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o undo 和 binlog 有什么作用

2024-09-08 01:18
文章标签 作用 binlog undo redo

本文主要是介绍redo undo 和 binlog 有什么作用,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MySQL中有六种日志文件,
分别是:重做日志(redo log)、回滚日志(undo log)、二进制日志(binlog)、错误日志(errorlog)、慢查询日志(slow query log)、一般查询日志(general log),中继日志(relay log)。
其中重做日志和回滚日志与事务操作息息相关,二进制日志也与事务操作有一定的关系,这三种日志,对理解MySQL中的事务操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里简单总结一下这三者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日志。
 
重做日志(redo log)

作用:
  确保事务的持久性。
  防止在发生故障的时间点,尚有脏页未写入磁盘,在重启mysql服务的时候,根据redo log进行重做,从而达到事务的持久性这一特性。
内容:
  物理格式的日志,记录的是物理数据页面的修改的信息,其redo log是顺序写入redo log file的物理文件中去的。
什么时候产生:
  事务开始之后就产生redo log,redo log的落盘并不是随着事务的提交才写入的,而是在事务的执行过程中,便开始写入redo log文件中。
什么时候释放:
  当对应事务的脏页写入到磁盘之后,redo log的使命也就完成了,重做日志占用的空间就可以重用(被覆盖)。
对应的物理文件:
  默认情况下,对应的物理文件位于数据库的data目录下的ib_logfile1&ib_logfile2
  innodb_log_group_home_dir 指定日志文件组所在的路径,默认./ ,表示在数据库的数据目录下。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指定重做日志文件组中文件的数量,默认2
  关于文件的大小和数量,由一下两个参数配置
  innodb_log_file_size 重做日志文件的大小。
  innodb_mirrored_log_groups 指定了日志镜像文件组的数量,默认1
其他:
  很重要一点,redo log是什么时候写盘的?前面说了是在事物开始之后逐步写盘的。
  之所以说重做日志是在事务开始之后逐步写入重做日志文件,而不一定是事务提交才写入重做日志缓存,
  原因就是,重做日志有一个缓存区Innodb_log_buffer,Innodb_log_buffer的默认大小为8M(这里设置的16M),Innodb存储引擎先将重做日志写入innodb_log_buffer中。

  

  然后会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将innodb日志缓冲区的日志刷新到磁盘
  1,Master Thread 每秒一次执行刷新Innodb_log_buffer到重做日志文件。
  2,每个事务提交时会将重做日志刷新到重做日志文件。
  3,当重做日志缓存可用空间 少于一半时,重做日志缓存被刷新到重做日志文件
  由此可以看出,重做日志通过不止一种方式写入到磁盘,尤其是对于第一种方式,Innodb_log_buffer到重做日志文件是Master Thread线程的定时任务。
  因此重做日志的写盘,并不一定是随着事务的提交才写入重做日志文件的,而是随着事务的开始,逐步开始的。
  另外引用《MySQL技术内幕 Innodb 存储引擎》(page37)上的原话:
  即使某个事务还没有提交,Innodb存储引擎仍然每秒会将重做日志缓存刷新到重做日志文件。
  这一点是必须要知道的,因为这可以很好地解释再大的事务的提交(commit)的时间也是很短暂的。


回滚日志(undo log)

作用:
  保存了事务发生之前的数据的一个版本,可以用于回滚,同时可以提供多版本并发控制下的读(MVCC),也即非锁定读

内容:
  逻辑格式的日志,在执行undo的时候,仅仅是将数据从逻辑上恢复至事务之前的状态,而不是从物理页面上操作实现的,这一点是不同于redo log的。

什么时候产生:
  事务开始之前,将当前是的版本生成undo log,undo 也会产生 redo 来保证undo log的可靠性

什么时候释放:
  当事务提交之后,undo log并不能立马被删除,
  而是放入待清理的链表,由purge线程判断是否由其他事务在使用undo段中表的上一个事务之前的版本信息,决定是否可以清理undo log的日志空间。

