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bbitMQ管理(1)——多租户与权限

2024-09-02 11:08
文章标签 管理 权限 rabbitmq 租户

本文主要是介绍RabbitMQ管理(1)——多租户与权限,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欢迎支持笔者新作:《深入理解Kafka:核心设计与实践原理》和《RabbitMQ实战指南》,同时欢迎关注笔者的微信公众号:朱小厮的博客。

欢迎跳转到本文的原文链接:https://honeypps.com/mq/rabbitmq-management-of-vhost/


每一个RabbitMQ服务器都能创建虚拟的消息服务器,我们称之为虚拟主机(virtual host),简称为vhost。每一个vhost本质上是一个独立的小型RabbitMQ服务器,拥有自己独立的队列、交换器以及绑定关系等待,并且它拥有自己独立的权限。vhost就像是虚拟机与物理服务器一样,它们在各个实例间提供逻辑上的分离,允许你为不同程序安全保密地运行数据,它既能将同一个RabbitMQ的中众多客户区分开,又可以避免队列和交换器等命令冲突。vhost之间是绝对隔离的,你无法将vhost1中的交换器与vhost2中的队列进行绑定,这样既保证了安全性,又可以确保可移植性。如果在使用RabbitMQ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建议用户对业务功能、场景进行归类区分,并为之分配独立的vhost。

vhost是AMQP概念的基础,客户端在连接的时候必须制定一个vhost。RabbitMQ默认已创建的vhost为“/”,如果不需要多个vhost或者对vhost的概念不是很理解,那么就用这个默认的vhost也是非常合理的,使用默认的用户名guest和密码guest就可以访问它。但是为了安全以及方便,建议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用户来访问它。

可以使用rabbitmqctl add_vhost {vhost}命令创建一个新的vhost,大括号里的参数表示vhost的名称。示例如下:

[root@node1 ~]# rabbitmqctl add_vhost vhost1
Creating vhost "vhost1"

可以使用rabbitmqctl list_vhosts [vhostinfoitem…]来罗列当前vhost的相关信息。目前vhostinfoitem的取值有2个:

  1. name:表示vhost的名称。
  2. tracing:表示是否使用了RabbitMQ的trace功能。有关trace功能,详细可以参考10.1章节。

示例如下:

[root@node1 ~]# rabbitmqctl list_vhosts name tracing
Listing vhosts
vhost1      false
/       false
[root@node1 ~]# rabbitmqctl trace_on
Starting tracing for vhost "/"
[root@node1 ~]# rabbitmqctl list_vhosts name tracing
Listing vhosts
vhost1      false
/       true

对应的删除的vhost的命令是:rabbitmqctl delete_vhost {vhost},其中大括号里面的参数表示vhost的名称。删除一个vhost同时也会删除其下所有的队列、交换器、绑定关系、用户权限、参数以及策略等信息。示例如下:

[root@node1 ~]# rabbitmqctl delete_vhost vhost1
Deleting vhost "vhost1"
[root@node1 ~]# rabbitmqctl list_vhosts
Listing vhosts

AMQP协议中并没有指定权限在vhost级别还是在服务器端级别实现,由具体的应用自定义。在RabbitMQ中,权限控制则是以vhost为单位的。当创建一个用户时,用户通常会被指派给至少一个vhost,并且只能访问被指派vhost内的队列、交换器以及绑定关系。因此,RabbitMQ中的授予权限是指在vhost级别对用户而言的权限授予。

相关的授予权限命令为:rabbitmqctl set_permissions [-p vhost] {user} {conf} {write} {read}。其中各个参数的含义为:

  1. vhost:授予用户访问权限的vhost名称,可以缺省,即vhost为"/"。
  2. user:可以访问指定vhost的用户名称。
  3. conf:一个用于匹配用户在哪些资源上拥有可配置权限的正则表达式。
  4. write:一个用于匹配用户在哪些资源上拥有可写权限的正则表达式。
  5. read:一个用于匹配用户在哪些资源上有用可读权限的正则表达式。

