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一起玩《linux内核设计的艺术》第1章(四)——from setup.s to head.s,这回一定让main滚出来!(已解封)

本文主要是介绍跟我一起玩《linux内核设计的艺术》第1章(四)——from setup.s to head.s,这回一定让main滚出来!(已解封),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看到书上1.3的大标题,以为马上就要见着main了,其实啊,还早着呢,光看setup.s和head.s的代码量就知道,跟bootsect.s没有可比性,真多……这确实需要包括我在内的大家多一些耐心,相信见着main后,大家的信心和干劲会上一个台阶,加油!

既然上篇已经玩转gdb,接下来的讲解肯定是边调试边分析书上的内容,纯理论讲解其实我并不在行。








setup.s:

目标:争取把setup.s讲完
 

==坑一==:接下来,setup.s有个大坑等着读者,关于把内核程序从0x10000复制到0x00000:

>do_move:
        mov     es,ax           ! destination segment
        add     ax,#0x1000
        cmp     ax,#0x9000
        jz      end_move
        mov     ds,ax           ! source segment
        sub     di,di
        sub     si,si
        mov     cx,#0x8000
        rep
        movsw
        jmp     do_move
 

本能反应是,movsw每次移动2字节(1个字),移动次数0x8000也就是32k次,那总共移动2B×32K=64KB……啥?才64KB?

当然,稍细心点的读者立马看到jmp do_move,我们知道jmp是无条件跳转语句,也就是说,这是二重循环嵌套,ax从0开始每次累加0x1000,总共循环8次后跳转end_move,因此这次内核大搬迁的总大小应该是2B×32K×8=512KB。其中ax累加顺便就把段寄存器ds对应的目的地址也累加。

问题来了,关于内核(system模块)当初图1-12不是说好的:“bootsect调用read_it将软盘第六扇区开始约240个扇区的system模块加载至内存的SYSSEG(0x10000)处往后的120KB空间中。”况且,bootsect.s的开头就明确了SYSSIZE = 0x3000,并且注释也明确了0x30000 bytes = 196kB, more than enough for current versions of linux。说了当前版本linux内核大小不会超过196KB,为啥还要复制512KB呢?

如果你从来没思考过这个问题,那说明学东西还是不够仔细。bootsect.s后面还有这段话:

! NOTE! currently system is at most 8*65536 bytes long. This should be no
        ! problem, even in the future. I want to keep it simple. This 512 KB kernel size should be enough……

也就是说,这段内核迁移代码,是考虑到future的情况,未来要保持简洁,永远不让内核超过512KB,这段代码就永远有效。

==坑二==:1.3.2一开始就给读者来个下马威:GDT\GDTR、IDT\IDTR、LDT、TSS、LGDT

(# ̄~ ̄#),感觉就是,看了跟没看一样……

根据书上的解释,可以做如下对比总结:

GDT:全局段描述表LDT:局部描述表IDT:中断描述表

GDT存了很多个全局段,

每个段对应了一个进程入口地址

LDT存了很多个任务task段

IDT存了很多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

GDT表中每个描述符对应一个任务task,每个任务又由局部描述符表LDT和任务状态段TSS来描述

IDT每个描述符就直接是入口地址
GDTR存GDT的基地址LDTR存LDT的基地址IDTR存IDT的基地址

好,是不是清晰很多了。接下来看setup.s对应的GDT\GDTR、IDT\IDTR初始化实现。

>gdt:(全局段描述符表)
        .word   0,0,0,0         ! dummy
        .word   0x07FF          ! 8Mb - limit=2047 (2048*4096=8Mb)
        .word   0x0000          ! base address=0
        .word   0x9A00          ! code read/exec
        .word   0x00C0          ! granularity=4096, 386
        .word   0x07FF          ! 8Mb - limit=2047 (2048*4096=8Mb)
        .word   0x0000          ! base address=0
        .word   0x9200          ! data read/write
        .word   0x00C0          ! granularity=4096, 386
idt_48:
        .word   0                       ! idt limit=0
        .word   0,0                     ! idt base=0L
gdt_48:(全局段描述符表寄存器)
        .word   0x800           ! gdt limit=2048, 256 GDT entries
        .word   512+gdt,0x9     ! gdt base = 0X9xxxx

先看GDT表的初始化过程。我们发现,gdt:初始化过程的顺序,和图1-18刚好是反的:

而GDTR的初始化gdt_48,也是相反的。

我们知道GDT表存储着全局段描述符,而GDTR存储着GDT的基地址。它们都是小端模式存储法。即高字节保存在高位,低字节保存在低高位。相当于权位与地址为直接对应。那么既然从低位开始初始化,当然首先保存低位,比如gdt_48:中先出现0x800,再比如gdt:中先出现0x7ff。至于为什么图1-18中把gdt三个描述符从下面往上面画,估计也是作者为了个小端模式的逻辑保持一致,本人觉得其实没这个必要。

