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lisp二次开发之提升制图效率

2023-10-19 02:20

本文主要是介绍Autolisp二次开发之提升制图效率,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一、引言

       最近在利用CASS(或CAD)软件处理项目数据,发现在处理过程中,占用80%时间的制图环节常常是在做一些重复性的工作,所以尝试改变这种低效工作模式。

二、常规操作

         (1) 利用CASS(或CAD)给图件特征点连续添加序号

             

            按照常规制图流程,实现这种引线标注需要按照以下步骤:

                 ① 利用L或PL命令绘制一条直线;

                          

                 ②利用C命令在直线段的终点作圆,并指定半径大小;

                                  

                 ③利用text命令在圆内添加文字,并需要设置文字大小与角度

                              

                 ④利用TRIM命令裁剪到圆圈内的直线段

                            

                   ⑤如果需要设置标注内容的颜色,需要利用change命令

                            

                  ⑥ 如需要实现连续标注,需要利用带基点复制,并且需要逐个修改标注序号

                            

         利用上述几步实现特征点连续标注序号的功能,效率不高。

三、新方法

       利用autolisp命令实现上述各种命令的集成,实现一个指令控制整个流程,操作简单方便,效率较高  

        

功能实现:

  命令: snbz
 指定起点
 指定终点PLINE
指定起点:
当前线宽为 0.0000
指定下一个点或 [圆弧(A)/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
指定下一点或 [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
命令: CHANGE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对象: 指定修改点或 [特性(P)]: p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C
新颜色 [真彩色(T)/配色系统(CO)] <BYLAYER>: 1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命令: CIRCLE 指定圆的圆心或 [三点(3P)/两点(2P)/相切、相切、半径(T)]:
指定圆的半径或 [直径(D)] <2.0000>: 2.000000000000000
命令: CHANGE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对象: 指定修改点或 [特性(P)]: p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C
新颜色 [真彩色(T)/配色系统(CO)] <BYLAYER>: 1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命令: text
当前文字样式:  “宋体”  文字高度:  2.0000  注释性:  否
指定文字的起点或 [对正(J)/样式(S)]: s
输入样式名或 [?] <宋体>: 宋体
当前文字样式:  “宋体”  文字高度:  2.0000  注释性:  否
指定文字的起点或 [对正(J)/样式(S)]: J 输入选项 
[对齐(A)/调整(F)/中心(C)/中间(M)/右(R)/左上(TL)/中上(TC)/右上(TR)/左中(ML)/正中(MC)/右中(MR)/左下(BL)/中
下(BC)/右下(BR)]: MC
指定文字的中间点:
指定高度 <2.0000>: 2
指定文字的旋转角度 <0>: 0
输入文字: 1
命令: CHANGE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对象: 指定修改点或 [特性(P)]: p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C
新颜色 [真彩色(T)/配色系统(CO)] <BYLAYER>: 3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命令:
 指定起点
 指定终点PLINE
指定起点:
当前线宽为 0.0000
指定下一个点或 [圆弧(A)/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
指定下一点或 [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
命令: CHANGE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对象: 指定修改点或 [特性(P)]: p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C
新颜色 [真彩色(T)/配色系统(CO)] <BYLAYER>: 1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命令: CIRCLE 指定圆的圆心或 [三点(3P)/两点(2P)/相切、相切、半径(T)]:
指定圆的半径或 [直径(D)] <2.0000>: 2.000000000000000
命令: CHANGE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对象: 指定修改点或 [特性(P)]: p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C
新颜色 [真彩色(T)/配色系统(CO)] <BYLAYER>: 1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命令: text
当前文字样式:  “宋体”  文字高度:  2.0000  注释性:  否
指定文字的起点或 [对正(J)/样式(S)]: s
输入样式名或 [?] <宋体>: 宋体
当前文字样式:  “宋体”  文字高度:  2.0000  注释性:  否
指定文字的起点或 [对正(J)/样式(S)]: J 输入选项 
[对齐(A)/调整(F)/中心(C)/中间(M)/右(R)/左上(TL)/中上(TC)/右上(TR)/左中(ML)/正中(MC)/右中(MR)/左下(BL)/中
下(BC)/右下(BR)]: MC
指定文字的中间点:
指定高度 <2.0000>: 2
指定文字的旋转角度 <0>: 0
输入文字: 2
命令: CHANGE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对象: 指定修改点或 [特性(P)]: p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C
新颜色 [真彩色(T)/配色系统(CO)] <BYLAYER>: 3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命令:
 指定起点
 指定终点PLINE
指定起点:
当前线宽为 0.0000
指定下一个点或 [圆弧(A)/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
指定下一点或 [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
