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A GTP全网最细讲解,aurora 8b/10b协议,HDMI板对板视频传输,提供2组4套工程源码和技术支持

本文主要是介绍FPGA GTP全网最细讲解,aurora 8b/10b协议,HDMI板对板视频传输,提供2组4套工程源码和技术支持,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目录

  • 1、前言
    • 免责声明
  • 2、我这里已有的 GT 高速接口解决方案
  • 3、GTP 全网最细解读
    • GTP 基本结构
    • GTP 发送和接收处理流程
    • GTP 的参考时钟
    • GTP 发送接口
    • GTP 接收接口
    • GTP IP核调用和使用
  • 4、设计思路框架
    • HDMI输入视频配置及采集
    • 视频数据组包
    • GTP aurora 8b/10b
    • 数据对齐
    • 视频数据解包
    • 图像缓存
    • 视频输出
  • 5、第1组vivado工程详解
    • 开发板1的HDMI视频GTP发送工程
    • 开发板2的GTP接收HDMI显示工程
  • 6、第2组vivado工程详解
    • 开发板2的HDMI视频GTP发送工程
    • 开发板1的GTP接收HDMI显示工程
  • 7、上板调试验证
    • 光纤连接
    • 静态演示
    • 动态演示
  • 8、福利:工程代码的获取

1、前言

没玩过GT资源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玩儿过FPGA,这是CSDN某大佬说过的一句话,鄙人深信不疑。。。
GT资源是Xilinx系列FPGA的重要卖点,也是做高速接口的基础,不管是PCIE、SATA、MAC等,都需要用到GT资源来做数据高速串化和解串处理,Xilinx不同的FPGA系列拥有不同的GT资源类型,低端的A7由GTP,K7有GTX,V7有GTH,更高端的U+系列还有GTY等,他们的速度越来越高,应用场景也越来越高端。。。

本文使用Xilinx的Artix7 FPGA的GTP资源做板对板的视频传输实验,视频源使用笔记本电脑输出模拟HDMI视频输入,调用GTP IP核,用verilog编写视频数据的编解码模块和数据对齐模块,使用开发板硬件上的2个SFP光口实现数据的收发;本博客提供2组vivado工程源码,2组工程的不同点在于使用两个FPGA开发板分别做接收和发送;本博客详细描述了FPGA GTP 视频传输的设计方案,工程代码可综合编译上板调试,可直接项目移植,适用于在校学生、研究生项目开发,也适用于在职工程师做学习提升,可应用于医疗、军工等行业的高速接口或图像处理领域;
提供完整的、跑通的工程源码和技术支持;
工程源码和技术支持的获取方式放在了文章末尾,请耐心看到最后;

免责声明

本工程及其源码即有自己写的一部分,也有网络公开渠道获取的一部分(包括CSDN、Xilinx官网、Altera官网等等),若大佬们觉得有所冒犯,请私信批评教育;基于此,本工程及其源码仅限于读者或粉丝个人学习和研究,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若由于读者或粉丝自身原因用于商业用途所导致的法律问题,与本博客及博主无关,请谨慎使用。。。

2、我这里已有的 GT 高速接口解决方案

我的主页有FPGA GT 高速接口专栏,该专栏有 GTP 、 GTX 、 GTH 、 GTY 等GT 资源的视频传输例程和PCIE传输例程,其中 GTP基于A7系列FPGA开发板搭建,GTX基于K7或者ZYNQ系列FPGA开发板搭建,GTH基于KU或者V7系列FPGA开发板搭建,GTY基于KU+系列FPGA开发板搭建;以下是专栏地址:
点击直接前往

3、GTP 全网最细解读

关于GTP介绍最详细的肯定是Xilinx官方的《ug482_7Series_GTP_Transceivers》,我们以此来解读:
《ug482_7Series_GTP_Transceivers》的PDF文档我已放在了资料包里,文章末尾有获取方式;
我用到的开发板FPGA型号为Xilinx Artix7 xc7a35tfgg484-2;带有4路GTP资源,每通道的收发速度为 500 Mb/s 到 6.6 Gb/s 之间。GTP 收发器支持不同的串行传输接口或协议,比如 PCIE 1.1/2.0 接口、万兆网 XUAI 接口、OC-48、串行 RapidIO 接口、 SATA(Serial ATA) 接口、数字分量串行接口(SDI)等等;