注:可配置指的是队列和交换器的创建以及删除之类的操作;可写指的是发布消息;可读指与消息有关的操作,包括读取消息以及清空整个队列等。

授予用户root可访问虚拟主机vhost1,并在所有资源上都具备可配置、可写以及可读的权限。示例如下:

[root@node1 ~]# rabbitmqctl set_permissions -p vhost1 root ".*" ".*" ".*"
Setting permissions for user "root" in vhost "vhost1"

授予用户root可访问虚拟主机vhost2,在以“queue”开头的资源上具备可配置权限,并在所有资源上拥有可写、可读的权限,示例如下:

[root@node1 ~]# rabbitmqctl set_permissions -p vhost2 root "^queue.*" ".*" ".*"
Setting permissions for user "root" in vhost "vhost2"

清除权限也是在vhost级别对用户而言的清除权限。清除权限的命令为:rabbitmqctl clear_permissions [-p vhost] {username}。其中vhost用于设置禁止用户访问的虚拟主机的名称,默认为“/”;username表示禁止访问特定虚拟主机的用户名称。示例如下:

[root@node1 ~]# rabbitmqctl clear_permissions -p vhost1 root
Clearing permissions for user "root" in vhost "vhost1"

在RabbitMQ中有两个shell命令可以列举权限信息。第一个命令是:rabbitmqctl list_permissions [-p vhost],用来显示虚拟主机上的权限;第二个命令是:rabbitmqctl list_user_permissions {username},用来显示用户的权限。示例如下:

[root@node1 ~]# rabbitmqctl list_permissions -p vhost1
Listing permissions in vhost "vhost1"
root .*      .*      .*
[root@node1 ~]# rabbitmqctl list_user_permissions root
Listing permissions for user "root"
/       .*      .*      .*
vhost1      .*      .*      .*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本章节中用到的所有命令都是rabbitmqctl工具的扩展命令,rabbitmqctl工具是用来管理RabbitMQ中间件的命令行工具,它通过连接各个RabbitMQ节点来执行所有操作。如果有节点没有运行,将会显示诊断信息、不能到达,或因不匹配的Erlang cookie(有关Erlang cookie的细节可以参考7.1章节)而拒绝连接。rabbitmqctl工具的标准语法如下:

rabbitmqctl [-n node] [-t timeout] [-q] {command} [command options...]

[-n node]
默认节点是"rabbit@hostname",此处的hostname是主机名称。在一个名为"node.hidden.com"的主机上, RabbitMQ Erlang node 的节点名称通常是rabbit@node (除非RABBITMQ_NODENAME参数在启动时设置了非默认值)。 hostname -s 的输出通常是"@" 标志后的东西。
[-q]
使用-q标志来启用quiet模式,这样可以屏蔽一些消息的输出。 默认不开启quiet模式。
[-t timeout]
操作超时时间(秒为单位)。只适用于“list”类型的命令。 默认是无穷大。
下面来演示下[-q]和[-t timeout]参数的用法和效果:

[root@node1 ~]# rabbitmqctl list_vhosts
Listing vhosts
/
[root@node1 ~]# rabbitmqctl list_vhosts -q
/
[root@node1 ~]# rabbitmqctl list_vhosts -q -t 1
/
[root@node1 ~]# rabbitmqctl list_vhosts -q -t 0
Error: {timeout,0.0}

欢迎跳转到本文的原文链接:https://honeypps.com/mq/rabbitmq-management-of-vhost/


欢迎支持笔者新作:《深入理解Kafka:核心设计与实践原理》和《RabbitMQ实战指南》,同时欢迎关注笔者的微信公众号:朱小厮的博客。


这篇关于RabbitMQ管理(1)——多租户与权限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129785

相关文章

Knife4j+Axios+Redis前后端分离架构下的 API 管理与会话方案(最新推荐)