命令: CHANGE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对象: 指定修改点或 [特性(P)]: p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C
新颜色 [真彩色(T)/配色系统(CO)] <BYLAYER>: 1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命令: CIRCLE 指定圆的圆心或 [三点(3P)/两点(2P)/相切、相切、半径(T)]:
指定圆的半径或 [直径(D)] <2.0000>: 2.000000000000000
命令: CHANGE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对象: 指定修改点或 [特性(P)]: p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C
新颜色 [真彩色(T)/配色系统(CO)] <BYLAYER>: 1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命令: text
当前文字样式:  “宋体”  文字高度:  2.0000  注释性:  否
指定文字的起点或 [对正(J)/样式(S)]: s
输入样式名或 [?] <宋体>: 宋体
当前文字样式:  “宋体”  文字高度:  2.0000  注释性:  否
指定文字的起点或 [对正(J)/样式(S)]: J 输入选项 
[对齐(A)/调整(F)/中心(C)/中间(M)/右(R)/左上(TL)/中上(TC)/右上(TR)/左中(ML)/正中(MC)/右中(MR)/左下(BL)/中
下(BC)/右下(BR)]: MC
指定文字的中间点:
指定高度 <2.0000>: 2
指定文字的旋转角度 <0>: 0
输入文字: 3
命令: CHANGE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对象: 指定修改点或 [特性(P)]: p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C
新颜色 [真彩色(T)/配色系统(CO)] <BYLAYER>: 3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命令:
 指定起点
 指定终点PLINE
指定起点:
当前线宽为 0.0000
指定下一个点或 [圆弧(A)/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
指定下一点或 [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
命令: CHANGE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对象: 指定修改点或 [特性(P)]: p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C
新颜色 [真彩色(T)/配色系统(CO)] <BYLAYER>: 1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命令: CIRCLE 指定圆的圆心或 [三点(3P)/两点(2P)/相切、相切、半径(T)]:
指定圆的半径或 [直径(D)] <2.0000>: 2.000000000000000
命令: CHANGE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对象: 指定修改点或 [特性(P)]: p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C
新颜色 [真彩色(T)/配色系统(CO)] <BYLAYER>: 1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命令: text
当前文字样式:  “宋体”  文字高度:  2.0000  注释性:  否
指定文字的起点或 [对正(J)/样式(S)]: s
输入样式名或 [?] <宋体>: 宋体
当前文字样式:  “宋体”  文字高度:  2.0000  注释性:  否
指定文字的起点或 [对正(J)/样式(S)]: J 输入选项 
[对齐(A)/调整(F)/中心(C)/中间(M)/右(R)/左上(TL)/中上(TC)/右上(TR)/左中(ML)/正中(MC)/右中(MR)/左下(BL)/中
下(BC)/右下(BR)]: MC
指定文字的中间点:
指定高度 <2.0000>: 2
指定文字的旋转角度 <0>: 0
输入文字: 4
命令: CHANGE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对象: 指定修改点或 [特性(P)]: p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C
新颜色 [真彩色(T)/配色系统(CO)] <BYLAYER>: 3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命令:
 指定起点
 指定终点PLINE
指定起点:
当前线宽为 0.0000
指定下一个点或 [圆弧(A)/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
指定下一点或 [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
命令: CHANGE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对象: 指定修改点或 [特性(P)]: p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C
新颜色 [真彩色(T)/配色系统(CO)] <BYLAYER>: 1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命令: CIRCLE 指定圆的圆心或 [三点(3P)/两点(2P)/相切、相切、半径(T)]:
指定圆的半径或 [直径(D)] <2.0000>: 2.000000000000000
命令: CHANGE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对象: 指定修改点或 [特性(P)]: p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C
新颜色 [真彩色(T)/配色系统(CO)] <BYLAYER>: 1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命令: text
当前文字样式:  “宋体”  文字高度:  2.0000  注释性:  否
指定文字的起点或 [对正(J)/样式(S)]: s
输入样式名或 [?] <宋体>: 宋体
当前文字样式:  “宋体”  文字高度:  2.0000  注释性:  否
指定文字的起点或 [对正(J)/样式(S)]: J 输入选项 
[对齐(A)/调整(F)/中心(C)/中间(M)/右(R)/左上(TL)/中上(TC)/右上(TR)/左中(ML)/正中(MC)/右中(MR)/左下(BL)/中
下(BC)/右下(BR)]: MC
指定文字的中间点:
指定高度 <2.0000>: 2
指定文字的旋转角度 <0>: 0
输入文字: 5
命令: CHANGE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对象: 指定修改点或 [特性(P)]: p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C
新颜色 [真彩色(T)/配色系统(CO)] <BYLAYER>: 3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命令:
 指定起点
 指定终点PLINE
指定起点:
当前线宽为 0.0000
指定下一个点或 [圆弧(A)/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