对应的物理文件:
  MySQL5.6之前,undo表空间位于共享表空间的回滚段中,共享表空间的默认的名称是ibdata,位于数据文件目录中。
  MySQL5.6之后,undo表空间可以配置成独立的文件,但是提前需要在配置文件中配置,完成数据库初始化后生效且不可改变undo log文件的个数
  如果初始化数据库之前没有进行相关配置,那么就无法配置成独立的表空间了。
  关于MySQL5.7之后的独立undo 表空间配置参数如下
  innodb_undo_directory = /data/undospace/ --undo独立表空间的存放目录
  innodb_undo_logs = 128 --回滚段为128KB
  innodb_undo_tablespaces = 4 --指定有4个undo log文件

  如果undo使用的共享表空间,这个共享表空间中又不仅仅是存储了undo的信息,共享表空间的默认为与MySQL的数据目录下面,其属性由参数innodb_data_file_path配置。
  

其他:
  undo是在事务开始之前保存的被修改数据的一个版本,产生undo日志的时候,同样会伴随类似于保护事务持久化机制的redolog的产生。
  默认情况下undo文件是保持在共享表空间的,也即ibdatafile文件中,当数据库中发生一些大的事务性操作的时候,要生成大量的undo信息,全部保存在共享表空间中的。
  因此共享表空间可能会变的很大,默认情况下,也就是undo 日志使用共享表空间的时候,被“撑大”的共享表空间是不会也不能自动收缩的。
  因此,mysql5.7之后的“独立undo 表空间”的配置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二进制日志(binlog):

作用:
  1,用于复制,在主从复制中,从库利用主库上的binlog进行重播,实现主从同步。
  2,用于数据库的基于时间点的还原。
内容:
  逻辑格式的日志,可以简单认为就是执行过的事务中的sql语句。
  但又不完全是sql语句这么简单,而是包括了执行的sql语句(增删改)反向的信息,
  也就意味着delete对应着delete本身和其反向的insert;update对应着update执行前后的版本的信息;insert对应着delete和insert本身的信息。
  在使用mysqlbinlog解析binlog之后一些都会真相大白。
  因此可以基于binlog做到类似于oracle的闪回功能,其实都是依赖于binlog中的日志记录。

什么时候产生:
  事务提交的时候,一次性将事务中的sql语句(一个事物可能对应多个sql语句)按照一定的格式记录到binlog中。
  这里与redo log很明显的差异就是redo log并不一定是在事务提交的时候刷新到磁盘,redo log是在事务开始之后就开始逐步写入磁盘。
  因此对于事务的提交,即便是较大的事务,提交(commit)都是很快的,但是在开启了bin_log的情况下,对于较大事务的提交,可能会变得比较慢一些。
  这是因为binlog是在事务提交的时候一次性写入的造成的,这些可以通过测试验证。

什么时候释放:
  binlog的默认是保持时间由参数expire_logs_days配置,也就是说对于非活动的日志文件,在生成时间超过expire_logs_days配置的天数之后,会被自动删除。
  

对应的物理文件:
  配置文件的路径为log_bin_basename,binlog日志文件按照指定大小,当日志文件达到指定的最大的大小之后,进行滚动更新,生成新的日志文件。
  对于每个binlog日志文件,通过一个统一的index文件来组织。

 

其他:
  二进制日志的作用之一是还原数据库的,这与redo log很类似,很多人混淆过,但是两者有本质的不同
  1,作用不同:redo log是保证事务的持久性的,是事务层面的,binlog作为还原的功能,是数据库层面的(当然也可以精确到事务层面的),虽然都有还原的意思,但是其保护数据的层次是不一样的。
  2,内容不同:redo log是物理日志,是数据页面的修改之后的物理记录,binlog是逻辑日志,可以简单认为记录的就是sql语句
  3,另外,两者日志产生的时间,可以释放的时间,在可释放的情况下清理机制,都是完全不同的。
  4,恢复数据时候的效率,基于物理日志的redo log恢复数据的效率要高于语句逻辑日志的binlog