GTP 基本结构

Xilinx 以 Quad 来对串行高速收发器进行分组,四个串行高速收发器和一个 COMMOM(QPLL)组成一个 Quad,每一个串行高速收发器称为一个 Channel(通道),下图为四路 GTP 收发器在Artix-7 FPGA 芯片中的示意图:《ug482_7Series_GTP_Transceivers》第13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GTP 的具体内部逻辑框图如下所示,它由四个收发器通道 GTPE2_CHANNEL原语 和一个GTPE2_COMMON 原语 组成。每路 GTPE2_CHANNEL 包含发送电路 TX 和接收电路 RX;《ug482_7Series_GTP_Transceivers》第14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每个 GTPE2_CHANNEL 的逻辑电路如下图所示:《ug482_7Series_GTP_Transceivers》第15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GTPE2_CHANNEL 的发送端和接收端功能是独立的,均由 PMA(Physical Media Attachment,物理媒介适配层)和 PCS(Physical Coding Sublayer,物理编码子层)两个子层组成。其中 PMA 子层包含高速串并转换(Serdes)、预/后加重、接收均衡、时钟发生器及时钟恢复等电路。PCS 子层包含8B/10B 编解码、缓冲区、通道绑定和时钟修正等电路。
这里说多了意义不大,因为没有做过几个大的项目是不会理解这里面的东西的,对于初次使用或者想快速使用者而言,更多的精力应该关注IP核的调用和使用,后面我也会重点将到IP核的调用和使用;

GTP 发送和接收处理流程

首先用户逻辑数据经过 8B/10B 编码后,进入一个发送缓存区(Phase Adjust FIFO),该缓冲区主要是 PMA 子层和 PCS 子层两个时钟域的时钟隔离,解决两者时钟速率匹配和相位差异的问题,最后经过高速 Serdes 进行并串转换(PISO),有必要的话,可以进行预加重(TX Pre-emphasis)、后加重。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在 PCB 设计时不慎将 TXP 和 TXN 差分引脚交叉连接,则可以通过极性控制(Polarity)来弥补这个设计错误。接收端和发送端过程相反,相似点较多,这里就不赘述了,需要注意的是 RX 接收端的弹性缓冲区,其具有时钟纠正和通道绑定功能。这里的每一个功能点都可以写一篇论文甚至是一本书,所以这里只需要知道个概念即可,在具体的项目中回具体用到,还是那句话:对于初次使用或者想快速使用者而言,更多的精力应该关注IP核的调用和使用。

GTP 的参考时钟

GTP 模块有两个差分参考时钟输入管脚(MGTREFCLK0P/N 和 MGTREFCLK1P/N),作为 GTP模块的参考时钟源,用户可以自行选择。一般的A7系列开发板上,都有一路 125Mhz 的 GTP 参考时钟连接到 MGTREFCLK0/1上,作为 GTP 的参考时钟。差分参考时钟通过IBUFDS 模块转换成单端时钟信号进入到 GTPE2_COMMOM 的 PLL0 和 PLL1 中,产生 TX 和 RX 电路中所需的时钟频率。TX 和 RX 收发器速度相同的话,TX 电路和 RX 电路可以使用同一个 PLL 产生的时钟,如果 TX 和 RX收发器速度不相同的话,需要使用不同的 PLL 时钟产生的时钟。参考时钟这里Xilinx给出的GT参考例程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们调用时其实不用修改;GTP 的参考时钟结构图如下:《ug482_7Series_GTP_Transceivers》第21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GTP 发送接口

《ug482_7Series_GTP_Transceivers》的第75到123页详细介绍了发送处理流程,其中大部分内容对于用户而言可以不去深究,因为手册讲的基本都是他自己的设计思想,留给用户可操作的接口并不多,基于此思路,我们重点讲讲GTP例化时留给用户的发送部分需要用到的接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用户只需要关心发送接口的时钟和数据即可,GTP例化模块的这部分接口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代码中我已为你们重新绑定并做到了模块的顶层,代码部分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GTP 接收接口