好了,核心问题来了。你说gdt:是全局段描述符表,没问题,但对于不太精通汇编的读者来说,.word   512+gdt,0x9到底是啥意思?初步分析我们倒是知道,这里512对应0x200,也就是setup的基地址0x90200。那么gdt是啥?我们看看setup反汇编结果:

 >12d:   e4 64                   in     al,0x64
 12f:   a8 02                   test   al,0x2
 131:   75 f6                   jne    0x129
 133:   c3                      ret
        ...
 13c:   ff 07                   inc    WORD PTR [bx]
 13e:   00 00                   add    BYTE PTR [bx+si],al
 140:   00 9a c0 00             add    BYTE PTR [bp+si+0xc0],bl
 144:   ff 07                   inc    WORD PTR [bx]
 146:   00 00                   add    BYTE PTR [bx+si],al
 148:   00 92 c0 00             add    BYTE PTR [bp+si+0xc0],dl
 14c:   00 00                   add    BYTE PTR [bx+si],al
 14e:   00 00                   add    BYTE PTR [bx+si],al
 150:   00 00                   add    BYTE PTR [bx+si],al
 152:   00 08                   add    BYTE PTR [bx+si],cl
 154:   14 03                   adc    al,0x3
 156:   09 00                   or     WORD PTR [bx+si],ax

0x13c开始是明显的gdt初始化开始的片段(就是数据初始化,不是汇编指令,因此右边写的东西可以当乱码而无视)。在0x154这个地方,就是.word   512+gdt,0x9的编译结果。根据小端模式换算,原来512+gdt被编译器计算出结果是0x0314。而512对应0x200,于是gdt的值就应该是0x314-0x200 = 0x114。也就是说gdt = 0x114。当你删除gdt:后面部分内容时,编译后结果不变,因此推测512+gdt中的gdt应该就是代码偏移量。

但是,当我们加上首代码行号后(数据段占据了0x20),0x114+0x20 = 0x134,可是反汇编里没有0x134这行,为啥?如果你会用hexdump查看具体部分就会发现,setup从0x134~0x13b全是0,于是这部分内容被objdump用省略号雪藏了,其中就包括了重要的gdt的起始语句:.word   0,0,0,0。4个全0的“字”刚好对应8个全0的字节,而0x134~0x13b刚好是8行。于是,gdt:理想的反汇编结果,应该是这样的:

 >12d:   e4 64                   in     al,0x64
 12f:   a8 02                    test   al,0x2
 131:   75 f6                    jne    0x129
 133:   c3                        ret

 >134:   00 00          !.word  0,
 135:   00 00                  
 136:   00 00            !.word  0,   
 137:   00 00                  
 138:   00 00            !.word  0,      
 139:   00 00                     
 13a    00 00            !.word  0   
 13b:   00 00                    
 13c:   ff 07                   inc    WORD PTR [bx]
 13e:   00 00                add    BYTE PTR [bx+si],al
 140:   00 9a c0 00      add    BYTE PTR [bp+si+0xc0],bl
 144:   ff 07                  inc    WORD PTR [bx]
 146:   00 00                add    BYTE PTR [bx+si],al
 148:   00 92 c0 00      add    BYTE PTR [bp+si+0xc0],dl
 14c:   00 00                add    BYTE PTR [bx+si],al
 14e:   00 00                add    BYTE PTR [bx+si],al
 150:   00 00                add    BYTE PTR [bx+si],al
 152:   00 08                add    BYTE PTR [bx+si],cl
 154:   14 03                adc    al,0x3
 156:   09 00                 or     WORD PTR [bx+si],ax

事实上,由于全局段描述符表gdt:本来就是setup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图1-18的内存条图标中天然就排在setup的末尾,而gdt_48(GDTR)这个全局描述符表寄存器,也跟随setup的执行而被初始化。

==坑三==:1.3.3贴出了setup.s开启A20的代码,但对代码没做过多解释。

>call    empty_8042           !输入缓冲器空否?
mov     al,#0xD1                ! command write
out     #0x64,al                 !将值0xD1写入端口0x64,即写入8042的状态寄存器
call    empty_8042           !输入缓冲器空否?
mov     al,#0xDF                ! A20 on
out     #0x60,al                 !将值0xDF写入端口0x60,即写入8042的输出端口P2

         ……

>empty_8042:
        .word   0x00eb,0x00eb
        in      al,#0x64        ! 8042 status port 读取端口0x64,即读取8042的状态寄存器
        test    al,#2             ! is input buffer full?  bit1=1吗?
        jnz     empty_8042      ! yes - loop    bit1=1!
        ret

这里涉及到汇编中in\out语句,它们是CPU通过端口读写指令实现对外设的操作。其中in表示读端口,out表示写端口。

关于8042,你可以理解成早期独立的或现在模拟的键盘控制器8042 芯片。通过设置键盘控制器的端口值来达到设置A20的目的。

而关于intel 8042芯片有两个端口,其中0x60为数据端口,0x64为命令控制端口。0x64对应12条命令,其中0xD1表示:准备写output端口。也就是说,out     #0x64,al其实就是为后面开启A20做初始化准备的。而0x60作为数据端,那么0xDF就是作为数据(而非命令)传送到0x60端口,准确的讲0xDF = 11011111b应该叫设置字节。我们看到其中bit0 = 1,bit1 = 1,设置字节中最低的两位要同时为1,才能顺利开启A20。至于为什么这么设置,其他高位又是什么含义,不搞硬件的同学没必要深究了。(别别别刨根问底了暴露我的无知多没面子o(╯□╰)o,有脾气去下载intel 8042手册自己慢慢研究囧rz!!!)