  关于事务提交时,redo log和binlog的写入顺序,为了保证主从复制时候的主从一致(当然也包括使用binlog进行基于时间点还原的情况),是要严格一致的,
  MySQL通过两阶段提交过程来完成事务的一致性的,也即redo log和binlog的一致性的,理论上是先写redo log,再写binlog,两个日志都提交成功(刷入磁盘),事务才算真正的完成。
  参考:http://www.cnblogs.com/hustcat/p/3577584.html

这篇关于redo undo 和 binlog 有什么作用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原文地址: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146706

相关文章

java中反射Reflection的4个作用详解

《java中反射Reflection的4个作用详解》反射Reflection是Java等编程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特性,它允许程序在运行时进行自我检查和对内部成员(如字段、方法、类等)的操作,本文将详细介绍... 目录作用1、在运行时判断任意一个对象所属的类作用2、在运行时构造任意一个类的对象作用3、在运行时判断

python常用的正则表达式及作用

《python常用的正则表达式及作用》正则表达式是处理字符串的强大工具,Python通过re模块提供正则表达式支持,本文给大家介绍python常用的正则表达式及作用详解,感兴趣的朋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目录python常用正则表达式及作用基本匹配模式常用正则表达式示例常用量词边界匹配分组和捕获常用re

Java 继承和多态的作用及好处

《Java继承和多态的作用及好处》文章讲解Java继承与多态的概念、语法及应用,继承通过extends复用父类成员,减少冗余;多态实现方法重写与向上转型,提升灵活性与代码复用性,动态绑定降低圈复杂度... 目录1. 继承1.1 什么是继承1.2 继承的作用和好处1.3 继承的语法1.4 子类访问父类里面的成

MySQL 打开binlog日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MySQL打开binlog日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本文给大家介绍MySQL打开binlog日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本文通过实例代码给大家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需要... 目录一、默认状态二、如何检查 binlog 状态三、如何开启 binlog3.1 临时开启(重启后失效)

SpringBoot 中 CommandLineRunner的作用示例详解

《SpringBoot中CommandLineRunner的作用示例详解》SpringBoot提供的一种简单的实现方案就是添加一个model并实现CommandLineRunner接口,实现功能的... 目录1、CommandLineRunnerSpringBoot中CommandLineRunner的作用

如何清理MySQL中的binlog问题

《如何清理MySQL中的binlog问题》:本文主要介绍清理MySQL中的binlog问题,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http://www.chinasem.cn录清理mysql中的binlog1.查看binlog过期时间2. 修改binlog过期

MySQL精准控制Binlog日志数量的三种方案

《MySQL精准控制Binlog日志数量的三种方案》作为数据库管理员,你是否经常为服务器磁盘爆满而抓狂?Binlog就像数据库的“黑匣子”,默默记录着每一次数据变动,但若放任不管,几天内这些日志文件就... 目录 一招修改配置文件:永久生效的控制术1.定位my.cnf文件2.添加核心参数不重启热更新:高手应

$在R语言中的作用示例小结

《$在R语言中的作用示例小结》在R语言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操作符,主要用于访问对象的成员或组件,它的用途非常广泛,不仅限于数据框(dataframe),还可以用于列表(list)、环境(enviro... 目录1. 访问数据框(data frame)中的列2. 访问列表(list)中的元素3. 访问jav

Kotlin运算符重载函数及作用场景

《Kotlin运算符重载函数及作用场景》在Kotlin里,运算符重载函数允许为自定义类型重新定义现有的运算符(如+-…)行为,从而让自定义类型能像内置类型那样使用运算符,本文给大家介绍Kotlin运算... 目录基本语法作用场景类对象数据类型接口注意事项在 Kotlin 里,运算符重载函数允许为自定义类型重

SQL中redo log 刷⼊磁盘的常见方法

《SQL中redolog刷⼊磁盘的常见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SQL中redolog刷⼊磁盘的常见方法,将redolog刷入磁盘的方法确保了数据的持久性和一致性,下面就来具体介绍一下,感兴趣的可以了解... 目录Redo Log 刷入磁盘的方法Redo Log 刷入磁盘的过程代码示例(伪代码)在数据库系统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