《ug482_7Series_GTP_Transceivers》的第125到213页详细介绍了发送处理流程,其中大部分内容对于用户而言可以不去深究,因为手册讲的基本都是他自己的设计思想,留给用户可操作的接口并不多,基于此思路,我们重点讲讲GTP例化时留给用户的发送部分需要用到的接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用户只需要关心接收接口的时钟和数据即可,GTP例化模块的这部分接口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代码中我已为你们重新绑定并做到了模块的顶层,代码部分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GTP IP核调用和使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有别于网上其他博主的教程,我个人喜欢用如下图的共享逻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样选择的好处有两个,一是方便DRP变速,二是便于IP核的修改,修改完IP核后直接编译即可,不再需要打开example工程,再复制下面的一堆文件放到自己的工程什么的,玩儿个GTP需要那么复杂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对上图的标号做解释:
1:线速率,根据自己的项目需求来,GTP的范围是0.5到6.25G,由于我的项目是视频传输,所以在GTP的速率范围内均可,为了通用性,我在vivado工程中例化了5个GTP,速率分别为1G、2G、4G、5G;
2:参考时钟,这个得根据你的原理图来,可以是80M、125M、148.5M、156.25M等等,我的开发板是125M;
4:GTP组的绑定,这个很重要,他的绑定参考依据有两个,已是你的开发板原理图,而是官方的参考资料《ug482_7Series_GTP_Transceivers》,官方将GTP资源分成了4组,名字分别为X0Y0、X0Y1、X0Y2、X0Y3,由于GT资源是Xilinx系列FPGA的专用资源,占用专用的Bnak,所以引脚也是专用的,那么这些GTP组和引脚是怎么对应的呢?《ug482_7Series_GTP_Transceivers》的说明如下:红框内为的我的开发板原理图对应的FPGA引脚;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的板子原理图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选择外部数据位宽32bit的8b/10b编解码,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这里讲的是K码检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选择K28.5,也就是所谓的COM码,十六进制为bc,他的作用很多,可以表示空闲乱序符号,也可以表示数据错位标志,这里用来标志数据错位,8b/10b协议对K码的定义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讲的是时钟矫正,也就是对应GTP内部接收部分的弹性buffe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有一个时钟频偏的概念,特别是收发双方时钟不同源时,这里设置的频偏为100ppm,规定每隔5000个数据包发送方发送一个4字节的序列,接收方的弹性buffer会根据这4字节的序列,以及数据在buffer中的位置来决定删除或者插入一个4字节的序列中的一个字节,目的是确保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稳定性,消除时钟频偏的影响;

4、设计思路框架

本博客提供2组vivado工程源码,2组工程的不同点在于使用两个FPGA开发板分别做接收和发送;我这里有2个FPGA开发板,记作开发板1和开发板2,两个开发板上均有HDMI输入和输出接口,2组vivado工程源码如下:
第1组vivado工程源码:笔记本电脑模拟视频源输入开发板1的HDMI输入接口,经过本板子的GTP编码,经过本板子的SFP光口的TX接口发出去;开发板2的SFP光口的RX接口接收数据,经过本板子的GTP解码,然后将图像做三帧缓存后经过HDMI发送模块发送HDMI视频给显示器;框图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2组vivado工程源码:笔记本电脑模拟视频源输入开发板2的HDMI输入接口,经过本板子的GTP编码,经过本板子的SFP光口的TX接口发出去;开发板1的SFP光口的RX接口接收数据,经过本板子的GTP解码,然后将图像做三帧缓存后经过silcom9134芯片发送HDMI视频给显示器;框图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DMI输入视频配置及采集

第1组vivado工程源码的HDMI输入解码采用silcom9011芯片完成;第2组vivado工程源码的HDMI输入解码采用ADV7611芯片完成;二者都需要i2c配置才能使用,二者均由纯verilog代码实现的i2c配置模块完成;
关于silicon9011芯片的配置,请参考我之前的博客,博客地址:点击直接前往

视频数据组包

由于视频需要在GTP中通过aurora 8b/10b协议收发,所以数据必须进行组包,以适应aurora 8b/10b协议标准;视频数据组包模块代码位置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首先,我们将16bit的视频存入FIFO中,存满一行时就从FIFO读出送入GTP发送;在此之前,需要对一帧视频进行编号,也叫作指令,GTP组包时根据固定的指令进行数据发送,GTP解包时根据固定的指令恢复视频的场同步信号和视频有效信号;当一帧视频的场同步信号上升沿到来时,发送一帧视频开始指令 0,当一帧视频的场同步信号下降沿到来时,发送一帧视频开始指令 1,视频消隐期间发送无效数据 0 和无效数据 1,当视频有效信号到来时将每一行视频进行编号,先发送一行视频开始指令,在发送当前的视频行号,当一行视频发送完成后再发送一行视频结束指令,一帧视频发送完成后,先发送一帧视频结束指令 0,再发送一帧视频结束指令 1;至此,一帧视频则发送完成,这个模块不太好理解,所以我在代码里进行了详细的中文注释,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防止中文注释的乱序显示,请用notepad++编辑器打开代码;指令定义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指令可以任意更改,但最低字节必须为bc;

