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 垃圾收集器初探

2024-05-25 22:38
文章标签 java jvm 初探 收集器 垃圾

本文主要是介绍JVM 垃圾收集器初探,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垃圾收集算法

标记-清除算法

标记-清除(Mark-Sweep)算法,如同名字一样,分为两个阶段:即标记清除阶段。

首先标记处需要回收的对象(使用可达性分析),标记完成后统一回收。

这里写图片描述

缺点:

  • 效率低,尤其是清除阶段,需要针对每个标记逐一清除
  • 产生内存碎片,导致分配较大对象时找不到合适的空间

以上问题也是操作系统在文件管理时会遇到的问题,而找不到空间存放较大对象则会导致再一次垃圾收集的启动,影响效率。

复制算法

算法思想是,将内存空间平均分为同等大小的两块,其中一块用于存放内存,另一块空着。分配对象空间时,按序分配,当其中一块用完时,触动垃圾回收,标记出需要回收的对象和不需要回收的对象,然后将满的那一块上仍存活对象按序移到另一块空的上,满的那一块则腾出来了。该算法也需要标记。

这样每次分配时就不同考虑内存碎片的情况,每次分配时只要移动堆顶指针,按序分配内存即可。但问题是可用内存缩小了一半。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为了克服浪费内存的问题,整理算法做如下修改:将内存分为三块,一块较大的eden空间和两块survivor空间。

每次分配时使用eden和一块survivor,当回收时,将eden和survivor上的存活对象移到另一块survivor上,然后清理掉eden和一块survivor上的空间。

研究表明大部分对象都是朝生夕死的,因此这种做法是可以的,不太会引起survivor放不下的情况。

一般来说,如果遇到survivor上放不下的情况,则这些对象将被迁移到老年代。(关乎新生代和老年代请看下面)

标记-整理算法

标记-整理(Mark-Compact)算法,第一阶段仍是标记,不同之处在于第二阶段,不是直接对对象进行回收,而是让所有存活的对象都向一端移动。整体效果就是标记-清除后在进行压缩。
这里写图片描述

分代收集算法

分代收集(Generational Collection)更像是一种纯粹的思想。其主旨是将对象进行分代管理,分为新生代老年代,分代的依据是对象存活的周期次数。

比如对象经过多次垃圾回收后仍存活,则将其移到老年代。同时,新生代和老年代采用不同的垃圾收集算法。

  1. 一开始所有对象,所有对象都在新生代区域,老年代区域为空;
  2. 新生代进行一次垃圾回收,由于新生代大部分对象都是朝生夕死,因此新生代采取的垃圾回收算法是复制算法
  3. 新生代经过多次垃圾回收后,发现survivor区域放不下了,于是将survivor中的对象移到老年代,
  4. 老年代进行垃圾回收,由于老年代的对象存活率高,常采用标记-整理/标记清除算法。

算法的具体细节

上述只是介绍了整体的算法思想, 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实现的细节。

可达性分析的具体实现

通过可达性分析得出哪些对象需要被回收,然后在执行垃圾回收算法。

但具体可达性分析是如何实现的呢?
使用图的遍历,不管是深度优先还是广度优先。

但一开始的节点如何选择呢?即如何选择GC Roots?
一般是全局性的引用(例如常量或者类静态属性),栈帧中的局部变量表。

问题:

  1. 方法区就有数百兆,如何逐一检查每个引用,必然会消耗很多时间。
  2. 在进行可达性分析时,我们需要注意到其他的Java线程仍是在执行的,这会导致可达性分析的误差,于是不得不暂停所有的Java线程(一般称为Stop The World).

