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网络编程(阻塞和非阻塞)

2024-09-01 11:04
文章标签 linux 编程 网络 阻塞

本文主要是介绍Linux网络编程(阻塞和非阻塞),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文章目录

  • 一、阻塞和非阻塞的概念以及函数实现
      • 阻塞与非阻塞的概念
        • 阻塞模式(Blocking Mode)
        • 非阻塞模式(Non-Blocking Mode)
      • 函数实现
        • 阻塞模式示例
        • 非阻塞模式实现
      • 代码说明:
      • 阻塞与非阻塞的选择
  • 二、#include <errno.h>头文件
      • `<errno.h>` 的主要内容
      • 使用 `<errno.h>` 的示例
      • 总结


一、阻塞和非阻塞的概念以及函数实现

阻塞与非阻塞的概念

**阻塞(Blocking)非阻塞(Non-Blocking)**是计算机编程中描述输入/输出(I/O)操作行为的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主要影响程序如何处理I/O操作(如网络连接、文件读写等),特别是在涉及等待某些资源或数据的情况下。

阻塞模式(Blocking Mode)
  • 定义: 在阻塞模式下,当程序调用某个I/O操作时,程序会暂停执行,直到该操作完成。这意味着如果一个操作需要等待,比如网络连接建立、数据读取或写入、输入等待等,程序会一直等待,直到该操作完成后才继续执行后续代码。

  • 优点:

    • 简单易于理解和实现,因为程序逻辑是线性的。
    • 适合处理少量的I/O操作或处理周期较短的操作。
  • 缺点:

    • 如果I/O操作需要很长时间(例如等待网络响应),程序将被挂起,不能执行其他任务,可能导致程序响应不及时。
非阻塞模式(Non-Blocking Mode)
  • 定义: 在非阻塞模式下,I/O操作在无法立即完成时不会让程序等待,而是立即返回一个状态值,指示操作未完成。程序可以继续执行其他任务,并在适当的时候再次尝试完成该I/O操作。

  • 优点:

    • 提高了程序的并发性,允许程序在等待I/O完成时执行其他任务,适合处理高并发、大量I/O操作的场景。
    • 提高了程序的响应性,因为它不必等待单个I/O操作完成。
  • 缺点:

    • 实现起来相对复杂,因为需要管理和检查I/O操作的状态。
    • 需要额外的逻辑来处理未完成的I/O操作。

函数实现

为了实现阻塞和非阻塞模式,我们通常使用套接字编程中的 fcntl 函数来控制文件描述符(如套接字)的阻塞行为。

阻塞模式示例

在默认情况下,套接字是阻塞的。以下是一个典型的阻塞套接字的连接示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arpa/inet.h>int main() {int sockfd;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_addr;// 创建套接字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if (sockfd < 0) {perror("socket");exit(EXIT_FAILURE);}// 设置服务器地址server_addr.sin_family = AF_INET;server_addr.sin_port = htons(8080);server_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127.0.0.1");// 阻塞模式下连接服务器if (connect(sockfd, (struct sockaddr *)&server_addr, sizeof(server_addr)) < 0) {perror("connect");close(sockfd);exit(EXIT_FAILURE);}printf("Connected to the server in blocking mode.\n");// 发送和接收数据...close(sockfd);return 0;
}