GTP aurora 8b/10b

这个就是调用GTP做aurora 8b/10b协议的数据编解码,前面已经对GTP做了详细概述,这里不讲;代码位置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我一共调用了5个GTP,速率分别为1G、2G、4G、5G;代码中用一个参数选择速率,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GTP_RATE=8’d1,GTP以1G线速率运行;
GTP_RATE=8’d2,GTP以2G线速率运行;
GTP_RATE=8’d4,GTP以4G线速率运行;
GTP_RATE=8’d5,GTP以5G线速率运行;
以我的测试来看,GTP以4G线速率运行时视频传输效果最佳;

数据对齐

由于GT资源的aurora 8b/10b数据收发天然有着数据错位的情况,所以需要对接受到的解码数据进行数据对齐处理,数据对齐模块代码位置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定义的 K 码控制字符格式为:XX_XX_XX_BC,所以用一个rx_ctrl 指示数据是否为 K 码 的 COM 符号;
rx_ctrl = 4’b0000 表示 4 字节的数据没有 COM 码;
rx_ctrl = 4’b0001 表示 4 字节的数据中[ 7: 0] 为 COM 码;
rx_ctrl = 4’b0010 表示 4 字节的数据中[15: 8] 为 COM 码;
rx_ctrl = 4’b0100 表示 4 字节的数据中[23:16] 为 COM 码;
rx_ctrl = 4’b1000 表示 4 字节的数据中[31:24] 为 COM 码;
基于此,当接收到有K码时就对数据进行对齐处理,也就是将数据打一拍,和新进来的数据进行错位组合,这是FPGA的基础操作,这里不再赘述;

视频数据解包

数据解包是数据组包的逆过程,代码位置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GTP解包时根据固定的指令恢复视频的场同步信号和视频有效信号;这些信号是作为后面图像缓存的重要信号;
至此,数据进出GTP部分就已经讲完了,整个过程的框图我在代码中描述了,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像缓存

经常看我博客的老粉应该都知道,我做图像缓存的套路是FDMA,他的作用是将图像送入DDR中做3帧缓存再读出显示,目的是匹配输入输出的时钟差和提高输出视频质量,关于FDMA,请参考我之前的博客,博客地址:点击直接前往

视频输出

第1组vivado工程源码的HDMI输出采用verilog代码手写的HDMI发送模块完成,可以用于FPGA的HDMI发送应用,关于这个模块,请参考我之前的博客,博客地址:点击直接前往
第2组vivado工程源码的HDMI输出采用silcom9134完成,silcom9134需要i2c配置才能使用,由纯verilog代码实现的i2c配置模块完成;
关于silcom9134芯片的配置,请参考我之前的博客,博客地址:点击直接前往

5、第1组vivado工程详解

开发板1的HDMI视频GTP发送工程

开发板FPGA型号:Xilinx–Artix7–xc7a35tfgg484-2;
开发环境:Vivado2019.1;
输入:开发板1的HDMI视频,分辨率1920x1080@60Hz;
输出:开发板1的SFP光口的TX接口;
应用:HDMI板对板视频传输;
工程代码架构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综合编译完成后的FPGA资源消耗和功耗预估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开发板2的GTP接收HDMI显示工程

开发板FPGA型号:Xilinx–Artix7–xc7a35tfgg484-2;
开发环境:Vivado2019.1;
输入:开发板2的SFP光口的RX接口
输出:开发板2的HDMI发送接口送显示器显示;
应用:HDMI板对板视频传输;
工程Block Design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工程代码架构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综合编译完成后的FPGA资源消耗和功耗预估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第2组vivado工程详解

开发板2的HDMI视频GTP发送工程

开发板FPGA型号:Xilinx–Artix7–xc7a35tfgg484-2;
开发环境:Vivado2019.1;
输入:开发板1的HDMI视频,分辨率1920x1080@60Hz;
输出:开发板2的SFP光口的TX接口;
应用:HDMI板对板视频传输;
工程代码架构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综合编译完成后的FPGA资源消耗和功耗预估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开发板1的GTP接收HDMI显示工程

开发板FPGA型号:Xilinx–Artix7–xc7a35tfgg484-2;
开发环境:Vivado2019.1;
输入:开发板1的SFP光口的RX接口
输出:开发板1的HDMI发送接口送显示器显示;
应用:HDMI板对板视频传输;
工程Block Design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工程代码架构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综合编译完成后的FPGA资源消耗和功耗预估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上板调试验证

光纤连接

第1组vivado工程的两块板子的光纤接法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静态演示

下面以第1组vivado工程的两块板子为例展示输出效果:
当GTP运行4G线速率时输出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动态演示

第1组vivado工程的两块板子时的短视频如下;