《Knife4j+Axios+Redis前后端分离架构下的API管理与会话方案(最新推荐)》本文主要介绍了Swagger与Knife4j的配置要点、前后端对接方法以及分布式Session实现原理,... 目录一、Swagger 与 Knife4j 的深度理解及配置要点Knife4j 配置关键要点1.Spri

在Spring Boot中集成RabbitMQ的实战记录

《在SpringBoot中集成RabbitMQ的实战记录》本文介绍SpringBoot集成RabbitMQ的步骤,涵盖配置连接、消息发送与接收,并对比两种定义Exchange与队列的方式:手动声明(... 目录前言准备工作1. 安装 RabbitMQ2. 消息发送者(Producer)配置1. 创建 Spr

使用jenv工具管理多个JDK版本的方法步骤

《使用jenv工具管理多个JDK版本的方法步骤》jenv是一个开源的Java环境管理工具,旨在帮助开发者在同一台机器上轻松管理和切换多个Java版本,:本文主要介绍使用jenv工具管理多个JD... 目录一、jenv到底是干啥的?二、jenv的核心功能(一)管理多个Java版本(二)支持插件扩展(三)环境隔

如何搭建并配置HTTPD文件服务及访问权限控制

《如何搭建并配置HTTPD文件服务及访问权限控制》:本文主要介绍如何搭建并配置HTTPD文件服务及访问权限控制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一、安装HTTPD服务二、HTTPD服务目录结构三、配置修改四、服务启动五、基于用户访问权限控制六、

Python中bisect_left 函数实现高效插入与有序列表管理

《Python中bisect_left函数实现高效插入与有序列表管理》Python的bisect_left函数通过二分查找高效定位有序列表插入位置,与bisect_right的区别在于处理重复元素时... 目录一、bisect_left 基本介绍1.1 函数定义1.2 核心功能二、bisect_left 与

Spring中管理bean对象的方式(专业级说明)

《Spring中管理bean对象的方式(专业级说明)》在Spring框架中,Bean的管理是核心功能,主要通过IoC(控制反转)容器实现,下面给大家介绍Spring中管理bean对象的方式,感兴趣的朋... 目录1.Bean的声明与注册1.1 基于XML配置1.2 基于注解(主流方式)1.3 基于Java

基于Python+PyQt5打造一个跨平台Emoji表情管理神器

《基于Python+PyQt5打造一个跨平台Emoji表情管理神器》在当今数字化社交时代,Emoji已成为全球通用的视觉语言,本文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Python和PyQt5开发一个功能全面的... 目录概述功能特性1. 全量Emoji集合2. 智能搜索系统3. 高效交互设计4. 现代化UI展示效果

RabbitMQ工作模式中的RPC通信模式详解

《RabbitMQ工作模式中的RPC通信模式详解》在RabbitMQ中,RPC模式通过消息队列实现远程调用功能,这篇文章给大家介绍RabbitMQ工作模式之RPC通信模式,感兴趣的朋友一起看看吧... 目录RPC通信模式概述工作流程代码案例引入依赖常量类编写客户端代码编写服务端代码RPC通信模式概述在R

C++ RabbitMq消息队列组件详解

《C++RabbitMq消息队列组件详解》:本文主要介绍C++RabbitMq消息队列组件的相关知识,本文给大家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需要的朋友参考下吧... 目录1. RabbitMq介绍2. 安装RabbitMQ3. 安装 RabbitMQ 的 C++客户端库4. A

SpringBoot整合Sa-Token实现RBAC权限模型的过程解析

《SpringBoot整合Sa-Token实现RBAC权限模型的过程解析》:本文主要介绍SpringBoot整合Sa-Token实现RBAC权限模型的过程解析,本文给大家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 目录前言一、基础概念1.1 RBAC模型核心概念1.2 Sa-Token核心功能1.3 环境准备二、表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