在这个代码中,connect 是阻塞的,它会等待直到连接成功或失败后才返回。

非阻塞模式实现

要将套接字设置为非阻塞模式,可以使用 fcntl 函数: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fcntl.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sys/select.h>int main() {int sockfd;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_addr;// 创建套接字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if (sockfd < 0) {perror("socket");exit(EXIT_FAILURE);}// 设置套接字为非阻塞模式int flags = fcntl(sockfd, F_GETFL, 0);if (flags < 0) {perror("fcntl(F_GETFL)");close(sockfd);exit(EXIT_FAILURE);}if (fcntl(sockfd, F_SETFL, flags | O_NONBLOCK) < 0) {perror("fcntl(F_SETFL)");close(sockfd);exit(EXIT_FAILURE);}// 设置服务器地址server_addr.sin_family = AF_INET;server_addr.sin_port = htons(8080);server_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127.0.0.1");// 非阻塞模式下尝试连接服务器if (connect(sockfd, (struct sockaddr *)&server_addr, sizeof(server_addr)) < 0) {if (errno != EINPROGRESS) {perror("connect");close(sockfd);exit(EXIT_FAILURE);}// EINPROGRESS 表示连接正在进行中}// 使用 select 等待连接完成fd_set write_fds;struct timeval tv;FD_ZERO(&write_fds);FD_SET(sockfd, &write_fds);tv.tv_sec = 5;  // 设置超时时间为5秒tv.tv_usec = 0;int ret = select(sockfd + 1, NULL, &write_fds, NULL, &tv);if (ret < 0) {perror("select");close(sockfd);exit(EXIT_FAILURE);} else if (ret == 0) {fprintf(stderr, "connect timeout\n");close(sockfd);exit(EXIT_FAILURE);}// 检查连接是否成功int err;socklen_t len = sizeof(err);if (getsockopt(sockfd, SOL_SOCKET, SO_ERROR, &err, &len) < 0) {perror("getsockopt");close(sockfd);exit(EXIT_FAILURE);}if (err != 0) {fprintf(stderr, "connect failed: %s\n", strerror(err));close(sockfd);exit(EXIT_FAILURE);}printf("Connected to the server in non-blocking mode.\n");// 发送和接收数据...close(sockfd);return 0;
}

代码说明:

  1. 设置非阻塞模式

    • 使用 fcntl 函数设置套接字为非阻塞模式。
    • fcntl(sockfd, F_SETFL, flags | O_NONBLOCK) 将套接字设置为非阻塞模式。
  2. 处理 connectEINPROGRESS 错误

    • 在非阻塞模式下,connect 可能会返回 -1,并将 errno 设置为 EINPROGRESS,表示连接正在进行中。这是预期的行为,程序不会因此中断。
  3. 使用 select 处理连接

    • 通过 select 函数等待套接字的写事件(连接成功)或超时。
    • 如果 select 指示套接字可写,则表示连接可能已成功。
  4. 检查连接状态

    • 使用 getsockopt 检查连接的实际状态,确保连接确实成功或失败。

阻塞与非阻塞的选择

  • 阻塞模式适合简单的程序和不需要处理大量并发连接的场景。
  • 非阻塞模式适合需要同时处理多个 I/O 操作(如多个客户端连接)且希望程序能响应迅速的场景。结合 I/O 多路复用技术(如 selectpollepoll)可以显著提高程序的并发能力和响应速度。

二、#include <errno.h>头文件

<errno.h> 头文件是C标准库中的一个文件,用于定义与错误处理相关的宏、变量和函数。它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式来报告和处理程序在运行时发生的各种错误。

<errno.h> 的主要内容

  1. errno 变量:

    • errno 是一个全局变量,用于存储最近一次系统调用或库函数调用出错时的错误码。当某个系统调用或库函数返回一个错误(通常是 -1NULL),errno 会被设置为一个表示特定错误类型的值。
    • 由于 errno 是全局变量,所以它可能在不同的系统调用之间被修改,因此在调用返回错误后,应该立即检查 errno 的值。
  2. 错误码宏:

    • <errno.h> 定义了一些标准错误码的宏,这些宏表示各种常见的错误类型。这些错误码通常是整数值,例如 EINTRENOMEMEINVAL 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错误码:

      • EINTR (Interrupted function call): 函数调用在执行过程中被信号中断。
      • ENOMEM (Out of memory): 内存不足,无法分配请求的内存。
      • EINVAL (Invalid argument): 无效的参数传递给函数。
      • EAGAIN (Resour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资源暂时不可用,通常需要稍后重试。
      • EBADF (Bad file descriptor): 无效的文件描述符。
      • EACCES (Permission denied): 权限被拒绝,通常是尝试访问被禁止的资源。
      • EFAULT (Bad address): 无效的内存地址传递给函数。
      • EIO (Input/output error): 输入/输出操作发生错误。
  3. perror 函数:

    • <errno.h> 还提供了 perror 函数,用于打印一条描述性错误消息,该消息与 errno 的当前值对应。perror 函数的格式是:

      void perror(const char *s);
      
    • perror 会在标准错误输出上打印 s 参数和一个描述性错误消息,消息与当前的 errno 值对应。这在调试程序时特别有用。

      例如:

      FILE *fp = fopen("nonexistent.txt", "r");
      if (fp == NULL) {perror("Error opening file");
      }
      

      如果文件打开失败,perror 会打印如下消息:

      Error opening file: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4. strerror 函数:

    • <errno.h> 也提供了 strerror 函数,该函数返回一个指向描述错误的字符串的指针。strerror 的原型是:

      char *strerror(int errnum);
      
    • 例如:

      printf("Error: %s\n", strerror(errno));
      

      这个函数会返回一个字符串,描述与 errno 对应的错误。

使用 <errno.h> 的示例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使用 <errno.h> 的示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string.h>int main() {FILE *fp = fopen("nonexistent.txt", "r");if (fp == NULL) {// 打印错误码和对应的错误描述printf("Error code: %d\n", errno);printf("Error message: %s\n", strerror(errno));perror("Error occurred");}return 0;
}

输出:

Error code: 2
Error message: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Error occurred: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在这个示例中,尝试打开一个不存在的文件会导致 fopen 失败,并且 errno 会被设置为相应的错误码(在这种情况下是 2,对应的错误消息是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程序打印了错误码和对应的错误消息。

总结

<errno.h> 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头文件,它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式来处理程序运行时的错误。通过 errno 变量、错误码宏、以及 perrorstrerror 函数,程序员可以轻松地检测和报告错误,从而更好地调试和维护代码。

这篇关于Linux网络编程(阻塞和非阻塞)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126749

相关文章

Java并发编程之如何优雅关闭钩子Shutdown Hook

《Java并发编程之如何优雅关闭钩子ShutdownHook》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Java如何实现优雅关闭钩子ShutdownHook,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 目录关闭钩子简介关闭钩子应用场景数据库连接实战演示使用关闭钩子的注意事项开源框架中的关闭钩子机制1.

Linux之systemV共享内存方式

《Linux之systemV共享内存方式》:本文主要介绍Linux之systemV共享内存方式,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一、工作原理二、系统调用接口1、申请共享内存(一)key的获取(二)共享内存的申请2、将共享内存段连接到进程地址空间3、将

Qt实现网络数据解析的方法总结

《Qt实现网络数据解析的方法总结》在Qt中解析网络数据通常涉及接收原始字节流,并将其转换为有意义的应用层数据,这篇文章为大家介绍了详细步骤和示例,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了解下... 目录1. 网络数据接收2. 缓冲区管理(处理粘包/拆包)3. 常见数据格式解析3.1 jsON解析3.2 XML解析3.3 自定义

快速修复一个Panic的Linux内核的技巧

《快速修复一个Panic的Linux内核的技巧》Linux系统中运行了不当的mkinitcpio操作导致内核文件不能正常工作,重启的时候,内核启动中止于Panic状态,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我们就... 感谢China编程(www.chinasem.cn)网友 鸢一雨音 的投稿写这篇文章是有原因的。为了配置完

Linux命令之firewalld的用法

《Linux命令之firewalld的用法》:本文主要介绍Linux命令之firewalld的用法,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linux命令之firewalld1、程序包2、启动firewalld3、配置文件4、firewalld规则定义的九大

Linux之计划任务和调度命令at/cron详解

《Linux之计划任务和调度命令at/cron详解》:本文主要介绍Linux之计划任务和调度命令at/cron的使用,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linux计划任务和调度命令at/cron一、计划任务二、命令{at}介绍三、命令语法及功能 :at

Linux下如何使用C++获取硬件信息

《Linux下如何使用C++获取硬件信息》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C++实现获取CPU,主板,磁盘,BIOS信息等硬件信息,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了解下... 目录方法获取CPU信息:读取"/proc/cpuinfo"文件获取磁盘信息:读取"/proc/diskstats"文

Linux内核参数配置与验证详细指南

《Linux内核参数配置与验证详细指南》在Linux系统运维和性能优化中,内核参数(sysctl)的配置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来聊聊如何配置与验证这些Linux内核参数,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目录1. 引言2. 内核参数的作用3. 如何设置内核参数3.1 临时设置(重启失效)3.2 永久设置(重启仍生效

kali linux 无法登录root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kalilinux无法登录root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本文主要介绍kalilinux无法登录root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本文给大家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目录kali linux 无法登录root1、问题描述1.1、本地登录root1.2、ssh远程登录root2、

shell编程之函数与数组的使用详解

《shell编程之函数与数组的使用详解》:本文主要介绍shell编程之函数与数组的使用,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shell函数函数的用法俩个数求和系统资源监控并报警函数函数变量的作用范围函数的参数递归函数shell数组获取数组的长度读取某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