GTP-HDMI板对板视频传输1

8、福利:工程代码的获取

福利:工程代码的获取
代码太大,无法邮箱发送,以某度网盘链接方式发送,
资料获取方式:私,或者文章末尾的V名片。
网盘资料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篇关于FPGA GTP全网最细讲解,aurora 8b/10b协议,HDMI板对板视频传输,提供2组4套工程源码和技术支持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200275

相关文章

HTTP 与 SpringBoot 参数提交与接收协议方式

《HTTP与SpringBoot参数提交与接收协议方式》HTTP参数提交方式包括URL查询、表单、JSON/XML、路径变量、头部、Cookie、GraphQL、WebSocket和SSE,依据... 目录HTTP 协议支持多种参数提交方式,主要取决于请求方法(Method)和内容类型(Content-Ty

Unity新手入门学习殿堂级知识详细讲解(图文)

《Unity新手入门学习殿堂级知识详细讲解(图文)》Unity是一款跨平台游戏引擎,支持2D/3D及VR/AR开发,核心功能模块包括图形、音频、物理等,通过可视化编辑器与脚本扩展实现开发,项目结构含A... 目录入门概述什么是 UnityUnity引擎基础认知编辑器核心操作Unity 编辑器项目模式分类工程

Spring Boot 整合 SSE(Server-Sent Events)实战案例(全网最全)

《SpringBoot整合SSE(Server-SentEvents)实战案例(全网最全)》本文通过实战案例讲解SpringBoot整合SSE技术,涵盖实现原理、代码配置、异常处理及前端交互,... 目录Spring Boot 整合 SSE(Server-Sent Events)1、简述SSE与其他技术的对

Java对接MQTT协议的完整实现示例代码

《Java对接MQTT协议的完整实现示例代码》MQTT是一个基于客户端-服务器的消息发布/订阅传输协议,MQTT协议是轻量、简单、开放和易于实现的,这些特点使它适用范围非常广泛,:本文主要介绍Ja... 目录前言前置依赖1. MQTT配置类代码解析1.1 MQTT客户端工厂1.2 MQTT消息订阅适配器1.

MySQL连表查询之笛卡尔积查询的详细过程讲解

《MySQL连表查询之笛卡尔积查询的详细过程讲解》在使用MySQL或任何关系型数据库进行多表查询时,如果连接条件设置不当,就可能发生所谓的笛卡尔积现象,:本文主要介绍MySQL连表查询之笛卡尔积查... 目录一、笛卡尔积的数学本质二、mysql中的实现机制1. 显式语法2. 隐式语法3. 执行原理(以Nes

Linux中的自定义协议+序列反序列化用法

《Linux中的自定义协议+序列反序列化用法》文章探讨网络程序在应用层的实现,涉及TCP协议的数据传输机制、结构化数据的序列化与反序列化方法,以及通过JSON和自定义协议构建网络计算器的思路,强调分层... 目录一,再次理解协议二,序列化和反序列化三,实现网络计算器3.1 日志文件3.2Socket.hpp

Linux中的HTTPS协议原理分析

《Linux中的HTTPS协议原理分析》文章解释了HTTPS的必要性:HTTP明文传输易被篡改和劫持,HTTPS通过非对称加密协商对称密钥、CA证书认证和混合加密机制,有效防范中间人攻击,保障通信安全... 目录一、什么是加密和解密?二、为什么需要加密?三、常见的加密方式3.1 对称加密3.2非对称加密四、

RabbitMQ消费端单线程与多线程案例讲解

《RabbitMQ消费端单线程与多线程案例讲解》文章解析RabbitMQ消费端单线程与多线程处理机制,说明concurrency控制消费者数量,max-concurrency控制最大线程数,prefe... 目录 一、基础概念详细解释:举个例子:✅ 单消费者 + 单线程消费❌ 单消费者 + 多线程消费❌ 多

从入门到进阶讲解Python自动化Playwright实战指南

《从入门到进阶讲解Python自动化Playwright实战指南》Playwright是针对Python语言的纯自动化工具,它可以通过单个API自动执行Chromium,Firefox和WebKit... 目录Playwright 简介核心优势安装步骤观点与案例结合Playwright 核心功能从零开始学习

Python使用OpenCV实现获取视频时长的小工具

《Python使用OpenCV实现获取视频时长的小工具》在处理视频数据时,获取视频的时长是一项常见且基础的需求,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和OpenCV获取视频时长,并对每一行代码进行深入解析... 目录一、代码实现二、代码解析1. 导入 OpenCV 库2. 定义获取视频时长的函数3. 打开视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