指定下一点或 [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
命令: CHANGE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对象: 指定修改点或 [特性(P)]: p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C
新颜色 [真彩色(T)/配色系统(CO)] <BYLAYER>: 1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命令: CIRCLE 指定圆的圆心或 [三点(3P)/两点(2P)/相切、相切、半径(T)]:
指定圆的半径或 [直径(D)] <2.0000>: 2.000000000000000
命令: CHANGE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对象: 指定修改点或 [特性(P)]: p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C
新颜色 [真彩色(T)/配色系统(CO)] <BYLAYER>: 1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命令: text
当前文字样式:  “宋体”  文字高度:  2.0000  注释性:  否
指定文字的起点或 [对正(J)/样式(S)]: s
输入样式名或 [?] <宋体>: 宋体
当前文字样式:  “宋体”  文字高度:  2.0000  注释性:  否
指定文字的起点或 [对正(J)/样式(S)]: J 输入选项 
[对齐(A)/调整(F)/中心(C)/中间(M)/右(R)/左上(TL)/中上(TC)/右上(TR)/左中(ML)/正中(MC)/右中(MR)/左下(BL)/中
下(BC)/右下(BR)]: MC
指定文字的中间点:
指定高度 <2.0000>: 2
指定文字的旋转角度 <0>: 0
输入文字: 6
命令: CHANGE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对象: 指定修改点或 [特性(P)]: p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C
新颜色 [真彩色(T)/配色系统(CO)] <BYLAYER>: 3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命令:
 指定起点
 指定终点PLINE
指定起点:
当前线宽为 0.0000
指定下一个点或 [圆弧(A)/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
指定下一点或 [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
命令: CHANGE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对象: 指定修改点或 [特性(P)]: p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C
新颜色 [真彩色(T)/配色系统(CO)] <BYLAYER>: 1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命令: CIRCLE 指定圆的圆心或 [三点(3P)/两点(2P)/相切、相切、半径(T)]:
指定圆的半径或 [直径(D)] <2.0000>: 2.000000000000000
命令: CHANGE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对象: 指定修改点或 [特性(P)]: p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C
新颜色 [真彩色(T)/配色系统(CO)] <BYLAYER>: 1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命令: text
当前文字样式:  “宋体”  文字高度:  2.0000  注释性:  否
指定文字的起点或 [对正(J)/样式(S)]: s
输入样式名或 [?] <宋体>: 宋体
当前文字样式:  “宋体”  文字高度:  2.0000  注释性:  否
指定文字的起点或 [对正(J)/样式(S)]: J 输入选项 
[对齐(A)/调整(F)/中心(C)/中间(M)/右(R)/左上(TL)/中上(TC)/右上(TR)/左中(ML)/正中(MC)/右中(MR)/左下(BL)/中
下(BC)/右下(BR)]: MC
指定文字的中间点:
指定高度 <2.0000>: 2
指定文字的旋转角度 <0>: 0
输入文字: 7
命令: CHANGE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对象: 指定修改点或 [特性(P)]: p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C
新颜色 [真彩色(T)/配色系统(CO)] <BYLAYER>: 3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命令:
 指定起点
 指定终点PLINE
指定起点:
当前线宽为 0.0000
指定下一个点或 [圆弧(A)/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
指定下一点或 [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
命令: CHANGE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对象: 指定修改点或 [特性(P)]: p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C
新颜色 [真彩色(T)/配色系统(CO)] <BYLAYER>: 1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命令: CIRCLE 指定圆的圆心或 [三点(3P)/两点(2P)/相切、相切、半径(T)]:
指定圆的半径或 [直径(D)] <2.0000>: 2.000000000000000
命令: CHANGE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对象: 指定修改点或 [特性(P)]: p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C
新颜色 [真彩色(T)/配色系统(CO)] <BYLAYER>: 1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命令: text
当前文字样式:  “宋体”  文字高度:  2.0000  注释性:  否
指定文字的起点或 [对正(J)/样式(S)]: s
输入样式名或 [?] <宋体>: 宋体
当前文字样式:  “宋体”  文字高度:  2.0000  注释性:  否
指定文字的起点或 [对正(J)/样式(S)]: J 输入选项 
[对齐(A)/调整(F)/中心(C)/中间(M)/右(R)/左上(TL)/中上(TC)/右上(TR)/左中(ML)/正中(MC)/右中(MR)/左下(BL)/中
下(BC)/右下(BR)]: MC
指定文字的中间点:
指定高度 <2.0000>: 2
指定文字的旋转角度 <0>: 0
输入文字: 8
命令: CHANGE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对象: 指定修改点或 [特性(P)]: p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C
新颜色 [真彩色(T)/配色系统(CO)] <BYLAYER>: 3
输入要更改的特性 [颜色(C)/标高(E)/图层(LA)/线型(LT)/线型比例(S)/线宽(LW)/厚度(T)/材质(M)/注释性(A)]:

