpringBoot+Vue 前后端分离 文档报告 代码讲解 安装调试

🍊作者:计算机编程-吉哥 🍊简介:专业从事JavaWeb程序开发,微信小程序开发,定制化项目、 源码、代码讲解、文档撰写、ppt制作。做自己喜欢的事,生活就是快乐的。 🍊心愿:点赞 👍 收藏 ⭐评论 📝 🍅 文末获取源码联系 👇🏻 精彩专栏推荐订阅 👇🏻 不然下次找不到哟~Java毕业设计项目~热门选题推荐《1000套》 目录 1.技术选型 2.开发工具 3.功能

如何快速融入大学课堂

快速融入大学课堂是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一步。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你快速融入大学课堂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 1. 提前准备 - **课前预习**:在上课前预习课程内容,了解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这样在课堂上更容易跟上老师的讲解。 - **准备学习材料**:带上笔记本、笔、课本和其他必要的学习材料,确保在课堂上能够及时记录和查阅。 ### 2. 积极参与课堂 - **主动提问**:在课堂上

OpenGL/GLUT实践:流体模拟——数值解法求解Navier-Stokes方程模拟二维流体(电子科技大学信软图形与动画Ⅱ实验)

源码见GitHub:A-UESTCer-s-Code 文章目录 1 实现效果2 实现过程2.1 流体模拟实现2.1.1 网格结构2.1.2 数据结构2.1.3 程序结构1) 更新速度场2) 更新密度值 2.1.4 实现效果 2.2 颜色设置2.2.1 颜色绘制2.2.2 颜色交互2.2.3 实现效果 2.3 障碍设置2.3.1 障碍定义2.3.2 障碍边界条件判定2.3.3 障碍实现2.3.

热烈庆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六六周年

卡西莫多的诗文集2022-2024.9月6-校庆国庆专版   欢迎分享 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卡西莫多的诗文集2022-2024.9月6-A5-校庆国庆专版.pdf 链接:  百度网盘 请输入提取码 提取码: umpm

2024全国大学省数学建模竞赛A题-原创参考论文(部分+第一问代码)

一问题重述 1.1 问题背景  "板凳龙",又称"盘龙",是浙闽地区的传统地方民俗文化活动。这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融合了中国传统龙舞的精髓和地方特色,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板凳龙表演中,人们将少则几十条,多则上百条的板凳首尾相连,形成蜿蜒曲折的"龙"形。这种创新的表演方式不仅展现了民间艺术的智慧,也体现了集体协作的精神。盘龙时,龙头在前领头,龙身和龙尾相随盘旋,整

Accept CS Ph.D. Offer from Stony Brook University,去SUNY石溪大学的CS Ph.D.啦

前言:在2017年3月24日,正式决定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Stony Brook,简称石溪大学),CS Ph.D. 项目。本科直博,DIY申请,全额奖学金,第一年5.1万美元(免学费2.2万,2017 fall, 2018 spring 的TA 1.93万,2018 summer RA 1万,没有 Fellowship) Abs

香港一带一路研究院国际事务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景才阐述香港在一带一路建设及区块链金融领域的关键作用

2024年8月28日,香港金管局举行Ensemble项目沙盒(以下简称沙盒)启动仪式,并宣布首阶段试验将涵盖四大代币化资产用例主题,标志着金融业在代币化技术的实际应用进程中迈出重要一步。香港一带一路研究院国际事务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景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深入分析了香港在一带一路建设及区块链金融领域所展现的巨大潜力和独特作用。   陈景才指出,香港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熟的金融市场

西湖大学卢培龙团队突破:精确从头设计异手性蛋白复合物,开启镜像蛋白研究新篇章

在生物科学的浩瀚星空中,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承担者,其设计与合成一直是科学家们不懈探索的领域。近日,西湖大学卢培龙团队携手清华大学刘磊团队,在《Cell Research》期刊上发表了一项革命性的研究成果——首次实现了异手性蛋白复合物的精确从头设计,这一突破不仅填补了蛋白质设计领域的一大空白,更为分子工具、疾病治疗及诊断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异手性蛋白:生命科学的神秘探索 蛋白质是

docker的小知识大学问

1.docker退出容器但是不关闭容器 Ctrl+P+Q 2.如何批量停止所有的容器 docker stop $(docker ps -q)  注意使用 -q 参数,仅仅输出镜像/容器的ID. 3.容器重启后会IP地址都会改变,查看容器的ID docker inspect -f '{{.NetworkSettings.IPAddress}}' <CONTAINER> 4.do

raksmart香港大带宽服务器地址

RAKsmart香港大带宽服务器的地址是由RAKsmart公司提供的香港机房所在地,具体地址未在公开资料中披露,但其主要特点是提供高带宽且不限制流量的服务。   RAKsmart是一家成立于2012年的美国公司,其香港机房以提供大带宽、直连内地的优化线路和丰富的配置方案而著称。这些特点使得RAKsmart成为许多需要高速、稳定网络连接的用户的首选。以下是关于RAKsmart香港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