不论是输入数据端口,还是控制端口,都需要call    empty_8042实现对输入缓冲器空否的判断。事实上,empty_8042:中还真有大坑,尤其是对汇编不熟的童鞋而言。那就是关于tes

这篇关于跟我一起玩《linux内核设计的艺术》第1章(四)——from setup.s to head.s,这回一定让main滚出来!(已解封)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148004

相关文章

Linux join命令的使用及说明

《Linuxjoin命令的使用及说明》`join`命令用于在Linux中按字段将两个文件进行连接,类似于SQL的JOIN,它需要两个文件按用于匹配的字段排序,并且第一个文件的换行符必须是LF,`jo... 目录一. 基本语法二. 数据准备三. 指定文件的连接key四.-a输出指定文件的所有行五.-o指定输出

Linux jq命令的使用解读

《Linuxjq命令的使用解读》jq是一个强大的命令行工具,用于处理JSON数据,它可以用来查看、过滤、修改、格式化JSON数据,通过使用各种选项和过滤器,可以实现复杂的JSON处理任务... 目录一. 简介二. 选项2.1.2.2-c2.3-r2.4-R三. 字段提取3.1 普通字段3.2 数组字段四.

Linux kill正在执行的后台任务 kill进程组使用详解

《Linuxkill正在执行的后台任务kill进程组使用详解》文章介绍了两个脚本的功能和区别,以及执行这些脚本时遇到的进程管理问题,通过查看进程树、使用`kill`命令和`lsof`命令,分析了子... 目录零. 用到的命令一. 待执行的脚本二. 执行含子进程的脚本,并kill2.1 进程查看2.2 遇到的

Linux云服务器手动配置DNS的方法步骤

《Linux云服务器手动配置DNS的方法步骤》在Linux云服务器上手动配置DNS(域名系统)是确保服务器能够正常解析域名的重要步骤,以下是详细的配置方法,包括系统文件的修改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需要... 目录1. 为什么需要手动配置 DNS?2. 手动配置 DNS 的方法方法 1:修改 /etc/res

Linux创建服务使用systemctl管理详解

《Linux创建服务使用systemctl管理详解》文章指导在Linux中创建systemd服务,设置文件权限为所有者读写、其他只读,重新加载配置,启动服务并检查状态,确保服务正常运行,关键步骤包括权... 目录创建服务 /usr/lib/systemd/system/设置服务文件权限:所有者读写js,其他

Linux下利用select实现串口数据读取过程

《Linux下利用select实现串口数据读取过程》文章介绍Linux中使用select、poll或epoll实现串口数据读取,通过I/O多路复用机制在数据到达时触发读取,避免持续轮询,示例代码展示设... 目录示例代码(使用select实现)代码解释总结在 linux 系统里,我们可以借助 select、

Linux挂载linux/Windows共享目录实现方式

《Linux挂载linux/Windows共享目录实现方式》:本文主要介绍Linux挂载linux/Windows共享目录实现方式,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 目录文件共享协议linux环境作为服务端(NFS)在服务器端安装 NFS创建要共享的目录修改 NFS 配

linux系统中java的cacerts的优先级详解

《linux系统中java的cacerts的优先级详解》文章讲解了Java信任库(cacerts)的优先级与管理方式,指出JDK自带的cacerts默认优先级更高,系统级cacerts需手动同步或显式... 目录Java 默认使用哪个?如何检查当前使用的信任库?简要了解Java的信任库总结了解 Java 信

Linux命令rm如何删除名字以“-”开头的文件

《Linux命令rm如何删除名字以“-”开头的文件》Linux中,命令的解析机制非常灵活,它会根据命令的开头字符来判断是否需要执行命令选项,对于文件操作命令(如rm、ls等),系统默认会将命令开头的某... 目录先搞懂:为啥“-”开头的文件删不掉?两种超简单的删除方法(小白也能学会)方法1:用“--”分隔命

一个Java的main方法在JVM中的执行流程示例详解

《一个Java的main方法在JVM中的执行流程示例详解》main方法是Java程序的入口点,程序从这里开始执行,:本文主要介绍一个Java的main方法在JVM中执行流程的相关资料,文中通过代码... 目录第一阶段:加载 (Loading)第二阶段:链接 (Linking)第三阶段:初始化 (Init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