四、结语

利用该方法可以实现高效率连续标注,效率提高8成,能够大大节约时间,让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这篇关于Autolisp二次开发之提升制图效率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236648

相关文章

深度剖析SpringBoot日志性能提升的原因与解决

《深度剖析SpringBoot日志性能提升的原因与解决》日志记录本该是辅助工具,却为何成了性能瓶颈,SpringBoot如何用代码彻底破解日志导致的高延迟问题,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学习一下... 目录前言第一章:日志性能陷阱的底层原理1.1 日志级别的“双刃剑”效应1.2 同步日志的“吞吐量杀手”

Java利用@SneakyThrows注解提升异常处理效率详解

《Java利用@SneakyThrows注解提升异常处理效率详解》这篇文章将深度剖析@SneakyThrows的原理,用法,适用场景以及隐藏的陷阱,看看它如何让Java异常处理效率飙升50%,感兴趣的... 目录前言一、检查型异常的“诅咒”:为什么Java开发者讨厌它1.1 检查型异常的痛点1.2 为什么说

SpringBoot中六种批量更新Mysql的方式效率对比分析

《SpringBoot中六种批量更新Mysql的方式效率对比分析》文章比较了MySQL大数据量批量更新的多种方法,指出REPLACEINTO和ONDUPLICATEKEY效率最高但存在数据风险,MyB... 目录效率比较测试结构数据库初始化测试数据批量修改方案第一种 for第二种 case when第三种

PowerShell中15个提升运维效率关键命令实战指南

《PowerShell中15个提升运维效率关键命令实战指南》作为网络安全专业人员的必备技能,PowerShell在系统管理、日志分析、威胁检测和自动化响应方面展现出强大能力,下面我们就来看看15个提升... 目录一、PowerShell在网络安全中的战略价值二、网络安全关键场景命令实战1. 系统安全基线核查

如何通过海康威视设备网络SDK进行Java二次开发摄像头车牌识别详解

《如何通过海康威视设备网络SDK进行Java二次开发摄像头车牌识别详解》:本文主要介绍如何通过海康威视设备网络SDK进行Java二次开发摄像头车牌识别的相关资料,描述了如何使用海康威视设备网络SD... 目录前言开发流程问题和解决方案dll库加载不到的问题老旧版本sdk不兼容的问题关键实现流程总结前言作为

使用DeepSeek API 结合VSCode提升开发效率

《使用DeepSeekAPI结合VSCode提升开发效率》:本文主要介绍DeepSeekAPI与VisualStudioCode(VSCode)结合使用,以提升软件开发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引言准备工作安装必要的 VSCode 扩展配置 DeepSeek API1. 创建 API 请求文件2.

C#使用yield关键字实现提升迭代性能与效率

《C#使用yield关键字实现提升迭代性能与效率》yield关键字在C#中简化了数据迭代的方式,实现了按需生成数据,自动维护迭代状态,本文主要来聊聊如何使用yield关键字实现提升迭代性能与效率,感兴... 目录前言传统迭代和yield迭代方式对比yield延迟加载按需获取数据yield break显式示迭

java学习,进阶,提升

http://how2j.cn/k/hutool/hutool-brief/1930.html?p=73689

JAVA用最简单的方法来构建一个高可用的服务端,提升系统可用性

一、什么是提升系统的高可用性 JAVA服务端,顾名思义就是23体验网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停工时间,就是不能向用户提供服务的时间。高可用,就是系统具有高度可用性,尽量减少停工时间。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来搭建一个高效率可用的服务端JAVA呢? 停工的原因一般有: 服务器故障。例如服务器宕机,服务器网络出现问题,机房或者机架出现问题等;访问量急剧上升,导致服务器压力过大导致访问量急剧上升的原因;时间和

提升PrestaShop外贸电商网站安全的几款行业必备工具

提升PrestaShop外贸电商网站安全的几款行业必备工具 PrestaShop发展历程 PrestaShop是一款优秀且强大的外贸开源电商软件,我们开始使用PrestaShop始于2009年,那时PrestaShop还是0.9版本:界面清新,性能强悍,扩展友好等特性,既没有Magento的笨重,也没有ZenCart的古老,更没有OpenCart的脆弱,因此PrestaShop如雨后春笋,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