解决思路:
一种较好的方法是使用一个表来记录这些GC Roots。
JVM使用一组称为OopMap的数据结构来直接得知哪些方法存放着对象的引用。于是在OopMap的帮助下,JVM就可以快速准确的完成GC Roots的枚举了。

GC 执行

程序执行时并非在所有地方都可以 STW 来开始 GC,只有到达特定的地点才可以,这些地点被称为安全点(Safepoint)。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OopMap的存放次数。

也就是说当执行GC时,并不是马上就行垃圾回收,因为有些线程并不在安全点上,于是就有了主动式中断的思想,即GC开始时,需要中断线程,此时不是直接对线程操作,而是设置一个标志,各个线程执行时主动去轮询这个标志,发现中断标志,就自己主动挂起。

这篇关于JVM 垃圾收集器初探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002822

相关文章

Spring Boot @RestControllerAdvice全局异常处理最佳实践

《SpringBoot@RestControllerAdvice全局异常处理最佳实践》本文详解SpringBoot中通过@RestControllerAdvice实现全局异常处理,强调代码复用、统... 目录前言一、为什么要使用全局异常处理?二、核心注解解析1. @RestControllerAdvice2

Spring IoC 容器的使用详解(最新整理)

《SpringIoC容器的使用详解(最新整理)》文章介绍了Spring框架中的应用分层思想与IoC容器原理,通过分层解耦业务逻辑、数据访问等模块,IoC容器利用@Component注解管理Bean... 目录1. 应用分层2. IoC 的介绍3. IoC 容器的使用3.1. bean 的存储3.2. 方法注

Spring事务传播机制最佳实践

《Spring事务传播机制最佳实践》Spring的事务传播机制为我们提供了优雅的解决方案,本文将带您深入理解这一机制,掌握不同场景下的最佳实践,感兴趣的朋友一起看看吧... 目录1. 什么是事务传播行为2. Spring支持的七种事务传播行为2.1 REQUIRED(默认)2.2 SUPPORTS2

怎样通过分析GC日志来定位Java进程的内存问题

《怎样通过分析GC日志来定位Java进程的内存问题》:本文主要介绍怎样通过分析GC日志来定位Java进程的内存问题,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一、GC 日志基础配置1. 启用详细 GC 日志2. 不同收集器的日志格式二、关键指标与分析维度1.

Java进程异常故障定位及排查过程

《Java进程异常故障定位及排查过程》:本文主要介绍Java进程异常故障定位及排查过程,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一、故障发现与初步判断1. 监控系统告警2. 日志初步分析二、核心排查工具与步骤1. 进程状态检查2. CPU 飙升问题3. 内存

java中新生代和老生代的关系说明

《java中新生代和老生代的关系说明》:本文主要介绍java中新生代和老生代的关系说明,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一、内存区域划分新生代老年代二、对象生命周期与晋升流程三、新生代与老年代的协作机制1. 跨代引用处理2. 动态年龄判定3. 空间分

Java设计模式---迭代器模式(Iterator)解读

《Java设计模式---迭代器模式(Iterator)解读》:本文主要介绍Java设计模式---迭代器模式(Iterator),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 目录1、迭代器(Iterator)1.1、结构1.2、常用方法1.3、本质1、解耦集合与遍历逻辑2、统一

Java内存分配与JVM参数详解(推荐)

《Java内存分配与JVM参数详解(推荐)》本文详解JVM内存结构与参数调整,涵盖堆分代、元空间、GC选择及优化策略,帮助开发者提升性能、避免内存泄漏,本文给大家介绍Java内存分配与JVM参数详解,... 目录引言JVM内存结构JVM参数概述堆内存分配年轻代与老年代调整堆内存大小调整年轻代与老年代比例元空

深度解析Java DTO(最新推荐)

《深度解析JavaDTO(最新推荐)》DTO(DataTransferObject)是一种用于在不同层(如Controller层、Service层)之间传输数据的对象设计模式,其核心目的是封装数据,... 目录一、什么是DTO?DTO的核心特点:二、为什么需要DTO?(对比Entity)三、实际应用场景解析

Java 线程安全与 volatile与单例模式问题及解决方案

《Java线程安全与volatile与单例模式问题及解决方案》文章主要讲解线程安全问题的五个成因(调度随机、变量修改、非原子操作、内存可见性、指令重排序)及解决方案,强调使用volatile关键字... 目录什么是线程安全线程安全问题的产生与解决方案线程的调度是随机的多个线程对同一个变量进行修改线程的修改操